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金刚砂佛珠(金刚砂珠子)

学佛百科2023-03-28205

初学佛,应使用怎样的佛珠?

佛珠是佛教徒用以念诵记数的随身法具,在僧俗间的广泛使用。本称“念珠”,起源于持念佛法僧三宝之名,用以消除烦恼障和报障。通常可分为持珠、佩珠、挂珠三种类型。每串佛珠数目表征不同的含义。佛珠的质料不胜枚举,以“七宝”所制成的佛珠最为殊胜尊贵。菩提子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类佛珠。佛珠是弘法最为方便的法器。在使用佛珠时,不要过分地计较它的构造、颗数和质料才好。只要能做到“静虑离妄念,持珠当心上”,也就可以早证菩提、成就涅槃了。

佛珠本是念佛计数以摄心的工具,真正学佛不要在意其材质。

与佛教金刚力士有密切关系的题材

金刚其实是佛教的神器名称,后来引申为坚硬无比的大力士..

“金刚”为密宗术语,梵语vajra,巴利语vajira。金刚一字的梵文是"缚日罗"、“伐折罗”,本来是指神话中的武器。现今金刚为钻石的简称,也可比喻身材巨大有力的人。

资料来自 百度百科

[编辑本段]金刚一词的来源

释音金刚,即矿物中最精最坚之金刚石。《三藏法数》所下定义一语破的:“金刚者,金中最刚。”以金刚所造之杵为金刚杵,为古印度兵器,后逐渐演化金刚手菩萨为密宗法器。而金刚杵在藏传密宗里又为男根之表徵。 十字金刚杵

金刚由金、铜、铁和山岩制成,有四角或一百个角,还有一千个利齿。古印度兵器金刚杵也作为丰产的象征,在佛教密宗中则表示伏魔、断烦恼、坚利智的法器。而所谓的金刚力士就是一些手持金刚杵,在佛国从事护法的卫士。金刚密迹又叫密迹金刚、密迹力士、秘密主,是手持金刚杵给佛担任警卫的夜叉神的总头目,在佛教中金刚密迹成了护法“八部众”之一。

金刚的不同析义

(1).即金刚石。因其极坚利,佛家视为希世之宝。《大藏法数》卷四一:“梵语跋折罗,华言金刚。此寳出於金中,色如紫英,百鍊不销,至坚至利,可以切玉,世所希有,故名为寳。”《太平御览》卷八一三引 晋 郭□ 《玄中记》:“金刚出 天竺 大秦国 ,一名削玉刀,削玉如铁刀削木,大者长尺许,小者如稻米。” 南朝 梁 沉约 《谢齐竟陵王示<华严><璎珞>启》:“法身与金刚齐固,常住与至理俱存。”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缚喝国》:“伽蓝北有窣堵波,高二百馀尺,金刚泥涂,众寳厕饰。” 季羡林 等校注:“梵文Vajra,音译跋折罗,即金刚石。佛教之金刚常喻坚贞不坏。”

(2).引申喻如来之智慧。 唐 一行 《<大日经>疏》卷十二:“金刚喻如来之秘密慧也。金刚无有法能破坏之者,而能破坏万物,此智慧亦尔。”

(3).指金刚力士。执金刚杵的佛的侍从力士。 宋 元照 《行宗记》卷二上:“金刚者,即侍从力士,手持金刚杵,因以为名。”

(4).指寺院山门内所塑的天王像。《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三门楼下素(塑)金刚,院院教画丹青像。” 清 侯方域 《重修白云寺碑记》:“三年乃创大殿,建立三佛像,与夫金刚、罗汉、 韦驮 、伽蓝之属。” 清 李渔 《奈何天·误相》:“才进得古刹回廊,参了 韦驮 、谒了金刚。” 巴金 《爝火集·忆个旧》:“其实 李鑫 并不是身长丈二的金刚,然而他的人格放射出万丈光芒。”

(5).见“ 金刚杵 ”。

(6).《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称。 明 徐渭 《大苏所书<金刚经>石刻》:“《金刚》、《楞伽》二经,并 达磨 首举以付学人者,而 文忠 并两书之。”

(7).指五行中金的刚劲之气。《晋书·地理志上》:“ 梁 者,言西方金刚之气强梁,故因名焉。”

(8).方言。指某些昆虫(如苍蝇)的蛹。

[编辑本段]与金刚有关的词

四金刚 1.即四大金刚。

四大金刚 1.即四天王。参见"四天王"。

烈火金刚 形容人的意志坚强,经过严峻考验而不改变。

立地金刚 比喻人力大气壮,异常威武。

金刚藏 1.佛教语。金刚神之化身。

金刚禅 1.民间秘密宗教组织名。

金刚杵 1.原为古印度的一种兵器,佛教密宗也采用作为表示摧毁魔敌的法器。用金、银、铜、铁等为之,长八指到十二指,中间为把手,两端有独股、三股、五股等的刃头。

金刚骨 1.指枣木作的杵臼。 2.植物名。即菝葜。

金刚坚 1.佛珠。传说有毒能消毒,有热能除热,并能使怨家亲善。又名如意珠。

金刚揭帝 1.即金刚力士。

金刚揭谛 1.见"金刚揭帝"。

金刚力士 1.佛之侍从力士。也称密迹金刚或执杖药叉。

金刚努目 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金刚怒目 怒目:睁大眼睛,眼珠突出。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形容面目凶恶。 # 见“金刚努目”。

金刚圈 1.一种用作武器的金属圈。

金刚砂 ①指碳化硅,纯的为无色晶体,硬度很大,质脆。工业上用做研磨材料。 ②用做磨料的金刚石、刚玉、碳化硅等的统称。‖也叫钢砂。

金刚山 在朝鲜半岛太白山脉北段。最高点毗卢峰海拔1638米。山体由花岗岩等构成。奇峰峭壁,清泉飞瀑,林木参天,为著名游览区和疗养地,是朝鲜第一名山。建有许多休养所。

