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佛珠(道家佛珠有一颗不亮)

道教流珠与佛珠的区别
区别:
1、宗教意义不同
由于道教固有的“天人相应”思想,流珠在人的身体当中也另有所指,如《上清黄庭内景经》云:“若得三宫存玄丹,太一流珠安昆仑,重重楼阁十二环,自高自下皆真人。”由此可知,道教的念珠在早期,尤其在上清宗的修持中,主要是内炼和充当法信之用。
佛珠在僧俗间的广泛使用。本称“念珠”,起源于持念佛法僧三宝之名,用以消除烦恼障和报障。通常可分为持珠、佩珠、挂珠三种类型
2、作用不同
道教经典黄庭经里面,明确了流珠的使用方法,流珠是作为法器和法信使用。
佛珠是佛教徒用以念诵记数的随身法具。
3、数量不同
念珠一般是81颗,代表太上老君八十一化。道教流珠的数目,蕴含了道教的宇宙观念,如十二颗代表十二雷门,二十四颗代表二十四气,二十八颗代表二十八星宿,三十二颗代表三十二天度人上帝,三十六颗代表天罡生煞之数,八十一颗代表老君八十一化,也代表九九纯阳之气。
佛珠一般是108颗,代表除灭108种烦恼。宗教的不同和珠子数目的区别,赋予了念珠独特的含义。
扩展资料:
道教经典《三元流珠经》中,以三百六十五颗珠子代表星宿运转的度数。道教流珠的首珠是不可跨过的,因为代表诸星之首,诸星之首是北斗,北斗不可动,故得掉头重新波动。
佛珠已经成为佛教徒的一项重要标志,但若溯其本源,佛珠并非佛教所创用。如古印度婆罗门教中的毗湿奴派,很早便有持珠的记载。
每串佛珠由一个主珠、若干其他的珠子和穿绳三部分组成。主珠代表着佛,穿绳代表着法,若干其他的珠子代表着僧,佛、法、僧三宝都可以包含在一串佛珠之中。所以,对佛珠要有恭敬心,如对圣容,收拾身心。所谓:守口摄意身莫犯,莫恼一切诸有情。
参考资料:
佛珠—百度百科
流珠—百度百科
道教有佛珠吗?
我觉得这个可以告诉你。虽然我也是粘贴的。这个念珠的起源来自于佛教。道教里面我几乎没有看到过道家的人就是念珠。因为念珠用于念佛计数用,道教没有念佛的概念,故也大概没有念珠。 念珠起源 ◎佛珠或念珠梵语为‘玛那’(Mala),是用作诵佛号或诵咒等之计算用法器。念珠的梵文原语有四种,译成中文意思是: 数珠, 珠鬘, 念诵鬘, 珠之贯线, 印度人自古都有以璎珞鬘条缠身之风俗,亦是后来演变成念珠的使用。不过佛教最初是没有使用念珠,在佛陀时代所制的律仪亦无念珠的记戴,亦不包括在「比丘十八物」中. 念珠种类 ◎念珠种类大致分成三类。 ◎手珠:一般是戴在手腕上, 亦可随时拿在手上掐捻念佛, 颗数除了常见经书所戴的颗数外, 亦有视乎手腕粗幼及珠子的大小而定。 ◎持珠:一般是用较大颗的珠子, 拿在手上捻掐念佛之用, 颗数也是视乎珠子的大小按经书记载颗数穿成。 ◎挂珠:挂在颈上的佛珠, 一般是一百零八颗, 通常较大粒的是出家人平日及法会中配戴, 而在家佛弟子较少配戴, 不过因为经书及律制也没有说明佛珠是出家人专用之物, 故近年亦多在家佛弟子戴在颈上。而一些较细粒穿成的挂珠则较多人拿在手上或挠在手上随时掐捻念佛 念珠颗数 ◎按「文殊仪轨经」(数珠仪则品) 说法最上品是 1080 颗, 上品 108 颗, 中品 54 颗, 下品 27 颗, 而颗数所代表的意义是历代祖师为方便教化所说, 而非出自经典所戴, 常见的颗数意义如下: ◎1080颗:表示十法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 合成为 1080 种烦恼, 十法界包括迷的六界: 地狱, 饿鬼, XX, 修罗, 人间及天上, 即是六道轮回的世界, 后四界是圣者悟的世界, 即是: 声闻, 缘觉, 菩萨及佛界。 ◎108颗:表示求正百八三昧, 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 一百零八种烦恼一般说法是六根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各有苦、乐、舍三受, 合为十八种, 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 合为十八种, 总计三十六种, 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 ◎54颗:表示菩萨修行的五十四个阶位,即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善根因地。 ◎42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种阶位, 即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及妙觉。 ◎36颗:与 108 颗意义同, 为便于携带将 108 颗除三。 ◎27颗: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七贤位, 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学与第四果阿罗汉之九无学。 ◎21颗: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等二十一位。 ◎18颗:与 108 颗意义同, 为便于携带将 108 颗除六。 ◎14颗:表示观音菩萨的十四无畏
