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佛珠叫什么(开过光的佛珠叫什么)

学佛百科2023-03-3179

什么是佛珠

佛珠就是出家人拿在手里用来诵经计数的工具,也叫念珠,能戴在手腕的,就称为手串。手串基本是装饰品了,虽然都叫做“佛珠手串”,实际上已经名不副实了。

缠在手腕上的佛珠叫什么

念珠,那就是108颗的念珠,或300颗的念珠,还有54颗、18颗的念珠,都是是念佛用的,因此也称“佛珠”。没有其他名字,只是根据材质不同,有“菩提子念珠”,“檀香木念珠”,“翡翠念珠”,“沉香念珠”等等。

补充:

佛珠是佛教徒用以念诵记数的随身法具,在僧俗间的广泛使用。本称“念珠”,起源于持念佛法僧三宝之名,用以消除烦恼障和报障。通常可分为持珠、佩珠、挂珠三种类型。

每串佛珠数目表征不同的含义。佛珠的质料不胜枚举,以“七宝”所制成的佛珠最为殊胜尊贵。菩提子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类佛珠。

佛珠是弘法最为方便的法器。在使用佛珠时,不要过分地计较它的构造、颗数和质料才好。只要能做到“静虑离妄念,持珠当心上”,也就可以早证菩提、成就涅槃了。

千年传承,让念珠由参禅悟道的工具演变为众生大智慧的象征。

让人在面对烦恼、喧嚣时,不尤不饰,不骄不躁,并祈求平安、长保喜乐。

随着越来越多人喜欢和佩戴念珠,使佛珠在宗教寓意之外更成为时尚文化的符号。

手腕上戴佛珠是什么意思

佛珠,也叫念珠,是佛教徒念佛时用以记数和束心的工具,也是佛教弟子修行时必备的一种信物。

“佛珠”与“弗诛”谐音,戴上佛珠,可以随时提醒我们,不可诛杀任何有性命的东西,包括人、动物、植物,而且要想尽一切办法来维护对方的生存,让他们也能安心地活下去。

关于佛珠的来历,据《本患子经》中记载:“昔有国王名波流梨,白佛言:‘我国边

小,频年寇疫,谷贵民困,我常不安。法藏深广,不得遍行,惟愿垂示法要。’佛言:‘大王若欲灭烦恼,当贯木患子一百八个,当自随身,志心称南无佛陀、南无

达磨、南无僧伽名,乃过一子。如是渐次,乃至千万,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除谄曲,舍命得生炎摩天,若满百万遍,当除百八结业,获常乐果。’王言:‘我

当奉行。’”此即念珠的由来。

佛珠主要是用来念佛号的,譬如念“南无阿弥陀佛”或“南无观世音菩萨”等时,食指与大拇指握住某颗佛珠时,嘴巴用金刚持法微声念出佛号,同时大拇指轻轻地在佛珠上摸压绕表面一周,以摸完时也刚好念完佛号的速度摸之,念完后把佛珠拨进来手掌心中,继续再念下一声佛号。

佛珠作为法物,被赋予了特殊的表法意义。看到佛珠,我们就会提醒自己要念佛,告

诫我们应当象佛陀那样处世待人接物,这样做所得善果不可思议,所感得的吉祥如意亦不可思议。我们如果真能够这样去想去做,那就会明白带佛珠对我们有非常大

的意义。带佛珠不是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带,在家居士,甚至没有皈依的人都可以带,它是提醒我们要有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提醒我们要随时纠正不正确的言行举止。

佛珠是什么呀,有什么功能?

念珠主要是拿来念佛的时候数数的的,带在手腕上的功能应该也是这样.

