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佛珠(出土佛珠能中邪吗)

佛珠历史
一、佛珠的历史
佛珠的梵文原语有几种, 译成中文意思是:(一)pa^saka-ma^la^,音译钵塞莫,意译数珠。
(二)aks!a-ma^la^,音译阿叉摩罗,珠鬘之义。(三)japa-ma^la^,念诵鬘之义。
(四)aks!a-su^tra,意译为珠之贯线。盖梵语ma^la^(或 ma^lya)乃‘鬘’之意,印度人自古即有以璎珞鬘条缠身之风习,由是遂演变成念珠之使用。
佛珠如同佛教一样来自印度,印度人自古都有以璎珞鬘条缠身之风俗, 亦是后来演变成佛珠的使用。不过佛教最初是没有使用佛珠, 最早有记载约是二世纪(而佛教是公元前500多年才产生的)。
而中国则在隋唐时代(公元六百年左右)开始有记载使用佛珠及在雕刻佛像时亦有刻上佛珠。中国有关佛珠的记载,是《续高僧传》说隋唐时代的道绰大师,教人们拿着念珠持诵三宝名号。
佛珠不是佛教所创, 在佛陀时代所制的律仪亦无佛珠的记戴。 而佛经记戴佛珠多出於后期的经典, 而律部经典却不见有记戴, 所以依律典的南传佛教徒亦较少有持珠, 但在密教中佛珠却是极受重视。
传入中国的经典有提及佛珠的包括: 「木槵子经」,「校量数珠功德经」, 「金刚顶瑜伽念珠经」等, 主要内容是讲述持佛珠三宝之功德, 总括来说念珠可以令佛弟子自省, 高僧大德配戴挂珠时亦可增加威仪。 。
二、佛珠是佛在世时产生的么需要有历史跟据的回答
最早不好说,至少出土公元二世纪的“龙王皈佛”造像上,脖子上就有佛珠。有记载的是《木槵子经》所载佛陀对波流离王的开示作为通说。下面的是历史资料:
佛珠,本称念珠,是指以线来贯穿一定数目的珠粒,于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具。其梵文原语包括四种意义:
(一)pa^saka-ma^la^,音译“钵塞莫”,意译作“数珠”。
(二)aks!a-ma^la^,音译“阿叉摩罗”,意译作“珠鬘”。
(三)japa-ma^la^,音译“渣巴摩罗”,意译作“念诵鬘”。
(四)aks!a-su^tra,音译“阿叉修多罗”,意译作“珠之贯线”。
而梵语ma^la^是“鬘”的意思。佛珠的起源,通常来讲是由于古印度人有缨珞鬘条缠身的风尚,沿袭至后世,遂逐渐演变成为佛珠。
在佛教经典中,关于佛珠的起源,一般都以《木槵子经》所载佛陀对波流离王的开示作为通说。经云:
佛告王言: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槵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当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摩、僧伽名,乃过一木槵子;如是渐次度木槵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若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无诸谄曲者,舍命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常安乐行。若复能满一百万遍者,当得断除百八结业,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永断烦恼根,获无上果。……王大欢喜,遥向世尊头面礼佛云:大善!我当奉行。即敕吏民营办木槵子,以为千具,六亲国戚皆与一具。王常诵念,虽亲军旅,亦不废置。
由此可知,波流离王在听到佛陀的开示之后,便开始用木槵子来制造佛珠,持念佛法僧三宝之名,用以消除烦恼障和报障。这应是佛教当中佛珠最初的起源了。
应当指出的是,佛珠虽然已经成为佛教徒的一项重要标志,但若溯其本源,佛珠并非佛教所创用。如古印度婆罗门教中的毗湿奴派,很早便有持珠的记载。这在出土文物中,便有例证,如在印度出土的公元二世纪“龙王皈佛”造像上,有一尊婆罗门像,其颈上是挂有串珠的。
