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佛珠的样子(佛珠是什么样子)

学佛百科2023-03-1384

怎样区别真假菩提子佛珠?

现在市面上很多都是假的,很多师傅都没有见过真的,很多寺院里卖的也都是假的。在四川金堂炮台山灵开寺有几株大菩提树,每年都结很多菩提子。菩提子的表面是有像蜡一样的光泽,感觉很细腻,和油漆的有很大区别。而且穿过的两头都是生长的不规则的,一般假的菩提子是用机器削木头做的,样子非常规则。另外真的菩提佛珠大小不一,颜色有深红,棕色,黑色不等。假的颜色比较单一。你把它剖开时里面有胚芽,但这在买时不可能办到。

真正沉香木佛珠是什么样的?

一般沉香上手很容易认的,但从图片看很难界定。沉香的一级品是不能作为手链的原料的,因为其质地软,比较容易变形损坏,所以不适合作为手链。前面我说到,沉香分死沉、活沉,活沉中的生沉香只有点燃能会散发出香味来,是作为宗教的高级供香制品的最好原料,也是最珍贵的原料。

第1种倒架,一般被认为是最好的沉香,一般分布在一级或二级的分类里。可以说倒架都经过优胜劣态筛选出来的,剩下的都是最好的部分。所以一般倒架的沉香手链不是一级就是二级。由于此类手链我很少见到。

第2种“水沉”,这类沉香一般产自沼泽,分布有一级二级到三级,级别涉及很广。

以下是水沉手链的级别分类识别。

二级沉香手链,市面上称为A货,以下是水沉的A货鉴别。

(1)看:沉香的表面毛孔细腻的才是A货,凡毛孔粗大的为B货(三级品)。和一到三级都是黑色的土沉不同,一般水沉只有最好的一级品才是黑色的,水沉A货一般是黑褐色的,也有暗青黄的颜色的,如果有人向您展示一串黑颜色的沉香手链说是水沉的二级品,一般这么说的只有是以次充好者或自己也不知道者。

(2)闻:这个是最重要的鉴别手段,一般沉香的味道刚开始闻就觉得象某种熟悉的药味,但仔细一闻却是想不起到底是什么味道。水沉和土沉的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土沉味道厚而猛烈,水沉则是温和醇厚。闻沉香的味道主要有个判断的手段就是“钻”,什么是钻?就是沉香的味道是钻的,钻到您的鼻孔里,真的沉香的味道应该是感觉味道是沿着线丝状的路径钻到您的鼻子里去的。另一个判断的手段是“透”,一般购买沉香手链都附送一个塑料的袋子,这个袋子是密封不透水的,这个时候您把沉香装到袋子里,合紧,只要您的嗅觉是正常,真正的沉香是可以透过这个袋子香出来的。第三个判断的手段是“放”,如果您有条件,可以放在枕头的旁边,夜间您放松的睡眠中,可以闻到味道是一阵一阵的,有间歇的。如果是假货,味道则不是一阵一阵的。

(3)摸:水沉的二级品看起来好似有层油(A-的货也有,但不明显),但摸着不脏手,手的感觉也是不 油的。如果是假货则这个油会在您手上留下脏脏的印记。

(4)沉水:可以拆一颗珠子下来,拿一杯纯净水放入,可以看到沉香迫不及待的往杯子的底部下沉,但此法不科学,只能算判断的一个条件。因为紫檀的佛珠也会沉水,生沉香有的也是沉的,反而是最高等级的奇楠是半沉半浮的。所以这个方法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标准,准确点的还是要闻。

第3种是“土沉”。越南的沉香出自原始的沼泽,有的沼泽表面部分已经干了,而底部却还湿润。同一块沉香,上面部分是土沉,下面部分是水沉也不奇怪。所以有时候土沉跟水沉分界不是很明显,硬要分的话也只是功效和味道有差异。二级的“土沉”手链的鉴别:

(1)看:“土沉”一般全体都是黑色的,只有三级以下才是黑灰色的。一般二级的已经很黑了,达纯黑的级别,灰点的都该判断为三级的。另外二级的毛孔比较细腻,但二级的土沉是不如二级的水沉那么细腻,但二级土沉的毛孔可见有少许油脂覆盖,对于二级土沉的毛孔不能要求和二级水沉那么细腻。

(2)闻:二级土沉,味道厚而重,有醇厚的感觉,不能太烈,太烈的话有可能是蚁沉冒充的,味道好似中药。关于二级土沉也可以用判断水沉的“钻”“透”“放”来判断,土沉的味道钻得感觉应该没水沉那么细,但透是肯定要透出来的,放的话土沉的味道是不间歇的。

