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佛珠(少林寺佛珠手串图片)

谭虚老和尚用过的佛珠值钱吗
值钱
出家人(和尚)持咒念佛计数之用的佛串念珠。不过,这个和尚身份特殊,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师,据传他有很多串材质名贵的佛珠。

佛珠(蜜蜡)
他持有的佛珠当中,有一串是价值不菲的“蜜蜡”珠串。蜜蜡,是琥珀中的一种。被称为佛家七宝(《般若经》中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之一。对于很多蜜蜡收藏爱好者来讲,一个出家人拥有如此稀有珍贵的佛串自然就会大惊小怪了,毕竟在世俗人看来那意味着是不可企及的巨额财富!

佛珠(蜜蜡)
但很多人可能不太了知,真正的出家人是超凡脱俗之人,世间八风( 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对他们来讲毫无意义,更何况这些身外之物!他们早已遁入空门置身于红尘之外,“情知万法本来空,犹复将心奉八风。”这些身外之物无非暂为闻思修行的助缘而已,何来价值千万,何来世间炫富!

佛串(蜜蜡)
再者,真正的出家人都是秉承严格的清规戒律,他们的衣食住行都极其简陋,要么是自给自足,要么是信众供养,即使有财势强大的施主供养,他们更多的也只是过手的“散财童子”,作为救助利益众生之用。伴随他们的也只是青灯孤影持珠念咒打坐禅定,有风餐露宿三步一拜的苦行,有上供下施利益众生的修行……物我两忘,物我合一的高纬境界。他们的精神足够富足,还用得着炫富?
总之,“佛珠还与我珠同,我性即归佛海性。”作为凡尘世俗的我们,如若相佛中之人一样不为名闻利养一心向佛利益众生!相我们很多伟大的共产党人一样忠于信仰不为私利一心为民!多些慈悲,少些狭隘;多些奉献,少些自私;多些正气,少些铜臭!
少林寺方丈带的佛珠是什么材料
一:108颗老蜜蜡鸡油黄佛珠
二:净水血珀
三:净水金珀或蓝珀
佩珠,俗称手串,以十八颗子珠者最为普遍,多以名贵材质或颜色亮丽者为之。时下许多并非信仰佛教的男女,皆以佩带佛珠为荣,使佛珠俨然成为一种时尚饰品了。在我看来,凡是这些爱戴佛珠的人,皆应看作是深具善根、无始劫来与佛有缘的人。佛陀早有明示:“若复有人手持此菩提珠,不能依法念诵佛名及陀罗尼,但能手持随身,行住坐卧,所出言说若善若恶,斯由此人以持菩提子故,所得功德如念诸佛、诵咒无异,获福无量。”
挂珠,多采用水晶、玛瑙、翡翠、珊瑚、密蜡、绿松石等珍贵材料制成,子珠的色泽必须匀净,要求选用彼此间色彩变化不大、温润细腻、光洁晶莹的好材料制作。同时,子珠的直径亦要求在一厘米左右,不可有大的误差。在联缀时,每二十七颗子珠间嵌入一颗隔珠,在母珠的下方还会配有一种编织精美的“中国结”与美玉、翡翠等挂件组合而成的“佛头穗”。在重要的法会上或大和尚礼佛拈香的时候,这种“佛头穗”能够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从而保证在整个佛事活动中仪态庄重。一般来讲,挂珠的佩戴要考虑一定的季节性,如夏季应选用那些水晶、玛瑙、翡翠、珊瑚等宝石类,能够使人有凉爽贴身的感觉;在冬季里就应选用琥珀、密蜡或果实一类的挂珠为好。
少林寺那些老和尚手上拿着那么多颗珠子而且还用线串起来的那个是
佛珠。
因为珠子是用来记录念诵佛号或咒语的数目,珠子是用线穿起来的,称作佛珠。佛教经典中说,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诵念诸陀罗尼及佛名者,和尚手上的。
少林寺,隶属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少林寺不仅是禅宗的发祥地,还是中国功夫的发祥地,有禅宗祖庭,功夫圣地之称。
释永信的佛珠有多珍贵?
释永信的佛珠,抵押出去足以让他在首都的繁华地带买一套房。谈及少林寺,大众所想像到的,往往是武林小说中,那个不问人间烟火,超然物外的武学圣地。据说,江湖中有这么一句话,叫“天下武功入少林”。禅宗少林,堪称中原武林的泰山北斗。
不过,时至今日,烟云缭绕的少林寺,在我们眼里似乎有些“别扭”,而且沾满了铜臭味。原因无他,少林早在上世纪末,就已经“上市”了。
而少林集团的CEO,当然就是如今少林的主持,方丈释永信。他不仅是一位深谙佛法的老和尚,更是一个腰缠万贯的商人,资本家。他不仅经常出入各种高档商业场所,和各界名流洽谈;他手上的那串佛珠,也说明了释永信的身价,到底有多庞大。
释永信这串佛珠,学名叫“血珀佛珠”。顾名思义,它的材料,就是“血珀”。这是一种内部闪烁着血光的琥珀,据说如今的世界上,总储量不超过五十公斤。每一块血珀的出现,都足以让收藏家癫狂。
而释永信,在二零零八年的一个拍卖会上,神不知,鬼不觉的就拍下了一块血珀,随后将其制成了“佛珠”。从分量,成色上来看,他这串佛珠如果出现在市场上,必然会引起无数“识货”的人哄抢。
据知情人士分析,他这串佛法的价值起码在五千万以上。试想一下,这样的天价,足以在北京的繁华地带,全款买下一套房了。
释永信,本来是佛门清净之地的主持,细数历史上的少林方丈,无不是修为深厚,德行高深者方可担任。初祖达摩,六祖慧能,二祖弘忍,都是历史上声名显著的高僧。
如今,却成了“商业家”的舞台,不知道这些大德九泉之下,会作何感想。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fozhu/7136.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