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佛教修行的境界有哪些(佛教的修行是要达到一种什么状态?)

学佛百科2023-08-2466

本文导航:

佛教是如何看待人生修行的几大境界的呢?

三重境界的理解:人生第一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此一境界乃对人生的迷茫,孤独而不知前路几何。人生第二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是水。

比如:毁谤佛法;杀生;吃过多动物;随口骗人;偷盗(包括贪污受贿,占别人或公家的便宜);婚外恋等等。

佛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觉有三个意思: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阿罗汉缺后二项,菩萨缺后一项,只有佛才三项俱全。所以等级从高到低是佛、菩萨、罗汉,宋代时,苏东坡分别为上述的画赋诗题赞。

解析:大彻大悟是人修行时的一个阶段,即“无我”的境界,天人合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

佛教修行中,共能修到多少种位次?就是佛教中一共有多少种等级阶位?

圆满五十二阶位,即是佛地。略作说明:第七住位明心;第十住位见性。明心之后才能不转退,否则多劫进退难料。故禅宗开悟明心,是成佛之道上决定性的一步。之后,圆满十行位,十回向位进入初地;此时完成“一大阿僧祗劫”的修行。

阶位是52个,没听说54个版本的 佛法修行五十二个阶位——十心 十住 十行 十回向 十地(50个) 等觉 妙觉(2个)十心:是信心、精进心、念心、慧心、定心、施心、戒心、护心、愿心、回向心。

大乘菩萨的阶位。即始自发菩提心,终至成就佛果,其间可分成五十二个阶位。

十住位者指菩萨修行之五十二阶位中,第十一至第廿位所修十种利他之行。

若按《楞严经》来讲,则分60位渐次,是分的比较详细的。一般都是讲52位,但楞严经乃分60位,所以如果拿楞严经60位来讲,应该是最完整的了。

本来从理上看没什么修行等级的划分,都是解脱之道,但从事上看,因为菩提属事,有大有小,故在有为法里一般这样区别等级。凡夫、居士、比丘和比丘尼、罗汉、菩萨、佛。

修持佛法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哪个阶?其各自有什么特点

据佛典记载,佛法经历三个阶段:正法、像法和末法。正法阶段为释迦牟尼佛出世到涅盘后一千年,也有说五百年。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修道证果者很多,佛法坚固纯正,众生善根福德深厚,功利思想淡薄,对一切善法易生出信解和信心。

行——行持佛法:行持时,应当如理如实地做到,而且一定要有强烈意乐。就像饥饿的牦牛找到一片草地,它会饥不择食地一扫而光,而不是四处都尝尝。

像法:「像」就是外表虽有模有样,却无其精神内涵。这是说,像法时代的众生,并不是从发出离心、发菩提心而来学佛的;只是依随着自己对三宝的情感而来亲近三宝,而来修学佛法。

佛法是历久弥新,万古不变的真理,经得起时空的考验,我们可以从信、解、行、证四个次第来实践佛法。 贰信 信的意义 信,指对某一种宗教能专注不疑而生起崇仰的真诚心理状态,也就是信仰的意思。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fojiao/24263.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