佛珠,本称念珠,是指以线来贯穿一定数目的珠粒,于称名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具。 佛珠虽然现已成为佛教徒的一项重要标志,但如果溯其本源,佛珠却并非佛教所创用, 而是起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

在佛教经典中,有关佛珠最初的起源,一般都以《木木患子经》所载佛陀对波流离王的启示作为通说。经文载:佛告王言。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木患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当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摩僧伽名。乃过一木木患子。如是渐次度木木患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大善我当奉行。即敕吏民。营办木木患子。以为千具。六亲国戚。皆与一具。王常诵念。虽亲军旅。亦不废置。

由此可知,波流离王在听到佛陀的开示之后,便开始用木木患子来制造佛珠,持念“三宝”之名,用以消除烦恼障和报障。

延至唐代,在佛教大兴的时代背景下,有关记载佛珠的经典被广泛传译,佛珠亦开始在朝野上下、僧俗之间普遍流传开来。可以肯定地说,自唐以后,国人使用佛珠,已经是相当普遍了。

二、名目繁多--佛珠的种类

佛珠的种类很多。若就其使用方面来讲,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

1、持珠--用手掐捻或者持念的佛珠。持珠,多用来记录念诵佛号或咒语的数目。

2、佩珠--戴在手腕或臂上的佛珠。佩珠,俗称手串,以十八颗子珠者最为普遍,多以名贵材质或颜色亮丽者而为之。

3、挂珠--挂在颈上的佛珠。挂珠,多采用水晶、玛瑙、翡翠、珊瑚、密蜡、绿松石等珍贵材料制成,子珠的色泽必须均净,要求选用彼此间色彩变化不大,温润细腻,光洁晶莹的好材料制做。同时,子珠的直径亦要求在一厘米左右,不可有大的误差。在联缀时,每二十七颗子珠间嵌入一颗隔珠,在母珠的下方还会配有一种编织精美的中国结与美玉、翡翠等挂件组合而成的‘佛头穗”。在重要的法会上或大和尚礼佛拈香的时候,这种 “佛头穗”能够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从而保证在整个佛事活动中仪态的庄重。

下面介绍一下佛珠的各部位名称。

一串标准的佛珠应该包括有母珠、子珠、隔珠(又称作“数取”)、弟子珠(又称作“记子”),记子留和一些饰物组成。

母珠,俗称“三通”或“佛头”。通常只有一颗,但亦有两颗的,用以将不同数目的子珠归结于一处,同时还可以起到连接弟子珠、记子留和一些饰物或流苏的作用。

隔珠,又称作 “间隔珠”或“数取”。多用来将子珠平均分隔开。一般来讲,隔珠均要比子珠稍大一些,数量可采用一颗至三颗不等,如一百零八颗的佛珠和五十四颗的佛珠,就需要每二十七颗子珠用一隔珠;二十七颗、十八颗的佛珠,则每九颗子珠用一隔珠。

弟子珠的体积比子珠要小一些,一般以十颗或二十颗居多,多系串在母珠的另一端,以十颗为一小串,如同算盘一样,采用十进位,用来计算掐捻佛珠的数目。

记子留是指每串弟子珠的末端所附的比弟子珠稍大一些的珠粒或者饰物。也可以用线绳结成“中国结”来替代,目的是为了防止弟子珠的滑落。

三、意蕴深远--佛珠的数目

每串佛珠,都是由一定数目的子珠串缀而成,而各种佛珠特定的数目皆有不同。数目不尽相同的缘由是因为各本佛经的记载有异而成。 佛珠的数目在经典当中的差异很大,共有九种之多。其实,佛珠有不同的颗数,是因为具有着不同的含义,下面就根据普遍流传的说法,将其不同的含义略述如后:

(一)一百零八颗

是最为常见的数目,是为了表示求证百八三昧,而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从而使身心能达到一种寂静的状态。

(二)一千零八十颗

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 “十界”表示整个迷与悟的世界,可分为十个种类。

(三)五十四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中的五十四个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阶位,再加上四善根位。

(四)四十二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阶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和妙觉。

(五)三十六颗

无确切的含义,通常皆认为是为了便于携带,遂三分一百零八颗成三十六颗。其中蕴含有以小见大的义理,故与一百零八颗相同。

(六)二十七颗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果的二十七贤位,即前四向三果的 “十八有学”与第四阿罗汉果的“九无学”。

