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佛珠几个珠子(佛珠几个珠子的寓意)

学佛百科2023-03-2490

佛珠多少颗

佛珠没有固定的多少颗,每串佛珠数目象征不同的含义。比如1080颗,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108颗,表示求证百八三昧,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从而使身心能达到一种寂静的状态。54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之五十四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善根因地。42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之四十二阶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还有27颗、21颗、14颗等颗数不同的佛珠。

佛珠是佛教徒用以念诵记数的随身法具,在僧俗间的广泛使用。本称念珠,起源于持念佛法僧三宝之名,用以消除烦恼障和报障。通常可分为持珠、佩珠、挂珠三种类型。佛珠的质料不胜枚举,以七宝所制成的佛珠最为殊胜尊贵。菩提子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类佛珠。

佛珠名字的另外一个含义是:弗诛,就是不要诛杀生命的意思。不论在家出家,佛教中的第一大戒是不杀戒。我们每个人都不愿失去生命,推己及人,每一个有生命的有情也都是如此。所谓上天有好生之德。佛教更是着重这一点,并强调戒杀护生的人必定有健康长寿的结果。佛珠戴在身上或者拿在手中,也是时时在提醒自己爱惜物命。

佛珠一般是圆球形的,表示圆满,也就是完美无缺的意思。每串佛珠由一个主珠、若干其他的珠子和穿绳三部分组成。主珠代表着佛,穿绳代表着法,若干其他的珠子代表着僧,佛、法、僧三宝都可以包含在一串佛珠之中。所以,对佛珠要有恭敬心,如对圣容,收拾身心。所谓:守口摄意身莫犯,莫恼一切诸有情。

佛珠手链一般多少颗佛珠手串一般几颗

1、佛珠手串一般为12颗、13颗、16颗,此外也有14颗、18颗、21颗、27颗、36颗、42颗、54颗、108颗、1080颗的佛珠手串。其中1080颗的手串最罕见,因为1080颗是最高级别的佛珠,这种手串只在极少数高僧手中可看到。

2、不同颗数的佛珠手串珠子大小会不一样,例如12颗的佛珠手串珠子直径一般为20mm,13颗的佛珠手串珠子直径为18mm,15颗的佛珠手串珠子直径为15mm,18颗的佛珠手串珠子直径为12mm,19颗的佛珠手串珠子直径为10mm。

一般的佛珠是多少颗?

十八颗

俗称“十八子”,此中所谓“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

六根:(1)眼界、(2)耳界、(3)鼻界、(4)舌界、(5)身界、(6)意界、

六尘:(l)色尘、(2)声尘(3)香尘、(4)味尘、(5)触尘(6)法尘、

六识:(l)眼识、2)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6)意识。

十四颗

表示观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十四无畏:

1)使众生返照自性,获得解脱,是为无畏。

2)使众生旋转知见,苟遇火难,火不能烧,是为无畏。

3)使众生旋转观听,虽遇大水所漂,水不能溺,是为无畏。

4)使众生入于罗刹鬼国,鬼自灭恶,是为无畏。

5)使众生六根消复,临当被害,刀段段折坏,是为无畏。

6)菩萨明照十方,使众生不受药叉、诸幽冥所害,是为无畏。

7)使众生不受虚妄声尘系缚,是为无畏。

8)使众生行于险路如行坦途,遇贼不受劫,是为无畏。

9)使性多淫者,不生色念,是为无畏。

10)使怀忿记恨之人不生嗔恚,是为无畏。

11)使一切昏钝无善心之人,远离痴暗,是为无畏。

12)使无子众生,欲求男者,令得生男,是为无畏。

13)使无子众生,欲求女者,即得生女,是为无畏。

14)使众生持观音名号者所得福德与恒河沙数无异。

佛珠手链戴在手上,就是时时刻刻提醒人们要慈悲,时时刻刻修行,从善去恶。

手链一般戴在左手,因为左手相对于右手来说,用比较少,道教也认为左手是善手。

直径14MM手链,一般是16颗。佛珠的长珠,是固定数,即108颗,加佛头一颗,共109颗。小珠子,也有216颗的。但手珠或者说手链,因为是戴在手腕上的,数目就不固定,是根据珠子的直径大小,而数目变化。一般来说,在手珠中,珠子直径15MM的是15颗(含佛头三通那一颗,下同),14MM的是16颗,12MM的是18颗,手珠珠子数目,没有讲究非要多少颗,以能正好戴手腕上为原则。

以上是针对男性手腕而言。就女性来说,一般手腕上戴的手珠或者手链,以较小珠子为主,如10MM的直径19颗,或者12MM手珠18或者17颗。手腕较细的,当然也可以12MM16颗。

手串佛珠一般多少颗?

