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深信业果心得体会(广论深信业果)

学佛百科2023-05-06267

略论》深信业果(1)--济群法师讲解

济群法师讲解原文链接

第四节 深信业果

深信业果,就是深信由业感果之理,这是佛法的基础理论。但这一思想并非佛教特有,印度早期的《奥义书》中,就谈到了业与轮回,谈到了修行与解脱。事实上,印度很多宗教都有这方面内容,只是理解各不相同。比如其他宗教多以灵魂或神我作为主体,由此造业感果。佛教的业力说却不同于此,其特点是建立在缘起、无我的基础上,认为一切有为法都是缘生缘灭的。在因缘所生的世界中,没有什么永恒的主宰。

业力思想在佛教中非常重要。生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我们的所思所行,既是以相应的心理为基础,同时又在张扬相关的心理,积累不同的业力。当它表现出来时,就决定未来的生命形式。在生命延续过程中,不同业力在不同时期渐次成熟,这就是《唯识三十颂》所说的“前异熟既尽,复生余异熟”。如此,推动有情不断招感果报。如果不通过忏悔或修行进行对治,业是不会自动消失的。这就是业决定一切、业创造一切的原理。

不仅轮回是以业果为基础,四谛和三乘佛法的修行也是同样。四谛包含杂染和清净两重因果。苦谛和集谛,告诉我们轮回如何形成,为杂染因果;灭谛和道谛,告诉我们怎么通过修行解除轮回,为清净因果。而在三乘佛法的修行中,人天乘是以受持五戒十善招感人天福报;声闻乘是以出离心作为因,依戒定慧成就解脱;菩萨道是以菩提心为因,依六度万行成就无上佛果。

对业的信任非常重要。农民相信耕耘才有收获,就会辛勤劳动,否则为什么要费心费力地操劳?但缘起的生命现象非常复杂,并不像种田那么简单。其中,又包括内外两种结果。所谓外在结果,就是身口意三业所成就的客观结果。所谓内在结果,就是由此形成的心行力量,如贪婪在张扬贪心的力量,嗔恨在张扬嗔心的力量,最后使我们为贪心所害,为嗔心所苦。如果深信不善心行会给生命带来痛苦,我们就会自觉地止恶行善,依教奉行。

所以说,业果之理是佛法的基本正见。若不具备这一基础,修行将无从谈起。《道次第》中,也是将业果作为重点内容来介绍。关于这部分内容,论中本身是有科判的,只是理解起来比较复杂。旅和袜我将之简化为十点,分别是:一、思惟业果总相,二、十种不善业道,三、依不善业论业果轻重,四、十不善业果报差别,五、依十不善业说十善业,六、业的种类,七、完美人生的因果差别,八、不善业的认知及对治,九、下士道发心之量,十、除邪分别(对下士道修学误区的棚陆说明)。其中,前面八点对业果作了全面介绍,后面两点则结合下士道的修行进行说明。

一、思惟业果总相

作为业的存在,是有其基本规律和特征的。论中,宗大师主要从业决定之理、业增长广大、业不作不得、业作已不失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1.业决定之理

谓诸异生及圣者,下至生于有情地狱,仅依凉风生起以上之一切适悦乐受者,悉从往昔所集善业出生。若从不善而生乐者,无有是处。又下至阿罗汉身中所受热恼之苦以上,一切皆从往昔所集不善业生。谓善业生苦者,亦无是处。

《宝鬘论》云:“从不善生苦,而有诸恶道,从善有乐趣,并生诸安乐。”是故诸苦乐者,非从无因及拆激自性、大自在等不顺因生,乃从善、不善之总业生总乐苦,及诸种种别苦乐,亦从种种别别二业别别而生,无有爽误也。

于此不虚谬之业果能决定者,说为一切诸佛子之正见,赞为一切白法之根本也。

所谓业决定之理,即造业必定感果。其中所决定的,正是从善业感得快乐,从不善业感得痛苦。任何快乐,乃至微不足道的快乐,都是由往昔善业所出生;任何痛苦,乃至微不足道的痛苦,也是由往昔恶业所出生。没有善业,决不会引发快乐;没有恶业,决不会引发痛苦。对于这个规律,要深信不疑。

