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信仰与人生(佛教信仰与人生的关系)

本文导航:
浅说信仰与人生的关系
1、所以说,信仰并不是指狭义的宗教信仰,而是指一个人生命的精神寄托,通俗地说:就是一个人觉得能够让他的生命活得有意义的东西。
2、信仰是个人在生活中的本质需要:作为个人在生活中的本质需要,信仰并不表现为微小的组织结构,但和个人的生活根基相辅相成,是人生意义所形成的助推器。
3、告诉世人真正的信仰是相信人生应该有崇高的求,是通过独立思考来寻求和确立自己的信仰。在我们的人生中要始终相信有一种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值得为之活着。甚至面对死亡,也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它就是信仰。
4、信仰是心灵的主观产物,宗教或政党起了催化剂的作用。没有宗教和政党,人同样可以拥有信仰。
5、有,信仰可以不是人,也可以是一种想法,不一定是神,比如说你喜欢玩游戏,这就是一种信仰,或者上战场杀敌。
6、就个人而言,主要在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及为人处世的方式。以下,重点从佛教的角度,探讨信仰与人生的关系。
佛教的人生观是什么?
人生佛教,是太虚大师倡导的。批判的是鬼神佛教、山林佛教、经忏佛教、等死佛教等,这些都是汉传佛教所存在的不良或消极厌世的流弊。通过批判,从而使汉传佛教中积极的一面,由此得以充分发挥。人间佛教,是印顺法师倡导的。
从‘缘起性空’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出发,佛教特别重视人的价值。首先,释迦牟尼佛就是在人间成佛的,虽然他教化的对象很广,但是以人为本位,只有人最适宜于探求真理,彻证真理。
从哲学的角度上考虑,佛教的人生观当然是积极的。我们乍一看佛教的教义,可能会觉得佛教对世界的看法非常的悲观:世界本来虚无,人生皆苦,只有涅槃才能获得清净。
佛教的人生观、宇宙观的高度概括是‘四法印’,即: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诸行无常的‘行’指一切有为之法,因缘形成的一切事物。有形的色法和无形的心法皆属行法。
《信仰与人生的关系》心得分享
主要体现在影响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以及为人处事的方式。导师立足于佛教信仰,从六个方面开显了信仰对人生的意义:信仰可以建立道德准则。
立足于世间哲学 从世间哲学的角度,道德和高尚理想有关。有正向的人生追求,才会遵循相应的道德准则。要改变社会上的一些不道德行为,必须重建价值体系。
他为自己的信仰放弃了宝贵的生命!告诉世人真正的信仰是相信人生应该有崇高的求,是通过独立思考来寻求和确立自己的信仰。在我们的人生中要始终相信有一种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值得为之活着。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fojiao/18704.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