金刚神 1.佛寺门两胁所立之金刚夜叉。

金刚石 矿物,碳的同素异形体,多为正八面体结晶,纯净的无色透明,有光泽,有极强的折光力,是已知最硬的物质。用做高级切削和研磨材料等。也叫金刚钻。

金刚石婚 1.西方风俗称结婚六十周年或七十五周年为金刚石婚。

金刚水 1.佛教密宗受灌顶时所饮的香水。也称誓水。

金刚舞 1.舞名。

金刚眼 1.见"金刚眼睛"。

金刚眼睛 指目光锐利能洞彻原形的眼睛。# 指目光锐利能洞彻原形的眼睛。

金刚钻 金刚石。

金刚座 1.指释迦牟尼成佛之座。

护法金刚 1.执金刚杵(杵为古印度武器)守护佛法的天神。即今佛寺山门前所塑的守护神。见《大宝积经》卷八。后亦用以比喻卫护某种事物的人。

金刚不坏身 1.指佛身。

金刚老儿当 1.明武宗时宦官的别称。

时轮金刚法会 1.佛教密宗中的一种仪式。

大金刚黎叔 1.黑黑的黎叔,计量少女的偶像。

[编辑本段]佛教中的金刚

上乐金刚(一)梵语vajra,巴利语vajira。音译作伐阇罗、跋阇罗、跋折罗、缚日啰、伐折罗、跋日罗。即金中最刚之义。经论中常以金刚比喻武器及宝石,较常用于比喻武器。以金刚比喻武器,乃因其坚固、锐利,而能摧毁一切,且非万物所能破坏。以金刚比喻宝石,及取其最胜之义。

(二)以金刚比喻武器,如帝释天及密迹力士所持之武器,称为金刚杵;其不为任何物所破坏,而能摧破一切,犹如金刚。故经论中常出现金刚坚固、金刚不坏、金刚身、金刚顶、金刚界、金刚心、金刚坚固之信心等词汇。又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卷上载,真谛以六种金刚之色,比喻般若(智慧)之体用,即:(1)青色能消除灾厄,以喻般若能消除业障。(2)黄色随人之所须,以喻无漏之功德。(3)赤色对日而生出火光,以喻智慧对本觉而生出无生之智稹?4)白色能澄清浊水,以喻般若能清除疑浊。(5)空色令人行坐于空中,以喻般若之慧能破除法执,而令人住于真空之理。(6)碧色能消除诸毒,以喻智慧能净除三毒。此皆以金刚之坚固、非万物所能破,来比喻般若之体;以金刚之锐利、能破万物,来比喻般若之用。

于密教,金刚一词亦常用于武器方面,如独钴(即独股形状之金刚杵或金刚铃)、三钴、五钴等,多作为诸尊之三摩耶形,乃诸尊之本誓或内证之德的表征,具有摧破众生之烦恼、去除惑业之障难、惊觉众生等各种含义,此外亦以之为诸尊所住三摩地之标帜。又持金刚杵之力士,称为执金刚,略称金刚。寺院中之四天王像,俗称为四大金刚。

(三)以金刚比喻宝石,因金刚石透明无色,且光耀璀璨,一经日光照射,即显现出各种光耀之色彩,于夜中亦能放出萤光,而为诸宝中之最胜者。经论中亦以金刚宝石来比喻菩萨所证得之金刚三昧;以取其最胜之义。然经论中较少用此譬喻。

此外,据金刚顶疏卷一之说,世界之金刚有不可破坏、宝中之宝、战具中之胜等三义。另据北本涅盘经卷二十四、大乘义章卷九等举出,金刚有能破、清净、体坚、最胜、难测、难得、势力、能照、不定、主、能集、能益、庄严、无分别等十四德。〔大日经疏卷一、卷十五、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疏、金刚般若经赞述卷上、金刚仙论卷一、秘密曼荼罗十住心论卷十、梵语杂名、慧苑音义卷上、希麟音义卷七〕(参阅‘金刚二义’3534)

(四)为金刚草履之略称。即指由蔺或槁做成之草履。

[编辑本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法会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释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善现启请分第二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大乘正宗分第三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妙行无住分第四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释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释尊。”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如理实见分第五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不也,释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正信希有分第六

须菩提白佛言:“释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做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1]

四金刚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四大金刚是什么意思 是中国佛教中四尊护法天神的代称,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

问题二:四大金刚是什么意思? 四大金刚就是四大天王

东方持国天王

南方增长天王

西方广目天王

北方多闻天王

乃是佛教的四大护法

其中,

持国天王在东方,表意就是严持戒律,不令堕落

增长天王在南方,表意就是修学精进,日益圆满

广目天王在西方,表意就是遍观一切,无有缺失

多闻天王在北方,表意就是尽访明师,好学不倦.

问题三:佛家的金刚都指什么?四大金刚又是哪几个? “金刚”为密宗术语,梵语vajra,巴利语vajira。金刚一字的梵文是“缚日罗”、“伐折罗”,本来是指神话中的武器。

金刚来源

释音金刚[1],即矿物中最精最坚之金刚石。《三藏法数》所下定义一语破的:“金刚者,金中最刚。”以金刚所造之杵为金刚杵,为古印度兵器,后逐渐演化为密宗法器。而金刚杵在藏传密宗里又为男根之表徵。 金刚由金、铜、铁和山岩制成,有四角或一百个角,还有一千个利齿。古印度兵器金刚杵也作为丰产的象征,在佛教密宗中则表示伏魔、断烦恼、坚利智的法器。而所谓的金刚力士就是一些手持金刚杵,在佛国从事护法的卫士。金刚密迹又叫密迹金刚、密迹力士、秘密主,是手持金刚杵给佛担任警卫的夜叉神的总头目,在佛教中金刚密迹成了

护法“八部众”之一。

四金刚1.即四大金刚。

四大金刚易错认为“四大天王”就是四大金刚,这是错误的。在佛教中,金刚和天王是不可混淆的。

烈火金刚形容人的意志坚强,经过严峻考验而不改变。

立地金刚比喻人力大气壮,异常威武。

金刚藏1.佛教语。金刚神之化身。

金刚禅1.民间秘密宗教组织名。

金刚杵1.原为古印度的一种兵器o佛教密宗也采用作为表示摧毁魔敌的法器。用金p银p铜p铁等为之o长八指到十二指o中间为把手o两端有独股p三股p五股等的刃头。

金刚骨1.指枣木作的杵臼。 2.植物名。即菝葜。

金刚坚1.佛珠。传说有毒能消毒o有热能除热o并能使怨家亲善。又名如意珠。

金刚揭帝1.即金刚力士。

金刚揭谛1.见金刚揭帝。

金刚力士1.佛之侍从力士。也称密迹金刚或执杖药叉。

金刚努目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金刚怒目怒目:睁大眼睛,眼珠突出。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形容面目凶恶。 # 见“金刚努目”。