在我国,国人知道佛珠这一称谓,最早应始于东晋(317—420)时翻译的《木槵子经》,只可惜译者的名字已经失佚了。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两晋时期异域僧侣来华者甚众,这些外国沙门中必然会有携带佛珠的。
延至唐代,在佛教大兴的时代背景下,记载有关佛珠的经典被广泛传译,先后有天竺僧人阿地瞿多译的《陀罗尼集经》、宝思惟译的《校量数珠功德经》、不空三藏译的《金刚顶瑜伽念珠经》、义净三藏译的《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等诸多经典。
至此,佛珠开始在朝野上下、僧俗之间普遍流传开来,如《旧唐书·李辅国传》载:
辅国不茹荤血,常为僧行,视事之隙,手持念珠,人皆信以为善。
从现存的实物来看,甘肃敦煌莫高窟中,保存下来有一尊十六国时期(304—439)的泥塑弥勒菩萨像,便是一尊颈部挂有佛珠的造像。此外,在日本保存下来有《佛像图鉴》一书,其中绘制的唐代高僧像,使用佛珠者比比皆是。可以肯定地说,唐代以后,国人使用佛珠已经是相当普遍了。
三、日本佛珠(念珠)规格尺寸,历史等等
类别:念珠 宗教:佛教 净重:0.1 品牌:黄氏珠宝 尺寸:8mm 《陀罗尼集经》卷二 金、银、赤铜、水精、木槵子、菩提子、莲花子等七种。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九 菩提子、金刚子、真珠、莲花子、金银诸宝、及以上诸材和合等六种。《诸佛境界摄真实经》卷下“持念品” 香木、石、铜、铁、水晶、真珠、莲花子、金刚子、间错种种诸宝、菩提子等十种在佛教中,以“七宝”所制成的佛珠最为殊胜尊贵。
七宝的名目,诸经中说法各有不同,今但以《般若经》中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琥珀、珊瑚七种为例,加以说明。金:在佛经中被称为“苏伐罗”。
“五金”当中,金黄、银白、铜赤、铅青、铁黑各有所表,故又被称为黄金,列为五金之长。在《翻译名义集》中,解释说:金有四义: 一色无变,二体无染,三转作无碍,四令人富,以譬法身常、净、我、净四德耳。
因其具有久埋不变、百炼不轻的特性,所以历来为人们所珍爱,以黄金制成的佛珠更加显示出主人尊贵的气质。银:在佛经中被称为“阿路巴”,是贵重金属之一,《说文解字》中说: “银,白金也。”
古人以白金为银,是从其颜色上而言的,与现代所说的“白金”(铂,符号Pt)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金属,银色净白而闪闪有光,但却很容易氧化而形成一层“黑垢”,必须要经常洗抹。才能保持光亮如新,以白银来制做佛珠,如经久不用,便会黯然失色,给人有一种“时时常捻掐,勿使生垢埃”的推动作用。
琉璃:在佛经中,常作“吠琉璃”,在《一切经音义》中解释说: 所言琉璃者,梵语宝名也,须弥山南面是此宝也,其宝青色莹彻有光,凡物近之皆同一色,帝释髻珠云是此宝 。如此看来,琉璃指的是一种青色带光的宝石,其最大的特性。
是具有“同化”作用,即任何物品,接近了琉璃,就会被琉璃的颜色所同化。故而采用琉璃制造的佛珠,亦代表了诸佛“同化”之德,更加被广大佛教徒视若珍宝。
砗磲:在佛经中被称作“牟婆洛揭拉婆”,根据《增广本草纲目》记载,砗磲是海中大蛤壳内白晰如玉的物质,因其壳上有深大的沟汶,犹如车轮之渠,故称为砗磲,只不过后世以来,将白色的珊瑚和白色贝壳制品,均通称为砗磲了。在“七宝”当中,砗磲是白色的代表,用砗磲制做的佛珠代表了心地的无染,同时还能时时提醒自己不被外境所转,岂不美哉。
玛瑙:在佛经被称为“摩罗伽隶”,是次玉石的一类,由结晶石英、玉髓及蛋白石的混合物构成。因玉髓有红、黄、白、灰等各种颜色,故玛瑙亦呈现出种种美丽的色彩和纹理。
周履靖所著的《格古要论》说:“玛瑙以红多者为上,其中有人物、鸟兽形状者最贵。有锦花者,谓之红玛瑙;有漆黑中一线白者,谓之合子玛瑙;有红白相间者,谓之截子玛瑙;有红白杂色如丝相间者,谓之酱斑玛瑙。”
