大昭寺门前(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
本文导航:
唐蕃会盟碑详细资料大全
1、西面(碑阳)依据王尧的《唐蕃会盟碑疏释》一文录入西面的汉文碑文: 大唐文武孝德皇帝与大蕃圣神赞普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沦替,神人俱以证知,世世代代使其称赞,是以盟文节目题之于碑也。
2、会盟双方重申了历史上“和同为一家”的甥舅亲谊,决心今后“社稷如一”,永远和好,互相援助,充分表达了藏汉两族人民要求友好相处的共同愿望。记载这次会盟内容的“唐蕃会盟碑”共有三块,其中一块立于拉萨大昭寺前。
3、是吐蕃彝泰九年(823 ,唐穆宗长庆三年 )赞普可黎可足为纪念吐蕃和唐朝会盟而立。因碑上说穆宗与可黎可足结立舅甥之谊,故又称甥舅和盟碑。藏语称祖拉康多仁,意为大昭寺前之碑。通高78米,上有盝顶宝珠石盖。
4、吐蕃和亲 641年,唐太宗派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嫁入吐蕃,与赞普松赞干布结婚。其后还有金城公主下嫁赞普赤德祖赞,并结成联盟。将唐朝的先进文化带到了吐蕃。
5、此次会盟时在唐长庆元年(822年)和二年(823年),史称“长庆会盟”。会盟双方重申了历史上“和同为一家”的“甥舅亲谊”,商议今后“社稷如一”。
6、但总的趋向是仍以和平往来为主的,建立于公元八二三年的《唐蕃会盟碑》文,把这种社稷如一,各守分疆,友好往来的平等关系正式确定下来,直至吐蕃国内部贵族集团之间的纷争而解体为止。
唐蕃会盟碑所在地在当时及今天名称是什么
1、唐蕃会盟碑所在地为今天西藏拉萨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位于拉萨老城区的中心位置。
2、---西藏在唐朝时对外自称“吐蕃”、“大蕃”。吐蕃与唐朝几乎是同盛同衰,安史之乱时吐蕃乘机掠夺了唐朝部分土地,823年双方建立的“唐蕃会盟碑”是各自政治互利的需要而建立的,双方是对等的国家。
3、明堂 明堂,唐神都洛阳紫微城的大朝正殿,亦是唐洛阳城地标性建筑。唐睿宗垂拱三年(687年),武则天下诏拆除紫微城正殿乾元殿,于其地造明堂,号“万象神宫”,建成后放任百姓参观九日。
4、在隋末庸初时,吐蕃先后统一了在那个地区的唐旄、羊同、苏毗、附国等由羌族或其它族组成的部落,逐步把现在青藏高原上分散居住着的一百几十个原始羌族部落和西域一些非羌族部落等合并在一起,这就是吐蕃。
5、年,唐蕃会盟,划定了疆界,互不侵犯,唐蕃会盟碑现在还保存在拉萨的大昭寺。794年,唐朝与南诏在点苍山会盟,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6、当时的赞普赤德祖赞为表示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之诚心,立此碑于大昭寺前,碑文朴实无华,言辞恳切,现碑身已有风化,至今大多数碑文仍清晰可辨。碑的旁边有一棵柳树,据传由文成公主亲手种植,当地人称为公主柳。
唐蕃会盟碑是建筑吗为什么
算建筑。因为在大昭寺的正门入口处前面,竖立着两块石碑,南边一块是唐蕃会盟碑,又称“长庆会盟碑”或“甥舅和盟碑”。碑高342厘米,宽82厘米,厚35厘米,用汉藏两种文字刻成。
又称“长庆会盟碑”,于长庆三年(823年)在 *** 建立。频繁的战争削弱了吐蕃的势力,进入9世纪后,吐蕃开始由盛转衰,因此,吐蕃的赞普不断到唐朝请求会盟,结缔友好盟约。隆重的会盟先后在唐都长安和吐蕃国都逻些举行。
从“唐蕃会盟碑”到“民族团结宝鼎”,历史就此跨越了一千多年。西藏人民会堂,是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规模较大的剧院和会议中心,位于拉萨市城关区民族中路199号。
全寺建筑以藏式为主,兼具唐代建筑风格,并有尼泊尔和印度的某些建筑艺术特色。寺前的唐蕃会盟碑,立于唐长庆三年(823),以藏汉文镌刻碑文,反映了藏汉两民族历史悠久的亲密关系,至今仍然完好。
A是唐蕃会盟碑;B是大雁塔;C是空海纪念牌;D是崇圣寺三塔中的千寻塔。
唐蕃会盟碑屹立在哪座城市
1、大昭寺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的大昭寺,始建于公元647年,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经历代多次扩建,形成如今占地25100余平方米的宏伟规模。
2、(2)册封:唐玄宗先后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等。(3)会盟:8世纪末,南诏与唐会盟,重新归附唐朝;9世纪中期,唐蕃会盟。
3、(3) 821年,吐蕃与唐朝会盟。唐蕃会盟碑至今仍屹立在拉萨大昭寺前,成为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象征。
4、年,在拉萨建立的唐蕃会盟碑,至今还屹立在大昭寺前,成了汉藏两族人民友谊团结的珍贵物证。8世纪末叶以后,吐蕃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日趋激化。王室内部互相争夺,使吐蕃陷于分裂。
5、唐蕃双方曾八次会盟,至今仍屹立于拉萨大昭寺正门前的“唐蕃会盟碑”(也叫“长庆会盟碑”、“甥舅会盟碑”,就是第八次会盟后所立)。此后的四百年间,藏族与北宋、南宋、西夏、辽、金等政权都有着密切联系。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simiao/26559.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