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佛珠和尚(和尚带的佛珠尺寸)

学佛百科2023-04-10495

和尚佛珠有配饰吗怎么佩戴

和尚佛珠可以有配饰,比如有些佛珠有设计的线头、端子或托盘,用于佩戴或装饰。一般来说,佩戴佛珠时,右手佩戴在左肩上,将其搭在两头结扣起来。

和尚的佛珠都有几颗 有什么代表意义?

佛珠,也叫念珠,是佛教徒念佛时用以计数和束心的工具。

据藏经记载,最上品的念珠是1080粒,这种念珠,因太长,或供极少数大德高僧和潜修者使用,或供名僧在大法会中作为装饰,此外极少人使用。上品的念珠为108粒(密宗行者为110粒),中品为54粒,下品为27粒。另有42粒、21粒、14粒及净土宗的36粒、禅宗的18粒等共9种。

佛教念珠的粒数各有其含义:1080粒,是包括了十法界的各108个数;108粒,是表示单纯的108种烦恼,或108尊佛的功德,或108种无量三昧等等;54粒的,是表示修身的境界;42粒的,乃住、行、向、地等菩萨乘之阶位;27粒的,是表示声闻之27圣贤;21粒的,是佛教中代表本有的十地与修身之十地及佛果;14粒的,是表示仁王经所说的十四忍(三贤、十圣加正觉)。其余36、18等粒数的佛珠,有的是为携带方便,分108数的1/3或1/6而已,有的则是外道所表之三十六天罡或十八种神通变化,别无其他深意。

和尚戴的佛珠是什么材料的

1、菩提子:以菩提来命名的佛珠质料,有三十多个品种,携带一串菩提佛珠,会给人增福无量。

2、宝石:因其颜色鲜艳、质地晶莹、光泽灿烂、坚硬耐久,而又存世稀少,故较为贵重,因此用这些宝石来制造佛珠,多为皇室或富绅所持用。

3、玉石:千百年来,玉石象征吉祥,传说可以避邪、禳灾和带来幸运,以及受到“君子比德如玉,有仁、智、礼、忠、信之道”的影响,会采用玉石制造的佛珠。

4、果实(核)类佛珠,在佛珠的大家庭中占有很大比例,其中以桃核、橄榄核为果核类的代表,以木槵子、椰壳(蒂)为果实类的代表。

5、竹:竹是一种多年生长的禾本木质常绿植物,柔体而虚中,不易被风雨所摧折,经历寒暑,枝叶苍翠不凋,故而古人常把它比作是“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篁竹、邛竹、箭竹都是用来制造佛珠的好材料。

6、除此之外,还有用陶瓷、紫砂、雕漆等质料做成的佛珠。。

和尚戴的佛珠是什么材料的?

使用佛教中的七宝用来制作念珠。

有玛瑙石、砗磲、紫檀木、翡翠、白玉、田黄石、鸡血石、水晶等等。

其实和尚们胸前所佩戴的佛珠也是有多种类型的,而种类不同,颜色也就会有所差异。

1. 菩提类佛珠:菩提类佛珠可以说是和尚们戴的最多的一种了,常见的主要是天竺菩提、天台菩提等。当然也有根据纹理命名的,比如说凤眼菩提、星月菩提等。如果长时间携带一串菩提佛珠的话,就会给人增加无数的福报。

2.宝玉石类佛珠:宝玉石类佛珠也是比较多见的,一般主要的宝石种类是水晶、孔雀石、绿松石、金沙石、橄榄石以及东陵石等,可以说种类是异常丰富的,而且雕刻出来的佛珠都是十分精美的,戴上去也可以增加无量的福报。不过上面的这些宝石一般都属于次等,和蓝宝石、红宝石、金刚石、祖母绿这四种名贵宝石还是不能相比的。

3.果实(核)类佛珠:在佛珠里面,其实果实(核)类佛珠也占据着很大的一个比例。我们其实随口就可以说出很多种这样的种类,比如说核桃、皤桃核、橄榄核、椰蒂、莲子、天薏子、太阳子等等。而在这所有的果实(核)类佛珠里面,果核类的代表主要就是桃核、橄榄核,果实类的代表主要就是椰壳(蒂)和木槵子。

4.竹木类佛珠:竹木类佛珠戴上去对身体也有很大好处的,一般常见的箭竹、文竹、篁竹、桃枝竹、棕竹等,都是制作佛祖的上等材料。

5.木制佛珠:木制佛珠的种类更是数不胜数,比如说常见的一般材质的木材主要有松、柏、梓、桐、桂等,而珍贵木质佛珠主要有檀香、伽南、沉香以及乌木,这些都是比较珍贵的材料,制作出来的佛珠都是很名贵的。

和尚们其实戴的佛珠也就是上面的几个种类,其中以菩提类、宝玉石类以及竹木类佛珠最为常见。当然了,那些法师们知名度越高,“级别”越高,一般佩戴的佛珠就越珍贵,这也代表着他们为佛教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和尚手上带的单圈佛珠也是念经使用的吗?

那也是念珠。

念珠属于佛教的“法具”之类,正名应为“数珠”,俗称“佛珠”。“数珠”者,记数所用数珠之意。也叫做“珠数”、“诵珠”、“咒珠”等。

佛珠数目据《金刚顶瑜伽念珠经》所载以1080颗为最上。最常用的108颗,表示断除108种烦恼,证得108种三昧。作为修持念咒念佛时计算数字之用,108粒当作100计。还有54颗、42颗、36颗、27颗、21颗、18颗、14颗等数目。

和尚念经的时候为什么手上拿一串珠子?

