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佛珠除了108颗还可以多少颗(佛珠是108颗还是109颗)

学佛百科2023-03-29125

佛珠多少颗有什么讲究和说法呢?

每串佛珠都由一定数目的子珠串缀而成,子珠数目随所据经典不同,表征不同的含义,具体分别如下:

1、一百零八颗

是最为常见的数目,为了表示求证百八三昧,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从而使身心能达到一种寂静的状态。

2、一千零八十颗

按天台宗理论,十界无不性具善恶,故一千零八十数目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

3、五十四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中的五十四个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阶位,再加上四善根位。

4、四十二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阶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和妙觉。

5、三十六颗

无确切的含义,通常皆认为是为了便于携带,遂三分一百零八颗成三十六颗,其中蕴含有以小见大的义理,故与一百零八颗相同。

6、二十七颗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的二十七贤圣位,即前四向三果的“十八有学”与第四阿罗汉果的“九无学”。

7、二十一颗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十地”见“五十四颗”一段,“十波罗蜜”见“弟子珠”一段的介绍,兹不赘述。而“佛果”指达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

8、十八颗

俗称“十八子”,此中所谓“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

9、十四颗

表示观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

扩展资料:

佛珠如同佛教一样来自印度,印度人自古都有以璎珞鬘条缠身之风俗, 亦是后来演变成佛珠的使用。不过佛教最初是没有使用佛珠, 最早有记载约是二世纪(而佛教是公元前500多年才产生的)。

而中国则在隋唐时代(公元六百年左右)开始有记载使用佛珠及在雕刻佛像时亦有刻上佛珠。中国有关佛珠的记载,是《续高僧传》说隋唐时代的道绰大师,教人们拿着念珠持诵三宝名号。佛珠不是佛教所创, 在佛陀时代所制的律仪亦无佛珠的记戴。

而佛经记戴佛珠多出於後期的经典, 而律部经典却不见有记戴, 所以依律典的南传佛教徒亦较少有持珠, 但在密教中佛珠却是极受重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珠

脖挂除了108颗还有多少

佛珠,有108颗、54颗、18颗等多种,是佛教徒念佛时计诵经次数的串珠。

寺院的住持挂在脖子上的佛珠一般都是108颗,表示断除世间108种烦恼

手串珠子小除了108颗,可以穿142颗吗?

只要你不是那种非常虔诚信仰佛教的,按照你的手腕大小,可以随意的增加珠子数量,不用太在意具体个数

南红玛瑙佛珠除串108颗外还能串多少粒

作为佛珠的话

一般108、54、42、36、27、21、18、14都可以

最多的1080颗比较好

寓意参见百度百科佛珠词条,不一一转述了

不作为佛珠的话,完全不必要,大小合适即可

仅供参考,要采纳哦

祝你好运!

佛珠的数量可不可以不是108

108颗珠子代表着108种烦恼.

如果你的佛珠是用来计数用的.可以去佛具店看看能不能补上一颗.

如果只是为了用来装饰,那么多少颗都无所谓.

佛珠不一定非是108颗,108叫念珠.是教徒用来计数用的.

佛珠也分54颗,表示修身的境界;42颗,表示住、行、向、地等菩萨乘之阶位;27颗,表示声闻之27圣贤;21颗,是佛教中代表本有的十地与修身之十地及佛果;14颗,表示仁王经所说十四忍.

36、18等粒数的佛珠,是为了携带方便,分108数的三分之一或六分之一而已.

佛珠多少颗

佛珠没有固定的多少颗,每串佛珠数目象征不同的含义。比如1080颗,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108颗,表示求证百八三昧,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从而使身心能达到一种寂静的状态。54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之五十四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善根因地。42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之四十二阶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还有27颗、21颗、14颗等颗数不同的佛珠。

佛珠是佛教徒用以念诵记数的随身法具,在僧俗间的广泛使用。本称“念珠”,起源于持念佛法僧三宝之名,用以消除烦恼障和报障。通常可分为持珠、佩珠、挂珠三种类型。佛珠的质料不胜枚举,以“七宝”所制成的佛珠最为殊胜尊贵。菩提子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类佛珠。

佛珠名字的另外一个含义是:弗诛,就是不要诛杀生命的意思。不论在家出家,佛教中的第一大戒是不杀戒。我们每个人都不愿失去生命,推己及人,每一个有生命的有情也都是如此。所谓上天有好生之德。佛教更是着重这一点,并强调戒杀护生的人必定有健康长寿的结果。佛珠戴在身上或者拿在手中,也是时时在提醒自己爱惜物命。

佛珠一般是圆球形的,表示圆满,也就是完美无缺的意思。每串佛珠由一个主珠、若干其他的珠子和穿绳三部分组成。主珠代表着佛,穿绳代表着法,若干其他的珠子代表着僧,佛、法、僧三宝都可以包含在一串佛珠之中。所以,对佛珠要有恭敬心,如对圣容,收拾身心。所谓:守口摄意身莫犯,莫恼一切诸有情。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fozhu/4118.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