金刚圈1.一种用作武器的金属圈。

金刚砂①指碳化硅,纯的为无色晶体,硬度很大,质脆。工业上用做研磨材料。 ②用做磨料的金刚石、刚玉、碳化硅等的统称。‖也叫钢砂。

金刚山在朝鲜半岛太白山脉北段。最高点毗卢峰海拔1638米。山体由花岗岩等构成。奇峰峭壁,清泉飞瀑,林木参天,为著名游览区和疗养地,是朝鲜第一名山。建有许多休养所。

金刚神1.佛寺门两胁所立之金刚夜叉。

金刚石矿物,碳的同素异形体,多为正八面体结晶,纯净的无色透明,有光泽,有极强的折光力,是已知最硬的物质。用做高级切削和研磨材料等。也叫金刚钻。

金刚石婚1.西方风俗称结婚六十周年或七十五周年为金刚石婚。

金刚水1.佛教密宗受灌顶时所饮的香水。也称誓水。

金刚舞1.舞名。

金刚眼1.见金刚眼睛。

金刚眼睛指目光锐利能洞彻原形的眼睛。# 指目光锐利能洞彻原形的眼睛。

金刚钻金刚石。

金刚座1.指释迦牟尼成佛之座。

护法金刚1.执金刚杵(杵为古印度武器)守护佛法的天神。即今佛寺山门前所塑的守护神。见《大宝积经》卷八。后亦用以比喻卫护某种事物的人。

金刚不坏身1.指佛身。

金刚老儿当1.明武宗时宦官的别称。

时轮金刚法会1.佛教密宗中的一种仪式。

大金梗黎叔 1.黑黑的黎叔,计量少女的偶像。

佛教四大金刚:泼法金刚、胜至金刚、大力金刚、永住金刚。民间神像“四大金刚”:东方持国天、南方增长天、西方广目天、北方多闻天。...

问题四:金刚是什么为什么 金刚在佛教中是指佛的侍从力士,手执金刚杵。

(一)梵语vajra,巴利语vajira。音译作伐^罗、跋^罗、跋折罗、缚日、伐折罗、跋日罗。即金中最刚之义。经论中常以金刚比喻武器及宝石,较常用于比喻武器。以金刚比喻武器,乃因其坚固、锐利,而能摧毁一切,且非万物所能破坏。以金刚比喻宝石,及取其最胜之义。

(一)以金刚比喻武器,如帝释天及密迹力士所持之武器,称为金刚杵;其不为任何物所破坏,而能摧破一切,犹如金刚。故经论中常出现金刚坚固、金刚不坏、金刚身、金刚顶、金刚界、金刚心、金刚坚固之信心等辞汇。又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卷上载,真谛以六种金刚之色,比喻般若(智慧)之体用,即:(1)青色能消除灾厄,以喻般若能消除业障。(2)黄色随人之所须,以喻无漏之功德。(3)赤色对日而生出火光,以喻智慧对本觉而生出无生之智稹?4)白色能澄清浊水,以喻般若能清除疑浊。(5)空色令人行坐于空中,以喻般若之慧能破除法执,而令人住于真空之理。(6)碧色能消除诸毒,以喻智慧能净除三毒。此皆以金刚之坚固、非万物所能破,来比喻般若之体;以金刚之锐利、能破万物,来比喻般若之用。

于密教,金刚一词亦常用于武器方面,如独钴(即独股形状之金刚杵或金刚铃)、三钴、五钴等,多作为诸尊之三摩耶形,乃诸尊之本誓或内证之德的表征,具有摧破众生之烦恼、去除惑业之障难、惊觉众生等各种含义,此外亦以之为诸尊所住三摩地之标帜。又持金刚杵之力士,称为执金刚,略称金刚。寺院中之四天王像,俗称为四大金刚。

(二)以金刚比喻宝石,因金刚石透明无色,且光耀璀璨,一经日光照射,即显现出各种光耀之色彩,于夜中亦能放出萤光,而为诸宝中之最胜者。经论中亦以金刚宝石来比喻菩萨所证得之金刚三昧;以取其最胜之义。然经论中较少用此譬喻。

此外,据金刚顶疏卷一之说,世界之金刚有不可破坏、宝中之宝、战具中之胜等三义。另据北本涅盘经卷二十四、大乘义章卷九等举出,金刚有能破、清净、体坚、最胜、难测、难得、势力、能照、不定、主、能集、能益、庄严、无分别等十四德。〔大日经疏卷一、卷十五、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疏、金刚般若经赞述卷上、金刚仙论卷一、秘密曼荼罗十住心论卷十、梵语杂名、慧苑音义卷上、希麟音义卷七〕(参阅‘金刚二义’3534)

菩萨是梵文音译“菩提萨实募虺啤F洹捌刑帷焙阂胧恰熬跷颉保“萨省焙阂胧恰爸谏”,或“有情”(一切有感情的动物),全译应是:“觉有情”,“道众生”,“觉悟的众生”之意。根据这个词意,中国古代翻译的佛经中,还把菩萨译为“开士、大士、圣士、法臣”等名称。如把观音菩萨称为“观音大士”,把普贤菩萨称为“普贤圣士”。

在佛教初创的小乘时期,仅把释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无成佛的悉达多王子称为菩萨。大乘佛教创立后,根据“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论,把凡是立下宏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都都称之为菩萨。后来这个名称更加扩大化、世俗化,人们把那些精通佛法,德高望众的寺院高僧和在家居士也称作菩萨。菩萨的任务是将所有轮回中的众生度化成佛。

『菩萨』,系菩提萨 (梵语)之略称;菩提即觉、智之意,萨即有情、众生之意。与声闻、缘觉合称三乘,又为十法界之一。

何谓『菩萨』?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蜜行,於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简言之,求大菩提的有情......