和尚念经的时候手上拿一串珠子叫持珠,多用来记录念诵佛号或咒语的数目。佛教经典中说: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诵念诸陀罗尼及佛名者,为欲自利及护他人……若欲愿生诸佛净土者,应当依法受持此珠。

这就说明,持用佛珠就是藉以约束身心、帮助修行、消除妄念,待日久功深,便能增加智慧,利己护人,同时还会获得无量的功德。

一串标准的佛珠应该包括母珠、子珠、隔珠(又称作“数取”)、弟子珠(又称作“记子”)、记子留和一些饰物组成。

母珠,俗称“三通”或“佛头”,通常只有一颗,但亦有两颗的,用以将不同数目的子珠归结于一处,同时还可以起到连接弟子珠、记子留和一些饰物的作用。旧时的母珠,多会在内部绘有佛像,采用凸透镜的原理,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里面的佛像,更加使人感受到佛珠作为一种法具的庄严。

隔珠,又称作“间隔珠”或“数取”,多用来将子珠平均分隔开。一般来讲,隔珠均要比子珠稍大一些,数量可采用一颗至三颗不等。如一百零八颗的佛珠和五十四颗的佛珠,就需要每二十七颗子珠用一隔珠;二十七颗、十八颗的佛珠,则每九颗子珠用一隔珠。

弟子珠的体积比子珠要小一些,一般以十颗或二十颗居多,多串在母珠的另一端,以十颗为一小串,如同算盘一样,采用十进位,用来计算掐捻过的数目。“十”这个数目代表了佛教的“十波罗蜜”,即:施、戒、忍、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6]

记子留是指每串弟子珠的末端所附的比弟子珠稍大一些的珠粒或者饰物,也可以用线绳结成“中国结”来替代,目的是为了防止弟子珠的滑落。

持珠的姿势,亦可分为二种,单手持珠与双手持。单手持珠,大多用于站立、经行的时候;而双手持珠则是打坐时经常采用的姿势。其方法是将佛珠置于两手之间,呈交叉状,把母珠放在一侧,掐捻一周,回至原处即可。其实,根据《佛像图鉴》一书记载,历来大德高僧手持佛珠的姿势皆无定法,左手、右手、单手、双手、提高、垂下、平胸、齐膝,各种动作都有,但求其“方便”而已,所以我们也就不必强求特定的持珠方法了。

在持珠的过程中,经常有人会遇到要不要跨过“佛头”(母珠)这类问题。因为在经典中曾有:

珠表菩萨之胜果,于中间绝为断漏。

绳线贯串表观音,母珠以表无量寿。

慎莫蓦过越法罪,皆由念珠积功德。

经有记载,故而才有此一说。假如念诵者,纯以佛珠作为记数的工具,则不必把母珠和隔珠计算在内,念诵时轻轻捻过便是。如是念诵的人,除了把佛珠当作精进、记数的工具外,还希望藉着它来体悟更多佛理的话,当手捏到隔珠的时候,可用“佛、法、僧”三宝,或“戒、定、慧”三学来观想,当手掐到母珠的时候,也同样可以观想佛的相好光明,同时再逆时针朝相反方向捏念,即可解决此类问题了。

佛珠除了拿在手中起念诵记数的作用以外,还可以挂在颈部充当挂珠,或缠绕在手臂上起到佩珠的作用,这些都是具有深刻含义的:

二手持珠当心上,静虑离念心专注,

本尊瑜伽心一境,皆得成就理事法。

设安顶髻或挂身,或安颈上及安臂,

所说言论成念诵,以此念诵净三业。

由安顶髻净无间,由带颈上净四重,

手持臂上除众罪,能令行人速清净。

若修真言陀罗尼,念诸如来菩萨名,

当获无量胜功德,所求胜愿皆成就。

再者,密教中由于三部(胎藏界)、五部(金刚界)修法之不同,对于佛珠也有着特殊的要求,与平时常用的佛珠相比,是有所不同的。据《苏悉地羯罗经》说:“佛部用菩提子珠,观音部用莲花子珠,金刚部用噜椰罗叉子珠。”又据《守护经》及《瑜伽念珠经》说:“佛部用菩提子珠,金刚部用金刚子珠,宝部用金等诸宝珠,莲花部用莲花子珠,羯磨部用种种和合珠。”又近人金安一居士所著《密宗辑要》一文说:“修增法用琥珀珠,修息法用水晶珠,修坏法及长寿法用珊瑚珠,修诛法用人头骨珠,修观音法用菩提子珠,修一切法均可用凤眼菩提子珠。”

另外,密教的经典对掐捻佛珠的指法也有详细规定。从五部而言,《摄真实经》中记载:佛部以右手拇指与食指掐之,金刚部以右手拇指与中指,宝部以右手拇指与无名指,莲花部以右手拇指与小指,羯磨部以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合捻之。从三部而言,《苏悉地经》中记载:佛部以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的指尖相合,中指与小指直立,食指略屈附于中指中节以掐之;莲花部以拇指与中指指尖相合,舒展其余三指而掐之;金刚部以拇指与食指指尖相合,舒展其余三指而掐之。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fozhu/5989.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