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和中国佛教的区别(印度佛教史和中国佛教史)

本文导航:
佛教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中国文化有何深谋远虑影响?
自从佛教传来中国,中国的传统思想观念,如宇宙观、人生观、道德观等便不断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佛教的一些概念、意识、理论、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逐步进入中国人的头脑。
佛教开始由古印度传入中国,经长期传播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
佛教对中国文化思想界影响巨大。从华严、禅宗和另一些佛教理论的传入而产生了宋朝的明理学开始,中国文化思想界研究佛学的风气一直都很浓厚。
梁启超认为佛教对中国文学有五项影响:(一)国语实质的扩大:因佛典的翻译,我国语汇即增加了三万五千多个。(二)语法及文体的变化:佛典的科判疏钞之学,为组织的解剖的文体首次在中国的出现。
佛教从中国向东传入高丽、百济,由高句丽传入新罗,又经由百济传入日本。在朝鲜、日本流行千余年的佛教,许多方面都有中国烙印。
在以下三个方面都产生了影响。思想 中国哲学思想,萌芽于周,而盛于战国。战国时代,诸子争鸣,各倡其说,使中国哲学思想,极盛一时。
印度佛教史的介绍
印度佛教史籍。藏传佛教觉囊派学者多罗那他(又名庆喜藏)著于1608年。
◎ 内容简介 《印度佛教史》一书是卓越的日本佛教学者平川彰先生论述印度佛教的通史类著作,内容详尽,叙述简洁,广泛综合东西方印度佛教研究成果。
中国西藏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说他是批注世亲《俱舍论》的世友,时代未免太迟,不足信。本论出于有部大家之作,故其主要内容,完全依照有部的说法来叙述,特别带着北方有部正宗毗婆沙师的色彩。
龙树(sanskrit: Nāgārjuna) ,或龙树菩萨,大乘佛教理论弘扬者,中观派创始人,生于佛灭度八百年左右(西元二世纪),南印度维达婆国婆罗门家庭。
印度佛教史的印度佛教史书籍
圣严师父《印度佛教史》 、《西藏佛教史》、《日韩佛教史略》等三册大作,原本为一合订精装钜着,书名《世界佛教通史》(上),由法鼓文化的前身,东初出版社於一九六九年发行问世。
圣严师父《印度佛教史》[5] 、《西藏佛教史》、《日韩佛教史略》等三册大作,原本为一合订精装钜着,书名《世界佛教通史》(上),由法鼓文化的前身,东初出版社於一九六九年发行问世。
平川彰先生在1959年以《律藏的研究》一书获文学博士学位。
书名:印度佛教史 作者:渥德尔 译者:王世安 豆瓣评分:9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份:2000-1 页数:600 内容简介:英国学者渥德尔著<印度佛教史>,出版於1970年。
圣严法师的《佛学入门》、明旸法师的《佛法概论》,还有《土观宗派源流》等都可以。
公元前6世纪时,由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称释迦牟尼。原始的教义有四谛说(苦集灭道)、缘起(十二因缘)、五蕴(色受想行识)、诸法无我说等。印度的佛教主要吸收了早期的婆罗门教“造业”“轮回”的思想。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fojiao/22474.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