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限的未知
问:不起疑, 我认为不足信。疑了, 然后求证,体证了,然后才能信。但是佛家又讲, 不起信, 不能得证。疑和信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 答:关于疑与信的关系, 以自然科学为例, 现代人应该都相信科学, 从小就接受科学教育, 但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
问:不起疑, 我认为不足信。疑了, 然后求证,体证了,然后才能信。但是佛家又讲, 不起信, 不能得证。疑和信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 答:关于疑与信的关系, 以自然科学为例, 现代人应该都相信科学, 从小就接受科学教育, 但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
问:很多气功大师用所谓的特异功能给人治病, 简单地摸—下就治好了, 请间这是真的吗?这和请高僧大德或者藏地的活佛加持—下道理是—样的吗?如果真的这么简单就能治病的话, 医院岂不是成了摆设了? 答:大体上, 罹患疾病有三种原因: 一是外感, ...
问:现代儿童教育是鼓励竞争攀比, 鼓励自我表扬和凡事争第—,不然就是弱者、 失败者, 长大了也没出息, 而佛教却恰恰相反, 鼓励人低调, 吃亏了也不去争论, 处处让着别人, 凡事与世无争, 那么请间这样孩子长大了之后又该如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
问:世间一 日少不了竞争, 佛法让我们宽容忍让, 可是退可能伤害我们身边亲人的期待, 进可能伤害别的竞争者的成功心 , 该如何抉择? 答:不管你学不学佛, 都要讲基本的做人原则, 守住了这些原 则, 再谈进退, 再谈学佛。 什么是做人的根本...
问:佛法教我们修行的终极目标是解脱, 解脱是脱开世间的万般苦难、 爱恨情仇、 生离死别, 那时我们剩下的是什么?我的意思是, 当我们尝过了苦, 才能体味甜, 有了渴 , 才珍惜水,有了太阳的东升 , 才有西落,有失去的插苦, 是因为有拥有的...
问:我尊重学佛的人, 相信他们都想做个好人, 我虽然不信佛, 但我确信自己能够做个十足的好人, 甚至会比 很多信佛的人做得还要好, 这样结果应该是一样的,对吗? 答:你说要努力做个好人, 我很随喜你。信佛的人依各自不同的发心, 趣入不同的乘...
美丽的事物 问:美丽的事物究竟是引导人们向善的, 还是引动人们 “占有" 的恶念的?比如看到—座美丽的山时, 人们常常想的不是我要保护它, 而是我要如何使用它。 如果美丽导致邪恶, 为什么要创造美丽? 答:在有的地方, 看到一座美丽的山, ...
透过佛法看世界 问:现在的社会,往往是狭隘极端的意见容易博取掌声 ,反倒客观、 冷静的观点少人问津,好像正确的见地不再受到关心,在这个哗众取宠的时代里, 学佛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看待这个世界吗? 答:学佛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看待世界。 我...
问:思维空性之理会觉得恐怖,无法接受,该怎么办? 答:《金刚经》是主要讲般若空性的一部经,佛在经中说:“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稀有。”可见,能直接受持空性法门的人是很少的。正是因为这样,佛陀当年才在开示空性法门之前,...
问:一个人坚持,很容易执著,如果对来去的一切都不在意,都随便放得下,那么是不是也容易朝三暮四,生起退心? 答:彻底放下执著,是佛的境界。在佛的境界中,无来无去,无放下与不放下,无退与不退,无有勤作,但应有情的福德随缘显现利生事业。 若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