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珠怎么拿(佛珠怎么拿去开光)

佛珠如何佩戴?
佛珠可持于手中,戴在手腕,挂于胸前。
大多数人将佛珠视为配饰或文玩类手串,多佩戴在手腕上。佛教文化中并没有明确说明应该佩戴于哪只手,大部分人习惯将佛珠佩戴在左手,但原因不详。
收集整理了一些关于佛珠戴在哪只手的内容,其中主要摘自传统佛珠品牌佛尘轩发表的相关文章中,仅供参考。
佛珠通常佩戴在左手手腕上,由于左手使用频率没有右手高,可有效保护佛珠,减少磨损。在传统佛教中左手被称作慈悲之手,有着深厚的佛泽。人的运势大多为左进右出,左手有招财进宝的寓意。左手视为拿蜡供奉之手,而右手视为持刀行凶之手。
根据佛尘轩官网的数据统计,超过半数的人习惯将佛珠戴在左手,而带在右手的人大多是因为左手佩戴了首饰,手表等其他配件。其中80%的人没有固定的规律,左右手换戴很频繁。
佛珠的使用方法使用佛珠有什么禁忌
佛珠是佛教徒用以念诵记数的随身法具,在僧俗间的广泛使用。那么你对佛珠的使用 方法 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佛珠的用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佛珠的用法
一般持念珠念佛是由母珠旁的念珠开始, 每念佛号、经文或咒语一遍即用心捻掐一颗念珠, 间珠不算, 如有记子每捻珠念佛满一串珠时即拨动一记子, 而捻珠至母珠时多不越过, 而逆向而回, 因为据金刚顶 瑜伽 念珠经所戴, 各念珠表示观音, 母珠表示无量寿或修行成满之佛果, 故捻珠至母珠时要逆向而还, 否则即犯越法罪。
除了一些宗派如密宗对持念珠有一定规定外, 其他的记载大多没有严格的规定, 如对持珠及念珠有个别问题, 可请示经常出入的道场出家人或前辈同修。
念珠乃身外之物, 我们念佛诵经主要是内心, 不要被物所系, 被物所碍。更不要被困在手上的念珠是什麼质料, 要多少颗数, 要如何掐捻, 要拿在左手还是右手, 放高拿还是垂下。我们持珠但求方便及自在, 也不必要强求庸人自扰的持珠方法, 如「金刚经」所说: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 即见如来」, 念珠也是相之一, 所以我们使用时不要过份计较它。
佛珠数目代表的意思
每串佛珠,都是由一定数目的子珠串缀而成,而各种佛珠特定的数目皆有不同。数目不尽相同的缘由是因为各本佛经的记载有异而成。佛珠的数目在经典当中的 差异很大,共有九种之多。其实,佛珠有不同的颗数,是因为具有着不同的含义,下面就根据普遍流传的说法,将其不同的含义略述如后:
(一)一百零八颗
是最为常见的数目,是为了表示求证百八三昧,而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从而使身心能达到一种寂静的状态。
(二)一千零八十颗
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十界”表示整个迷与悟的世界,可分为十个种类。
(三)五十四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中的五十四个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阶位,再加上四善根位。
(四)四十二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阶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和妙觉。
(五)三十六颗
无确切的含义,通常皆认为是为了便于携带,遂三分一百零八颗成三十六颗。其中蕴含有以小见大的义理,故与一百零八颗相同。
(六)二十七颗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果的二十七贤位,即前四向三果的“十八有学”与第四阿罗汉果的“九无学”。
(七)二十一颗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二十一个位次,“佛果”指达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
(八)十八颗
俗称“十八子”,此中所谓“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
(九)十四颗
表示观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
佛珠的使用禁忌
佛珠最主要的注意事项基本上就只有一条,就是清净。如果细说起来可以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第一、不要手腕上带着念珠去卫生间方便,如果需要去的话可以将念珠摘下放在上衣口袋里,夏天可以贴身挂在脖子上。
