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佛教孝道感悟(佛学孝道)

学佛百科2023-10-1481

本文导航:

释迦摩尼佛说:因我慈孝,故今世成佛,对父母慈孝到底有多重要?

1、因为为父母做的,所以父母就得这个功德利益。作用力反作用力,再加上我们孝心,所以功德利益能量非常强大,这就是为什么施面粥能够治愈病痛的原因之一,也是加持身体强健获得财富的非常好的方法。

2、慈父之恩,高如山王;悲母之恩,深似大海。(释迦牟尼佛说心地观经) 若人慈孝父母者,必有增益,则无衰耗。(中阿含经) 世若无佛,善事父母;事父母即是事佛也。

3、释迦牟尼说:假如有人左肩荷父,右肩荷母,行万里路也不能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假如有人剥皮为纸,折骨为笔,和血为墨尽情抒写父母的养育之恩,也不能书尽。《劝孝歌》中有话: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

4、因此孝的意义,并不限于对今生今世父母的孝思。当然爱由亲始,对于父母的孝顺是人子最基本的伦常纲纪。《大集经》上说:“世若无佛,善事父母,即是事佛。

5、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6、孝是天道的要求。基督教摩西十诫这要求的是人要孝顺父母。所以人道就必须孝顺,如果不孝顺的人无法投人。当然,非要从理论上来论述,孝产生于仁。因仁而孝。所以以前经常说慈孝,慈孝,就是这个原因。

请问佛教如何能对婆婆心一起孝心

1、从佛经上对孝道的赞叹、强调,可以确定佛教对孝道思想的重视,只是佛教的孝顺观有别于儒家的注重在家的、世间的孝行完成,佛教主张孝道更应该是出家的、出世的孝心普遍。《梵网经》上说:“孝名为戒,亦名制止。

2、当然要孝顺婆婆,婆婆也是妈,婆婆对丈夫有养育之恩,没有婆婆就没有丈夫。

3、正因为你发了真修行的心,所以佛菩萨很欢喜,很欣赏你,看着时节因缘成熟了,于是便借着生活这位大禅师的巨手,给你来了个“德山棒,临济喝”,给你设下一道大“无门关”――但看你透得过、透不过了。

4、陪婆婆聊天 在平时可以多陪婆婆聊天,唠一些家常,这样婆婆不会感到那么烦闷;也可以跟婆婆一起看电视剧,陪她一起讨论剧情,这样婆婆会感到非常开心的。

5、夸赞婆婆,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在婆婆面前不要吝啬我们夸赞的言语,女人喜欢被夸,像婆婆这样为家里操劳一辈子的女人更需要被夸。

6、最好的孝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别让父母担心。事业有成,家庭和睦,生儿育女让父母放心,就是孝顺。不和老人住一起,怎样做到尽孝呢?敬爱父母。多陪伴,在精神上多关心。

孝顺与学佛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虽不是儒家的主要思想,然而,直到现代,仍有一些偏激的儒家学者,批评佛教是反孝的宗教。

都很好,既要孝敬父母,也抽时间到寺院做义工,修习佛法。一般来说,这两个事情可以同时做,不必二选一。因为孝敬父母也是修行,佛陀在很多佛经中都讲到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若人出家,令其父母获得可以无数次投胎天人的福报,远离恶趣,自然是大孝 奉养父母,令父母此生含笑而终,是孝顺 供养父母功德,令父母无数世生活幸福,更是孝顺 。

要奉事师长,除了感恩成长过程中的老师以外,学佛人,更应该知道感恩引导自己学佛、传授佛法的师父。应常亲近、供养三宝,恭敬法师,听经闻法,以培养对佛法的信心与正知见。除了事上供养之外,最主要的是“如说而行”。

但是父母虽然期望儿女成才,但是看到儿女承欢膝下这才是天伦之乐。而且在父母身边也不意味着不能飞黄腾达出人头地。当然了,在父母身边尽孝的同时如能够导引父母学佛念佛这就更加好了。这才是真孝子。

佛教一直提倡孝道,那么对于恶毒的长辈如何处理?

也就是说佛菩萨在人间就想到一点:心要净,意要明,要救度所有的众生。讲到底,人的答案是“为了自己”,那么你就会继续六道轮回;而佛的答案是“要救度众生”,所以他才能成为佛。

如果父母对子女很好,那么子女的孝顺是容易做到的,所谓人之常情。

答案是佛教对于孝道同样十分重视,佛教的回向偈中有“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一句,“上报四重恩”分别是指报国家恩、众生恩、父母恩、三宝恩。

佛家之孝与儒家之孝

儒家讲「孝为至道」,至德要道。而佛说的戒律,最终归结到一个字就是孝。「孝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孝为制止。」至道之法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之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法。孝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法。

墨家的思想并不了解很多,但是兼爱、非攻这些词却是墨家的代表意思,因此孝的观念和功能已经被融会在兼爱的思想之中,所以孟子等攻击墨家说,兼爱是无父无君之说。但真正的墨家,应该是很有舍小我求大我的气概吧。

墨子认为 ,“孝”不仅仅限于爱自己的双亲和长上 , 还应包括爱民利众之意 ,“亲贫 , 则从事乎富之; 人民寡 , 则从事乎众之; 众乱 , 则从事乎治之”。

儒家孝道分为三个层次: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就是说最大的孝顺就是光宗耀祖,显要门庭,其次是不要做有辱父母、祖先名声的事,最下等是能赡养父母。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fojiao/25602.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