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藏式佛珠手链(藏式佛珠上的配饰及作用)

学佛百科2023-03-2887

108颗佛珠手链可以戴在脖子上面

1、这样的佩戴方式是可以的,108颗佛珠手链可以当项链,但项链不能当手链。

2、这里介绍一下108颗佛珠串珠的方法和讲究:

现在佛珠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已经不陌生了,生活中也会或多会少见过一些各式各样的佛珠,大多都是简单的一串108颗式样或者18颗手链或者其他数字的手串。大多是有3颗简单的隔珠,一个三通佛头,末端会挂一个漂亮的结扣什么的,然后下边还有若干小珠子。

藏饰佛珠,一般由佛珠本身、隔珠、佛头、计数器,卡子,挂环等几大类构成,同时还伴随着各种各样有意义的小配件存在,这些东西的汇集,就组成了一串漂亮的藏式佛珠。

各类美珠配件色彩交互辉映,民族风情极其浓郁,既是一串可以持咒的计数工具,也是一件充满了宗教意义的护身符,更是一件充满私人情感的随身爱物。

一、藏式佛珠的总体框架款式

藏式佛珠除了格鲁派的学僧一般选用素的六道木做佛珠,不加任何装饰之外,民间使用素念珠很少,都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上师的指导,选取一些藏文化中的宝物来装饰自己的佛珠。

一来使心爱的佛珠变得很漂亮,二来也象征着无上的供养礼佛之心。108的佛珠隔珠一般放置在对称的27子,54子,佛头两侧的位置处,100的佛珠一般放置在对称的25子,50子,佛头两侧处。

二、隔珠的位置与数目

佛珠是用来礼佛的法器,礼器,隔珠所用的数量,很少看到明确的仪轨记载,而隔珠的位置却是有仪轨的,不可根据个人喜好随意更改位置。

隔珠所用的数量和方式,常见的隔珠的数量有1个,2个,3个,4个,5个,7个,9个,11个等等。然不论总的隔珠是多少,一般108的佛珠一般放置隔珠在佛头两侧或者两侧27子和54子处,讲究对称,佛珠这样显得更为庄重,也符合咱们传统文化的审美观。

1、每一个隔珠放置处一般最多放置3个或者3个以内隔珠,隔珠尺寸一般稍大于弟子珠本身,小于佛头尺寸,形状与弟子珠本身接近或者一样。一来美观庄重;二来佛头代表本师释迦牟尼佛,隔珠尺寸如若逾越佛头尺寸这样不好。

2、一般处于两侧位置即四分之一处的隔珠如108的佛珠,佛头两侧27子处。选用相同尺寸,相同材质,外观一致的珠子;也可三处(54子处)配置皆用一样的配置,典型的中国式审美,沉稳大气,布局协调。

3、四颗隔珠串配法,一般这样串配的佛珠款式相对较少。从佛头处向两侧每隔18子串配一个隔珠,正中间的位置隔36颗,刚好是两个18子。

佛珠时时刻刻陪护在他们身边,无论是对于他们的生活还是对于信仰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所以我们会看见那么多漂亮的佛珠中穿插着珍贵的红珊瑚,蜜蜡,绿松石,南红,琉璃,砗磲,药师等等各类珍贵的珠宝用来做佛珠的隔珠,装饰着佛珠的庄严。使得那些佛珠散发着别样的一份美丽祥和,端庄而典雅。

三、108的佛珠与100颗佛珠的区别

藏密持念珠持咒一圈计数以100为单位,也就是说无论加不加隔珠,108的佛珠持咒一圈之后依然是计数做100遍,8遍用来补缺,以防止我们在持咒的过程中有疏漏而多计数,导致计数错误。我们在藏区经常可以看见很多人用100粒或者100—110之间数字的佛珠持咒念佛。当个别情况越来越多,最后就变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当佛珠不足108时,索性就串成100颗,也是一个圆满吉祥的数字。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藏区会有100颗的佛珠的一个重要原因【特殊法门不归此类】。

在他们的心目中。100粒与108粒表法的意义是一样的,在具体的数字上可能并不是那么执着。可是这就难免会在持咒时产生疏漏,万一数珠的时候多数一颗这样就会导致计数错误,所以通常100粒的佛珠如果发愿持咒10万的话会实际念11万遍,用多出的1万遍用来补缺,以此类推。

所以在藏区某些地方就有佛珠够100颗就足数的说法。

四、隔珠的材质

会因个人能力,个人喜好而有所不同,藏族崇尚艳丽的色彩,他们认为这些颜色分别在自然界具有神奇的代表意义,红黄蓝绿白等这些艳丽的色泽是最多出现在佛珠中的。

佛珠的品质也直接关乎于使用者的身份地位。经济实力较好,社会地位较高,会选择一些比较珍贵的材质来做隔珠或者做佛珠。如红珊瑚,蜜蜡,绿松石,优质玛瑙,珍贵木材或其他一些珍稀材质等;而相对经济实力较弱或者不追求这些的人呢就可能会选择一些同色泽的替代品,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老佛珠上会有一些很完美,很珍贵的配珠,而有的老佛珠却多是那些颜色各异的老塑料和那种价值不高的玛瑙做隔珠。在此要注明的一点就是,藏民族追求我们所谓高端,珍贵的佛珠并不是为了显富,或者奢侈。对于他们特殊的生活方式和宗教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而言,这是一种表达自己忠于内心信仰的一种很直观的方式;这也是特殊生活环境下一种财富的积累方式。