道珠有多少颗
道珠有12颗。
因为12颗的道珠有“十二因缘”或是“二六之缘”一说,12颗珠子就代表了这12种因缘,寓意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一般道珠就是有12颗。
道珠无论作为一种宗教修持的法器,还是作为追求时尚的人们的一种装饰品,都非常流行。那么说起念珠,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佛珠,但是大家也许不知道,道教的修持也经常用到念珠。
扩展资料:
不同颗数手串的不同含义:
108颗:
一百零八颗珠是最为常见的数目,一百零八颗珠戴在手上,为了表示求证百八三昧,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从而使身心能达到一种寂静的状态。在任何环境时候都能保持平稳不急不躁的宽裕心态。
54颗:
五十四阶位,表示: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再加上四善根。所以,佩戴54颗佛珠,是对自己人生修行的护佑,是人生路上的重要提点,能够帮助你度过劫数,得到人生和心灵的完满。
佛教有佛珠道教有什么
问题一:道教有佛珠吗? 现如今,念珠无论作为一种宗教修持的法器,还是作为追求时尚的人们的一种装饰品,都非常流行。那么说起念珠,很多人将她与佛教划上等号,更美其名曰“佛珠”,而并不知道,道教的修持也有用到念珠。真应了那句“世间好话佛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的谚语。可确实如此吗?事实上,恰恰相反。
念珠并不是佛教所创制,在佛陀时代所制的律仪中并无念珠的记戴,亦不包括在“比丘十八物”中。而佛经记戴的念珠多出于隋唐后期的大乘佛教(尤其是密教)经典,如《佛说木患子经》,《校量数珠功德经》, 《金刚顶瑜伽念珠经》等。南传的原始佛教,如现今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地的佛教徒亦极少有持念珠者。在中国佛教中最早使用念珠,并有明确记载的是唐代净土宗道绰和尚,道宣《续高僧传》记载:道绰生于北齐河清元年(562年),他每日念阿弥陀佛七万遍为限。并广劝道俗信众称念,以麻豆等记数,每一称名便下一粒,念念相次,累积得数百斛。其中最上的念得豆量八、九十石,中等的念得五十石,最少的也念得二十石。後来他又教人穿木患子作数珠以为数法,而且自己亦穿制念珠送给四众以作念佛之用。
念珠(也称数珠)在各个宗教的修持上基本都有用到。除了中国本土的大乘佛教以外,道教、天主教、 *** 教、印度教、锡克教等等宗教都有自己的念珠,如道教的念珠,有81颗,代表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天主教的玫瑰念珠,有59颗,是用来念诵《圣母玫瑰经》, *** 教的念珠,有33颗,转三圈正好是99,是用来念诵“ *** *** ”的九十九个名字,佛教的念珠一般有108颗,代表除灭108种烦恼。随着宗教的不同和珠子数目的区别,赋予了念珠独特的含义。
道教的念珠,最早被称之为“流珠”。《太上三元流珠经》云:“受之用白真珠,圆正明朗,大如桐子者三百六十五枚,应星宿之度,日月所会之期。”又,《太玄金锁流珠引》云“:昼夜斗转,周天无穷,如水流之不绝,星圆如珠,故曰流珠也。”
由于道教固有的“天人相应”思想,流珠在人的身体当中也另有所指,如《上清黄庭内景经》云:“若得三宫存玄丹,太一流珠安昆仑,重重楼阁十二环,自高自下皆真人。”由此可知,道教的念珠在早期,尤其在上清宗的修持中,主要是内炼和充当法信之用。
我国上古先民,结绳记事。而到了汉末魏晋初期,太极葛仙公首先以念珠作为念诵圣号的计数之用。白玉蟾真人《上清集》中记载,葛仙公“初炼丹时,常以念珠持於手中,每日坐丹炉边,常念玉帝全号一万遍。”开启了道教念诵圣号法门的先河。
宋元时期,道教雷法和内丹修法开始流行。许多修持雷法和丹法之士亦将念珠作为炼气习定的工具。如陈泥丸真人《翠虚吟》云:“八十放九咽其一,聚气归脐为胎息;手持念珠数呼吸。”《道法会元卷一七七・元素元辉府玉册》亦云:“凡出神,先当炼气习定,既气住为神。平坐面旺方,以手胗系鞋文脉,四动为一息。擎念珠,每一息掐一珠,各量人平常出入,渐渐加之,不要大段费力,恐不便。”此外,在《道法会元卷一百四十五・正一忠孝家书白捉五雷大法》中,亦有祭炼念珠作为驱邪伏魔的法器之用。
道教的念珠在珠子的个数上亦有其独特的宗教意义,比如上面提到的《三元流珠经》中,以三百六十五颗珠子代表星宿运转的度数。再以常见的一百零八颗念珠为例:一百零八代表周天星斗运转之数,也是天罡地煞的总和。头珠则代表北极,《北斗经》云:“北辰垂象,而众星拱之。”所以在拨转念珠的时候,头珠是不可以越过去的,以北辰不动故也。所以在转到头珠的时候,应当掉转过来往回继续拨,此乃周天循环之意也。头珠之上有一个葫......