问题五:传说中的四大金钢是什么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天神,俗称\“四大金刚”。身着青袍,手捧琵琶的叫\“东方持国天王”;身着青袍,手拿宝剑的是\“南方增长天王”;身穿红袍,手中缠绕一龙的是\“西方广目天王”;身着绿袍,右手执宝幢(俗称伞),左手握银鼠者是\“北方多闻天王”。他们各护一方天下,使佛法不受干扰或侵犯。其形象与古典小说《封神演义》第四十回上描写的魔礼海、魔礼青、魔礼红、魔礼寿的神态、法术、神通是大体一致的。他们手中所持的物件,称为\“法宝”,用以镇妖祛邪,制服敌对,以保国泰民安,风调雨顺。风,指宝剑的锋,以保护众生;调,指琵琶,用音乐来教化、愉悦民众;雨,指宝伞,以制服群魔;顺,指龙,以维护安定,保护世界和平

问题六:舰队collection为什么叫金刚四傻 怎么凑齐 不是舰C叫四傻,里面的四艘金刚级战舰(金刚、比薄⑽淼骸五幻)被称为是四傻= =

因为总是浪费战舰的高火力去打血量很少的驱逐舰(不要提别人家的大傻),造成己方无法做到最大伤害而被称为是傻,说实话战舰都有打小船倾向,而驱逐舰是萝莉形象,所以大战舰长门也被叫做萝莉控= =另外的原因就是游戏里把金刚塑造成了傻瓜大姐的形象,史实上似乎也有带路带错的战绩?

四傻是游戏里很好出的一类,除了赌,平时刷也有出。大型建造赌出大傻和高等级BOSS点掉落麦霸小天使成为了非提不可避的噩梦= =

问题七:说人是四大金刚什么意思 就是 面恶心善之人

问题八:四大金刚与四大天王有什么区别? 四大天王也可以称作四大金刚,是佛家的。

原为印度护法,又称护世四天王,佛教二十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于娑婆欲界第一重天。

东方持国天王叫多罗吒,手持琵琶,喻义是要用音乐感化众生、皈依佛门;居须弥山腰东(东胜神洲),黄金为地

南长增长天王叫毗琉璃;手握宝剑,义在保护佛法不受侵犯;居须弥山腰南(南赡部洲),琉璃为地;

西方广目天王叫毗留博叉,手持赤索(一条龙),义在对不信佛的用索捉来皈依佛门;居须弥山腰西(西牛贺洲),白银为地

北方多闻天王叫毗沙门,右手持伞、左手握银鼠;居须弥山腰北(北俱卢洲),水晶为地

传到中国后,亦被相当程度的中国化。如《封神演义》中变为魔家四将(严格说来,将《西游记》中四大天王和《封神演义》中魔家四将等同是不对的);另外,托塔李天王即从多闻天王形象中衍生出来;在造型上,也被很大程度汉化,皆为头戴毗卢帽的中国古代虎将打扮,且被赋予中国式寓意。据清・霍灏《通俗篇》载:寺内四大金刚各执一物,俗谓“风调雨顺”四字,预祝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之意。而四大天王之塑像,被造神者塑成横眉怒目、凶猛威武形像,说明佛教护法神之庄严可畏。

佛门金刚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佛教中的“金刚”是什么意思? “金刚”为密宗术语,梵语vajra,巴利语vajira。金刚一字的梵文是“缚日罗”、“伐折罗”,本来是指神话中的武器。三藏法数所下定义一语破的:“金刚者,金中最刚。”以金刚所造之杵为金刚杵,为古印度兵器,后逐渐演化为密宗法器。而金刚杵在藏传密宗里又为男根之表徵。 金刚由金、铜、铁和山岩制成,有四角或一百个角,还有一千个利齿。古印度兵器金刚杵也作为丰产的象征,在佛教密宗中则表示伏魔、断烦恼、坚利智的法器。而所谓的金刚力士就是一些手持金刚杵,在佛国从事护法的卫士。金刚密迹又叫密迹金刚、密迹力士、秘密主,是手持金刚杵给佛担任警卫的夜叉神的总头目,在佛教中金刚密迹成了

金刚手菩萨

护法“八部众”之一。

问题二:佛教里的金刚是什么意思? (术语)Vajra,梵语缚曰罗(曰或作日通用),一作跋折罗。译言金刚。金中之精者。世所言之金刚石是也。抱扑子曰:“扶南出金刚,生水底石上,如钟乳状,体似紫石英,可以刻玉。虽铁锥击之,亦不能伤。唯羚羊角扣之,则涣然冰泮。”西使记曰:“金刚钻出印毒。”按,印毒即印度也。梵网经古迹上曰:“金中精牢名曰金刚。”三藏法数五曰:“金刚者,金中最刚,故云金刚。”大藏法数四十一曰:“梵语跋折罗,华言金刚。此宝出于金中,色如紫英。百炼不销,至坚至利,可以切玉,世所希有,故名为宝。”南本涅盘经二十二曰:“如金刚宝置之日中,色则不定,金刚三昧亦复如是。”据此则知金刚为透明体。智度论五十九,说摩尼宝珠为帝释所执金刚之碎片曰:“有人言:是帝释所执金刚用与阿修罗斗时,碎落阎浮提。”可以证其为宝石矣。梵语杂名曰:“金刚,梵语缚曰罗。”【又】(物名)以金刚所造之杵,名为金刚。大日经一曰:“一切持金刚者,皆悉 *** 。”即金刚杵之略名也。大日疏一曰:“梵云伐折罗陀罗,伐折罗即是金刚杵,陀罗是执持义,故曰译云执金刚,今谓持金刚。”【又】(天名)。持金刚杵之力士,谓之金刚。执金刚之略名。行宗记二上曰:“金刚者,即侍从力士,手持金刚杵,因以为名。”

问题三:佛家的金刚都指什么?四大金刚又是哪几个? “金刚”为密宗术语,梵语vajra,巴利语vajira。金刚一字的梵文是“缚日罗”、“伐折罗”,本来是指神话中的武器。

金刚来源

释音金刚[1],即矿物中最精最坚之金刚石。《三藏法数》所下定义一语破的:“金刚者,金中最刚。”以金刚所造之杵为金刚杵,为古印度兵器,后逐渐演化为密宗法器。而金刚杵在藏传密宗里又为男根之表徵。 金刚由金、铜、铁和山岩制成,有四角或一百个角,还有一千个利齿。古印度兵器金刚杵也作为丰产的象征,在佛教密宗中则表示伏魔、断烦恼、坚利智的法器。而所谓的金刚力士就是一些手持金刚杵,在佛国从事护法的卫士。金刚密迹又叫密迹金刚、密迹力士、秘密主,是手持金刚杵给佛担任警卫的夜叉神的总头目,在佛教中金刚密迹成了

