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佛的定位是什么(佛的地位排序)

学佛百科2023-03-1284

佛的摆放位置

释迦世尊在中间,观音弥勒两边。

佛菩萨形象,一般建议供在上位,就是一开门一眼可以看到的位置。

当然,实际情况可以按您实际摆设来灵活变通,佛法圆融,都是可以的。

哪里是上方?坐在这个座位,每一个门,人进来的时候你第一个看到,这个位置就是大位、就是上位。因为房子的建筑方位不同,所以不拘哪个方向,我们供佛一定供在上位,不要去搞东南西北,这就对了。

《华严经》善财童子参访善知识都是向南方,南巡参访,这个「南」绝对不是东南西北的南。如果说只有南方有善知识,而北方、东方、西方都没有善知识吗?为什麼善知识偏偏都到南方去?「南」是表法,代表光明,在五行里面南方是火,火是代表光明,光明代表智慧。善知识是有智慧的人,他住在那个地方,那个地方就叫「南方」,善知识是有福报的人,他住的地方也叫「福城」,所以福城、南方不是指一个方向、一个地区,我们要懂得佛法这个意思。

我们只要虔诚恭敬供养佛菩萨、礼敬佛菩萨,就能消灾免难,这个道理要懂。

【关于各种供具表法简述】:

供香不是给佛菩萨吃的,也不是给佛菩萨闻的,是用来提醒自己,念念不忘佛菩萨的教诲,才不会做出错事,令自己后悔的事情。

人内有烦恼,外有诱惑,财令智迷,色令智昏,供香,是在提醒自己,待人处事做判断的时候,要有佛菩萨的智慧,要有佛菩萨的心肠。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二七卷) 2003/1/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927

燃灯,这是以智慧、光明供养大众,帮助大众破迷开悟。供香是帮助大众转恶为善。你看看这一句里头的意思,「香」表戒定,学佛的同学都知道,香赞里面有戒定真香,五分法身香。所以我们每天在佛菩萨形像面前燃香、燃灯,你要懂得它的意思,不是佛菩萨要的,「香灯」是提示我们自己。我们看到香的烟、闻到香的味道,就要想到戒定;看到佛菩萨前面供的灯,就要想到智慧。戒定慧是三宝,『具众宝色』。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三四卷) 2002/6/11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734

佛前面供花、供果,这个很普遍,常常看到有人带著香花水果到寺院去供佛、供菩萨。什麼意思?花代表的是因,果是表果报,花好,因好,果一定好;果好,因一定好,花跟果是代表因果的,让你看到,常常想到种善因得善果。你要能想到这一点,光明照耀,你的心里面放光!不是供花给佛菩萨看的、给佛菩萨欣赏的,佛菩萨是泥塑木雕,它怎麼会欣赏?供果,佛菩萨也不会吃,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这是教学,千万不要把意思错会了!有人问,哪些花不能供佛菩萨?哪些果不能供佛菩萨?那这就是迷信。在佛法里头,无论什麼样的花都能供,无论什麼样的果也能供佛,为什麼?表法!看到花就知道修因,因是什麼?四摄六度。花代表四摄六度,在《华严经》里面花代表十波罗蜜,果代表菩提涅盘。在净宗里面,果代表往生净土,往生净土就证果,这是供花、供果。

我们最常见的供水,水在一切供养品里面,表法当中是最重要的,供一杯水。水最好用透明的玻璃杯,为什麼?让我们能看得见,这最好,它表法!水代表什麼?水代表我们的心,这杯水清净没有污染,表清净心。水里头不起波浪,平的,代表平等心。所以这杯水供在那里,让我们看到了,我们常常想到我自己的心要清净、要平等,表这个意思。水可以常供,花果、灯明也可以常供,教你无论在白天晚上、无论在什麼时候,看到就引起如来对我们的教诲,它在那个地方时时刻刻提醒我,是这个意思。唯独供饭菜不能久放,因为供饭菜表法的意思少,报恩的意思多。我们每天吃三餐饭,吃饭的时候没有忘记:我要供佛、要供养法界一切众生,佛门叫出食,出食是布施一切鬼神众,餐餐饭不忘。但是你要晓得,佛菩萨都是日中一食,所以早晚决定不能供饭菜,日中一食。中午供上,上供完之后就要撤下来;就好像你们请客请人吃饭一样,饭吃完,当然饭菜剩下来的都要撤走,你总不能老放在客人面前。随时用完了,随时就撤走了。所以用饭菜供佛,供养完毕立刻就撤出。撤出之后供众,先供佛、后供众,这个道理一定要懂。香花、水果是表法的,表法可以常常放在那里。