问题二:道教有佛珠吗? 我觉得这个可以告诉你。虽然我也是粘贴的。这个念珠的起源来自于佛教。道教里面我几乎没有看到过道家的人就是念珠。因为念珠用于念佛计数用,道教没有念佛的概念,故也大概没有念珠。 念珠起源 ◎佛珠或念珠梵语为‘玛那’(Mala),是用作诵佛号或诵咒等之计算用法器。念珠的梵文原语有四种,译成中文意思是: 数珠, 珠�, 念诵�, 珠之贯线, 印度人自古都有以璎珞�条缠身之风俗,亦是后来演变成念珠的使用。不过佛教最初是没有使用念珠,在佛陀时代所制的律仪亦无念珠的记戴,亦不包括在「比丘十八物」中. 念珠种类 ◎念珠种类大致分成三类。 ◎手珠:一般是戴在手腕上, 亦可随时拿在手上掐捻念佛, 颗数除了常见经书所戴的颗数外, 亦有视乎手腕粗幼及珠子的大小而定。 ◎持珠:一般是用较大颗的珠子, 拿在手上捻掐念佛之用, 颗数也是视乎珠子的大小按经书记载颗数穿成。 ◎挂珠:挂在颈上的佛珠, 一般是一百零八颗, 通常较大粒的是出家人平日及法会中配戴, 而在家佛弟子较少配戴, 不过因为经书及律制也没有说明佛珠是出家人专用之物, 故近年亦多在家佛弟子戴在颈上。而一些较细粒穿成的挂珠则较多人拿在手上或挠在手上随时掐捻念佛 念珠颗数 ◎按「文殊仪轨经」(数珠仪则品) 说法最上品是 1080 颗, 上品 108 颗, 中品 54 颗, 下品 27 颗, 而颗数所代表的意义是历代祖师为方便教化所说, 而非出自经典所戴, 常见的颗数意义如下: ◎1080颗:表示十法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 合成为 1080 种烦恼, 十法界包括迷的六界: 地狱, 饿鬼, XX, 修罗, 人间及天上, 即是六道轮回的世界, 后四界是圣者悟的世界, 即是: 声闻, 缘觉, 菩萨及佛界。 ◎108颗:表示求正百八三昧, 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 一百零八种烦恼一般说法是六根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各有苦、乐、舍三受, 合为十八种, 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 合为十八种, 总计三十六种, 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 ◎54颗:表示菩萨修行的五十四个阶位,即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善根因地。 ◎42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种阶位, 即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及妙觉。 ◎36颗:与 108 颗意义同, 为便于携带将 108 颗除三。 ◎27颗: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七贤位, 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学与第四果阿罗汉之九无学。 ◎21颗: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等二十一位。 ◎18颗:与 108 颗意义同, 为便于携带将 108 颗除六。 ◎14颗:表示观音菩萨的十四无畏