第二、不要在夫妻同睡的情况下戴念珠或者放在床边。
第三、吸烟或者用手触摸过从葱、蒜、韭菜或者饮酒时佩戴念珠,更不要将烟吐到念珠上。
第四、念珠不使用和佩戴的时候应当放在佛堂里或者佛像跟前,有熏香的行人可以在每天早上起来使用之前用熏香熏一下。
第五、不要随意触摸其他人的念珠。
第六、念珠不要放在裤子兜里更不要放在屁兜里。
第七、念珠在挂在脖子上或者挂在墙上时应该将佛塔向上。
第八、请不要用摸过肉或者鱼等不洁净东西的手触摸念珠,在摸念珠之前应当洗手。
第九、在计数的时候,每念完一串的时候,不要将念珠翻转以后再计数要不间断的循环计数。相反转念珠计数这样做的人说是不越过佛头,这是不正确的,应当 在同方向继续拨动计数。任何的经典也没有翻转以后计数这样的记载。在汉地的各个宗派中,正统的教授中也没有这样的说法,按照藏传佛教的说法这样的翻转念珠 计数是中断魔在作怪,是正法衰败引起的魔法乱教的现象。按照汉传各宗的说法是,佛珠应当同向旋转不会忽然向顺时针又忽然向逆时针转,所以也没有将念珠反方 向调转的规则。前者藏传佛教对于此事说得比较严重,后者比较松,但是应当引起使用者对此事足够的注意。而不应当向很多所谓的大师说的那样“根据自己保持的 习惯”“如果在第八识已经有了这种翻转念珠的种子就不必改变这个习惯”这都是一种退转正法的行为,是不可取的。要知道无论是中观宗还是法相宗都不承认第八 识的实有,这在很多的论述中都有论及,所以像前面的那种所谓的“第八识的”“种子”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如果你到印度或者尼泊尔或者康藏地区,这样的翻转念 珠将是一种很奇怪的行为。因为在古代无论是佛教的发源地还是融合了唐朝时期印度佛教和汉传佛教的西藏佛教,延续至今都没有这个传统。
第十、不要在持念的时候随意抡动或摆动念珠,要在腰部以上的位置严肃的郑重的计数。
佛珠的正确带法是什么?
佛珠,也叫念珠,是佛教徒念佛时用以计数和束心的工具。
若就其使用方面来讲,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
(l)持珠--用手掐捻或者持念的佛珠
(2)佩珠--戴在手腕或臂上的佛珠
(3)挂珠--挂在颈上的佛珠
时下,许多并非信仰佛教的男士和女士皆以佩带佛珠为荣,使佛珠俨然成为一种时尚的装饰品了。其实,在我看来,凡是这些爱戴佛珠的人,是“有善根”的表露,皆应看作是深具善根,无始劫来与佛有缘的人。况且佛陀早有明示:
若复有人手持此菩提珠。不能依法念诵佛名及陀罗尼。但能手持随身。行住坐卧所出言说若善若恶。斯由此人以持菩提子故。所得功德如念诸佛诵咒无异。获福无量。
念珠乃身外之物,我们念佛诵经主要是内心,不要被物所系,被物所碍。更不要被困在手上的念珠是什麼质料,要多少颗数,要如何掐捻,要拿在左手还是右手,放高拿还是垂下。我们持珠但求方便及自在,也不必要强求庸人自扰的持珠方法,如「金刚经」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念珠也是相之一,所以我们使用时不要过份计较它。
如何手持佛珠
怎样拿持念珠呢?用左手抑或右手?用单手或是双手呢?一些佛教宗派,像密宗和净土宗,都有若干规范,但根据《佛像图鉴》的记载,历代大德高僧,手持佛珠,皆无定法,左手、右手、单手、双手、提高、垂下、平胸、齐膝,各种动作都有,但求其‘方便’而已,所以我们不必强求‘庸人自扰’的持珠方法。
《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说明众生修行、拜佛,不要‘执相’,佛珠也是‘相’之一,所以当我们使用佛珠时,不要过份计较它的构造、颗数和质料,只要‘静虑离妄念,持珠当心上。’就可以早证菩提,成就湼盘了。
在经典当中特别强调,持用不同质料的佛珠,其念诵的功德利益,也有胜劣的差异,如在《佛说较量数珠功德经》中,佛告诸大众言:
汝等善听我今演说,受持数珠校量功德获益差别。若有诵念诸陀罗尼及佛名者,为欲自利及护他人,速求诸法得成验者。其数珠法应有。如是须当受待。若用铁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五倍;若用赤铜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十倍;若用真珠珊瑚等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百倍;若用木槵子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千倍;若求往生诸佛净土及天宫者,应受此珠。若用莲子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万倍;若用因陀罗亻去叉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百万倍;若用乌卢陀罗佉叉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千万倍;若用水精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万万倍;若用菩提子为数珠者,或用掐念或但手持,数诵一遍其福无量,不可算数难可校量。