由此可知,玛瑙的种类繁多,颜色各异,用它来制造佛珠,一定是非常华美了。琥珀:在佛经中被称为“阿湿摩揭婆”,而在中国古书中常作“虎魄”。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琥珀条”称:“虎死则精魄入地化为石,此物状似之,谓之虎魄”。其实,这种解释是极端错误的。
琥珀原是一种树脂,经过几千万年的埋藏,加之地壳运动石化而成。磨擦会产生静电,可吸附纸片等小物体,入火则燃,嗅之有香气。
琥珀的种类相当繁多,现代的珠宝鉴评家,往往将透明而呈金黄色的琥珀称为金珀;橘黄而不透明的称为蜡珀;呈朱红色的称为血珀;黑色而不透光的称为翁珀;内里夹含有木屑、花草的称为花珀;用肉眼垂直平视呈现黑色,在光线照射下则呈现红亮光点的称为玺珀。琥珀象征着尊贵、吉祥。
且可预防惊吓,历来被达官贵人、富豪之辈视为珍物。用琥珀制成的佛珠,实为佛弟子用以供佛、念佛的最佳圣物。
珊瑚:在佛经中被称作“钵摆娑福罗”,属于一种有机质宝石。其实珊瑚是海中的一种腔肠动物——珊瑚虫,结合营生所分泌出的石灰质。
日久成为一种共同的躯体。因其形状像树枝,古人误以为是植物,故又称为珊瑚树。
在《翻译名义集》中曾提到珊瑚及其产地:珊瑚,梵语钵摆娑福罗,外国传曰,大秦西南涨海中,可七八百里,到珊瑚州,州底磐石,珊瑚生其上,人以铁网取之 。珊瑚的颜色主要有红、白、黑三种,因为它经历了千百年的自然形成,许多宝石鉴评家都认为它的价值很高。
以珊瑚制造的佛珠具有驱邪、避祸、逢凶化吉的功能,一向深受人们喜爱。佛珠的质料,除了上述的“佛教七宝”以外,可用五大类别加以划分:(一)菩提类菩提子,恐怕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类佛珠了。
其实,菩提子并非菩提树所结的果实,而是指一种产于雪山附近,名字叫川榖的草本植物。其具体相状是:春天长苗,茎高三四尺,叶如黍,开红白色花,呈穗状,夏秋之际间结实,圆而色白,有坚壳。
如珐琅质,因多用念佛之数珠,故又称菩提子,木本者为其别种,我国唯天台山有之,称为天台菩提 。现今,菩提早已是一个通称了,代表着“觉悟‘的含义。
《大唐西域记》云:菩提树者,即毕钵罗之树也,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觉,因而谓之菩提树焉。 而以菩提树命名的佛珠质料,总计有三十多个品种。
四、佛珠指的是什么
佛珠,又叫念珠,是佛教徒念佛时用以计数和束心的工具。
据佛经记载,最上品的念珠是 1080粒。这种念珠因太长,或供极少数大德高僧及潜修者使用,或供名僧在大法会上做装饰, 此外极少人使用。
上品的念珠为108粒(密宗彳了者为110粒),中品为54粒,下品为27粒;另有 42粒、21粒、14粒及净土宗的36粒、禅宗的18粒,共9种。 佛教念珠的粒数各有其不同的含义:1080粒是包括了十法界的各108个数;108粒是表示 单纯的108种烦恼,或108尊佛的功德,或108种无量三昧等;54粒的,是表示修身的境界;42 粒的代表菩萨修行中的42个阶位;27粒的,是表示声闻之二十七圣贤;21粒的,是佛教中代表 本有的十地,与修身之十地及佛果;14粒的,是表示《仁王经》所说的十四忍(三贤、十圣加正 觉)。
其余36、18等粒数的佛珠,有的是为携带方便,分108数的1/3,或1/6而已;有的则是外 道所表之三十六天罡,或18种神通变化,别无其他深意。
五、橄榄核手串有多少年的历史
很久了,具体有多久都没有搜索出来。
橄榄核手串,现在是文玩界最受宠的手串,收藏玩家们对这它都青睐,受到玩家们的一致好评,是很容易盘玩,上手也很快的手串,它真的那么好盘么,我给大家总结几个问题~
1、入手核子如何选择:
现在文玩市场,橄榄核的挑选也很重要,如果你自己挑选的好,就很容易上色,你也会更有信心的再次盘玩,我们核子种类不少,铁核和油核,它们区别就要靠外型来看了,铁核硬度可以,开裂就很少。
2、新手给橄榄核上油问题:
玩橄榄核手串,不要用汗手盘玩它,你的手油很大,容易使手串有污迹,不好清理,洗干净的手上手盘,没有任何问题。如果新入手核子,不上油也可以,因为它油性现在很好。橄榄最重要就是多盘多玩,就可以包浆很快。
3、新手想让它迅速包浆问题:
大家想想,刚买橄榄核,怎么可能就迅速包浆呢。你准备入手就应该,学会耐心盘玩,让时间证明自己的努力,心态是最重要的。
