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济群法师什么宗(济群法师的传承)

学佛百科2023-07-011305

本文导航:

济群法师还活着吗

幸福的第二个条件是需求济群法师说,现在社会最大的问题是个人需求太多,所以使得今天的人普遍活得很累。过去人是6个孩子,现在2个孩子养起来都很不容易。而今天的人最大的特点:累。

金刚经的好处是可以修心静气,恢复情感的正能量,现在有很多人练习金刚经。练习金刚经时,每个人都知道金刚经是佛经。每天读金刚经有很多好处。

因为这种错误强化,失恋就等同于失去精神依托,甚至丧失活着的兴趣。如果不是把这种对爱的依赖放大到病态程度,失恋不过是一个挫折,哪至于构成这样的悲剧。佛法认为,心是无常、无我的,这一特征,决定了我们可以对心进行改造。

其实,只要三宝还住世,寺院还存在,即使暂时不能为社会做点具体工作,至少可为大众提供一个精神家园。我们在外忙忙碌碌,有机会到寺院放松一下,使心灵得到休憩和调整,是很有必要的。

试想人如果连死都觉得是解脱,还怕活着吗?死亡是任何生物都畏惧的!现在你认为是一件好事,那么活着就更是小儿科了。

济群法师讲解原文链接 第三章 共下士道修心次第 下士道,即人天乘的修行,目的是成就人天善果。那么,这和现实人生的追求有什么不同?生活在这个世间,我们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这一层面的需求,人和动物是共同的。

济群法师在泰宁什么事

1、甘露别院是在济群导师于2015年创建的。济群导师是一位有着多年佛学修行和教学经验的高僧,他在福建泰宁创立了甘露别院,旨在为修行者提供一个安静、清净的修行场所。

2、正如《入行论》所说的那样:对于我们的身口意三业,应当时刻保持智慧的观照,能够专心于此的人,就是在护持正知正念。 “此谓身等于彼彼事转时,须依正所了知之应作不应作而行。

3、泰宁“千年赋”青铜雕塑群,有主题雕塑和19组浓缩反映泰宁千年历史人文精华的大型青铜雕塑,记录了泰宁从战国末期至红军长征北上近2200来的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为目前国内县级首创和全国最大的青铜雕塑群。

禅宗沩仰宗第十代传人是?

1、广义上来说,只要是学习禅宗沩仰宗的第10代弟子都可以说是禅宗沩仰宗第十代传人。原来禅宗传承有授心印记文书,有具体格式,但是其中内容却对文书本身自嘲,意思说多此一举。所以说形式大于意义。

2、一诚大和尚是禅宗(沩仰宗、临济宗)。一诚法师一诚法师(1926年—2017年12月21日),俗姓周,名云生,湖南望城人,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1949年6月出家。1956年冬由虚云老和尚亲任得戒和尚,受具足戒。

3、开玩笑吧,刚刚第十代啊!沩仰宗第十世法脉 师承 海灯禅师(1903-1989),20岁投昭觉寺智光上人座下学佛,披剃出家。1956年农历6月初10从上海到云居山真如禅寺,当年的农历7月15日举行升座仪式,任真如禅寺方丈。

4、谈沩仰宗之前先说说禅宗。当年佛祖“拈花”考察,座下弟子迦叶尊者“微笑”做因此佛祖传衣钵给迦叶,【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从而开创禅宗一脉。

5、因此上述的国情(因缘)都极大地影响了佛教在我国的发展状态及所扮演的角色:大乘佛教思想理论受推崇,却未能成为国教;译经著述汗牛充栋,八宗并峙,然禅净二宗独盛;山林佛教和鬼神信仰并存;精英佛教与民俗佛教并行。

6、佛源老和尚:临济宗第十四代传人,虚云老和尚的衣钵弟子,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广东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和广东省政协委员。 净慧法师:虚云老和尚的衣钵弟子,秉承师训,严守禅宗戒律,为禅宗沩仰宗第九代传人。

济群法师经典佛学禅语大全摘抄

济群法师佛论篇禅语20句 佛法,既不是有神论,也不是无神论,更不赞同唯物论者和唯心论者的主张。佛陀说每一部经典都有一个当机者。有的经典以舍利弗为当机者,有的经典以须菩提为当机者。

欲望.妄想及烦恼,让人活得很辛苦,也让人不得自由。 济群法师禅语精选 有人觉得可以不要在乎来世,反正来世我们也不知道;也不必在乎今世的行为,反正来生也不记得今生。

佛学经典禅语名言有如下: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一念离真,皆为妄想。

付出,福报就多;感恩,顺利就多;助人,贵人就多;抱怨,烦恼就多;知足,快乐就多;逃避,失败就多;分享,朋友就多;生气,疾病就多;贪婪,贫穷就多;施财,富贵就多;享福,痛苦就多;学习,智慧就多;慈悲,吉祥就多;忍辱,平安就多。

故佛有种种神通,没有任何事物可以超越它,故佛说佛法无上,本质无上,一切万有,皆唯自心所现,一切生死,亦不能超越于本质之心,生死也是自心所妄取妄识之假相,离开本质之心,无天堂,亦无地狱,则成虚无。

聪明的人,凡事都往好处想,以欢喜的心想欢喜的事,自然成就欢喜的人生;愚痴的人,凡事都朝坏处想,愈想愈苦,终成烦恼的人生。世间事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间。我们的想法可以想出天堂,也可以想出地狱。

吕新国与济群法师的关系

普仁大和尚,是济群法师的哥哥。普仁大和尚是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苏州市佛教协会会长、西园戒幢律寺住持。济群法师是中国社科院特约研究员、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

济群法师讲述不共业,它是自己造的,与别人没有关系的行为。业力有共业和不共业,由共同的业力招感共同的果报,由不同的业力招感个别的果报,共业之中又包含不同的个业。

阿赖耶识又叫藏识,他是有情众生的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本识、第八阿赖耶识)中的第八识,其中含藏了此有情众生和外界一切万事万物的因果轮回关系。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simiao/20277.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