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战争史(佛教对战争的开示)

本文导航:
从佛学角度讲:人类的战争(刀兵劫)是怎么产生的
诸位要知道,世间凡夫的看法,与圣人的看法,根本不同,凡夫的看法分二种:第一种他认为刀兵劫是帝国主义的侵略者所造成的,这是欲征服世界而引起战争。
有人就说:「这些众生是天生来给人吃的。」那么如果说,动物是预备给人吃的,那人又是预备给谁吃的呢?所以天生的物质,不一定是给人吃的。只是人弱肉强食,人比其它动物高明,就想吃其它动物的肉。
这是知恩报恩。只是,战争是刀兵劫,属于众生的共业,当战争爆发时,大部分国人都无法避免的,要预防这种共业,需要每个人都净化自心,行善积德才是。这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战争。
自然死亡的人,通常于十二小时之内,神识未离,尚有部分知觉。
请问佛教遇到战争会是怎样的?
因为战争根本就是人杀生引起的,所以佛教人戒肉食,就是为了不杀生。杀生所结的冤业很重,但愿有觉悟者能尽量不食肉,在家人最起码也要做到不杀生,这样出离三界才有希望。《楞严经》清净明诲章对戒杀生有详细开示。
佛教禁止杀生,但是在国家遇到侵略时,佛教人士也会还俗参军奋勇杀敌,在抗日战争时期,很多和尚还俗参军,著名的有许世友将军,钱军将军,等等,他们都是和尚还俗参军的,他们的英勇杀敌的事迹,众所周知。
佛家认为,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利益的争取,是人心贪、嗔、痴的社会表现。世人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化解矛盾,调和争端。
佛教中关于未来的香巴拉大战的具体发生时间,有几种说法?
1、当苏禅达拉请求释迦牟尼传授时,释迦牟尼化身为时间之神卡拉查卡拉,由众菩萨环绕着,坐在狮子宝座上讲经。苏禅达拉的王国香巴拉传说在印度以北,他带着96个手下将领官员来谒见释迦牟尼。
2、此外,根据上记‘一劫四时’之说法,婆罗门教并认为四时相较,时间上愈形短少,人类道德亦日趋低落,若争斗时结束即为劫末,世界即将毁灭。 佛教对于‘时间’之观念,以劫为基础,来说明世界生成与毁灭之过程。
3、那只是个佛教中的神话预言,我们尊重宗教的文化,但从科学上来说并不可信。香巴拉只是神话传说中的净土,就好比我们说的西天。而且楼主说的也不对,在里面说的是诸神与魔众的战争,而不是现在的政府。不要误解。
4、大师对佛教和众生的最大贡献,则是其编著的“五大藏”。
5、传说中的香格里拉中是具有最高智慧的圣人,他们身材高大,拥有自然力量,至今仍从人们看不到的地方借助于高度发达的文明通过一种名为地之肚脐的隐秘通道与世界进行沟通和联系,并牢牢地控制着世界。
不知佛教如何看待奋勇杀敌之事?
因此,面对战争、暴力、冲突等问题,:①佛教承认一切众生趋生畏死、趋乐避苦的本能;②佛教反对杀生,是基于尊重这种“求生”本能的原则;③佛教不仅坚持反对杀生的立场,而且还身体力行“护生”实践。
佛教从自我发心来看待打架,主张法布施、和谐布施,主要是为众生着想,有利于众生心灵得以解脱,本着慈悲和智慧的原则,可以还手,也可以不还手,关键看自己的发心是为了什么。
虚云大师在抗战爆发时,明确表示当国家遭遇外来入侵者,应当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他呼吁当时的佛家僧人信徒拿起自己的武器,上战场奋勇杀敌,惩恶扬善,捍卫华夏的疆土。对待这些穷凶极恶的侵略者不需要心慈手软。
虽知生死无所有,而不放纵增上慢!心行精进不懈怠,一心修行六度门。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四念处。何等四。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内身中循身观亦无身觉。以不可得故。外身中内外身中循身观亦无身觉。
要争——要与自己争——通过不断的努力,持续的完善自身品德和能力(德日进,过日少);要不争——要不争一切名闻利养——通过不断的放下,逐渐体解宇宙人生的大道。可见争与不争是佛法修行的重要思想方法,不可不知。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fojiao/23616.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