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维摩诘居士是在家佛(维摩诘居士是谁)

学佛百科2023-04-22102

维摩诘的生平

维摩诘居士

是来自他方世界佛国土「金粟王如来」的化身

助释迦佛弘法。 文殊师利菩萨

是古佛再来

乃「过去七佛之师」

是过去「龙种上尊王如来」

今化现菩萨身

助释迦佛弘法。 两佛对演

示现「不二法门」中道第一了义

以破二乘人[罗汉

辟支佛]的执住及疑惑o greatchinese/buddha/buddha018 维摩诘居士 梵文 Vimaiakirti。音译:维摩罗诘

毗摩罗诘

略称维摩或维摩诘。意译为净名、无垢称诘

意思是以洁净

没有染污而称铅首的人。他是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

是著名的在家菩萨。 据《维摩诘经》讲

维摩诘是古印度毗舍离地方的一个富翁

家有万贯

奴俾成群。但是

他勤于攻读

虔诚修行

能够处相而不住相

对境而不生境

得圣果成就

被称为菩萨。 有一次

他称病在家

惊动了佛陀。佛陀特派文殊师利菩萨等去探病。佛知道维摩诘菩萨只是诈病

所以派去了被誉为『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文殊见到维摩诘后

两位菩萨互斗机锋

反复论说佛法

义理深奥

妙语连珠

使同去探访的菩萨

罗汉们都听呆了。一场论战后

文殊菩萨对维摩诘倍加推崇

人们对维摩诘菩萨也更加崇敬了。 lyu/bod/bod_13维摩诘居士 维摩诘又称毘摩罗诘,意为无垢称、净名。为佛陀之在家弟子,是古印度毘舍离城的长者,他精通大乘佛教义理,修为高远,虽在俗尘,家境富有,婢仆成群,生活豪华,但经常出入寻常百姓、青楼酒肆,都是为教化众生而行的方便。 据维摩经载,彼尝称病,但云其病是「以众生病,是故我病」,待佛陀请文殊菩萨及诸佛弟子前往问疾探访。在维摩诘居士的丈室里,文殊菩萨和维摩居士,以种种问答,敷演大乘槐埋数佛教义理。文殊菩萨和维摩诘居士的智慧博学、无碍辩才,令佛弟子们等赞叹崇敬。 在中国维摩诘居士像,常表现为睿智博学的长者,头戴帽,身穿汉式袍服,左手执扇,目光炯炯有神,正视前方的文殊菩萨。维摩诘之居室方广一丈,身旁常有天女、化菩萨和弟子等。 B.网上听经 fa-in/film/hl/ *** ese_027 维摩诘所说经(有字幕)1992年3月 高雄文殊讲堂 fa-in//lb/lb0039 佛经讲座—维摩诘经 如本法师讲述 C.文字出版 book.bfnn/books2/1710 维摩诘所说不可思液铅议解脱经 释会纪闻 太虚大师讲述 十一年九月在北京己未讲经会 book.bfnn/books2/1709 维摩诘所说经 姚秦三藏 鸠摩罗什译 book.bfnn/books2/1714 维摩诘所说经注疏全集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昆明弥陀寺沙门冰谷注疏 月溪法师讲述 myweb.hi/home1/pinechiu/ 《白话维摩诘的教导》 book.bfnn/books2/1711 维摩诘经别记 太虚大师讲述 十三年七月在泰县光孝寺 hsilai/chinese/GiftShop/GiftShop_Book/detail?id=957-543-549-4 中国佛教经典宝藏精选白话版(45) - 维摩诘经 赖永海释译 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 「唯心净土」是大乘佛教的一个基本思想,许多经典都曾不同程度地涉及到,只有〈维摩诘经〉谈得最是直截了当、生动透彻。经中的主角维摩诘居士为化度众生而入淫舍酒肆,能一尘不染的大悲菩萨,这种出污泥而不染、入世俗而化他的既出世又入世的精神,对整个中国佛教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本经还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举凡治文学史的,都认定它是文学的佳作。因此,自隋唐直至明清,以此经为题材编写成的变文小说、词赋戏曲等更是不胜枚举。

佛教里的维摩诘有什么来历,是什么样的佛?什么职位?