护法“八部众”之一。

四金刚1.即四大金刚。

四大金刚易错认为“四大天王”就是四大金刚,这是错误的。在佛教中,金刚和天王是不可混淆的。

烈火金刚形容人的意志坚强,经过严峻考验而不改变。

立地金刚比喻人力大气壮,异常威武。

金刚藏1.佛教语。金刚神之化身。

金刚禅1.民间秘密宗教组织名。

金刚杵1.原为古印度的一种兵器佛教密宗也采用作为表示摧毁魔敌的法器。用金银铜铁等为之长八指到十二指中间为把手两端有独股三股五股等的刃头。

金刚骨1.指枣木作的杵臼。 2.植物名。即菝葜。

金刚坚1.佛珠。传说有毒能消毒有热能除热并能使怨家亲善。又名如意珠。

金刚揭帝1.即金刚力士。

金刚揭谛1.见金刚揭帝。

金刚力士1.佛之侍从力士。也称密迹金刚或执杖药叉。

金刚努目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金刚怒目怒目:睁大眼睛,眼珠突出。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形容面目凶恶。 # 见“金刚努目”。

金刚圈1.一种用作武器的金属圈。

金刚砂①指碳化硅,纯的为无色晶体,硬度很大,质脆。工业上用做研磨材料。 ②用做磨料的金刚石、刚玉、碳化硅等的统称。‖也叫钢砂。

金刚山在朝鲜半岛太白山脉北段。最高点毗卢峰海拔1638米。山体由花岗岩等构成。奇峰峭壁,清泉飞瀑,林木参天,为著名游览区和疗养地,是朝鲜第一名山。建有许多休养所。

金刚神1.佛寺门两胁所立之金刚夜叉。

金刚石矿物,碳的同素异形体,多为正八面体结晶,纯净的无色透明,有光泽,有极强的折光力,是已知最硬的物质。用做高级切削和研磨材料等。也叫金刚钻。

金刚石婚1.西方风俗称结婚六十周年或七十五周年为金刚石婚。

金刚水1.佛教密宗受灌顶时所饮的香水。也称誓水。

金刚舞1.舞名。

金刚眼1.见金刚眼睛。

金刚眼睛指目光锐利能洞彻原形的眼睛。# 指目光锐利能洞彻原形的眼睛。

金刚钻金刚石。

金刚座1.指释迦牟尼成佛之座。

护法金刚1.执金刚杵(杵为古印度武器)守护佛法的天神。即今佛寺山门前所塑的守护神。见《大宝积经》卷八。后亦用以比喻卫护某种事物的人。

金刚不坏身1.指佛身。

金刚老儿当1.明武宗时宦官的别称。

时轮金刚法会1.佛教密宗中的一种仪式。

大金梗黎叔 1.黑黑的黎叔,计量少女的偶像。

佛教四大金刚:泼法金刚、胜至金刚、大力金刚、永住金刚。民间神像“四大金刚”:东方持国天、南方增长天、西方广目天、北方多闻天。...

问题四:佛教里金刚不坏之身是什么意思 我们常常在报刊网络之中看到“金刚不坏之身”这一词,很多人以为是指一个人的功夫好,有内力,身体像铜墙铁壁一样,即便是死后,身体也不腐坏。是这样的吗?在丁福保编纂的《佛学大辞典》一书中:“佛教术语,‘佛身也。’

”《涅经》曰:云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

《心地观经》:不如代父母及众生修菩萨行,当得金刚不坏之身,还来三界救度父母。《宝积经》五十二曰:如来身者,即是金刚之身,不坏之身,坚固之身。理趣释曰:常以大慈甲胄而自庄严,获得如金刚不坏法身。这里说的“金刚不坏之身”即是修成正果之后的“佛身”。

那么,为何叫“金刚不坏之身”呢?

“金刚”即金刚石,是一种极为坚固的矿物,佛经上或用来比喻佛的“法身”。如《大宝积经》卷五二:“如来身者,即是法身,金刚之身,不可坏身,坚固之身,超于三界最胜之身。”又如《涅经》卷三:“云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后亦用为典故。如南朝梁?沈约《谢示华严缨珞启》:“法身与金刚齐固,常住与至理俱存。”又如唐?广宣《安国寺随驾幸兴唐观应制》诗:“初传宝诀长生术,已证金刚不坏身。”由此来看,“金刚不坏之身”源于佛教,是佛教中的专有名词。

实际上,在中国“金刚不坏之身”这一词的由来与一位佛门高僧有关。那位高僧就是被称为“中国第一个 *** 和尚”的朱士行。

朱士行,颖川(今河南许昌市)人。少年出家为僧,但未受戒。公元250年,印度律学沙门昙柯迦罗到洛阳译经,在白马寺建立戒坛,首创戒度僧制度。当时,朱士行正在洛阳,立志学佛,首先登坛受戒,成为汉土第一个出家沙门。他不仅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 和尚,也是三国时期第一个前去西域求法的僧人。为秉承佛教“上弘佛法,下化众生”的理念,朱士行一直留在于阗传法,直到圆寂,其间一直没有回到故乡。据说在他圆寂后,当地人按照西域荼毗法焚烧他的遗体时,“柴薪灰尽,遗体不损”,人们为之称奇。当时,一位高僧合十诵念道:“汝果得道,身自当灭迹,何必如此惊世。”旋即,他的遗体闻声而化。“金刚不坏之身”也就由此而来。

问题五:什么是金刚持佛 金刚持佛也就是金刚总持佛

金刚总持为噶举派皈依境的主尊。藏名“多杰羌”,是本初佛,为三世一切诸佛的总身,也是佛陀三身的综合体。金刚总持是「法身佛」,因此,金刚总持就象征究竟的悟性。其深蓝色的肤色,象征永恒不变的佛性。如宇宙揽护万物,无所不包。头戴五佛冠,相好无尽。天衣、珠宝、璎珞作为身庄严。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金刚铃,双手交叉于胸前,结双跏趺,安住于八大狮子所抬宝座,莲花月轮上。

由于金刚总持显现至高无上的佛法精髓,所以是噶举白派众传承上师之首,一切的传承教法都是由金刚总持直接传授予噶举派的。金刚总持的双手交叉,右手持金刚杵象征「善巧」,左手持金刚铃象征「智慧」,是「不二法」以及「空界」的究竟代表,即是最究竟的「大手印」法门。这究竟的成就都是每一位噶举传承修持者的目标。