(3)摸,土沉的即使是A+的货色也没有油脂的反光的感觉,摸珠子表面可以感觉凹凸,那是油脂堆积在毛孔口的感觉。

(4)沉水,土沉的沉香也沉水。

进口沉香多呈圆柱形或不规则棒状,表面为黄棕色或灰黑色;好的沉香质坚硬而重,能沉于水或半沉于水;气味较浓,燃之发浓烟,香气强烈。进口沉香性微温,味苦辛。具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的功效,药效比白木香佳。

沉香木自古以来就是非常名贵的木料,亦是工艺品最上乘的原材料。明、清两代,宫廷皇室皆崇尚用此木制成各类文房器物,工艺精细,与犀角制作相同。由于沉香木珍贵且多朽木细干,用之雕刻,少有大材。因此在拍卖市场上一旦有沉香木制作的大件物品出现,往往会有令人惊讶的表现。

当今沉香木赝品越来越多,真正的沉香木可以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香,而赝品沉香味不久就消失变淡了。真正的沉香木色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深,油脂线也会越来越多,这些都是研判真伪的重要标准。

沉香是沉香木树干被真菌侵入寄生,发生变化,经多年沉积形成的香脂,是具有驱秽避邪、调中平肝作用的珍贵药材,如今已很稀少。

古籍中很早就有关于我国海南地区盛产品质上乘的沉香的记载。宋代,海南沉香由朝廷贡品逐渐成为商品,过度开采之势愈演愈烈,“一片万钱”。

沉香按其结成情况不同一般可分为六类:“土沉”、“水沉”、“倒架”、“蚁沉”、“活沉”、“白木”等。沉香神秘而奇异的香味集结着千百年天地之灵气,有的馥郁,有的幽婉,有的温醇,有的清扬等等。沉浸在这种种异香的氤氲中,古人熏香沐浴的恬然,焚香品饮的雅致渐渐浮现脑海,耳边仿佛传来曾被贬居海南的苏东坡对沉香木的涵咏:金坚玉润,鹤骨龙筋,膏液内足……

耶蒂佛珠盘完后是什么样

耶蒂佛珠盘完后是黑亮黑亮的,有玻璃光泽。如图

耶蒂新料基本是棕褐色,有少量白筋,油性越好密度越高颜色越深。

盘玩的过程中油性析出接触空气氧化,会形成黑色的包浆,包浆覆盖在耶蒂表面,逐渐掩盖了白筋。盘玩得越久,包浆越多,白筋就越不明显,最终形成纯黑色,如黑色玉石一般。

新的耶蒂有白筋,不容易假冒,盘完后的耶蒂颜色单纯,反而容易造假,所以购买盘完的成品要特别注意仿品。

请问这佛珠什么材质的?算上佛头共十五颗应该念什么经文?

红木佛珠 ,看样子应该是鸡翅木

鸡翅木:分布于全球亚热带地区,主要产地东南亚和南美,因为有类似“鸡翅”的纹理而得名。纹理交错、清晰,颜色突兀,在红木中属于比较漂亮的木材,有微香气,生长年轮不明显。