维摩诘,早期佛教著名居士、在家菩萨,梵文 Vimalakīrti,音译:维摩罗轿猜坦诘、毗摩罗诘、略称维摩或维摩诘;意译为净名、无垢称,意思是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 据《维摩诘经》讲,维摩诘是古印度毗舍离地方的一个富翁,家有万贯,奴婢成群。但是,他勤于攻读,虔诚修行,能够处相而不住相,对境而不生境,得圣果成就,被称为菩萨。维摩诘为诸大菩萨之代表。直心正念真如,亲证平等实相;见得一切众生心源,具足恒沙烦恼,无量功德。故起方便教化,使一切众生,除心源上之烦恼,显心源上之功德。然其为模范与标准者,须依已除已显之佛。起广大心,证如实相,则能依佛功德为功德也。 有一次,他称病在家,惊动了佛陀。佛陀特派文殊师利菩萨等去探病。佛知道维摩诘菩萨只是诈病,所以派去了被誉为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文殊见到维摩诘后,两位菩萨互斗机锋,反复论说佛法,义理深奥,妙语连珠,使同去探访的菩萨、罗汉们都听呆了。一场论战后,文殊菩萨对维摩诘倍加推崇,人们对维摩诘菩萨也更加崇敬了。 以他为主体的《维摩诘所说经》,又名《不可思议解脱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此经译本共有六种,其中以鸠摩罗什译本流通最广。本经情节丰富,充满戏剧色彩,含蕴着无上智慧,历来为中国各界学人信徒所喜爱。《维摩诘所说经》是一部“弹偏斥小”、“叹大褒国”、“耻小慕大”、“回小向大”的佛典。共十四品,每一品皆详述菩萨和罗汉的优美趣事。如维摩居士以生病为缘,广为大众说法,诸罗汉、菩萨自觉对佛法体证不够,拒往探病。文殊菩萨畅论不二法门,维摩诘以默然回应,令文殊不禁叹道“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维摩诘经》对我国的文学、哲学影响甚巨,而维摩诘居士也成为僧俗及各学派、教派赞叹的对象。 维摩诘是个富有的居士,佛学修养很高,连很多菩萨都来向他请教问法。“菩萨曾问过维摩诘:‘你既是一位大菩萨,却又拖家带眷,怎会自在呢?’维摩诘回答:‘我母为智慧,我父度众生,我妻是从修行中得到的法喜。女儿代表慈悲心,儿子代表善心。我有家,但以佛性为屋舍。我的弟子就是一切众生,我的朋友是各种不同的修行法门,就连在我周围献艺的美女,也是四种摄化众生的方便。’” 维摩诘即便有妻有子过世俗生活,他也能无兆让垢相称,自闭桐得解脱

《维摩诘经》

《维摩诘经》

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一部佛经

《维摩诘经》,全称《维摩诘所说经》,又名《不可思议解脱经》等,可以说是对中国佛教影响最大的一部佛经,大乘佛教的权威性经典,被誉为“大乘佛教文献宝冠之珠”,在印度佛教和中国佛教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自问世以来,倾倒了无数高僧大德、名士清流,对中国的佛教、哲学、文学、艺术等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本经的主人公是古印度的在家大菩萨维摩诘居士,相传是金粟如来的化身,以居士身份辅助佛陀摄化众生。经中所讲的内容微远幽深,穷理尽化,非下乘智力可测,非常人可思可议。差咐闷

不论是作为中国佛教代表的禅宗,还是成为现当代佛教主流的人间佛教,《维摩诘经》中的“心净则佛土净”及“亦入世亦出世”“在入世中出世”的思想,都是其最为重要的思想资源和经典依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贯穿于整部《维摩诘经》的一根主线——“不二法门”,更是整个中国佛教的方法论依据。