问题三:如何分别佛珠是否道教和佛教 叫得做佛珠就是佛教的东西了!其实珠串用作宗教用途也并非佛的专利。用串珠记数、计数的方法中、外皆有,也不是一定用于宗教用途。中国的算盘的运算方法也叫珠算。凡帮助念经记数的珠串一般会叫作念珠,佛所用的念珠多会(并非必然)在珠身上有佛教标记�字符号,108数的念珠串还可能绑上小型的金刚铃及金刚杵代表悲、智双运。母珠(最大那粒)可能会有佛像或写上六字大明咒。道的念珠串就会(并非必然)在珠身有道教符号太极标记,母珠多有道祖象或划上道符。 查看原帖
问题四:道教流珠与佛珠的区别 道教流珠没有隔珠与背云之类的,相当于素珠。没有配饰物,甚至没有母珠。
道教的念珠在珠子的个数上亦有其独特的宗教意义,比如上面提到的《三元流珠经》中,以三百六十五颗珠子代表星宿运转的度数。再以常见的一百零八颗念珠为例:一百零八代表周天星斗运转之数,也是天罡地煞的总和。头珠则代表北极,《北斗经》云:“北辰垂象,而众星拱之。”所以在拨转念珠的时候,头珠是不可以越过去的,以北辰不动故也。所以在转到头珠的时候,应当掉转过来往回继续拨,此乃周天循环之意也。头珠之上有一个葫芦状珠,上有三阶,代表三台。《玉枢经》中所谓:“北辰之上,上有三台……叠为三级,以覆斗魁”是也,三台下有一个中国结,结下缀六颗小珠,代表南斗六星,加上头珠,则为北斗七星。(有的珠子结下缀八颗珠,加头珠则为九星)所以一串念珠,涵盖了道教的宇宙观和诸多天文概念,足见道教义理之精微。此外,道教念珠还有十二颗、二十四颗、二十八颗、三十二颗、三十六颗、八十一颗等等的区别。十二颗代表十二雷门,二十四颗代表二十四气,二十八颗代表二十八星宿,三十二颗代表三十二天度人上帝,三十六课代表天罡生煞之数,八十一颗代表老君八十一化,也代表九九纯阳之气。道教的念珠,最早被称之为“流珠”。《太上三元流珠经》云:“受之用白真珠,圆正明朗,大如桐子者三百六十五枚,应星宿之度,日月所会之期。”又,《太玄金锁流珠引》云“:昼夜斗转,周天无穷,如水流之不绝,星圆如珠,故曰流珠也。”
由于道教固有的“天人相应”思想,流珠在人的身体当中也另有所指,如《上清黄庭内景经》云:“若得三宫存玄丹,太一流珠安昆仑,重重楼阁十二环,自高自下皆真人。”由此可知,道教的念珠在早期,尤其在上清宗的修持中,主要是内炼和充当法信之用。
我国上古先民,结绳记事。而到了汉末魏晋初期,太极葛仙公首先以念珠作为念诵圣号的计数之用。白玉蟾真人《上清集》中记载,葛仙公“初炼丹时,常以念珠持於手中,每日坐丹炉边,常念玉帝全号一万遍。”开启了道教念诵圣号法门的先河。
宋元时期,道教雷法和内丹修法开始流行。许多修持雷法和丹法之士亦将念珠作为炼气习定的工具。如陈泥丸真人《翠虚吟》云:“八十放九咽其一,聚气归脐为胎息;手持念珠数呼吸。”《道法会元卷一七七・元素元辉府玉册》亦云:“凡出神,先当炼气习定,既气住为神。平坐面旺方,以手胗系鞋文脉,四动为一息。擎念珠,每一息掐一珠,各量人平常出入,渐渐加之,不要大段费力,恐不便。”此外,在《道法会元卷一百四十五・正一忠孝家书白捉五雷大法》中,亦有祭炼念珠作为驱邪伏魔的法器之用。道教的念珠在珠子的个数上亦有其独特的宗教意义,比如上面提到的《三元流珠经》中,以三百六十五颗珠子代表星宿运转的度数。再以常见的一百零八颗念珠为例:一百零八代表周天星斗运转之数,也是天罡地煞的总和。头珠则代表北极,《北斗经》云:“北辰垂象,而众星拱之。”所以在拨转念珠的时候,头珠是不可以越过去的,以北辰不动故也。所以在转到头珠的时候,应当掉转过来往回继续拨,此乃周天循环之意也。头珠之上有一个葫芦状珠,上有三阶,代表三台。《玉枢经》中所谓:“北辰之上,上有三台……叠为三级,以覆斗魁”是也,三台下有一个中国结,结下缀六颗小珠,代表南斗六星,加上头珠,则为北斗七星。(有的珠子结下缀八颗珠,加头珠则为九星)所以一串念珠,涵盖了道教的宇宙观和诸多天文概念,足见道教义理之精微。此外,道教念珠还有十二颗、二十四颗、二十八颗、三十二颗、三十六颗、八十一颗等等的区别。十二颗代表十二雷门,二十四颗代表二十四气,二十八颗代表二十八星宿,三十二颗代表三十二天度人上帝,......