经文方面:没有对应的佛珠该念什么经文

念珠主要是拿来念佛的时候数数的的,带在手腕上的功能应该也是这样. 佛珠,本称念珠,是指以线来贯穿一定数目的珠粒,于称名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具。 佛珠虽然现已成为佛教徒的一项重要标志,但如果溯其本源,佛珠却并非佛教所创用, 而是起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 在佛教经典中,有关佛珠最初的起源,一般都以《木木患子经》所载佛陀对波流离王的启示作为通说。经文载:佛告王言。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木患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当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摩僧伽名。乃过一木木患子。如是渐次度木木患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大善我当奉行。即敕吏民。营办木木患子。以为千具。六亲国戚。皆与一具。王常诵念。虽亲军旅。亦不废置。 由此可知,波流离王在听到佛陀的开示之后,便开始用木木患子来制造佛珠,持念“三宝”之名,用以消除烦恼障和报障。 延至唐代,在佛教大兴的时代背景下,有关记载佛珠的经典被广泛传译,佛珠亦开始在朝野上下、僧俗之间普遍流传开来。可以肯定地说,自唐以后,国人使用佛珠,已经是相当普遍了。 二、名目繁多--佛珠的种类 佛珠的种类很多。若就其使用方面来讲,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 1、持珠--用手掐捻或者持念的佛珠。持珠,多用来记录念诵佛号或咒语的数目。 2、佩珠--戴在手腕或臂上的佛珠。佩珠,俗称手串,以十八颗子珠者最为普遍,多以名贵材质或颜色亮丽者而为之。 3、挂珠--挂在颈上的佛珠。挂珠,多采用水晶、玛瑙、翡翠、珊瑚、密蜡、绿松石等珍贵材料制成,子珠的色泽必须均净,要求选用彼此间色彩变化不大,温润细腻,光洁晶莹的好材料制做。同时,子珠的直径亦要求在一厘米左右,不可有大的误差。在联缀时,每二十七颗子珠间嵌入一颗隔珠,在母珠的下方还会配有一种编织精美的中国结与美玉、翡翠等挂件组合而成的‘佛头穗”。在重要的法会上或大和尚礼佛拈香的时候,这种 “佛头穗”能够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从而保证在整个佛事活动中仪态的庄重。 下面介绍一下佛珠的各部位名称。 一串标准的佛珠应该包括有母珠、子珠、隔珠(又称作“数取”)、弟子珠(又称作“记子”),记子留和一些饰物组成。 母珠,俗称“三通”或“佛头”。通常只有一颗,但亦有两颗的,用以将不同数目的子珠归结于一处,同时还可以起到连接弟子珠、记子留和一些饰物或流苏的作用。 隔珠,又称作 “间隔珠”或“数取”。多用来将子珠平均分隔开。一般来讲,隔珠均要比子珠稍大一些,数量可采用一颗至三颗不等,如一百零八颗的佛珠和五十四颗的佛珠,就需要每二十七颗子珠用一隔珠;二十七颗、十八颗的佛珠,则每九颗子珠用一隔珠。 弟子珠的体积比子珠要小一些,一般以十颗或二十颗居多,多系串在母珠的另一端,以十颗为一小串,如同算盘一样,采用十进位,用来计算掐捻佛珠的数目。 记子留是指每串弟子珠的末端所附的比弟子珠稍大一些的珠粒或者饰物。也可以用线绳结成“中国结”来替代,目的是为了防止弟子珠的滑落。 三、意蕴深远--佛珠的数目 每串佛珠,都是由一定数目的子珠串缀而成,而各种佛珠特定的数目皆有不同。数目不尽相同的缘由是因为各本佛经的记载有异而成。 佛珠的数目在经典当中的差异很大,共有九种之多。其实,佛珠有不同的颗数,是因为具有着不同的含义,下面就根据普遍流传的说法,将其不同的含义略述如后: (一)一百零八颗 是最为常见的数目,是为了表示求证百八三昧,而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从而使身心能达到一种寂静的状态。 (二)一千零八十颗 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 “十界”表示整个迷与悟的世界,可分为十个种类。 (三)五十四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中的五十四个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阶位,再加上四善根位。 (四)四十二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阶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和妙觉。 (五)三十六颗 无确切的含义,通常皆认为是为了便于携带,遂三分一百零八颗成三十六颗。其中蕴含有以小见大的义理,故与一百零八颗相同。 (六)二十七颗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果的二十七贤位,即前四向三果的 “十八有学”与第四阿罗汉果的“九无学”。 (七)二十一颗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二十一个位次, “佛果”指达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 (八)十八颗 俗称“十八子”,此中所谓 “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 (九)十四颗 表示观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 四、异彩纷呈——佛珠的质料 佛典当中记载,可用来制造佛珠的质料,是非常有限的,最多也不过十余种,无法与现今众多繁杂的品类相比了。

藏民戴的佛珠包浆很厚,和普通盘的珠子有什么区别吗?

藏民戴的佛珠包浆很厚,和普通盘的珠子的区别在藏族人民手中的珠子的包浆浑厚是因为珠子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信仰,而普通盘的珠子只是用来解闷的。

如果有去过西藏旅游的应该不难发现每个藏族人民手中都有一串珠子,而且藏民们佛珠不离身。而且再仔细一点可以发现藏民戴的佛珠包浆很厚与普通佛珠不一样。这个跟他们的信仰息息相关。

一、心诚则灵

在藏民的意识里面,佛珠是不需要借助外力清洗的,只需要心里“清洗”即可。由于藏族的饮食习惯,很多时候都是吃油脂含量很高的食物比如酥油糌粑、风干肉、奶茶等,所以随身携带的佛珠被长期盘,然后就会沾染油脂。但因为是高原,水资源很稀缺所以就没有洗手的习惯,佛珠的油脂和其它污渍也越裹越厚了。

而普通珠子则没有这么大的魅力,一般弄脏了,大家会选择清洗干净或者选择扔掉。如果贵一点的,大家用专业的手法清理。

二、一心一意

藏民的佛珠串是一生一串的存在,只要没有突发意外断裂遗失,那么这一串佛珠就会伴随一生。哪怕佛珠串可能因为岁月的缘故变松,或者缺少一两颗,但是藏民也不会遗弃或者换新。而普通珠子就没有这待遇了,一不留神就会被抛弃。只能说,不同珠,不同命。

三、保存久

个人觉得藏民的佛珠包浆厚是为了保存久一点。毕竟要伴随一生的物件,所以需要好好保护,包浆厚一点这是有利于保存的。普通珠子包浆薄的,一般都很容易损坏。

四、信仰原因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得是藏民的信仰问题,可以看到藏民的佛珠包浆跟任何同样的佛珠对比都是最厚的。这个是因为信仰的原因,普通的珠子无法承载这么大的信仰力和寄托。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fozhu/1408.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