登峰造极的思想

《维摩诘经》的思想,经中的两句话可以作为点睛之笔:一是“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二是“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

“唯心净土”是大乘佛教的一个基本思想,许多佛门经典都曾不同程度地说到它,但唯有《维摩诘经》谈得最是直截了当、生动透彻,对中国佛教的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的影响也最大。

认为入世、出世不二,是《维摩诘经》另一个重要的思想特点。维摩诘居士本人就是一个拥有妻子亲眷乃至往来于酒肆淫舍,却又能一尘不染的大菩萨。这种出污泥而不染的在入世中出世的精神,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维摩诘经》具有十分浓厚的文学色彩。举凡治文学史的,几乎没有不知道它的。历史上有许多诗人画家、文人墨客都十分推崇《维摩诘经》,认为把它摆在文学史上,也是一部绝代佳作。

这个时代尤其需要《维摩诘经》

心净则佛土净,这是《维摩诘经》中最耐人寻味的一句话。当今社会,一切都被商品化了,损人利己、唯利是图成为很多人的处世准则。在这物欲横流、世风日下之时,需要《维摩诘经》来净化世间。若要净化世间,要先净化各人的心灵;每个人的心灵净化了,这个世界自然就美好清净了。

《维摩诘经》十大经典名句:安顿一生的终极智慧

1、你的心怎样,看到的世界就怎样

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译:倘若菩萨想要成就清净的佛土,就应当先清净自己的心;随着自己的心清净了,佛土自然也就跟着清净了。

悟:心净,一切皆净;心不净,一切皆不净。你的心是什么样子,看到的世界就是什么样子。

2、所谓干净,不在污泥,而在不染

虽处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现有眷属,常乐远离。

译:虽然生活在世间,却不沾染世间的烦恼习气;虽然家有妻小,但常修持清净的佛道;虽然有眷属亲戚,却享受着远离尘俗、超越苦乐的安宁。

悟:真正的出家,是“心出家”而不是“身出家”;真正的出世,是“心出世”而不是“身出世”。人间种种,正是修行;出泥不染,最是境界。

3、读书的最高心法

文字性离,无有文字,是则解脱;解脱相者,则诸法也。

译:文字本身没有自性,没有文字这种实在的东西,不执著于文字就是解脱。解脱的境界,才是一切法的本来面目。

悟:读书,不在看,不在记,而在熏。熏精神,养内涵,增智慧,得自在,才是“本”。舍本逐末,只以博闻强记为荣,徒增负担和虚妄,最是悲哀。

4、真实的人,就是深刻的人

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

译:正直不屈之心就是道场,因为直心真诚、不虚假。

悟:道法自然,自然即真。直心的反面是谄曲之心,自以为聪明,其实愈加悖道。世间事尽可权宜,但必须以不失本心简野为基础与根本。世人醉心处世之法,往往失了本而不自知,只能越陷越深。