古墓出土的金丝楠木做成佛珠手串对人体有害吗
很高兴为您解答:
伤害肯定是没有的,但是金丝楠阴沉料本身也不贵,一串市场价不过一百元内,根本没有必要招惹已故的人去啊。而且金丝楠做出来的珠子非常轻,也没有手感,沾水就发乌,根本没有佩戴的价值啊。所以还是别做了,做个首饰盒什么的应该还不错。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出土的紫檀木做佛珠卖犯法吗
你好,虽然我国《文物保护法》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但是出土的少量紫檀木不属于文物范畴,做佛珠卖不犯法,放心吧。
佛珠手串,佩带有什么讲究和说法?
手串,只要自己喜欢就好,无论怎么戴都无可厚非,但还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在这里稍微科普一下,佩戴手串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黑曜石手串,应该戴在右手,有辟邪招财的功效。虽然戴手串,讲究“左进右出”,而把黑曜石戴在右手,可以吸纳走人身上的一些不利于健康和财运的浊气。
黑曜石手串,要定期消磁。因为黑曜石会不断吸收人身体上不好的浊气和病气,但这些不良之气会在黑曜石上不断蓄积,却不能自行卸掉。不良之气蓄积太多,就会溢出来,对人造成负面影响。所以,黑曜石要定期消磁净化,才能把上面蓄积的不良之气祛除。而其他宝玉石手串,不管是佩戴过的,还是新买的,也要不定期消磁。
手串消磁方法:①水晶洞消磁,可以把手串放在商家的水晶洞里消磁,在水晶洞里放置一会儿就行(消磁的过程,必须自己在旁边监督,以免商家把手串给你偷梁换柱。)如果有财力,自己买个水晶洞也可以,但水晶洞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一般人看不出来),再因其价格高昂,大可不必自己买。②用水晶簇消磁,把手串放在水晶簇消磁,跟放在水晶洞里效果一样。③用水晶碎石消磁,可以网购一些天然白水晶的碎石(用机器研磨过的,圆润光滑的小颗粒,论包卖的)。可以买一包水晶碎石,倒进干净的玻璃罐或陶罐,然后把手串埋到里面,埋半小时以上,也可以达到消磁的目的。④用海盐水消磁,把碎块状海盐用水融化,然后浸泡手串消磁——但这种方法,会损伤个别手串的材质,所以尽量不要使用!⑤其他方法:把手串用纯净水洗一下,或在上午9—11点的阳光下稍微晾晒一下,或手拿宝玉石手串在山泉里荡涤几下,也能起到消磁的作用,但消磁作用不如前三种。有一次,哥拿手串在杭州灵隐寺山脚下的泉水里涮了几下,戴上之后感觉不错啊,感觉那手串特别冰凉清透。不过,在山泉里涮手串,比较危险,容易滑倒溺水,或把手串失手掉里面,还是尽量不要采用。
宝玉石手串尽量不要混戴,不同材质的宝玉石手串,带有不同的磁场,而磁场有强有弱。磁场与磁场之间,有时会相互欺侮(不过,一般手串的磁场相容性,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如果把几种宝玉石手串放在一起戴,会形成很强的磁场,而磁场太强了反而不好。戴手串本是为辟邪保平安,但磁场太强,反而会招惹一些不好的东西。所以,尽量不要把多条宝云石手串混戴,在日常戴一串宝玉石手串就可以。如果实在觉得一串太单调,可以将两串手串搭配着戴(但要上网查一下有无搭配禁忌)。尽量不要戴两串以上的宝玉石手串,以免磁场过强,不利人的健康和运势,更是避免不同材质的手串,在佩戴中相互摩擦和磕碰,而对珠子造成伤害。
不要两只手同时戴手串。有朋友为了追求个性和美观,在两个手腕上都戴上手串,但这种方法却是不好的,对人的运势极其不利。因为,两只手同时戴手串,就形成了“拘禁格”(两只手一起戴的只有手铐),所以,会对人产生不好的影响,阻碍人生运势的发展。
手串戴在哪只手:戴手串讲究左进右出,一般手串都是戴在左手,讲究“左进右出”,戴在左手可以招好运和吸纳钱财。但黑曜石手串比较特殊,只能戴在右手,并且尽量单独戴(戴一串即可)。黑曜石的貔貅手链,可以戴在右手(也有人说能戴在左手),但无论戴在哪只手,都必须将貔貅的头部(嘴巴)朝向外面,以便其辟邪和招财纳财。在网络上看到一篇文章《手串该带左手还是右手,你戴对了吗??》,说的是在不同场合如何佩戴手串,可以参考一下。