现在我们也有看到一些道场,它们的香、它们的烛都用电灯做的,做成蜡烛的样子,上面是个红色的电灯泡,我看到很多。香也是如此,那不是真的香,但是香的前端是小电灯泡,很小的电灯泡,你看到是红色的光点。这个有形相,没有香味,但是行,表法。让你看到了,知道自己要怎麼样修学。花果也供的是假花,假的果,这行,为什麼?它是表法,让你常常看到想到,不会把它忘掉,意思在这里。可以说道场、佛堂里面,所有一切陈设没有一样不是表法的,你要会看,你要能够体会到,进去一句话不说,佛菩萨跟你讲经说法就圆满了,那真的是「无上甚深微妙法」!尽在庄严无语中,你细心去体会。

香炉表什麼?香炉是燃香的,香代表信,信香;香代表戒定慧,戒定真香;香又表五分法身香,前面说过。所以你看到香烟缭绕,闻到香味,你就提醒:我要修戒定慧三学,我要修五分法身,那就是「光明照耀」。没有燃香,你看的时候,香炉没有香,你看到香炉,看到香炉就想到燃香。看到蜡烛,从前在佛菩萨形像面前供养灯明,供养油灯、蜡烛,那个表法非常明显,就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现代说的舍己为人,牺牲奉献的精神。现在都用电灯代替,是很省事又很乾净,但是表法不太容易觉察到。所以你一定晓得,供具是教学的,必须要收到教学的效果。

【关于各佛菩萨的表法简述】:

弥勒菩萨,现在造的像,一般是布袋和尚的造型,笑嘻嘻的,笑脸迎人。他是下任佛。弥勒的名字是梵文音译,意思是慈氏,示现出来表达的是慈悲、宽容、快乐。

地藏菩萨表法“孝”(详见《地藏经》),而地藏的名号,说的就是心地宝藏,人人皆有,真要种福,从心地里面种,也就是从孝开始种福,才能有真实收获。孔子《孝经》云:夫孝,德之本也。有本源,才有后面种种利益。佛也说,好好奉养父母,是三世诸佛,(成佛)净业正因。(《观无量寿经》,净业三福,第一福,第一句,孝养父母。)

有的寺庙还有供伽蓝尊者(关公),表法“忠”,忠是孝的落实,不是愚忠,忠,看字就知道,中道的信,心正,谓之忠,是你的心正,你的心不偏,你的心不斜,这叫忠;换句话说,这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正知正见。

顺带一提,大雄宝殿里面,一般供奉的是华严三圣,普贤菩萨 释迦牟尼佛 文殊菩萨。

一般一佛两菩萨这样的三圣组合,都是两菩萨表行门和愿门,也表大智和大行,佛表圆满佛果,行愿相资,有智有行,就能达至圆满菩提的意思。

普贤菩萨表法“大愿、大行”,《华严经》的最后一品,《普贤菩萨行愿品》,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有愿望就要有行动去落实,愿望才能真实现。

文殊菩萨表法“大智”,一般持如意,如意头是弯回来的,真有智慧,才懂得回头,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从迷、邪、染中回头,依靠觉、正、净。回头依靠,是为归依(古文通假字作皈依)。

有智(判断)、有愿(方向)、有行(实行),才能证究竟圆满佛果。释迦牟尼佛就是究竟圆满佛。

释迦牟尼是梵文音译,意思是能仁、静默。

仁是不自私,「仁」是一个单人旁,这边是二,是两个人,想到自己就想到别人,儒家说的,己欲立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则勿施于人。做到极处就是佛家说的“无我”,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个程度,佛真清楚,真明白,你我本是一体,何来你?何来我?就是道家说的「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也就是现代量子物理研究出来的“弦”,是构成所有人和一切的本质。

静默,就是清净、清凉,我们娑婆世界众生,总是妄念纷飞,心里面波涛汹涌,焦虑燥热,弄得自己一刻不得安宁,而静默的心,水平如镜,清净无染,清凉自在,能照一切山河大地,所谓山来见山,无所不见。

大雄宝殿后面一般是观音菩萨,观音菩萨表法大慈大悲,慈者“予乐”,悲者“拔苦”。大者,无有分别,不论男女老幼,年龄国籍,信仰宗教,一律平等帮助救度。还有千手千眼观音,表法眼到手到。看到了,立刻就加以帮助,表这个意思。

其实佛菩萨的存心都是一样的,例如地藏孝,观音不孝么?其实一样孝。弥勒慈,观音慈,普贤文殊不慈么?都是慈的。

我们明白其实佛佛道同,佛菩萨在理上,存心都是一样的,只是事上,为我们示现出不同的方面而已,看到佛菩萨形象,我们能提醒自己,念念不忘佛菩萨的教诲,放下妄想、执着、分别,心里面获得清净清凉,那就好。

佛的定义是什么?

