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标签:佛说

第30页
佛说:人生之最后-学佛网
佛说人生

佛说:人生之最后

学佛网阅读(756)评论(0)

古诗云:“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人生最后一段大事岂可须臾忘耶。今为讲述,次分六章,如下所列。 重病时 当病重时应将一切家事及自己身体悉皆放下。专意念佛,一心希冀往生西方。能如是者,如寿已尽,决定往生。如寿未尽,虽...

佛法:追求律学的真谛-学佛网
佛法故事

佛法:追求律学的真谛

学佛网阅读(633)评论(0)

由于我出家后,总是选择清静祥和的地方,要么闭关诵读佛经,要么就是从事写作,有时为大众讲解戒律修持,所以人们经常感到我行踪不定,找不到我。其实佛法无处不在,有佛法的地方就会有我。而我对佛教戒律学的研究可说是情有独钟,我不仅夜以继日地加以研究,...

学佛:修菩提心-学佛网
学佛成佛

学佛:修菩提心

学佛网阅读(780)评论(0)

我至贵地,可谓奇巧因缘。本拟住半月返厦;因变住此,得与诸群相晤,甚可喜。 先略说佛法大意。 佛法以大菩提心为主。菩提心者,即是利益众生之心。故信佛法者,须常抱积极之大悲心,发救济一切众生之大愿,努力做利益众生之种种慈善事业,乃不愧为佛教徒之...

佛说: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学佛网
佛说人生

佛说: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学佛网阅读(623)评论(0)

杭州这个地方,实堪称为佛地,因为那边寺庙之多,约有两千余所,可想见杭州佛法之盛了。 最近越风社要出关于西湖的增刊,由黄居士来函,要我作一篇《西湖与佛教之因缘》,我觉得这个题目的范围太广泛了,而且又无参考书在手,于短期间内是不能作成的。 所以...

佛说:欲得米谷,必先种田-学佛网
佛说人生

佛说:欲得米谷,必先种田

学佛网阅读(875)评论(0)

一 原来佛法之目的是求觉悟,本无种种差别。但欲求达到觉悟之目的地以前,必有许多途径。而在此途径上,自不妨有种种宗派之不同也。 佛法在印度古代时,小乘有各种部执,大乘虽亦分“空”、“有”二派,但未别立许多门户。 吾国自东汉以后,除将印度所传来...

佛说:命有终时-学佛网
佛说人生

佛说:命有终时

学佛网阅读(882)评论(0)

岁次壬申十二月,厦门妙释寺念佛会请余讲演,录写此稿。于时了识律师卧病不起,日夜愁苦。见此讲稿,悲欣交集,遂放下身心,屏弃医药,努力念佛。并扶病起,礼大悲忏,吭声唱诵,长跽经时,勇猛精进,超胜常人。见者闻者,靡不为之惊喜赞叹,谓感动之力有如是...

佛说:无常之苦-学佛网
佛说人生

佛说:无常之苦

学佛网阅读(1.36K)评论(0)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所以佛教与中国的关系非常密切。中国的文化、习俗,影响佛教,佛教也影响了中国文化习俗,佛教已成为我们自己的佛教。但佛教是来于印度,印度的文化特色,有些是中国人所不易明了的,受了中国习俗的影响,有些是不合佛...

佛法:探讨生命意义,认识内在正向潜质-学佛网
学佛感应

佛法:探讨生命意义,认识内在正向潜质

学佛网阅读(774)评论(0)

幸福的意义是什么?仅仅是解决基本温饱,还是各种精神物质的满足呢?当然,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都有所不同。记得末学刚出家的半年里,那个时候感觉是最幸福的,从繁华的城市跨入一尘不染的伽蓝住处,过着解脱自在的出家生活,觉得是最幸福的。但是现在想想,那...

佛说:完满的人生结局-学佛网
佛说人生

佛说:完满的人生结局

学佛网阅读(1.09K)评论(0)

吾人无始来,未觉因生迷。心趣外驰逐,攀缘尘境系。 痴妄造因缘,心生颠倒故。贪嗔痴烦恼,发于身口意。 作诸有漏业,因果无止息。流转无尽海,永沦于六趣。 莫可再错转,觉昨非今是。当以大慧剑,斩断生死路。 显密诸宗派,皆重临终事。世人虽哀悲,其实...

佛说:小心,别断绝了假死者的希望-学佛网
佛说人生

佛说:小心,别断绝了假死者的希望

学佛网阅读(906)评论(0)

若是要火葬,寒热观因缘。当在七日外,多有回阳者。 两三日火葬,危险且残忍。 藏传佛教建议,七天之内,不要动亡者的身体。除了不希望给死者的神识带来痛苦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七天之后复活了的人。所以说,如果你的亲人没什么...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