“谓诸异生及圣者。”异生,即凡夫,由业力而显现身量、寿命等种种不同,故名异生。而圣者则为同生,因其共同证得法性,证得与三世诸佛及六道一切众生平等无二的法性,所谓同法化身。

“下至生于有情地狱,仅依凉风生起以上之一切适悦乐受者,悉从往昔所集善业出生。若从不善而生乐者,无有是处。”乃至等活地狱中的有情,在被各种酷刑折磨得死去活来时,恰有一阵凉风吹来——这一点点的快乐,莫不与过去生所造善业有关。如果说从不善业可以产生快乐,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倘若世人深信此理,世间就无人作恶了。因为离苦得乐是一切有情共同的愿望,但他们往往不了解导致苦乐的因,不知善业产生乐果,不善业产生苦果,所以才会任意妄为。

“又下至阿罗汉身中所受热恼之苦以上,一切皆从往昔所集不善业生。谓善业生苦者,亦无是处。”世间所有痛苦,乃至阿罗汉所遭受的苦痛,也是由无始以来所造的不善业出生。如果说善业将感得苦果,那是完全不可能的。当然,阿罗汉的痛苦和凡夫不同。凡夫不仅有身苦,还有心苦,阿罗汉但有身苦而无心苦。

“《宝鬘论》云:从不善生苦,而有诸恶道,从善有乐趣,并生诸安乐。”《宝鬘论》说:从不善业因产生痛苦,所以才会有三恶道。从善业感得人天善趣,从而产生种种快乐。

“是故诸苦乐者,非从无因及自性、大自在等不顺因生。”自性,数论外道认为自性与神我结合产生世间万物。大自在天,印度教最高的神,被认为是决定人间苦乐的主宰。宗大师总结道:所以,世间所有苦和乐决不是无缘无故的,也不是“自性”或“大自在天”这些不相应因所生。缘起甚深,各种外道虽然对此有种种猜测,但因智慧不够,无法透彻因果的全貌,便产生种种邪见。

“乃从善、不善之总业生总乐苦,及诸种种别苦乐,亦从种种别别二业别别而生,无有爽误也。”总业,亦名引业,指总的果报,如投生善趣或恶趣。别业,亦名满业,指差别果报,如人道的贫富之别等。我们应当了知,从善或不善的总业将决定生命去向,感得总的苦乐果报,如善业得生乐趣,恶业得生苦趣。而每一道又有种种差别苦乐,如同生为人而又千差万别,这些差别也是由善或不善的别业所导致。虽得生乐趣,会因某些恶业感得短命、贫困、病痛等苦果;虽得生恶趣,会因某些善业感得受人宠爱、生活优越等乐果。总之,善业得乐果,恶业得苦果,这个道理是丝毫不差的。

“于此不虚谬之业果能决定者,说为一切诸佛子之正见,赞为一切白法之根本也。”白法,止恶行善。对于这一真实不虚的业果决定之理能够深信不疑者,会将之作为一切佛子应当具备的基本正见,并加以赞叹,以此为止恶行善的根本。

对业果之理真正确认之后,止恶行善就会成为我们主动而非被动的选择,成为我们坚守而非犹疑的标准。我们不妨反省一下:对业果之理究竟理解到什么程度?相信到什么程度?事实上,这也是考察心行的基本标准之一。且不论内证境界如何,只要看看对业果之理信到什么程度,就能知道修行是否已经走上正轨。

济群法师:我们对因果究竟信到什么程度

济群法师---学佛的人,大约都以为自己是相信因果的。但扪心自问:我们对因果究竟信到什么程度?是“深信不疑”的“信”,还是“宁信其有芹锋模,不信其无”式的信呢?

学佛的人,大约都以为自己是相信因果的。但扪心自问:我们对因果究竟信到什么程度?是“深信不疑”的“信”,还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式的信呢?