五、佛珠的佛头

佛头是藏式佛珠另外一个重要的配件,佛头代表着佛陀的智慧。在一串佛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藏式佛珠中,多选用一些珍贵的材质制作的佛头来穿配,最常见的有象牙、珊瑚、蜜蜡、松石、玛瑙等,其他质地的则相对较为少见。

六、计数器、卡子、绳卡的使用方法

计数器一般悬挂于佛珠的两侧第5,10,21子处。多由金属制成,常见的有银,铜所制,造型各式各样。最常见的有铃杵,莲花等吉祥图案,由计数头和记子组成,两端各有一个计数头搭配十个记子,配合佛珠计数之用。

佛家讲,发愿持十万心咒,百万心咒或者更多则功德无量,念佛计数可以增进佛子的精进之心。时刻提醒诸居士,信徒不敢懈怠功课,精进勤修佛法。并且计数器和卡子的造型多为法器或者礼器造型,悬挂与佛珠之上,可起到庄严佛珠的作用。

七、佛珠的材质,数目与 “息增怀诛”的关系

藏传佛教理论中,息业、增业、怀业、诛业与修法息息相关,“四业”分别以四种颜色代表:息为白,增为黄,怀为红,诛为黑。

因此,菩提子、白银或水晶、珍珠、白莲籽、砗磲、螺壳或象牙念珠用于息业。黄金,蜜蜡,金琥珀等一般用于增业。红珊瑚,红玛瑙,红琉璃等都用于怀业:无患子(龙堂又名木患子),铁、铅、人骨或兽骨念珠用在诛业上。

念珠的珠数因“四业”不同而各异。一般情况下,息业用108颗弟子珠的念珠;增业用110颗的念珠;怀业用50,112颗的念珠。诛业用60、66、80或者88颗的念珠。传统的念珠一般为108颗,材质可以根据个人的环境,能力等各方面去选取。

息增怀诛四业有严格的仪轨,需在上师的指导下方可进行。作为一般目的而言,对于佛珠的材质也不必过分的执着。只要可以帮您勤修佛法,常见可以生起欢喜心的材质皆可。只要没有不好的缘起,比如偷,抢,骗而来的佛珠。都是可以使用的。

我们有时会在一些西藏的老佛珠上看见一些颜色各异的绳子打的结,拴在佛珠的不同部位上,这些绳子其实就是为了方便计数所用,相当于上述卡子的作用。用不同颜色的绳子代表不同的计量单位。就像我们如果不要计数器,只用卡子配合佛珠计数就需要款式不同的好几个卡子一样的道理,一模一样的卡子容易导致计量单位混淆,最后导致计数错误。所以,有时候我们会在一些老佛珠上看见一条佛珠好几个不一样的卡子。或者好几种颜色的线打的结。

参考资料:

请教; 藏传佛教佛珠都是算盘珠么? 每粒是人工的还是天然的? 多谢指教

佛珠根据佛教流派不同还是有些区别的,您说的算盘珠一般多出现在藏地(现在汉地也有不少不过多被用来做手链,真正念佛的人并不多),不论是菩提子,木类还是宝石类的佛珠,天然算盘型的很少,大多是人工打磨的,很多材料比如凤眼,星月随形打磨成算盘比圆珠要容易些,所以在过去手工条件的限制下,藏区的佛珠大多数是扁圆,算盘,桶珠,鼓珠,藏地有一种人骨念珠,其中头骨,指骨,腿骨常被用来做成念珠,其中指骨做成圆的不可能所以才有以上形状的出现。不过目前藏地好多大德和信徒也开始使用圆珠,而汉地一些信徒也开始使用算盘珠,这正是佛教虽有不同流派但本是同宗的体现。综上回答您的问题:藏式的佛珠不都是算盘,也有圆的,桶形,鼓型等其他形式,制作佛珠材料很多,其中大多都是需要加工打磨才能做成算盘珠。

金刚手串如何配饰

金刚菩提手串主要分为大金刚和小金刚两种,配饰也各有不同

大金刚:对大金刚来说一般没有三通,所以只需要1-2颗珠子放在一面或者相对的放在两端就可以,配饰一般可以选择南红,绿松石,蜜蜡这三种材质,以下是搭配效果图

小金刚一般为108颗,是一个藏式佛珠的制式,所以在配饰选择的时候,也要尽量符合藏饰的搭配习惯。藏式的搭配,一般为三通、背云、顶珠、腰珠、计数器组成,具体搭配部位参照下图

对于小金刚的配饰选择,现在比较流行的是绿松石的顶珠和腰珠或者珊瑚的顶珠和腰珠,三通一般选择白色系列的,这样更能凸显出颜色的对比性,下面是配饰效果

藏传佛教手串一般有多少颗?

