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习这课的法义我了解到了信仰对人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包括三观、生活方式、待人处事的方式等等。
1、信仰可以帮助我们建立道德准则。特别是佛教的信仰建立道德准则是从人信论和因缘因果论两方面,这不同于一般的信仰立足于世间哲学或是对神的敬仰。佛教的道德观在当今社会更具有普世性也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它不仅有利于个人的成长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2、信仰可以引导我们精神的追求。这包括对人类永恒问题的思考、对完善人格的追求,可以造就健康的心态、人格和生命品质。还有就是对文化艺术的追求,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琴棋书画”。而中国的书画特别讲究意境,也就是思想境界,佛法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思想境界。
3、信仰可以让我们拥有超然心态。佛教的轮回思想可以让我们看到生命的长度,它的心性理论又可以让我们看到生命的深度。如果用佛教缘起和性空的智慧看待人生,就会使我们拥有超然的心态,在得意的时候不执着,在失意的时候不在乎。
4、信仰与慈悲大爱。儒家和其它宗教信仰的爱都是有“我”的,而有“我”的爱就会执着,只能称为小爱。而佛教的爱是无“我”的,认为“我”与众生是一体的,只有无“我”的爱才能称为慈悲大爱。
5、信仰与生死归宿。佛教认为死亡不是结束,我们这一生不过是生命长河的一个片段。佛教所说的涅槃就是平息我们迷妄的生命。佛教也非常重视临终关怀,要在生死关头为临终者做好心理引导,让他们放下尘世间的一切牵挂,了解未来的去向。
6、信仰与找回自我。现在的人对自我的迷失越来越深,问题越来越多,心智越来越不正常。佛法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内心,找回自我,造就健全的人格。
这期的法义我觉得佛教的缘起和性空的智慧对我来说特别有法喜。学习了之后我明白了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财富、地位等等从本质上说都是空的,只是条件关系的假象,过去所发生的一切,不管是多么风光或失败就像一场梦一样。当我们认清了这一切就不会对现在所拥有的东西产生执着,让我们在有一天失去或者产生变化时还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也就是人人所向往的超然心态。还有一点就是生死归宿的问题,这一直是我内心深处无法抹去的伤痛。我的父亲几年前得了胃癌,在医院做了切除手术后大概二年左右又复发了,并且转移到了淋巴而且是晚期。医生告诉我最多还有三个月的时间,得知这一噩耗我一直不敢告诉父亲,后来他就浑身疼痛难忍,要吃特别的止痛药或者打杜冷丁才行。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后医生就安排出院,说白了就是回去等死。出院的时候我知道父亲特别的不愿意,他对我说我还没有治好呀!因为在他生病的这几年我一直在家和医院之间奔波,所以他特别的信任我,我不敢告诉他实情,更不敢面对死亡。所以我就骗他说:“医生说您的病得慢慢养,住在医院条件没有家里面好,对您的恢复不利。医生给我开了好多药,您回去按时吃药就行了”。其实他那会吃的就只剩下止痛药了,还是那种管控特别严要特别处方才能开到的止痛药。出院以后我眼睁睁的看着父亲一天天的虚弱,一天天的消瘦,最后估计也只有六、七十斤了,然后慢慢失去意识在痛苦中离世。这是我一直无法原谅自己的一件事,因为我骗了他,虽说是为了他好,但是我感觉他是怪我的。因为他是那么的信任我,而我在他最后的时间里没有做好,让他在痛苦和绝望中离世。
父亲去世后,我痛苦、自责,这让我开始失眠,也让我一直回避这件事,从来不敢去想更不愿意去说。如果我能够早几年学习佛法,那么我就不会骗他。或许我会用佛法的智慧和他一起面对死亡、讨论死亡,学会去接纳,告诉他今生我们的生命只是无尽生命的一个片段,肉身的死亡并不是真正的死亡。在他最后的生命中为他做好引导,告诉他死亡也是“往生”,是脱胎换骨的新生。如果让他看到有这样的光明前景,我想或许他也不会害怕死亡了吧!但是这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了!
现在我学习了佛法,加入了三级修学,我想我一定要好好深入的学习,就像八步骤里面说的学会用佛法智慧重新审视人生,指导人生,解决现实问题。然后一步步帮助自己,帮助他人,直到完成生命品质的改变。感恩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