无论佩戴何种材质的手串,都不要让别人触摸和把玩,更不要把手串借给别人戴。在手串佩戴中,不要接触到脏水或污秽的东西,如果万一沾染尽快清洗。在日常,不要用脏手来触摸手串,剥过葱蒜洗过袜子的手,就不要再摸手串,而在做家务和搞卫生前,以及洗澡和刷碗的时候,尽量把手串摘下来。在佩戴手串时,尽量不要接触烟酒,因为烟熏和酒气,都对手串不利。在佩戴手串的过程中,人要讲究一点修为,注意言行和远离烟酒,亲近高尚并脱离低俗,这样才能使人与手串相互促进和相辅相成(人养手串,手串养人,相互促进相互辅助)。
尽量不要戴着手串和长佛珠来做家务。其实戴着一串细手串做家务,也没什么,只要不弄脏不磕碰,不滑脱掉地上就行。但如果珠子的价值贵重,还是不要戴着手串干脏活儿了。摘下来的手串,可以放置于配套的包装盒里。也可以装在随身锦囊里,或搁在文玩收纳箱里。也可以买一个木质或塑料的托盘,并在托盘里铺上衬布,然后把摘下来的手串放在里面,然后搁在家中固定的位置——桌子、茶几或多宝阁上,或佛像跟前,以表示对手串的恭敬,并便于存放和拿取。不要把摘下来的手串乱丢乱放,以免手串沾上污秽,或者掉地摔伤。
手串的分类:手串根据材质,大致分为宝玉石手串、菩提手串、木质手串、金属材质和杂料手串五大类,每一类又细分N多个小类别。宝玉石手串(水晶、玉石、碧玺、玛瑙、蜜蜡、虎睛石等玉石晶石类手串);菩提手串(凤眼菩提、龙眼菩提、麒麟眼菩提、星月菩提、金刚菩提、菩提根等等,都是一些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上百种之多);木质手串(海南黄花梨、越南黄花梨、小叶紫檀、金丝楠、红酸枝、黄杨木、黄金樟、红豆杉、鸡翅木、麻梨疙瘩等等,材质、品质和价位各异,市场上假货多真假混杂);金属材质手串(金质手串、银质手串、藏银手串、不锈钢手串等,108颗不锈钢珠手串是防身利器,但坐飞机不能佩戴);杂料手串(牛角手串、琉璃手串、陶瓷珠手串、磁石手串、象牙手串等等,都可以归纳在杂料手串这一大类,杂料手串未必不好)。
佩戴手串,要根据季节来佩戴。我遵循的原则是:冬季戴木质手串,春秋季节戴菩提手串,夏季戴宝玉石手串。某些宝玉石手串太过寒凉,而个别手串强大的寒凉之气有透骨的感觉,所以不适合冬天佩戴,因为太过寒凉不利健康,所以,冬季戴木质手串比较好。而到了夏季,人容易出汗,而某些木质手串在佩戴中应避免沾水,所以,夏季尽量不要戴木质手串(如果人不爱出汗,又身在空调房里,戴木质手串也行。但不管在冬季还是夏季,不要把手串放在空调下面用风直吹,以免手串开裂)。选择在春秋季节戴菩提手串比较好,而夏天出汗太多,菩提手串大多都是植物种子,接触汗液之后容易脱色、变花或霉变。
木质手串在盘玩中有讲究,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要有耐心一点点来。切不可用什么盘玩神器或快捷方法,来盘玩手串,以免伤害手串的材质,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难免把手串盘坏了。盘玩不同材质的手串,讲究一些技巧和技法,请朋友们参照其他资料,在此概不赘述。但在盘玩手串前,一定要把手洗净和擦干,而并不是盘玩任何手串都要戴手套(其实古人盘玩手串,是不戴手套的)。木质多宝手串,尽量不要盘玩。因为不同的材质有不同的油性(分泌不同的油脂),而多宝手串在盘玩中,伴随手的盘捻揉搓,不同的油脂会混合到一起,难免会把手串盘花。所以,多宝手串尽量别盘。一般的木质和菩提手串,可以盘玩,循序渐进盘出包浆或玻璃底,但也可以不盘。只戴在手上,看着其一天天的变化(颜色的变化),在细微之处体会身边事物不断变化的神奇。其实,多宝手串(不管是木质、菩提还是宝玉石),是商家为了牟利而制造出来的,太过花哨有失体面,不太适合成熟和有品位的人士佩戴,尽量不要买。
