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师父,念佛时如何做到心定、静心?心无杂念的境界好难啊!
答:作为初学者,不要等到心完全安静下来再去念佛,那样的话,你很难有机会开始念佛;相反,你应该通过念佛使心安静下来。心里越乱的时候,越要果断地提起佛号、心咒,把散乱、四处攀缘的心收回来。心咒又称为“心的保护者”,持咒或念诵佛号能够让我们的心不外散。通过长期、耐心的训练,我们慢慢习惯把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放在持诵的心咒或佛号上,即使在嘈杂、混乱的环境中,内心的专注和宁静也不易受到影响。
念佛的时候发现自己杂念纷飞,是因为此时你的心比平时安静,所以才会察觉到杂念纷飞。这是很好的开端,不用去管杂念,坚持念佛,假以时日会见到成效。
另外,刚开始修行的人,很少能做到一心不乱。你需要保持觉察,在念头生起时,知道念头生起了;念头纷繁变化时,知道它在变化。不需刻意制止念头生起,也不要刻意挽留。如此保持觉察,自然而然地,就不会那么容易跟随念头乱跑了。久之,心会慢慢安静下来,安住的时间也能越来越长。
初学者往往以为凡事都有窍门,总想找个机巧的法子,其实最大的机巧就是坚持、串习。一件事,做十遍不成功,就做一百遍;一百遍不成功,就做一千遍。反复坚持做下去,熟能生巧。
问:您好师父,我想请教一下藏传佛教有什么不同之处吗?我该怎么修?盼复!
答: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南传佛教,虽然传播的途径不同,但都是释迦牟尼佛的教法。藏传佛教包括显密两部分,密宗可以说是藏传佛教显著的特点。显密在根器、证悟的方法和所需时间等方面有差异。密宗认为诸法当下即是清净的。
对三宝生起信心,想要修行,这是非常值得赞叹的事情,是你往昔积累的福报因缘成熟的显现。首先你需要皈依佛门,皈依后开始同思佛法,并做功课,可以念诵《金刚经》《心经》《地藏经》这些经文或者持诵佛菩萨的圣号。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如何做功课》,在菩提洲网站和《次第花开》这本书里都有。如果有条件,你最好选择一位具德上师,在上师的指导下进行闻思修。
问:因为因缘时时变化、时时消失,所以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我;因为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我,因此每一个当下都是一个缘起,我们或许正可以运用这种缘起,加入一些好的条件,将我们的生命带往一个更好的方向去,这便是修行?
答:可以这么说,修行就是断恶行善,纠正会给我们带来痛苦的身口意行为,积累智慧和福报资粮,走向解脱,并最终成就佛果。生命有四种:由黑暗走向黑暗、由黑暗走向光明、由光明走向黑暗、由光明走向光明。我们获得了这个暇满人身,如果懂得善加利用,就能由光明走向光明。
问:众生平等。可为什么有人不费劲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而有些人却一直活在痛苦之中?
答:众生平等是说众生都有佛性,有同样的潜力实现圆满觉悟,而每个众生当前的状态是自身种种因缘的显现,因缘不同,自然显现不同。有人不费劲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有些人一直活在痛苦之中,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福报不同。然而,你所说的“一直”实际上也只是暂时的显现而已。没有什么是恒常不变的,天人有福报用尽堕入恶趣的时候,地狱里的众生也有果报受尽转生到善道的时候,众生就是这样随着自己的业力在六道轮回中不断地起落,所以我们才要修行,彻底出离轮回。
问:上师您好,为什么信仰佛教的许多人拿很多钱去放生,而很少看到他们拿钱去帮助那些现世的人呢?真的希望大师能组织一次公益活动,帮助那些偏远山区的孩子,还有患病的孩子。我想现世人的疾苦也应是信佛之人所关注的吧?
答:帮助众生的方式有很多种,佛菩萨救护众生的方式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寂天菩萨在《人菩萨行论》中说到:“路人无估依,愿为彼引导,并作渡者舟,船德与桥梁。求岛即成岛,欲灯化为灯,觅床变作床,凡需仆从者,我愿成彼仆。”
佛教徒心怀一切众生的疾苦,对六道众生具有平等的慈悲心。假使你有这样的印象,认为佛教徒只放生动物,不帮助人,可能是由于你对佛教徒的了解还不够多。其实社会上各行各业都有佛教徒在以个人的身份、以个人的名义或团体的名义在积极帮助他人、奉献爱心,建立孤儿学校、养老院、扶贫医院,从事各种公益活动。在灾难到来时,也总有大量佛教徒在前线与后方无私无畏地救援,慷慨地捐赠。他们做这些事的时候,往往都是默默无闻的,很少曝光,更不会刻意去宣扬自己佛教徒的身份。而且,除了物质上的帮助外,很多佛教徒还在精神上给需要的人以帮助,让孤独的感到被关心,让空虚的感到充实,让绝望的重新生起希望,让迷茫的逐渐找到生活的方向。
问:上师,最近通过微博知道我学佛的好友越来越多了,很多都劝我回头是岸,好多的违缘啊!虽然我知道他们都是为了我好,但我真不知道怎么和他们解释佛祖的智慧,我因此写了文章,可是写了之后更多违缘了,我不知道如何才能和他们保持这难得的友谊又可以继续我的修心之路。
答:不要动摇自己修行的决心,也不要扰乱他人的心。继续你自己的闻思修行,让周围的人通过你的身心变化逐渐对佛法生起信心,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朋友们讲讲佛法的道理。凡事都有因缘,度化众生也需要观察众生的根基和因缘。作为初学者,最重要的就是自己静下来精进修行。
问:总有做不完的工作、家事,每天还要和孩子斗智斗勇。很想修,总苦于时间不够用。师父啊,我该如何是好?
答:在家人要工作、要照顾家庭,的确没有太多的修行时间,所以更应该珍惜。每天再忙,也要安排一定的时间修行,尽量争取多的时间修行。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随时随地修习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智慧。比如在工作中和同事发生冲突,你可以修忍辱、修慈悲心;如果你的孩子把家里搞得一团糟,你可以修空性,告诉自己眼前的一切都如梦如幻;照顾父母,引导父母学佛,这是报答父母恩德,也能为自己积累福报资粮;戒杀茹素、护生放生,这些不需要占用很多时间,却是非常殊胜的法门。
问:一直没办法对那些给我带来伤害的人释怀,他们把快乐建立在我的痛苦之上。我一直想知道如何才能放下,才能原谅。若是再说到悲悯之心,就更加不知道如何做了。
答:对那些伤害你的人,尽量去理解他们内心的痛苦烦恼,原谅他们对你的伤害。实在不能马上做到,不用着急,慈悲心的训练可以一步步来。先对亲近、喜爱的人修慈悲心,然后将这种慈悲延展到一般人,最后到伤害过自己的人。当你生起菩提心,当你的菩提心日日增上,有一天,你会发现,曾经无法释怀的心结已经烟消云散。
修行不易,难就难在要不断突破自己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