***********************************

噶举传承之源――金刚总持,并不是一个历史人物,而是证悟者自身真正的化现。所以,在噶举传承里,金刚总持代表本初佛,也就是诸佛的精要,他的本质是超越形式、时间与地点的限制的。为了建立噶举传承以传递法教,金刚总持显现于印度伟大的上师帝洛巴面前。

金刚总持化现于帝洛巴之前的殊胜形像,象征着完全证悟的佛陀的三身:法身、报身及化身。金刚总持形象的每一个细部,都代表着证悟的某个面向,例如,金刚总持的身体的颜色,如同蔚蓝的天空,象征证悟的心的辽阔与无限,名之为法身。天人的装饰,诸如耳环、宝冠、手镯,象征觉醒的心的透彻清明,名之为报身。金刚总持的人身形像代表着化身,证悟者身形的化现,能为平凡众生所知觉到。

报身与化身称为佛的色身,是佛陀对所有众生无分别之慈悲心的自然流露。佛陀的慈悲以无数的方式化现,这些善巧方便,包括了一切,从所有佛陀正规的法教到上师与弟子间活生生的关系,都包含于其中。金刚总持胸前所持的铃与杵,代表智慧与善巧的结合。对于三身虽然分别描述,但是佛的三身在证悟者心灵中的显现却是合而为一不可分割的,此合而为一的三身,代表每一位众生本具的潜能。

――转自泰锡度大手印网站

金刚持代表法身,法身是密教的主性,金刚持是依(六度中的)智慧度(或称之为般若波罗密多)示现大悟,因此,金刚持是密教所有部门的精髓,金刚持也代表五方佛共有的品性,因而也被称之为“第六方佛”,或称之为“实证佛果族”。

从实际的法身金刚持表现出法身的形象,也就是说,以金刚持的形象而能表现出法身的品性,所以,金刚持就是所有噶举巴传承之根源。

(噶举巴传承在印度时期,分为两个传承系统:称之为“直接传承”或“较短的传承”和“间接传承”或“较长的传承”;较短的传承是由金刚持直接传付给帝洛巴;较长的传承则是由金刚持传授给大成就者洛著仁珍,后者于形于性都化为金刚持,洛著仁珍再以金刚持的姿态,将多种密续的法教传授给萨惹哈,由萨惹哈再继续传下去,如是,洛著仁珍(编者按:在噶举传承表中,洛著仁珍的另一个译名为“惹那玛地”)开创了下传至玛尔巴的较长的传承。较短的传承则始于帝洛巴的直见金刚持本性,就是这样,两种形式的传承都传给了 *** 大成就者玛尔巴。)

――摘自第九世创古仁波切《示解脱道》(《大手印传承祈请文论注》第二篇第一节)

噶举的传承始于金刚持佛 (Buddha Vajradhara 或名多杰羌 Dorje Chang) ,他是无上圆觉的象征,既是三世一切诸佛的总身,也是佛陀三身的综合体。金刚持与释迦牟尼佛不同,他不是一位历史上的化身佛,而是许多无所不在的觉者――法身佛之一,不停地加持众生。金刚总持象征究竟的悟性,而释迦牟尼佛即是由这究竟的佛性所发射出来的化身。所有噶举派弟子......

问题六:佛教中的六臂金刚是什么啊 首先:密宗有很多本尊法相都有三头六臂化身,比如常听说的密集金刚、普巴金刚、摩利支天都有此化身;

其次:密宗里三头六臂的佛是为了观想的需要,各种颜色、法器、千手千眼都是观想的需要。

第三:六臂观音很少见,四臂观音是主长寿本尊之一;代表未来的为当下未来弥勒尊佛;

第四:很多金刚护法本尊本为佛陀化身,所以在化身的时候为金刚,然而本尊却为佛,只是为度化不同而已;

第五:预示了什么呢?有两点:其一,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是生理的梦境;其二:前世的生活片段;

第六:如果有时间,建议朋友能去寺庙礼佛;

以上纯为末学本人观点,仅作参考,如有兴趣的师兄可以添加末学好友,共同探讨。

末学处有若干佛卡免费结缘有情众生,如有需要,敬请浏览末学空间或百度搜索查看详情!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问题七:佛家的金刚铃有何象征意义? 金刚铃是常见的本尊持物之一,也是密教法具之一。金刚铃的柄呈金刚杵形,以柄之样式来分,则有独孤铃、三股铃、五股铃、宝铃、塔铃等五种之别,称为五种铃。金刚铃是为惊觉众生精进,与劝请佛菩萨本尊,使其欢喜而振铃之。铃表示说法之义,如果配以五智,此五种铃即象征五智五佛说法。除了五种铃之外,天息灾所译之《微妙曼荼罗经》卷五,亦举出九股铃(忿怒变化明王铃)及七股铃(金刚忿怒明王铃)。在五种铃中,五股铃是最为重要与常见的。五股铃是指五股杵形之柄的金刚铃。五股铃的种类依铃身装饰不同,可分为素纹、种子字、三昧耶形、佛像等四类,分别称为:(1)五股素纹铃;(2)五股种子铃;(3)五股三昧也铃;(4)五股本尊像铃。持铃的本尊有金刚铃菩萨,其身呈绿色,两手执五股铃。由于金刚铃菩萨加持的缘故,众生能证得如来般若波罗蜜音声,听闻这能摧毁阿赖耶识中一切恶的种子。俱摩罗天(梵名Kumara),意译为童子。又作鸠摩罗天、鸠摩罗迦天、拘摩罗天。为护世二十天之一,即初禅梵天,其颜如童子,故由此名。其尊形为童子形,身青绿色,左手作拳当腰,右手于胸前执铃,以荷叶为座。持此类持物常见诸尊有降三世明王、金刚铃菩萨、金刚萨、秽积金刚、俱摩罗天。

问题八:为什么佛教“金刚”总是抱着一个女人?是什么意思????????? 以下内容引自成观法师《楞严经义贯》――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关于以淫欲而为佛事,有个教派,传授所谓的“双身法”,亦即男女双修,但他们给它好些个很漂亮、庄严、望之俨然的名称,或称之“无上□□”,或称之“大△△”或称“大○○”。不过他们这套修法,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学得到的,因此他们说:这是成佛法门,是大菩萨修的;大菩萨修到后来,为了疾速成佛,便必修此法,“在刀口上修”,所以是久修、内行的人,才能得窥其奥,并不是刚进去的人、或稍微修一阵子的人,能有这个“福报”修此法门。并且,如果外人问起他们是否有修双身法,他们多半是否认,因为那是“甚深的秘密法门”,不与外人道。