5、烦恼,就是通往觉悟的路

诸烦恼是道场,知如实故;众生是道场,知无我故。

译:一切烦恼就是道场,因为烦恼也是实相本质的展现;众生就是道场,因为藉由众生,便能了解无我的道理。

悟:一切成长,必从挫折中来;一切领悟,必从执迷中来;太多自知,往往从观察别人而来;这就是阴阳。所谓“借假修真”,借假才虚弯能修真,别无他途。

6、攀比是一种病

何谓病本?谓有攀缘;从有攀缘,则为病本。

译:什么是得病的根本原因?执着、逐求外物的心,便是得病的根本原因。

悟:攀缘是受欲望驱使,向外逐求。攀缘必有攀比,前者是病,后者是病重。人间多少追逐,皆起于攀比之心,于是大病不愈,终至膏肓。

7、人生的莲,只开在烦恼的泥中

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是故当知,一切烦恼,为如来种。

译:只有在烦恼的泥淖中,众生才能生起佛法的觉悟。因此要知道,一切烦恼,就是成佛的种子。

悟:高原陆地,不生莲花;卑湿淤泥,乃生此花。

8、浮生如梦,人却睡死过去

生灭为二。法本不生,今则无灭,得此无生法忍,是为入不二法门。

译:生起和灭亡是二,但万法本就不生,更没有灭,能在不生不灭里安住于空寂,就是不二法门。

悟:白居易作诗问鸟窠禅师:“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禅师回诗曰:“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缘起性空,生灭只是无常,人生如梦似幻,世间几人醒。

9、自在的真谛

我观如来前际不来,后际不去,今则不住。

译:我观察如来,过去没有来,未来没有去,现在也不在。

悟:“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金刚经》)。过去已过去,未来还没来,现在不断流逝,没有一点是你能把握。世人的痛苦则都来自放不下过去,执着于未来,迷乱于现在。看破这一层,就是活在当下、万事随缘,便是自在之真谛。

10、现代人的可悲

依于义,不依语;依于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于法,不依人。

译:依从内涵,不依从语言;依从真正的智慧,不依从一般的认识;依从究竟的经典,不依从不究竟的经典;依从正法,不依从人。

悟:现代人却是反了过来——依语不依义,依识不依智,依人不依法。所谓颠倒梦想。结果自然也是颠倒——浅薄而非深刻,迷乱而非觉悟,烦恼而非自在。扭转因,才能扶正果。

维摩居士是指王维吗?

维摩诘居士是佛世时代以在家身分奉持梵行的菩萨道行者,他也是象征大乘佛教兴起的关键人物。

维摩诘是音睁李译陆早亮,详称为维摩罗诘,或简称维摩,旧译净名,新译无垢称,则为意译。根据《维摩诘经》记载,维摩居士自妙喜国土化生于娑婆世界,示现在家居士相,辅翼佛陀教化,为法身大士。

王维信佛,自己取"摩诘"为字,除了用字来表明自己景早宽仰维摩诘,王维更是在生活上极力与维摩诘靠近。

维摩诘居士是谁?

维摩诘居士维摩诘是音译,详称为维摩罗诘,或简称维摩,旧译净名,新译无垢称,则为意译。根据《维摩诘经》记载,维摩居士自妙喜国土化生于娑婆世界,示现在家居士相,辅翼佛陀教化,为法身大士。

他是毘舍离城中的一名富商长者,不仅辩才无碍,慈悲方便,而且受到城市居民们的爱戴。他的妻子貌美,名叫无垢,有一双儿女,子名善思童子,女名月上女,皆具宿世善根。一家四口,平日以法自娱。善思童子还在襁褓中时,即能与佛及诸大弟子问答妙义。

佛陀曾至毘舍离城,善思童子献花与佛,佛陀为他说法,当下就证得无生法忍咐雀。月上女出生时,不曾啼哭,且能开口道出宿世因缘,由她身上散发出的光明胜于月照,犹如金衡中早色,照耀家内。八岁大时,已长成美妙多姿的童女,引起城内诸大臣、居士、长者、婆罗门及豪门贵族的童男爱慕追求,因而展开一场神通游戏的招亲活动,最后月上女度化了诸童子入佛道,发菩提心。月上女曾以她的辩才神通,与声闻、菩萨讨论佛法妙义,并蒙佛授记。所以经中描述维摩居士“虽处居家,不着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这种不可思议的宿世妙缘,是佛化家庭的最早典范,维摩居士则堪称是佛陀时代第一居士。

他奉行菩萨道,为度化声闻二乘人,运用权巧方便,乃至示现生病,而由佛陀弟子、菩萨及文殊师利菩萨的探病过程,凸显维摩居士悲智双运的菩萨道精神。他往来于各阶层,经商讲信用,甚至出入各种声色场所,随缘度众,也都是为了要宣扬大乘佛教的教义。他教导娑婆众生,当下照见心灵净土,创造美好世界;阐说不可思议的解脱法门,强调“烦恼即菩提,不离生死而住涅槃”的不二培启法门,提供修行人治病的妙药良方。

