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佛教的道德观心得六

通过道德观的学习,让我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道德”的主题,曾经我也经常爱谈道德,看到路上有人乱丢垃圾,会发出个人评判,这个人怎么那么没道德;地铁上,听到有人把手机声音调的很大,也会暗暗评价这个人没什么道德观念;看到公园有人遛狗,让宠物随地大小便,也会随之感叹,缺乏道德感的人真不少……佛教网-我佛道学佛网

作为教师的我,会暗暗告诫自己,要做个有职业道德的人。时常讲道德,谈论道德,但是自己却从未深入、彻底的弄清楚道德是什么?是口号吗?是社会约束吗?必须要遵守吗?很显然…对于这些问题,我是糊里糊涂的。

在这一课中,我系统的了解什么是道德,下面几个点对我感触比较大的。

一、何为道德

1、智慧文化中,对道德定义就是“善”,“止恶修善、净化内心是智慧文化伦理学的核心。

2、性质上:智慧文化所说的善首先在于善心,然后才体现在行为上,而不仅仅是从行为上来判断。这些善的心里能给人带来安定、。

二、道德和利益的因果关系

1、怎么成就现实乃至究竟利益?智慧文化看来,和道德有着必然的联系。智慧文化对宇宙人生的解释,可以概括为“因缘因果”四个字,也代表了智慧文化的世界观,告诉我们:生命是无尽的积累,从无始的过去一直延续到无尽的未来。今生只是其中的一个片段,就像大海的浪花。浪花时时生灭,而大海常在。

2、如果把心比作一片田地,我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就是在心田播下种子。正是这些种子,造就了我们的存在。

3、道德代表着正确的观念、良好的行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说,道德是成就利益的因,而利益是道德行为的必然结果。

个人感受:

疫情期间,突如其来的假期都在家里呆着,虽然工作、培训、学习智慧文化依旧忙碌而充实,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学习的效率没之前那么高了。年前是线下学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我每次结束交流都是能量满满的感受。

因为特殊的日子,长期呆在家里,自己自修和定课,感觉效果没之前效率高。从开始的沮丧到反思自己,发现在家里会有一种随意性,起床后会穿着睡衣脑袋还没清醒的时候在房间里做定课,没有恭敬心。自修也同样如此。

发现自己的存在问题后,就开启了“拯救自我”的计划,早晚定课自修着装整齐,不可随意邋遢。每天按照自己做的时间计划表来执行当天要做的事情。“自我拯救”后,发现精神状态变好了,心情也变好了,做事情的效率变好了,自修的质量也变高了。

朋友看到我每天这么充满活力,表示非常开心。向我诉说她自己生活遇到的一些问题,晚上经常梦到死亡的噩梦,我安抚她,不要害怕,并且向她推了师父的智慧开示,她看了之后心情也变的好很多,表示很感谢。

当有了正确观念、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受益不仅仅是自己,还会给其他人带来欢喜,毕竟在浮躁的社会中,真善美是每个人最愿意追求的。

感恩遇见善知识,感恩遇见有缘人。
如果、理性思考、法法义、义道德…

儒家重视道德,尊为立身之本,并以此区分君子和小人。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德行。从君子到大丈丈,乃至成圣成贤,包括社会的和谐安定都要以道德为基础。佛教对道德的定义不仅能让自己受益,还能利益大众建设和谐社会哲学、神本、人本等就是不同手指都指向太阳真理,都让人积极向上。佛教是开发本知具足的内在觉性,从认识到自己使命同担当。

你是什么比拥有什么更重要!成大事者先学会做人。

道德造就良好的心态践行道德就是不断发展正向。生命也是一个产品由材料决定它的品质,这个材料就是我们的思想语言和身体行为。幸福不是物质更是心理的要拥有健康心态。利他心、爱心、诚信,加上好的管理就会成功,人脉就是钱脉。

利就是利益、爱也是一种能力即要理论也要实践,无条件的爱先要有一颗慈悲心,去中心化无我。我只是一一个因缘和合的材料,通过身语业心是一片田,种豆得豆。佛教一切修行,都是建立在心的基础上,四条根本戒律,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佛教的基本道德,是自他和乐的前提。因为法律是在犯罪行为发生后加以制裁,但伤害已经造成,道德和戒律的作用是防患末然,是通过杜绝不良心行,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

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人类也就更容易被外物所迷惑,只有认识自己我是谁?反之社会危险性就越大。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成就他人也就是成就自己。

你要小心你的语言,因为它会变成你的行动!

你要小心你的行动因为它会变成你的习惯!

你要小心你的习惯因为它会变成你的命运!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佛教文化网 » 佛教的道德观心得六
分享到: 生成海报

学佛文章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