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建筑叫什么(佛教的建筑一般叫做什么)

本文导航:
为什么佛教的建筑叫寺庙而道教的建筑叫道观?
北周武帝时,道教活动场所的称呼叫“观”,取观星望气之意。到了唐朝,因皇帝认老子为祖宗,而皇帝的居所称为“宫”,所以道教建筑也称为“宫”了。其它还有叫“院”、“祠”的,如文殊院、碧霞祠等。
寺、庙、祠、观、庵的区别在于人不同,寺是佛教建筑的名称,庙在古代是供祀祖宗的地方,后成为神灵的祭拜场所,也是追谥文人武士的地方,祠是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建筑,观是道教的建筑,庵是佛教女子出家的地方。
寺庙大多数是指佛教建筑,也可以指道教建筑或者是伊斯兰教建筑,而道观只能是指道教建筑,这是两者最大的不同。
寺庙是佛家修行的地方,是寺和庙的通称,而道观是道士修炼的地方,道教宫庙称“观”或者庙或者宫,而不称寺。汉传佛教的寺庙均是中式建筑风格,藏传佛教的寺庙以中式建筑风格为主。
佛教寺院里每种建筑的名称是什么?
乐台与拜台:乐台俗称“月台”,有的送佛教派又称“拜台”,是寺中在佛前举行宗教仪式时,用来演奏佛教音乐的地方。一般建在大雄宝殿之前,其高度与大雄宝殿的须弥座相平。开间一般是三到五间,形状为方形。正面设一台阶。
天王殿:殿中供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像后供韦驮菩萨,两旁供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北方多闻天王)。大雄宝殿即是正殿或称大殿。
又有将佛教建筑概称为浮图,后渐转为专指高塔而言。 南北朝时,南朝之建业(南京)有瓦官寺、同泰寺、光宅寺等大寺院。北魏则于兴安元年(452),下诏天下郡县各造浮图一所,未久,设沙门都统以掌理僧尼事宜。
现庵中建筑有山门、大殿、面壁亭、千佛阁等。达摩洞 在少林寺背后五乳峰中峰上部有一天然石洞,为当年达摩祖师九年面壁处,称为达摩洞。禅宗初祖达摩于公元527年到536年在此洞面壁静坐长达9年。
佛塔,又名浮屠(梵语“佛陀”的音译),藏语称“曲登”。 佛塔最初是用来供奉舍利、经卷或法物。根据佛教文献记载,佛陀释迦牟尼涅槃后火化形成舍利,被当地八个国王收取,分别建塔加以供奉。
刹,来自梵语刹多罗,原指佛祖幕前的伞盖,后来就指佛塔了,于是佛家建筑除了寺院也可称为宝刹。庵,也是寺院的一种,一般规模较小,而且以比丘尼为主的寺院,就是出家的女子居住的地方。
佛教建筑的特点
1、特点是:主体建筑居中,有明显的纵中轴线。由三门(象征三解脱门,亦称山门)开始,纵列几重殿阁。中间以回廊联成几进院落。在主体建筑两侧,仿宫廷第宅廊院式布局,排列若干小院落,各有特殊用途,如净土院、经院、库院等。
2、主轴两侧在主轴的两侧一般都会设置成禅堂、僧房或者是斋堂这些给僧人提供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在我国大多数的寺庙都是用这种形态建设而成的。
3、喇嘛教建筑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和佛寺相近的宫室式木建筑;另一种是属于碉房式的砧石建筑。北京的雍和宫和东、西黄寺都属于前者,只有颐和园后山的一组喇嘛寺是碉房式的。
4、有的宫观还充分利用地形地势的特点,造成前低后高、突出主殿威严的效果。膳堂和房舍等一类附属建筑则安排在轴线的两侧或后部。第二种五行八卦式建筑,可以江西省三清山丹鼎派建筑为代表。
5、建筑特点: 基督教建筑:尖顶,十字架。 伊斯兰教建筑:圆形穹顶,新月标志。 佛教建筑:佛塔、寺庙、石窟等。基督宗教、伊斯兰教与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6、佛教建筑:佛教建筑是佛教僧侣进行宗教活动和居住的场所。佛教建筑的特点是采用木结构,建筑形式简洁,色彩淡雅,注重室内空间的运用,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中国佛教建筑具体分为什么?
佛教建筑包括寺院、石窟、塔、经幢、石灯等五个部分 。 寺院 为佛寺之通称,乃安置佛像并供僧尼止住以修行佛道之处所。又称寺。
中国的佛寺基本为木结构建筑,石窟寺和佛塔为砖石结构。
中国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佛教建筑在初期受到印度影响的同时,很快就开始了中国化的过程。
中国佛教寺院,脱胎于宫殿的模式,但它既异于印度的伽蓝,也异于中国的宫殿,它是以中国宫殿的外观,增加了佛塔、祖塔、佛像、壁画等的内容。
覆钵式塔:又称喇嘛塔,为藏传佛教所常用,流行于元代。北京妙应寺白塔(建于元,是我国建筑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喇嘛塔,由尼泊尔匠师阿尼哥设计)。
唐朝及其之前,佛教的代表建筑是佛塔;唐朝之后,佛教的代表建筑是佛塔和寺院。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我国佛教建筑在初期受到印度影响,塔庙里,以塔为中心,周围建以殿堂、僧舍。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fojiao/18864.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