对于学佛者而言,深信业果是非常重要的。无明烦恼为什么会使我们流转生死?造作恶业为什么会使生命感得苦果?正是因果规律在支配。勤修戒定慧为什么能成就佛果?同样取决于“如是因感如是果”的原理。唯有深信业果真实不虚,我们才能自觉地止恶行善,真正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每个人都关心自己的未来,为什么还会做出种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原因就在于不曾深信业果,从而怀有侥幸心理,以为自己会是那个逃脱恶业惩罚的幸运儿。久而久之,对因果的敬畏日渐淡薄,甚而流于习惯性的麻木。如果我们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充满因果的实例,只是以往未加注意罢了。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口口声声相信因果,却毫无顾忌地造作恶业。这种所谓的“相信”,只是虚假的装饰而已。同时也说明,他们对业果的认识是嫌缓极为浮浅的。

佛教所讲的因果是三世论,不仅贯穿着我们的今生,也贯穿着无尽的过去和未来。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其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对于不具备宿命通的凡夫来说,既看不到过去,看不到来世,也看不清现在,所以才会心存侥幸。如何才能加深对因果的认识?必须时常亲近善知识,认真闻思经教,以此强化业果在内心的警策力。

事实上,因果的另一层面是我们当下可以感觉到的,那就是心行的变化。当我们与贪嗔痴相应时,内心的负面力量随之增长,人性也随之堕落。一个贪婪无比的人,永远体会不到心满意足的快乐;一个嗔心炽盛的人,永远感受不到心平气和的从容。那么,贪嗔痴从何而来?正是我们逐渐培养出来的。我们对金钱、色欲的执著,便是滋长贪嗔痴的养料。

即使外在一切并未因我们的贪嗔痴有所改变,但这些不善的心行力量仍会对自身生命构成过患。每件善行乃至一念之善,将使人性中善的力量得到张扬。反之,人性中恶的力量也会随之增长。世间有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很自我,有的很开放;有的很尖刻,有的很宽厚;有的很吝啬,有的很大度……每一种性格,都是生命的无尽积累。其中的负面因素,正是痛苦的源泉。

如果我们深知:每一件善恶行为必将对生命构成影响并留下痕迹,还会任意造作恶行吗?事实上,不仅一切行为如此,甚至起心动念也是功不唐捐的。我们的阿赖耶识就像电脑硬盘一样,忠实记录着输入的每一份资料。即使我们可以骗尽天下人,但永远骗不了自己,也绝无可能逃脱因果的自然法则。

“业决定”的道理告诉我们:有所为必将招感业果。这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任何起心动念及外在行为,必将在内心形成力量。二是今生的乐果皆来自过去世的善业,而今生的苦果则来自过去世的恶业,所谓基镇“业不作不得,业已作不失”。

当然,我们也不必为已造作的恶业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因为焦虑和自责皆于事无补。当我们认识到曾经犯下的恶业后,应至诚地发露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以如法的忏悔清洗人格,荡涤种种罪业。更为重要的是,必须从此深信业果,慎护身口意三业,如理作意,法随法行,决不造作新的恶业。如此,才能生生增上,在菩提大道上勇往直前。

深信业果的感悟

遭受不公平的待遇,不会怨恨吗?

受了委屈,也能不生气吗?

买彩票中大奖,也不会满心欢喜?

忙碌一年没赚到钱,也不会自怨自艾?

为何能如此?原来只是明白并深信业果, 善因决不生苦果 :一点一滴的乐果都是以前种的善业感召的。再苦的恶果也一定是之前的恶业成熟了。

业增长广大 :小小的业也能长出广大的果远远大于一粒种子变成一棵树。一粒毒药能置人于死地。

所以毋以善小而不为,宏州勿以恶小而为之。

未造业不会遇 :今生能遇到的都是与我们有缘的,也都是自己感召的,需从自身找原因。别人的善恶业不可能无端到你身上。净空老法师说所有不如意的事他都欢喜接受,受了就了了,消业了。可是我们世人不明理,就容易生怨恨恼怒烦,最终冤冤相报,纠缠不休。

已造业不失坏 :很多人造了恶业怕得苦果便通过风水师、气功师想要去转变,这是决定不可能的,这样赖账不还以后还要还更多。所以我们学了明理了就好好忏悔,诵经、念佛、念咒认账还帐才能真了蔽悉蔽了。

我之前初学有懂一点,然后安心不折腾不纠缠想修忍辱,可是碰到事情,一件两件小事还过的去。后来多了尤其一些关键的点,习性就上来了忍不住,就想难道真的是我造的原因吗?还是对方太坏了?