《维摩诘经》,就是记载维摩诘居士所说的不可思议解脱法门的经典。本经由三国吴支谦译出后,即在我国盛行,历代以来多达七种汉译本,目前以鸠摩罗什所译最为流畅,评价最高,流通也最广。这部经是最长的白话诗,共两万五千言;也是一部最佳的剧本,富艺术创作价值。除了文学艺术价值之外,最重要的是,本经已经成为在家居士奉为圭臬的修行宝典。

维摩诘居士是哪位?

维摩诘居士,维摩诘(释迦会下法王子)。中天竺毗耶离城,有长者名维摩诘,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深植善本,得无生忍,辨才无碍,游戏神通。欲度人,故以善方便,居毗耶离,其以方便,现身有疾,广为说法。佛告文殊师利:“汝行诣维摩诘问疾。”于是文殊师利与诸菩萨大弟子众,入毗耶离。维摩诘以核缓神力空其室内,除去所有及诸侍者,惟置一床,以疾而卧。文殊师利既入其舍,维摩诘言:“善来,文殊师利,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文殊师利言:“如是居士,若来已更不来,若去已更不去,所以者何?来者无所从来,去者无所从去,所可见者更不可见。”维摩诘谓众菩萨言:“诸仁者,云何菩萨入不二法门?”三十二菩萨各各说已。文殊师利问维摩诘:“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首埋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不二法门。”改芹模说法已竟,维摩诘语文殊师利:“可共见佛。”即以神力,持诸大众并师子座,置于右掌,往诣佛所。到已著地,稽首佛足,右绕七匝,一心合掌,在一面立。舍利弗问:“汝于何没,而来生此?”维摩诘言:“汝所得法,有没生乎?”舍利弗言:“无没生也。”“若诸法无没生相,云何问言‘汝于何没而来生此’?舍利弗,没者,为虚诳法,败坏之相;生者,为虚诳法,相续之相。菩萨虽没不尽,善本虽生,不长诸恶。”时佛告舍利弗:“有国名妙喜,佛号无动,是维摩诘于彼国没,而来生此。”舍利弗言:“未曾有也,世尊,是人乃能舍清净土,而来乐此多怒害处。”维摩诘语:“舍利弗,于意云何,日光出时,与冥合乎?”答曰:“不也,日光出时,则无众冥。”维摩诘言:“夫日何故,行阎浮提?”答曰:“欲以明照,为之除冥。”维摩诘言:“菩萨如是,虽生不净佛土,为化众生,不与愚暗而共合也,但灭众生烦恼暗耳。”时大众渴仰,欲见妙喜世界无动如来及其声闻之众。佛告维摩诘:“善男子,为此众会现妙喜国无动如来及诸菩萨声闻之众,众皆欲见。”于是维摩诘入于三昧,现神通力,以其右手,断取妙喜世界,置于此处。时妙喜世界,于此国所,应饶益其事,讫已还复本处。赞曰:“余观维摩诘,盖毗耶一老居士也。然释迦会中,如文殊师利,舍利弗等,犹且曰:‘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曰:‘彼上人者,难为酬对。’抑何门庭,高峻至此,极乎!”黄檗云:“维摩者,净名也。净者,性也。名者,相也。性相不异,故号净名。诸大菩萨所表者,人皆有之,不离一心,悟之则是。似又不劳弹指,直下便是。”维摩矣,乃传灯所载。达磨儿孙满天下,其自居士真参实悟者,数十人外无闻焉?此又何以说欤?白云端云:“一个两个百千万,屈指寻文数不办。暂时留在暗窗前,明日为君重计算。”咄!维摩来也。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6995.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