念珠的绳子断了,很多人误以为是不详的预兆,其实,这是错误的见解,须知任何物件,用久了,总不免有磨损或折毁,故念珠的绳子断了,实不足为怪,试想世上原来就充满‘无常’的现象,人生离不开生、老、病、死的阶段,万物有存在,自然有消失;有开始,也有终结的过程。这些现象,原是世界的‘真相’,过去如此,现在一样,将来也亦然。所以佛珠的绳子断了,只要换上一条新的绳子,就可继续使用了,不必过份执着,也不用介怀,应该藉着这机会,体悟一下‘世道无常’的道理。
持珠念佛,应该默念还是诵念呢?这就是要视乎身处的环境,适合各人的方便了,譬如在社交的场合,如果出声诵佛,可能引起别人对你投以怪异的眼光,甚至会惹起嫌恶的心态,所以这时候,最好是默念,以不影响他人为要。在清静的环境下,最好是高声诵佛,《业报差别经》说:‘高声念佛有十种功德:(一)能排睡障,(二)天魔惊怖,(三)声偏十方,(四)三途息苦,(五)外声不入,(六)心不散乱,(七)勇猛精进,(八)诸佛欢喜,(九)三昧现前,(十)往生净土。’在佛寺里高声诵佛,所收的效果当然是最好,但常人往往受到环境所限制,采用‘金刚持念’之法(声在唇齿之间,动口唇半张半合,默地念诵。),一字一声,流注心田,激荡耳膜,也是很好的方法。‘无觉无观,名为念佛;无想无语,是为念佛。’只要心中有佛,默地诵念,也是一样的。
假如念诵者,纯以念珠作记数的工具,例如念《波罗蜜多心经》十遍或‘南无阿弥陀佛’一百零八遍,则不必把母珠和隔珠计算在内,念诵时,轻轻捻过便是;假如念诵的人使用佛珠,除了当它作精进、记数的工具外,还希望藉着它来体悟更多的佛道和禅理的话,当手掐到母珠或隔珠的时候,可用‘佛、法、僧三宝’或‘无念’(指‘无妄念’即符合‘真如之念’)等意念应对之,日子久了,功夫自然纯熟,慢慢便可体悟佛法的大海和般若的智慧(指通达真理的最高智慧)。
念珠有不同的颗数,用那一类最为适当呢?(请参看本书《佛珠的颗数》介绍,不同颗数的佛珠有不同的意义。)一般持珠和挂珠都采用一百零八颗数,象征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而戴珠多用十八颗数,表示清净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六识(眼、耳、鼻、舌、身、意的六种认识作用)。
假如特别尊拜观音菩萨的,不妨选用十四颗数的念珠,因为它象征观音菩萨的‘十四无畏’(见本书《念珠的颗数》之十四颗介绍) ;又或以某个菩萨作为修持本尊的对象,不妨采用五十四颗数或四十二颗数的佛珠,因为它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五十四阶位和四十二阶位。(见本书《念珠的颗数》之五十四颗及四十二颗之介绍)
制造念珠的质料多不胜数(见本书《念珠的质料》之介绍),选用那一种是最好呢?使用佛珠念佛,主要是帮助我们凝聚精神,方便修行,据《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所说,持用不同质料的佛珠念佛,所获的功德,各有差异。
兹列表于下,以供参考:
质 料
功德倍数
铁
五
赤铜
十
真珠,珊瑚
百
木槵子
千
莲子
万
因陀啰佉义(一种青色宝石)
百万
乌嚧陀啰佉义
千万
水精(晶)
万万
菩提子
无量数
此外,《金刚顶瑜珈念珠经》也有这样的记载:
质 料
功德倍数
砗磲
一
木槵子
二
铁
三
熟铜
四
水晶,真珠,诸宝
百
帝释子
千
金刚子
俱胝(十万)
莲子
千俱胝(万万)
菩提子
无数
同时又说:‘佛部念诵菩提子,金刚部法金刚子,宝部念诸以诸宝,莲花部珠用莲子,羯磨部中为念珠,众珠间杂应贯串。’诵念不同类别的佛经,则用不同质料的佛珠。
又密教对于法会中所用的佛珠和平时常用的佛珠都有不同的规定,密教的经典,对掐捻念珠的指法也有详细的记载,但因为不是一般念佛的人所熟悉,故此处不作详述。(请参考《大曰经》卷一,《一字佛顶轮王经》卷四,《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十,《释氏要览》卷中,《类聚名物考》卷二五五。)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fozhu/2336.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