好了,一下子啥都崩了,然后就又任由自己过往的习性做主,反正忍让别人了,怎么也都不满意,还不如做回自己。

后来有次问师父什么时候该修忍辱,师父说什么时候都该修忍辱。现在想想要真明理信业果,自己要忍要受是还债消业,再者心平气和,再善巧方便地为他人着想地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引导他走回理智正确的道路。

另一个对于金象和两枚金币的公案,让我对金钱观的感触也比较深。我以前还学过财商,最经常讲的就是你不理财财不理你。那时候我跟开了窍一样就开始学习不断地倒腾。能赚到点小钱可还是比较心累的,而且得失心很重。

现在看来就是自己愚痴,就会听信邪知邪见。这话看似好像很有道理,其实经不起推敲。想想现在有钱人,特别是富了好几代的难道都是特别会理财的吗?还是向佛陀教导我们说的一样造了很多善业,一直在布施的人呢?

当然是后者,前者有也往往富有也是暂时的,是过路财神留不住。金钱传家不过三代,甚至现在大家太会享福和造恶业太容易,传一代都难。

我之前还有经历过从财商到学佛,然后统统放下,结果半年时间又折腾回来了。因为听说因缘果,有因还要有缘,如果种善业但没有缘不去显化也是不会结果的。所以想想自己作为凡人还是要先搞定赚钱的事再好好修行。甚至听有些说赚钱就是最好的修行。只要取之有道,并且看很多修行人也在搞钱。

不过心里一直有个小疑问这到底对不对。后来就发现自己在这路上内心又开始很不安定,且贪心不断膨胀。

昨晚的课程也给我很好的答案,造善业必生乐果,而缘会自陆桐生。就像生出来就有两个金币的儿童一样。那是他过去两枚钱诚心供佛的因。很多人买彩票中大奖其实也是因为以前布施的善业。

之前有摘抄报冤行的一段话感觉也跟这个话题相投,分享一下与师兄们共勉。

达摩大师说,我们“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

我往昔无数劫中

弃本逐末,流浪诸有

多起冤憎,违害无限

今虽无犯,是我宿殃

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

甘心甘受,都无冤诉。

愿师兄们都能“逢苦不忧,体解进道”。

达照法师:深信因果

人生实际上是由业果感召而来的。业就是我们的惯性、习性、行为。现在的业就是伏羡现在的行为、现在的果是由过去的业感召而来、现在的业又会构造成将来的果,所以一个觉悟的人必然是深信业果的,并且把深信业果落实在对人生世界乃至整个身心命运的认识上。

有些人是相信命运的,而出家人相信因果,不相信命运;正规的寺庙都没有算命、抽签、问卦;佛教徒是相信因果的。我经常在反思中发现:一切都是必然的。只要是遇到了事情就知道这是因果报应,再仔细观察,就觉得其实命运就是因果。

我从八九年出家到二零零四年,在这十五年里,基本上不相信命运,只相信因果;但是十五年以后,我又感觉好像是有命运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出家以后可以说是一帆风顺,该遇到的师父就会遇到、该碰到人就会碰、该做什么就会做什么。我心里就想:为什么会这么顺?出家的时候我才十七八岁,当时怎么会知道这个选择是对的呢?而且十五年后让我再选一次的话,我还是会选择出家,这就是命运。是我过去世可能曾经在修行的这条路上走过,甚至发过愿,今生缺此拍延续而来的,所以十五年以后我觉得命运可能是存在的,可是命运不是宿命论,不是说没有前世,或者说已经被前世卡定了。宿命论对结果是说死的,你前世造了什么因,这世就必然是这个果,而且只有这一个结果。而我们相信因果不是死的,就是说:今天的结果一定是前面种下的因,而我们现在,在你的人生中、在你的生命中,到底该做一些什么事?你就会一目了然。

「青山无语叹人亡,朝露风灯闪电光,人归何处青山在,总是南柯梦一场。」人生就像朝露一样,而在这短暂的人生中,你在每天的忙碌中,在早上醒来到晚上睡觉的这段时间里,应该是把我们的生命、命运是推往善良的、好的、积极的一面去,还是推往痛苦的深渊?