正常来说一串佛珠是由108颗组成的,它代表的含义是:断除108种烦恼,从而使身心能达到一种寂静的状态。当然我们生活中所见佛珠手串不可只有108颗珠子组成的,还有54颗、42颗、36颗、27颗、21颗、18颗、14颗等组成的佛珠手串,这每种数量的手串代表的含义也不相同,所以选择佛珠手串一定不要看其颗数去选择,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心意去选择,这才是最好的。

手串就是佛珠,本称“念珠”,是指以线来贯穿一定数目的珠粒,于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具。佛珠的起源,通常来讲是由于古印度人有缨珞_条缠身的风尚,沿袭至后世,遂逐渐演变成为佛珠。

以下为佛珠颗数所蕴含的内涵:

第一:佛珠手串十二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阶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和妙觉。已见上文,兹不赘述。等觉:又作等正觉,即指在内容上与佛相等,而实际修行上比佛略逊一筹者。如欲详细了解,请参阅(姚秦)鸠摩罗什泽《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受持品》。妙觉:指觉行圆满之究竟佛果,系由等觉位更断一品之无明,而得此位。

第二:佛珠手串二十一颗: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二十一个位次,“十地”“五十四颗”一段,“十波罗蜜”见“佛子珠”一段的介绍,兹不赘述。而“佛果”指达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

第三:佛珠手串十四颗:表示观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

佛珠一般都多少颗啊?

手串的颗数是由讲究的。不同颗数都有内涵在里面,每串佛珠都由一定数目的子珠串缀而成,子珠数目随所据经典不同,表征不同的含义。12颗:佛学里有着“十二因缘”的说法,即:无明、行、识、各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12颗珠子就代表了这个“十二缘”。13颗:指十三力:因力、缘力、意力、愿力、方便力、常力、善力、定力、慧力、多闻力、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力、正念正观诸通明力、如法调伏诸众生力。

10颗:在佛教中指十利:指散见于诸经中之种种十利。佛陀制戒之十个理由:摄僧、极好摄、僧安乐住、折伏高人心、有惭愧者得安乐、不信者得净信、已信者得长信、遮今世恼漏、断后世恶、梵行久住。

14颗:代表观世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让一切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让佩戴者面对苦难挫折,都能无畏面对,勇往直前。18颗这个数目也是比较常见的,指的是佛家的“十八罗汉”或是佛祖的18种变化,数目吉利,便于携带,寓意着十八罗汉一样健康的体魄。

36颗:指的是三十六部神王,又作三十六善神,掌管人界,驱散人界的108种烦恼,36颗是108颗的精简版本,取其三分之一,主要是为了方便人们的携带,和108颗意义相同,用善神驱散烦忧,也有着化繁为简,以小见大的哲理。

108颗:108颗的手串是比较常见的,相信很多玩友都有这个颗数的手串。108颗对应了人界的108中烦恼,戴着这个颗数的手串暗示着消除人们的108种烦恼,寓意着生活无忧,身心安定,是最适合送人的手串颗数了。

佛珠手链一般多少颗珠子

佛珠手链一般多少颗珠子

佛珠手链一般多少颗珠子,其实对于手链的珠子的颗数都是有讲究的,因为这些是关于每个人运气的问题,那么你知道这些小知识吗?以下我为大家分享佛珠手链一般多少颗珠子方法的知识。

佛珠手链一般多少颗珠子1

佛珠为13颗。13颗是因为佛教传入中国宗派为十三宗,与西方 文化观念相反,“十三”在佛教中被认为是一个吉祥的数字 佛教传入中国宗派为十三宗,佛塔也是十三层,代表功德圆满,因此,佛珠手链为13颗珠子。但是在佛教经典的记载中不存在13粒的佛珠. 佛珠的粒数在佛经中有具体的规定。

此外12颗佛珠代表“十二因缘”。

14颗——表示观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

108 颗——表示求正百八三昧,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 一百零八种烦恼一般说法是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 各有苦、乐、舍三受, 合为十八种。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 合为十八种,总计三十六种,再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

54 颗—— 表示菩萨修行的五十四个阶位,即是十信、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善根因地。

42 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种阶位,即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及妙觉。

36 颗 —— 与 108 颗意义相同。为便于携带将 108 颗分为三份。

27 颗 ——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 七贤位,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学与第四果阿罗汉之九无学。

21 颗 ——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等二十一位。

18颗——俗称“十八子”,此中所谓“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

佛珠手链一般多少颗珠子2

经书所载的挂珠、持珠及念珠的颗数大致分为108颗 ,表示十法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为108种烦恼。

十法界包括迷的六界,即地狱、 饿鬼、 、 修罗、 人间及天上,是六道轮回的世界。后四界是圣者悟的世界,即声闻、缘觉、菩萨及佛界。

(十四颗)十四无畏:

1、使众生返照自性,获得解脱;

2、使众生旋转知见,苟遇火难,火不能烧

3、使众生旋转观听,虽遇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4、使众生入于罗刹鬼国,鬼自灭恶;

5、使众生六根消复,临当被害,刀段段折坏;

6、菩萨明照十方,使众生不受药叉、诸幽冥所害;

7、使众生不受虚妄声尘系缚;

8、使众生行于险路如行坦途,遇贼不受劫;

9、使性多淫者,不生色念;

10、使怀忿记恨之人不生瞋恚;

11、使一切昏钝无善心之人远离痴暗;

12、使无子众生,欲求男者,令得生男;

13、使无子众生,欲求女者,即得生女;

14、使众生持观音名号者,所得福德与恒河沙数无异。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fozhu/3307.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