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胜过自己的人,虚心学习;对于不如自己的人,耐心帮助
对于胜过自己的人,虚心学习;对于不如自己的人,耐心帮助 不断学习佛学的思想和行为,就能超越凡夫的思想和行为,就能把智慧转化成真正的行为,转化成自己的身心。 无论是在任何社会团体里,人与人之间都会有不同。虽然从佛学来讲都是平等的,但是从现象上...
对于胜过自己的人,虚心学习;对于不如自己的人,耐心帮助 不断学习佛学的思想和行为,就能超越凡夫的思想和行为,就能把智慧转化成真正的行为,转化成自己的身心。 无论是在任何社会团体里,人与人之间都会有不同。虽然从佛学来讲都是平等的,但是从现象上...
为什么要不嗔:一念嗔心,开百万障门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意思就是说,只要有一念的嗔心,就有可能引发无数的灾祸,将我们辛辛苦苦积累的很多福报毁于一旦。 嗔,世间话就是恨、仇恨,是内心的一种状态,平时是可以观察出来的。比如,别人招惹自己...
为什么要闻谤不辩:丛林以无事为兴盛,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世间很多人可以受苦受累,却不能受委屈,会把名看得很重,希望自己留个好名声。所以,名就成了生命的枷锁,处处要维护这个名。 古人问:“何以止谤?” 答:“无辩。” 人生在世,人人都会被诋毁,...
为什么要不覆己过:有覆藏心的人,内心很辛苦 覆藏己过的人,内心就很辛苦。那些过失就成为心灵的负担和系缚,死死地捆绑着自己,甚至于需要用更多的错误去覆藏之前的过失。 佛学里有个专用的词,叫覆藏心,就是把自己的缺点悄悄藏起来,把那些不阳光的想法...
为什么要不文己过:小人才会文饰己过 儒家讲“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就是说,一个敢于把自己的过失袒露给别人的人,内心就很光明,很磊落,更值得人信任和尊重。反之,一个爱遮蔽自己过失的人,内心常常会扭曲不安,活得很纠结。 “己过如山己不见,他...
为什么要不说人过:时时检点自己且不暇,岂有功夫检点他人 戒律里专门有详细的戒条,忌讳说别人过失。说别人的过失实际上是自己的内心不够清净,而且过患很大,对自己不好,对别人不好,对团体也不好。可能很小的事情,经过传递是非,就会造成更大的混乱。 ...
为什么做人要寡言:无用的话、没有意义的话,易伤人害己 寡言,字面上的意思是少说话,但实际上,其真正的内涵不是少说话,也不是不说话,而是不说无用的话、没有意义的话、散乱的话,更不能说伤人的话。圣人说话,出口就是利人的话,说多说少,取决于当时的...
为什么做人要吃亏:学会吃亏,最终得到的比失去的更多 俗话讲“吃亏是福”,是讲人与人交往中,逢名利,多谦让给别人,不能把利益看得太重。 无论是居家生活,还是做大小事业,都会在人和事上产生种种的分配,或多或少,有形的无形的,难得一碗水端平,认识...
为什么做人要宽厚:狭小的心,处处都是问题 人生在世,尤其忌讳精明过头,忌讳人心的设计和雕琢。圣贤处事,唯宽唯厚。 宽是心胸宽广,厚就是厚道。这里有一个很典型的公案,说是有一个人遇到一些挫折和伤害,内心很苦。禅师让他把一撮盐放到一杯水里,结果...
为什么做人要慎独:让自己言行一致 慎独的目的就是防止自己被烦恼欺骗,达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境界,特别是自己独处的时候,要学会杜绝很多不善之念。但是烦恼有伪装的能力,没有功夫,就很难识破它,就会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对。 什么是慎独呢?慎独就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