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宣化上人:如果这时候不教育孩子、帮助他,其性就会下流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就是说人初生时,没有受到世界这种恶劣习惯熏染,性是善的、好的。这个善的性,就是佛性,并不是人性;“性本善”没有说明是人性或佛性,所以我们断定是人的佛性而不是人性。要是是人性就等如一般种子,春天种下去,秋天收成,到冬天制成米吃;春天又种,到秋天又收,年年轮转,一般植物种子是这样,是无情,所以是无性,没有佛性。

  佛性不单人有,一切皆有佛性,都能成佛,所以“性本善”,人初生是有佛性,是善的性。

  “性相近,习相远”,人之做人,其性与佛性相近,是顺佛性而生,藉天地造化,孕育而生的。

  “性相近”,男孩子在十六岁之前,女孩子在十四岁之前,习性不深,熏陶污染不深,所以叫童子或者赤子,是混沌性,也就是没有善、没有恶的分别,没有阴、没有阳的分别。这时候男是乾三连,女是坤六断,纯阴纯阳,没有复杂;本身佛性没有变,这是刚要成熟的时候,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若左右乡党是善的则善,若左右邻里是恶的,就变成恶霸土豪,所以叫“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如果这时候不教育孩子、帮助他,其性就会下流。有些父母放纵孩子,以为这就是给他自由,其实这是没有明白自由本来是怎样子,他便没机会发挥本有佛性。这时他可以上天堂,到佛国,做阿修罗、做人、畜生、,甚至堕地狱,这时候是人在人的途径上的一个转折点。所以必须要有良师益友、家庭、学校教育他们。

  小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很重要的;“教之道,贵以专”,教育之道,教育的重点,是专一,要有专一的目标,帮助、教育、提携、引导他们走上正路。

  所以的人,对家庭的要好好地教育他们。

  恭录自《人生要义─第二单元:学佛要旨》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佛教文化网 » 宣化上人:如果这时候不教育孩子、帮助他,其性就会下流
分享到: 生成海报

学佛文章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