问题五:,佛家带佛珠,道家三宝带什么 道教原以玉清天宝君,上清灵宝君,太清神宝君为三宝。然道教以学道、修道、行道为本,故又以三要旨,尊为三宝:(一)学道者「道、经、师」(二)修道者「精、气、神」(三)行道者「慈、俭、让」。老子三宝章云:「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是也 。
问题六:信佛的教徒喜欢把玩佛珠手链,道教有什么可以随手把玩的东西? 拂尘!葫芦!弹丸!扇子!
问题七:中国道教有念珠么?什么材质为道教念珠? 50分的问题,坐等专家解答。复制粘贴的朋友请不要耽误时间。 我觉得这个可以告诉你。虽然我也是粘贴的。这个念珠的起源来自于佛教。道教里面我几乎没有看到过道家的人就是念珠。因为念珠用于念佛计数用,道教没有念佛的概念,故也大概没有念珠。
念珠起源
◎佛珠或念珠梵语为‘玛那’(Mala),是用作诵佛号或诵咒等之计算用法器。念珠的梵文原语有四种,译成中文意思是: 数珠, 珠�, 念诵�, 珠之贯线, 印度人自古都有以璎珞�条缠身之风俗,亦是后来演变成念珠的使用。不过佛教最初是没有使用念珠,在佛陀时代所制的律仪亦无念珠的记戴,亦不包括在「比丘十八物」中.
念珠种类
◎念珠种类大致分成三类。
◎手珠:一般是戴在手腕上, 亦可随时拿在手上掐捻念佛, 颗数除了常见经书所戴的颗数外, 亦有视乎手腕粗幼及珠子的大小而定。
◎持珠:一般是用较大颗的珠子, 拿在手上捻掐念佛之用, 颗数也是视乎珠子的大小按经书记载颗数穿成。
◎挂珠:挂在颈上的佛珠, 一般是一百零八颗, 通常较大粒的是出家人平日及法会中配戴, 而在家佛弟子较少配戴, 不过因为经书及律制也没有说明佛珠是出家人专用之物, 故近年亦多在家佛弟子戴在颈上。而一些较细粒穿成的挂珠则较多人拿在手上或挠在手上随时掐捻念佛
念珠颗数◎按「文殊仪轨经」(数珠仪则品) 说法最上品是 1080 颗, 上品 108 颗, 中品 54 颗, 下品 27 颗, 而颗数所代表的意义是历代祖师为方便教化所说, 而非出自经典所戴, 常见的颗数意义如下:
◎1080颗:表示十法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 合成为 1080 种烦恼, 十法界包括迷的六界: 地狱, 饿鬼, XX, 修罗, 人间及天上, 即是六道轮回的世界, 后四界是圣者悟的世界, 即是: 声闻, 缘觉, 菩萨及佛界。
◎108颗:表示求正百八三昧, 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 一百零八种烦恼一般说法是六根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各有苦、乐、舍三受, 合为十八种, 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 合为十八种, 总计三十六种, 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
◎54颗:表示菩萨修行的五十四个阶位,即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善根因地。
◎42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种阶位, 即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及妙觉。
◎36颗:与 108 颗意义同, 为便于携带将 108 颗除三。
◎27颗: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七贤位, 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学与第四果阿罗汉之九无学。
◎21颗: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等二十一位。
◎18颗:与 108 颗意义同, 为便于携带将 108 颗除六。
◎14颗:表示观音菩萨的十四无畏
问题八:道教八卦和佛珠可以一起佩戴吗 楼主说的是念珠吧?
在中国,念珠始于道教,葛天师就使用念珠念诵宝号计数用。番邦异域似乎也使用念珠,不过在中华本土,最早的记载是道教。
问题九:道教徒戴什么信物?佛教徒有念珠,基督徒有十字架,道教徒呢? 信教是心里的事 就算没有那些信物 你心里想着并遵从他就行了 没必要 那些信物 仅个人观点
问题十:道教有没有把玩的物件 佛教有念珠,道教脖子上也挂着吧,手里把玩拂尘。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fozhu/1670.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