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沙弥戒仪轨(沙弥戒律仪解释)

学佛百科2023-06-16336

本文导航:

【沙弥出家受戒法】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1、亦名:度沙弥法、沙弥戒受法、 十戒受法、受十戒法、受沙弥戒法 , 子题:与剃发法、授十戒法、授 沙弥戒体法 ,随机羯磨诸戒受法篇:「度沙弥法。律中度罗[目*候]罗为最初。

2、资持记释云:「初示处,既作单白,义是对僧。理下,次示问缘。立胜缘者,为说法开导,委示心境,及问遮等。旧云,五逆中,但不问破僧;今谓不然,虽非正破,不无伴助,如女不能破,尼受问之,足为明准。

3、汉文有释义为“求寂者”、也有译成“忽慈”、“勤策”,受这种戒以表示愿意接受修持,过寺院生活,主要以儿童为主,因年龄小,沙弥戒的等级小。

4、沙弥的词语解释是:沙弥shāmí。(1)佛教出家五众之一,指依照戒律出家,已受十戒的七至二十岁男性修行者。 沙弥的词语解释是:沙弥shāmí。(1)佛教出家五众之一,指依照戒律出家,已受十戒的七至二十岁男性修行者。

沙弥戒的内容有哪些?

沙弥(尼)十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婬;不妄语;不饮酒;不著花鬘好香涂身;不歌舞唱伎亦不往观听;不坐卧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捉持金银宝物。

沙弥及沙弥尼应守的十戒是:不杀戒、不盗戒、不淫戒、不妄语戒、不饮酒戒、离高广大床戒、离花戒、离歌舞等戒、不蓄金银财宝戒、离非时食戒。

持银钱戒,属于出家人的戒律。信士剃度出家后,师父会授以沙弥十戒,第十条是不捉持生、像金银,宝物。是谓银钱戒。经文出处:《沙弥律仪毗尼日用合参》,诸多经文都收录于《沙弥学处》。

就是和在家居士的五戒中的前四戒是一样的,不过把不邪淫改为了不淫欲,并且在顺序上从第三排到第一。一不淫欲戒,二不杀生戒,三不偷盗戒,四不妄语戒。

比丘戒【具足戒】梵语upasam!panna,或 upasam!pada^,巴利语同。音译邬波三钵那。意译近圆,有亲近涅盘之义。又作近圆戒、近具戒、大戒。略称具戒。

什么是沙弥?沙弥分阶段吗?比如说有分年龄段的

1、沙弥小和尚指己受十戒,未受具足戒,年龄在7岁以上,未满二十时出家的男子,和尚实际上只有那些地位高,学问大,能为僧师的男性佛教徒才能称,并非普通僧人能用。

2、沙弥是指年龄在七岁以上,未满二十岁时出家的男子,而比丘则指满二十岁,受了具足戒的男子称作比丘(俗称和尚)所谓沙弥,俗称“小和尚”,原语可能出自龟兹语的 samane 或 sammir,或于阗语的 ssamana。

3、又译作勤策,即为大僧勤加策励的对象。沙弥有三类:七至十三岁,名驱乌沙弥,谓其只能驱逐乌鸟。十四至十九岁,名应法沙弥,谓正合沙弥的地位。

4、沙弥 是佛教中对年龄不足20岁,或其他初级出家男子的称呼,沙弥是梵语,意为勤策男,言其当勤受比丘的策励;又有息慈之义,谓当息恶行慈。其地位低于比丘。根据巴利圣典,最早的沙弥是释迦牟尼的儿子罗睺罗。

5、沙弥五年学戒年龄段是7岁以上70岁以下。出家做沙弥(受沙弥戒)必须7岁以上70岁以下,也就是说不满7岁,或70虽以上是不能出家成为沙弥的。人若想成沙弥,需受十戒(沙弥戒)。凡刚出家的出家人,都叫做沙弥。

6、比丘和沙弥以二十岁为年龄分界线,年龄超过二十称为比丘,二十以下称为沙弥。不过,在佛门中,比丘与沙弥的区别,还有着一个更加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只受过十戒而没有受过“具足戒”的,是沙弥,受过具足戒的,就是比丘了。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fojiao/18425.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