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去亲人不是你的错
失去亲人不是你的错 这世上本没有长生不死长聚不散,所有人都会经历亲人离世的痛苦,所以不要沉浸在孤独中,要知道你的悲伤是众生共同的悲伤。对于逝者我们仍然可以给予关怀帮助,至诚为他念诵佛经、放生及做其他善事,把心打开去关心帮助别人,把善行带来的...
失去亲人不是你的错 这世上本没有长生不死长聚不散,所有人都会经历亲人离世的痛苦,所以不要沉浸在孤独中,要知道你的悲伤是众生共同的悲伤。对于逝者我们仍然可以给予关怀帮助,至诚为他念诵佛经、放生及做其他善事,把心打开去关心帮助别人,把善行带来的...
当内心没有太多烦恼 我们所处的世界是我们内心的映射。我们的感受不离贪嗔痴,所以我们的世界叫娑婆世界,一个不离忧恼和缺憾的世界。感受,决定了我们处于怎样的世界中。 现在的人们知识丰富,头脑聪明,但常常缺少真正的善良。聪明才智经常是用在破坏性的...
只要内心还有贪嗔痴,苦就无所不在 佛教鼓励体验当下,但这一教法常常被人误解,以为“活在当下”就是要更执著于自我和我所拥有的一切,这实在与佛法相去甚远。 轮回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缺憾,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你是优秀还是平庸,你遇到的是好人还是无情无...
百字明:一切善逝的智慧精华 《金刚萨埵修法·如意宝珠》简单易行,法王如意宝在仪轨的末尾特别写道:学显宗、密宗及未灌顶者都可以修。有条件的人还可以进一步修金刚萨埵百字明。 《无垢忏悔续》云:“百字明是一切善逝的智慧精华,能净除所有失戒与分别念...
回向:使善根永不枯竭 如何才能使善根不轻易损耗而是日日增盛、永不枯竭呢?对于普通人来说,回向是最好的办法。佛经中说:“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干涸其不尽,回向菩提善亦然,未获菩提其不尽。” 修法结束时,念诵回向偈,把行持善法的一切功德回向众生,...
行动对治:我们不能同时既向左又向右 我们的心念无法同时既向善又向恶,就像我们不能同时既向左转又向右转。当心中生起善念,恶念不用压制便会自然消失。 当身语造作善业,便能自然地避免造作恶业。所以我们要断恶,还要行善,通过行持善法来有力地对治恶业...
观想和祈祷:如何观想金刚萨埵圣尊? 在皈依、发心之后,是观想金刚萨埵圣尊,这也是第一种对治力中的外依止力。 先请一幅金刚萨埵的唐卡或图片,反复观看,把画面包括其中各个细节都深深印在脑海中。虽然《金刚萨埵修法·如意宝珠》着重的是祈祷,对观想的...
皈依和发心:外依止力与内依止力 按照《金刚萨埵修法·如意宝珠》的仪轨,首先是念诵皈依偈和发心偈各三遍。 皈依: 南无 从今乃至菩提果,如海诸部坛城主, 上师金刚萨埵前,吾以深解信皈依。 从今日起,一直到证得佛果,我始终以深刻坚固的胜解信皈依...
如意宝珠:金刚萨埵修法中较为简略的一种 如果说恶业还有好的一面,那就是它通过忏悔可以清净。 显宗、密宗都有很多忏悔法门,其中最为殊胜的是金刚萨埵修法。金刚萨埵是一切寂猛本尊之总集,一切坛城之主尊。 金刚萨埵佛在因地时曾经发愿:愿我未来现证佛...
业的相续:轮回由业而生 轮回由业而生。众生以各自积累的善恶业而转生在轮回的善恶道中,各自感受苦乐。我们经历的一切,我们觉知到的世界以及我们的觉知、感受、思想等,都是业的显现。 业由因、缘、果构成。因指主要条件,缘指次要条件,主、次要条件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