许多人的生活习惯是后天养成的,但一些脾气却可能是与生俱来的。比如说同样的父母、同样生活环境的兄弟、甚至是双胞胎,也有一个脾气好,一个脾气不好的,这说明脾气不是后天养成的。我们相信了业果,就对这个有相的、轮回生死的生命、或者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事,无论是什么样的打击、还是荣华富贵,会有一个正确的观念去面对。所以相信业果的人是一个觉者。

不相信业果的人就是一个迷失的人。迷失的人遇到了好事会沾沾自喜、得意忘形,觉得自己了不起、别的人都不如他,甚至出言不逊去讽刺别人,这样就造了恶业。例如有些人有权力就仗势欺人、有钱财的就欺负没有能力的,这样就是因为好事反而成了坏的结果。这就是迷失的人他不相信因果而导致的现象。

而当他遇到了坏事呢?大家想想:当你遇到坏事、逆境的时候,你是什么反应?一个不相信因果的人,当他遇到了坏事,第一个反应就是自责,责备自己怎么这么倒霉啊,怎么这么没能力啊,怎么这么窝囊;然后就责怪他人,说别人不好:「你看他欺负我,他是个骗子,不讲道德,是个魔鬼……」;或者责怪社会,觉得他也是无奈的,这个社会风气不行,大众的整个环境不行;另外还责怪自然界,怨天尤人,这就是不信因果的人遇到坏事时的表现。即使可能他的道德很好,他也会觉得自己不行,也会生烦恼、感到痛苦,所以遇到坏事了,他就从迷入迷、从苦入苦。其实遇到逆境并不要紧,但如果因此你变得更加痛苦、更加脆弱、更加懦弱了,这就是迷失的,这样的苦不但白受,而且还是苦上加苦,这一生苦了没有觉醒,来生还要继续苦。如果在受苦时又生起嗔恨的心、不满的心,那么三途恶道就是他将来的结果。这是迷失的生命的结果。

而觉悟的生命第一就是深信业果。前面讲过,这个世界外在山河大地的地、水、火、风四大,和内在身体的地、水、火、风四大都是由我们的业风感召而来。外在的山河大地——依报世界扒颂是由共业所感,共业就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行为、思想、理念感召来的;内在的地、水、火、风——身体是由我们别业感召而来,别业就是你的身口意三业。所以整个身心世界都是在业的惯性、业的动力下,推动而成、住、坏、空的。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规律后,要想把握这个世界,你必须先把握这个业风、风气。要造成一个好的、觉悟的世界,就要有觉悟的风气;一个迷失、痛苦、自私自利的世界,就是一个迷失的业、自私自利的业感召的结果。

外在的世界太广阔了,这个世界早就有了,在人类来到之前。它是不是我们的业感召的?确实是。但是我们看不到,因为我们只看到这几十年。你会想:地球的寿命比我们长多了,怎么会是我们的业感召的呢?事实上,只要你来到这个世界,你的业就会在这里,它就会感召。所以世界也是由这个业感召来的。

如果我们看不到外在的世界由我们的业感召,我们可以静下心来观察身体的这个业,这四大是我们内心的心力的惯性感召来的。通过坐禅,你心静下来以后,就一定会体会到心平气和。心如果平了、气如果和了、你身体的四大自然就调和起来,肯定是一天好一天。大家可以试试看。如果每天生气、焦虑,你的身体不可能好起来,哪怕你每天熬药、吃药。心中充满了抱怨,别人熬药熬得不好,你也发脾气,那么你这个病肯定好不了。所以心是一切业的根源。你的心的力量、行为的力量所招致的结果,近的是你身体的感受,远的是你将来的整个世界。你的心情会改变你对世界的看法。如果你心情好,就会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任何时候都是人间好时节;如果你具足慈悲心,看到好人就非常赞叹、欢喜,看到坏人就非常同情、怜悯,你的内心不会受到不良情绪的干扰。如果你情绪不好,看到好人说不定就会嫉妒,我情绪那么差,他为什么那么好?是不是笑话我?如果看到坏人,你就更加难受了。可见世界是由我们的情绪、我们的心来把关的。

我们可以观察当下的身心感受,观察这个业到底是怎么回事?深信业果的人遇到好事则事业顺利、兴旺发达;见到好人、有缘的人在一起就感到快乐,因为他一定能看到这其中曾经努力过的正因。如果没有一颗善心,你都遇不到善人;没有善根,连佛法都听不到。所以观察自己心能够发现,凡是遇到的、跟你有缘的人,一定是过去曾结下这个因,所以遇到善事、好事,我们就会倍加珍惜,而不会去破坏。而迷失的人往往会把善因变成恶缘。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9478.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