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课导师开示了五个内容;每个内容环环相扣;从何为道德、道德的基础开示导向道德和利益、道德的建立和提升;最终归结到佛教道德在当今世界的价值;其中何为道德中佛教对道德的定义、道德的局限和提升、佛教道德价值惟现进行分享:
佛教对道德的定义就是善;止恶修善、净化内心正是佛教伦理学的核心所在;以前的我从未想过道德具体讲什么,只知道做人要有诚信,要有孝心;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通过学习佛教的道德是善心善行;这个善让我认识到道德与我的思想、行为、语言有关;当不善的思想发生,行为和语言产生不善,给他人造成伤害;而自己也产生了负面情绪;当我想着帮助他人的时候,当下就会觉得很开心;给我带来了正向心理;
道德的局限在于”我“。佛法正是让我突破”我“的局限,学会因缘因果看世界;认识到任何事物包括自己都是众缘形成之物,并无任何自性(我)实际存在;通过观察修和义工行来提升道德;观查到念头、情绪无常变化,不是我能拥有的,来破除念头是我,情绪是我的错误观念;在起心动念时进行观照,对心加以训练来管理自己的心;把不善的思想扼杀了,负面情绪和不良的果就规避了;同时去认识在无尽轮回中,我和六道一切众生都曾有过父母、兄妹、姐妹的关系;善心善行,因为义工行让我心量打开了心境不同了,让我认识到利他行时往往利益最大的是自己。通过学习佛教如何提升道德的部分,对于建立佛教道德,让我明确了修学目标和方法;
佛教道德价值体现在人生观:人的生命是无常的,也是无限的。在无常又无限的生命流转过程中,所有的行为都会产生相应的结果,所以人生应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用慈悲和智慧来完善自己的生命。世界观:依正不二、万物一体、和合共生。外在的自然、世界、跟人的心是不二的。世界万物遵循因缘因果的规律;价值观: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止恶修善、净化内心;自觉觉他自利利他,成就佛菩萨大慈大悲大智慧的圣人;明白三观的意义就会认识到作为个体的人,其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他人,同时各种复杂的因缘关系也影响自身;所以关注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以及与自然万物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约束自己的行为,朝着良善的方向去努力,净化内在的贪嗔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