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有缚无法解他缚
问:为了和我一样饱受烦恼恶业折磨的如母有情,我为什么不发愿继续在娑婆世界积累资粮护持佛法呢?虽然可能会风险高,但这却是佛陀教导我们的道理啊。 答:继续在娑婆世界,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菩萨智不住三有、悲不入涅槃,出于悲心,乘愿力、神通入轮回救度...
问:为了和我一样饱受烦恼恶业折磨的如母有情,我为什么不发愿继续在娑婆世界积累资粮护持佛法呢?虽然可能会风险高,但这却是佛陀教导我们的道理啊。 答:继续在娑婆世界,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菩萨智不住三有、悲不入涅槃,出于悲心,乘愿力、神通入轮回救度...
本课针对佛门礼仪的讲解,认识到做为佛弟子身口意应有的仪表和认识,内心应对住持三宝有恭敬之心。 我认识到佛门礼仪与社会礼仪有所不同。佛教起源于印度,佛陀时代,有两种方法信奉佛教:皈依佛法僧三宝,在佛门中,语默动静安详,一切合仪合法,就是礼仪。...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有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自己身上的不善行,从小到大,罄竹难书,说到明天早上也说不完,这些不善行确实在今天也对我产生了影响,我觉得自己平时也还算比较喜乐,但是想到这些不善行,我就觉得有罪恶,想到就要忏悔...
问:有人在学佛的过程中,不闻思学习,只知道一遍遍闷头做功课,更不顾及家里不信佛人的感受,由此给家人带来很大烦恼,这样“用功”学佛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待? 答:别人认真做功课,我们当然应该随喜。 修行是很个人的事,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修行的...
问:那些抛家舍业出家的人,妻儿父母都不要了,这不是逃避社会责任吗? 答: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过自己的生活,是他私人的事。当然,出家的话,有可能影响到家人,所以要尽量与家人沟通,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是最好的。 我们应该学会尊重私人生活。如...
问:佛教作为从印度传过来的宗教,和中国传统的道家、儒家是不是有冲突?比如儒家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佛教出家人自然就不能结婚生子,这个矛盾该如何解释? 答:是不是真有这样的矛盾存在呢?佛教不强制要求所有信众都出家,佛陀的四众弟子既包括出家众也...
四圣应化门 问:何者为佛。 答:佛者得无上正遍智之人。教主之德号。其义为觉者。所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 问:何谓如来。 答:佛有十种德号。此居其首。不变曰如。随缘曰来。佛有不变之体。随缘之用。故号曰如来。按十种德号。谓如来。应供。正遍知。明...
学佛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工程。学佛的过程,是生命从缺陷走向圆满的过程,是生命从烦恼痛苦走向解脱自在的过程,是从认识生命到彻底改善生命的过程。导师从三个方面对生命进行阐述。 一、认识的回归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建立幸福人生的保障。一般人的观...
何为幸福? 我是谁? 生从何来,死往何去? 何为命运? 活着究竟为什么? 很惭愧,经过两年多的学习。从读书会到进入三级修学,《人生五大问题》也觉得最有印象,看着学着也最多次,但在这一次做辅助员义工,书到用时方恨少!居然没办法完整想出来,这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