笔者在家时,曾在美国达拉斯某佛学社待过,那时该社社长常请一位H居士从加州来,此居士即对此教派之法十分推崇、热衷,他曾私下对我们三个社中干部说:“看哪一天,我带你们到拉斯维加斯去看秀――在刀口上修。”且表示:必须通过这一关,才能成佛。

我出家前曾闭关三年三个月。那时,有一位很有名的S居士来探我,后并寄给我一位在加州的C居士对他弟子开示的手抄稿,题为:“佛法修行者,何时可修禅定”,其中论到修行最后的阶段,亦即他所谓的“证量的阶段”时,他说:“不但要 *** 去,而且 *** 去之后还要有乐,并且要把这个乐空掉,这才算成就。”我当时看了那篇文字,就立即写了一封长信去给S先生,驳斥此说,并举《楞严经》及《圆觉经》等经文说:这根本不是佛法,而且是违于佛法的;佛正法中,不论显教或密教,其“理”与“事”皆无此说;既无此理,亦无此事――释尊在初发心,未出家仍在宫廷中为太子时,即厌患五欲,见诸采女犹如死尸。后于成正觉前,降伏四魔,魔军魔女来扰,欲以淫事相钩,然菩萨身心不动,并予喝斥:“汝臭秽之身,吾不用,汝速去!”魔女羞愧而退。因此,并未见释迦菩萨与魔女交合(阴阳融合)之后,而成正觉!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有某教派之一分支,其教主本来住在英国,后被驱逐出境,才到美国。他在英国时曾娶了一个英国女人为妻(此派教主为世袭,为免断种,教主可娶一妻一妾)。在美国时,此教主不但与女众行淫,且与众多男众行淫,因而其道场中有很多人都得爱滋病,连这位教主本人也得了爱滋病,最后且死于爱滋病!这件事情美国 *** 当局曾插手调查,闹得掀然 *** 。

某教派有一本书《涅道大△△□□法要》其中说:“汝今当观 三界中一切所有 皆为两性 结合而成 其力用方面 等同佛父之阳性体 与其聪慧方面等 同佛母之阴性体 两者结合 成为不可分离(悲智交融)之双身合一体 达此双身合体 即获究竟道 即大△△也”。此处所谓“佛父之阳性体”,指男根;“佛母之阴性体”指女根。又,什么叫“佛父”、“佛母”呢?

笔者有一位高中同学,他很早就学佛,但他后来却学这一教派。有一次他带我去一个佛教文物流通处,此流通处之老板娘也是修学这教派法的,她称我这同学为大师兄,他们彼此很熟。她向他抱怨其派中之某×师,言下十分愤恨。从她的抱怨中,我才知:原来那位×师是他们修双身法的“佛父”,而她则是其“佛母”;然而一个“佛父”并不限只能有一位“佛母”。本来她的“佛父”只有她一个“佛母”,后来他竟然又增加了两个“佛母”;她 *** ,但他也不睬她;她一气之下,她说:“我就拿了两支菜刀去追杀那两个,一直杀到门外……。”我这才晓得原来他们的“佛父”、“佛母”是这么回事――还是来“真的”!向来只知道我佛如来正法中所谓的“佛母”,是指般若波罗蜜多,因为“般若波罗蜜多”之无上智能出生三世诸佛,并不是指一个女人跟×师行淫,而得称她为“佛母”。真可谓歪理十八条。又,于佛正法中,也没有所谓“佛父”一词;若......

问题九:佛教中八大金刚指的是哪八大? 又名八大明王。大妙金刚经说八大菩萨现身作八大明王。

他们是:金刚手菩萨、妙吉祥菩萨、虚空藏菩萨、慈氏菩萨、观自在菩萨、地藏菩萨、除盖障菩萨、普贤菩萨。

他们各自现身出八大明王。

八大金刚明王之略。又曰八大明王

大妙金刚经说八大菩萨现八大明王:

一、金刚手菩萨现作降三世明王,

二、妙吉祥菩萨现作两臂饥头六足之大威德金刚明王,

三、虚空藏菩萨现作大笑金刚明王,

四、慈氏菩萨现作大轮金刚明王,

五、观自在菩萨现作马头金刚明王,

六、地藏菩萨现作无能胜明王,

七、除盖障菩萨现作不动尊金刚明王,

八、普贤菩萨现作步掷金刚明王。

问题十:佛教金刚拳有什么作用 金刚拳印结法同道家的握固(降魔印),释儒道三家在深一层的修炼内涵是相通的,握固有助于安魂定神,收摄精气。因此,可以认为握固所作用的人体系统应当是肝经系统和肾经系统。中医学理论认为:“肝肾同源”,肝属性为木,主升发,能疏泄情志、调畅气血,其中肝经系统包括肝、胆、眼睛、筋、爪甲等组织器官。肝经系统的经脉运行在身体侧旁。肾属性为水,主封藏,是生长发育之本,肾经系统包括肾、膀胱、耳朵、骨、头发等组织器官。肾经系统的经脉运行在身体内侧。肝经系统和肾经系统平时互相协调配合,可以使人体精气收藏、气血布散,长期坚持可以安定神魂、辟邪防疾。

佛家的金刚都指什么?四大金刚又是哪几个?