(七)二十一颗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二十一个位次, “佛果”指达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

(八)十八颗

俗称“十八子”,此中所谓 “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

(九)十四颗

表示观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

四、异彩纷呈——佛珠的质料

佛典当中记载,可用来制造佛珠的质料,是非常有限的,最多也不过十余种,无法与现今众多繁杂的品类相比了。下面将佛经中所举的佛珠质料加以说明:

《陀罗尼集经》卷二载佛珠质料有金、银、赤铜、水精、木木患子、菩提子、莲花子等七种 。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九载佛珠质料有菩提子、金刚子、真珠、莲花子、金银诸宝、及以上诸材和合等六种。

《诸佛境界摄真实经》卷下“持念品”载佛珠质料有香木、金俞石、铜、铁、水晶、真珠、莲花子、金刚子、间错种种诸宝、菩提子等十种。

在佛教中,以“七宝”所制成的佛珠最为殊胜尊贵。七宝的名目,诸经中说法各有不同,今多以《般若经》中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琥珀、珊瑚七种为准。

佛珠的质料,除了上述的 “佛教七宝”以外,可用五大类别加以划分:

(一)菩提类

菩提子,恐怕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类佛珠了。其实,菩提子并非菩提树所结的果实,而是指一种产于雪山附近,名字叫川谷的草本植物。其具体相状是:春天长苗,茎高三四尺,叶如黍,开红白色花,呈穗状,夏秋之际间结实,圆而色白,有坚壳,如珐琅质。木本者为其别种,我国唯天台山有之,称为天台菩提。

而以菩提来命名的佛珠质料,总计有三十多个品种。这其中有依产地来命名的,如天台菩提、天竺菩提等;有依纹理来命名的,如星月菩提、凤眼菩提等。携带一串菩提佛珠,是会给人增福无量的。《佛说较量数珠功德经》说:若菩提子为数珠者,或用掐念,或但手持,数诵一遍,其福无量。

正因为菩提子有着如此深远的含义,因此,通常将许多的佛珠皆命名为菩提,而信仰佛教者,必有一串菩提佛珠。

(二)宝玉石类

宝石,因其颜色鲜艳,质地晶莹,光泽灿烂,坚硬耐久,而又存世稀少,故属于贵重一类。比较常见的宝石种类有:水晶、橄榄石、木变石、绿松石、孔雀石、芙蓉石、东陵石、青金石、碧玺、石榴石、金沙石等诸多品类。但这些只能算是次等宝石,远远比不上金刚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这四大宝石名贵,因这些宝石异常珍贵,故用这些宝石来制造佛珠,多为皇室或富绅所持用,一般之人是无法得到的。

玉石,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包括有许多种用于工艺美术雕琢方面的矿物和岩石。诸如大理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端砚石等均属此范畴。而狭义上讲,玉石仅指硬玉(以缅甸翡翠为优质代表)和软玉(以和田玉为优质代表)二种。由于千百年来,玉石那种象征吉祥,可以避邪、禳灾和带来幸运的功效,以及受到“君子比德如玉,有仁、知、礼、忠、信之道”的影响,那些采用玉石制造的佛珠,也就越发受到人们的喜爱了。

(三)果实(核)类

果实(核)类佛珠,在佛珠的大家庭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人们随便就可以例举出不少的种类,桃核雕刻、核桃雕刻、橄榄核雕刻、皤桃核、金刚子、太阳子、天薏子、莲子、椰蒂、缅茄、五眼六通等,简直不胜枚举。这其中以桃核、橄榄核为果核类的代表,以木木患子、椰壳(蒂)为果实类的代表。

桃树是一种落叶乔木,易植而子繁,故多为人们所广泛种植。据传桃木可以驱鬼,桃梗可能禳恶,桃符可以辟邪,而桃核坚硬,可以用来雕刻成具有深刻含义的各类佛珠。

橄榄是一种常绿乔木,果实长圆而两头尖,因其味苦涩而甘,故有 “谏果回甘”之称。橄榄核坚硬如石,是用来制造佛珠的极佳材料,并且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而变得深红发亮,是不可多得的随身法宝。