藏传佛教手串一般没有86颗之数。现将一般的数量和寓意展示如下:

(一)一百零八颗

是最为罕见的数目,为了表示求证百八三昧,断除一百零八种懊恼,从而使身心能到达一种沉寂的形态。百八懊恼的内容,有多种不同的讲法,总的来讲,六根各有苦、乐、舍三受,合为十八种;又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合为十八种,计三十六种,再配以过来、如今、将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懊恼。如经中所言:

诸菩萨问:云何百八?佛言:有所念,不自知心生心灭中有阴有集,不知为痴,转入意地亦如是,识亦如是,是为意三。见好色、中色、恶色,不自知著不自知灭有阴有集,乃至触亦如是。彼经但列六根各六,虽无三世之语,而结云百八,故知是约刹那而为三世也。既以心认识三为意地三,故通三世,如云集起名心、筹量名意、别知名识。意三既尔,故使所依五根亦尔。三世三个三十六故,故有百八。

(二)一千零八十颗

按天台宗实际,十界无不性具善恶,故一千零八十数目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种懊恼,分解一千零八十种懊恼。“十界”表示整个迷与悟的世界,即:1、天堂界,2、饿鬼界,3、畜生界,4、修罗界,5、人世界,6、天上界,7、声闻界,8、缘觉界,9、菩萨界,10、佛界。

(三)五十四颗

表示菩萨修行进程中的五十四个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阶位,再加上四善根位。分述如下:

十信:

1、决心,2、念心,3、精进心,4、慧心,5、定心,6、护法心,7、回向心,8、戒心,9、舍心,10、愿心。[8]

十住:

1、初发心住,2、治地住,3、修行住,4、生贵住,5、方便具足住,6、正心住,7、不退住,8、童真住,9、法王子住,10、灌顶住。

十行:

1、欢欣行,2、饶益行,3、无瞋恨行,4、无尽行,5、离痴乱行,6、善现行,7、无著行,8、尊重行,9、善法行,10、真实行。

十回向:

1、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2、不坏回向,3、等一切佛回向,4、至一切处回向,5、无尽功德藏回向,6、随顺对等善根回向,7、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8、如相回向,9、无缚无著摆脱回向,10、法界无量回向。

十地:

1、欢欣地,2、离垢地,3、发光地,4、焰慧地,5、难胜地,6、现前地,7、远行地,8、不动地,9、善慧地,10、法云地。

四善根:

指见道以前,观四谛及修行十六行相以到达无漏圣位的四种修行阶位,包括:1、暖位,2、顶位,3、忍位,4、世第一法位。

(四)四十二颗

表示菩萨修行进程的四十二阶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和妙觉。

等觉:又作等正觉,即指在内容上与佛相等,而实践修行上比佛略逊一筹者。如欲详细理解,请参阅鸠摩罗什译《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受持品》。

妙觉:指觉行圆满之终究佛果,系由等觉位更断一品之无明,而得此位。

(五)三十六颗

无确切的含义,通常皆以为是为了便于携带,遂三分一百零八颗成三十六颗,其中包含有以小见大的义理,故与一百零八颗相反。

(六)二十七颗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的二十七贤圣位,即前四向三果的“十八有学”与第四阿罗汉果的“九无学”。

十八有学:1、随信行,2、随法行,3、信解,4、见至,5、身证,6、家家,7、一间(一种),8、预流向,9、预流果,10、一来向,11、一来果,12、不还向,13、不还果,14、中般涅盘,15、生般涅盘,16、有行般涅盘,17、无行般涅盘,18、下流色终究。

九无学:1、退相,2、守相,3、死相,4、住相,5、可进相,6、不坏相,7、不退相,8、慧摆脱相,9、俱摆脱相。[17]

(七)二十一颗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十地”见“五十四颗”一段,“十波罗蜜”见“弟子珠”一段的引见,兹不赘述。而“佛果”指到达最终究成佛的果位。

(八)十八颗

俗称“十八子”,此中所谓“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

六根:1、眼界,2、耳界,3、鼻界,4、舌界,5、身界,6、意界;

六尘:1、色尘,2、声尘,3、香尘,4、味尘,5、触尘,6、法尘;

六识:1、眼识,2、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6、认识。

(九)十四颗

表示观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取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十四无畏:

1、使众生返照自性,取得摆脱;

2、使众生旋转知见,苟遇火难,火不能烧;

3、使众生旋转观听,虽遇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4、使众生入于罗刹鬼国,鬼自灭恶;

5、使众生六根消复,临当被害,刀段段折坏;

6、菩萨明照十方,使众生不受药叉、诸幽冥所害;

7、使众生不受虚妄声尘系缚;

8、使众生行于险路如行坦途,遇贼不受劫;

9、使性多婬者,不生色念;

10、使怀忿记恨之人不生瞋恚;

11、使一切昏钝无善心之人远离痴闇;

12、使无子众生,欲求男者,令得生男;

13、使无子众生,欲求女者,即得生女;

14、使众生持观音名号者,所得福德与恒河沙数无异。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fozhu/3932.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