金刚(梵文:वज्र, vájra,藏文:རྡོ་རྗེ།,威利:dorje),汉语音译为嚩日罗、伐折罗、伐阇罗,藏语音译为多杰,梵文名词,为因陀罗的武器,也是钻石以及闪电的梵文名称。在大乘佛法经论中,金刚系指法界中有一法是坚固无能截断者,但又因没有另一法可替代或毁坏的缘故,称这不可被毁坏、替换之法为金刚。在宗教仪式中使用的法器,也称金刚,中文又将它译为金刚杵、降魔杵。

四大金刚,是中国汉传大乘佛教中四尊守法尊天神的代称,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是佛教伽蓝中,最为重要的护法神,相传做于须弥山。

1、东方持国天王

东方持国尊天王,梵名“提多罗吒”,中国大乘佛教僧众所云护世四大尊天王之一,主据东方。据中国大乘佛教僧众云东尊王护持三千大千世界国土,是故尊名称作东方持国尊天王。

东尊天王据须弥山天东方。

据《陀罗尼集经》卷十一中记:尊身着绕天衣,尊左手伸臂下垂持慧刀,尊右手屈臂向前,掌中托宝慧珠。

另据《般若守护十六善神王形体》所记:东方持国尊天王尊身青色,紫发,面显忿怒状。着红衣甲胄,手持大宝慧刀。

中国大乘佛教僧众云:持国为慈悲为怀,保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护持三千大千世界国土,故名东方持国尊天王。据须弥山天东方,中国大乘佛教寺庙中的普天身护法像,通常情况下尊身为白色,穿甲胄,尊手持宝慧琵琶,东尊王揽胜东胜神洲。是中国佛教三十三天中的大尊天王之一。

封神演义中,持国天王被称为魔礼海,用一根枪,背上一面琵琶,上有四条弦,按地、水、火、风四相。拨动弦声,风火齐至。奉命讨伐西岐,最后被黄天化发出的攒心钉钉死。

2、南方增长天王

增长天王,佛教护法四大尊天王之一。

南方增长天王:梵文:Virūdhaka。

“增长”中国佛教徒认为能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故名增长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谓能令众生善根增长,居须弥山南天,普天身像常见为青色,穿甲胄(zhòu),手握慧剑,以保护正法不受侵犯,此尊王护持南瞻部洲。

增长天王为中国大乘佛教护世四大尊天王之一,是佛教三十三天的第一重天,率诸鸠盘茶(雍形鬼)、薜荔(饿鬼)等护持南瞻部洲。

“增长”中国僧众解意为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正法,故名增长天尊王。

供奉:持八关斋戒,每日早晚三柱清香,于十斋日礼拜供养。

一般认为:此尊王加护须弥山天,身穿甲胄,手握慧剑,为的是护大乘佛法。尊王护持南瞻部洲。尊王可以令善众增长智慧和善根,手中所持慧剑能断诸烦恼,增智慧。是中国大乘佛教三十三天中的尊王之一。

3、西方广目天王

西方广目尊天王是佛教三千大千世界观中四大天王的大天王之一,魔家四将之一。西方广目天王,封神演义中为魔礼寿,梵名“毗留博叉”,据中国大乘佛教僧众云:西尊王能以清净法眼观察护持三千大千世界,故此圣名。

西尊王据于须弥山天西方。

四大天王之-西方广目尊天王,梵名“毗留博叉”(Virapaksa)。

中国大乘佛教僧众传云:“广目”,西尊王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三千大千世界,护持众生,故名广目尊天王。据于须弥山西方,西方广目尊天王普天身护法像在中国大乘寺庙中通常见到时尊身为红色,穿甲胄。尊手握一条螭龙(也有的地区称作赤索)。

同时和北方多闻尊天王、东方持国尊天王和南方增长尊天王又被善众供奉为“四大尊天王”。西方广目尊天王。

恭敬供奉:持八关斋戒,每日早晚三柱香,十斋日礼拜供养。

此西尊天王的普天身像有多种,在《陀罗尼集经》中记,他左手持矟,右手执赤索,其余与持国天王大致相同。在《般若守护十六善神王形体》中, 广目天身红色,一面二臂,目圆而外凸,头戴龙盔,身穿铠甲,右手捉龙,左手托塔,于诸佛净土坛城中,守护西门之职,主怀爱。因其为金翅鸟所化,能镇伏龙王,故右手捉龙,表风调雨顺。

4、北方多闻天王

多闻天王,为佛教护法之大神,是四天尊王之一。据民间传说,此尊王为古代印度婆罗门教中的天神,早在印度古代史诗《摩诃婆罗多》等书中就已出现过。

北方多闻尊天王,,普天身护法像,是中国大乘佛教寺庙中“天王殿”中的伽蓝,一般身绿色,穿甲胄,右手持慧伞左手握持神鼠——吐宝鼠。“毗沙门”梵文译音,翻译为“多闻"。尊王据须弥山天北方世界,尊手持慧伞,用以降伏魔众,护持众生修行资粮。

北方多闻尊天王护法,按照仪轨来说,是八地菩萨示现的护法身,也是北方多宝佛的化现,因此是僧宝、出世间护法。在本质上,虽然与四大天王中的北方多闻天王是一体,但由于示现不同,我们也不能简单将他们混淆为一。因为四大天王属于世间护法,不在皈依境范畴内,而毗沙门护法,则示现为出世间护法,属于皈依境内的皈依对象。

北方多闻尊天王有无尽的天龙八部、各路神祇等侍从。北方多闻尊天王普天身护法像,中国大乘佛教寺庙中一般总是身色如旃檀黄金,一面二臂。右手竖立把持各种珍宝镶嵌装饰之幢,左手捉持能变吐无尽宝藏之吐宝鼠。面色微怒。

尊王的装扮十分华丽。头戴饰有黄金和宝石的宝冠,上尊身被珍贵的珠宝缀满,尊身后两条飘逸的绿丝绸帛带蜿蜒至莲花座上。尊右手持着标志性的胜幢,象征尊王带给善众的财富和快乐,以及风调雨顺中不可缺少的珍贵雨露。

左手托着一只雪白吐宝鼠,象征能赐无尽财宝。尊王的爱骑是一位红鬃白狮子将,狮口大张,且能吐出各种珍宝财物,解救一切贫穷困苦众生。

扩展资料

民间形象

(1)东方持国天王:身白色,穿甲戴胄,左手把刀,右手执鞘;

(2)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穿甲戴胄,持宝剑;

(3)西方广目天王:身红色,穿甲戴胄,左手执鞘,右手把赤索;

(4)北方多闻天王:身金色,金甲胄,左手执宝塔,右手执三叉戟,脚踏三夜叉鬼。

佛教形象

佛教的四大天王汉化便形成中国罗汉堂中的“四大金刚”,成为“风调雨顺”的化身:

(1)东方持国天王魔礼海:掌碧玉琵琶一把,职调。

(2)南方增长天王魔礼青:掌青光宝剑一口,职风。

(3)西方广目天王魔礼寿:掌紫金龙花狐貂,职顺。

(4)北方多闻天王魔礼红:掌混元米伞一面,职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大金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刚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fozhu/3901.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