木木患子,亦称作无患子,木木患子。木木完子,是一种生长在高山上的乔木,枝叶如椿树,其叶对生,初夏之季,开黄色小花,其蒴膨大,裂而为三。结实大如弹丸,坚黑如漆珠。

椰,古书中或作为“木牙”,“木邪”是一种生长在热带地区的常绿乔木。果实叫椰子,可用来制造佛珠。用椰壳(蒂)来制造佛珠在清初已很普遍,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答案补充 呵呵 佛头是不算在里面的...

挂在脖子上的佛珠叫什么

挂在脖子上的佛珠叫挂珠。挂珠通常是指一百零八粒以上可以挂在颈项上的念珠。使用挂珠很有讲究,通常出家人之中,只有住持、长老、法会主持者及当家师才能挂珠子;或者出家受戒十年以上的师父才可挂珠子。念珠的须子,如果是当家师,须子挂在右边;知客须子挂在左边;主持大和尚须广挂在背后,称为拖珠。在家居士是绝对不可以挂念珠的。念珠挂在颈上挂一圈;如果手上拿着一定要是两圈;如放在台案上,一定要放三圈,才合规矩。

更多关于挂在脖子上的佛珠叫什么,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108颗佛珠用汉族翻译过来叫什么

首先要说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佛珠都是18或者108的!佛珠,也叫念珠,是佛教徒念佛时用以记数和束心的工具;同时也是佛教弟子修行时必备的一种信物。

今天,很多喜欢时尚或显示个性的人也戴上一串佛珠,但他们却未必知道长短不同的佛珠所包涵的意义:根据藏经的记载,最上品的佛珠是1080粒,这种佛珠因为太长,只供极少数大德高僧和潜修者使用,或供名僧在大法会中作为装饰,此外极少人使用。

上品的佛珠为108粒(密宗行者为110粒),中品为54粒,其余有42粒、21粒、14粒及净土宗的36粒、禅宗的18粒等。佛珠的粒数各有其义:1080粒,是包括了十法界的各108个数;108粒,是表示单纯的108种烦恼,或108尊佛的功德,或108种无量三昧等等;54粒的,是表示修身的境界;42粒的,表示住、行、向、地等菩萨乘之阶位;27粒的,表示声闻之27圣贤;21粒的,是佛教中代表本有的十地与修身之十地及佛果;14粒的,表示仁王经所说十四忍(三贤、十圣加正觉)。

其余36、18等粒数的佛珠,有的是为了携带方便,分108数的三分之一或六分之一而已,有的则是外道所表之三十六天罡或十八种神通变化,别无他义。念珠是佛教的一种用物,是念佛号或经咒时用以计数的工具,所以也称“佛珠”或“数珠”。通常用香木车成小圆粒,贯穿成串,也有用玉石、玛瑙制作的。一般的念珠粒数有14颗、18颗、21颗、27颗、36颗、42颗、54颗、108颗、1080颗之分。

据说,世间有很多烦恼,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拨一珠,就可解除烦恼。因为念佛时,要排除一切杂念邪思,做到心地清净,所以念珠也称“清心珠”。佛教所谓“诚心念一句‘阿弥陀佛’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现代人们作为玩玉或藏玉,甚至作为一种时尚,虽不是信佛,也可将玉佛珠作为普通玉器藏玩,这样不妨考虑选择和田白玉或和田青玉佛珠,其质地细腻,油润爽滑。

翡翠料的佛珠虽然光泽漂亮,质地硬,可反复的把玩天久容易“生毛”,失去原有神韵,故不如和田玉料的佛珠的越玩越“活”之优势。佛珠的经常反复把玩,使你手、脑、心并用,修身养性,有益健康,其乐自得。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fozhu/4402.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