佩戴适合自己的手串。据说:佩戴手串需要根据人的体质、生肖、星座和生辰八字,以及职业等等,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手串。如果比较注重这个,可以上网查一下,看自己适合佩戴什么材质的手串。但也可不必在意,只要自己喜欢就好。不同的手串,有不同的助运和养生效果,可以根据需求来佩戴。但也不要过于迷信手串的养生功效,身体不舒服尽早看医生。适合女人戴的,有养生功效的手串(水晶手串、砗磲手串、玛瑙手串、碧玺手串、石榴石手串、蜜蜡手串、小叶紫檀、沉香手串、檀香木手串);适合男人戴的,有助运功效的手串(虎眼石、黑曜石、绿幽灵、黄水晶、发晶、小叶紫檀、黄花梨、金刚菩提、太阳子)。
佛珠118颗什么含义
佛珠118颗并没有含义;相近的一百零八颗则是为了表示求证百八三昧,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从而使身心能达到一种寂静的状态。
1、一千零八十颗
按天台宗理论,十界无不性具善恶,故一千零八十数目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
2、五十四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中的五十四个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阶位,再加上四善根位。
3、四十二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阶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和妙觉。
4、三十六颗
无确切的含义,通常皆认为是为了便于携带,遂三分一百零八颗成三十六颗,其中蕴含有以小见大的义理,故与一百零八颗相同。
5、二十七颗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的二十七贤圣位,即前四向三果的“十八有学”与第四阿罗汉果的“九无学”。
6、二十一颗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十地”见“五十四颗”一段,“十波罗蜜”见“弟子珠”一段的介绍,兹不赘述。而“佛果”指达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
7、十八颗
俗称“十八子”,此中所谓“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
8、十四颗
表示观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
扩展资料:
佛珠虽然已经成为佛教徒的一项重要标志,但若溯其本源,佛珠并非佛教所创用。如古印度婆罗门教中的毗湿奴派,很早便有持珠的记载。这在出土文物中,便有例证,如在印度出土的公元二世纪“龙王皈佛”造像上,有一尊婆罗门像,其颈上是挂有串珠的。
在中国,国人知道佛珠这一称谓,最早应始于东晋(317—420)时翻译的《木槵子经》,只可惜译者的名字已经失佚了。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两晋时期异域僧侣来华者甚众,这些外国沙门中必然会有携带佛珠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珠
玉佛珠的原型叫什么?
佛珠在佛教史上应称为念珠。念珠有几个不同的名字,即诵珠和数珠。念珠是念佛时使用的一种随身佩戴的法器,所以也习惯上称为佛珠。
很久以前,印度人就有了用理路奚条缠身的习惯,这种习惯演变成了使用的佛珠。印度出土的“龙王归佛”。其中一尊是公元2世纪的婆罗门,这尊婆罗门是第一个悬挂的佛珠。据说婆罗门教徒长期使用佛珠;佛教徒使用佛珠,可能是在公元2世纪。佛教在汉代汉明帝时期正式传入中国。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fozhu/4447.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