【佛】

佛,梵语具云佛阤,华言觉。谓智慧具足,三觉圆满,故号为佛。(三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

【神】

 (术语)有灵妙不测之德者之通称,通名八部众。天神乃至阿修罗神等。

在世界上佛在人们的心中是怎样的地位

在人们的心中是至高无上的崇拜,就是我们的楷模,而不是迷恋。迷恋这个词是贬义的,而且我们的信徒不会这么低层次的去把佛定位。修成佛是一种境界,是所有信佛的人的一种追求,这不是贪,而是希望能达到跟佛一样的修为,大彻大捂,大慈大悲,救众生于水火,度众生脱离苦海,远离轮回之苦。

关于地藏王菩萨?

佛本无相,因缘而现。为了表达对佛的敬意,故造像供养。礼敬佛菩萨,有极大的功德。

佛的定位的是我们的老师,我们是佛的弟子,也就是学生。所以不要有太多拘谨,怕这不如法,怕那样造罪。只要是出于对老师的恭敬心,即基本错不到哪里去。

在家供佛,如果有单独的小房间是最好的了,或选择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空间亦可。关键是整洁、相对安静。一般不要在卧室中供佛。实在没有条件,住的是单人房,也可供佛。但平时一定要记得用布帘子或木门盖上,只有在上香供水时拉开,以免无意间做一些不太好的事,造成不敬。

所供佛菩萨像,就要看各人的因缘了。长期专念地藏经的,当然最好是供地藏菩萨;专门念普门品、修观念法门的,就单供观世音菩萨;若是广览佛经,可供本师释迦牟尼佛;专修净土,则供西方三圣或单供阿弥陀佛;修药师法门时,可供药师佛。也看各人更喜欢哪一尊佛菩萨,比如有的人对观世音菩萨非常有亲切感,那就可供观世音菩萨。若是供佛,可同时在左右供两位菩萨,如供本师佛,可同时供迦叶尊者与阿难尊者,或供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或供观世音菩萨与地藏菩萨等等。佛菩萨像以一尊或三尊为好,当然还可加上护法神。多供亦佳,但要保持整齐有序,让人见到就喜欢。若有不想供的佛菩萨像,可以转送愿意供的师兄,或送到寺院去,没有什么妨碍。也可供佛菩萨画像,功德亦等。

佛像上的灰尘,可专门准备一块净布,经常拭擦干净。

佛经可摆在佛菩萨像的左右两侧,也可单独摆一格。

佛像前可供莲花灯或油灯、香炉、幡、净水、花、水果、素食等等,不一定要供全,一样或数样皆可,不供也没影响。供品宜摆放在横的或竖的直线上,保持对称、整齐、干净。香炉中的香灰与香柄应经常清理,香柄能每天清理最好。当一般废物处理即可,别弄得左也怕右也怕。

上香一次三枝或一枝。上三枝香的话,先上中间,念“供养佛”;再上左边的香,念“供养法”;最后上右边的香,念“供养僧”。每枝香之间间隔一寸左右,皆须笔直插上,上下的间距相同。如是供一枝香,念“愿以此香供养佛法僧三宝”,或“愿以此香,以普贤行愿力,供养十方法界无量无边佛法僧三宝”。也可供塔香、线香、盘香、檀木片香等等。供其它物品时,皆可如此发愿。

香炉应与佛像配备,不宜太大,造成喧宾夺主。

幡是写有“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等字的彩色布幡,一般挂在佛像左右两侧。佛堂较大的话,也可选择适当的地方挂在佛堂的空间中。

供水杯最好是有盖的,防止小虫子或灰尘掉入水中。佛教用品商店有专门的供水杯卖,一个即可。空间宽大的话,也可供三个水杯。水须瓶装矿泉水,或干净的凉开水、井水、山泉等。水最好一天一换,不记得换也没有什么影响。换下的水可饮用、煮饭、烧茶、浇花,倒掉也没关系。

家里买上水果时,可先挑出最好的供佛,以示恭敬。个数不拘,供完一天即可取下食用。不要老放在供果盘中,以免烂掉或干瘪。供其它素食与此相同。

所供之花,要记得常换水,不要让养花的水发臭变质,花枯萎后要及时取下,当常规废品处理即可。

莲花灯或油灯,可初一、十五供,也可每逢斋日供,或每天供。晚供早熄,或供长灯皆可。

整个供桌皆应经常清理,保持清洁清爽。

供桌前可放一个拜垫,旧的枕头或一块旧的被褥折叠皆可,表面蒙上黄布。样式以自己舒适为度。

若是家中没有条件供佛,可用观想法供佛。即在诵经前观想一下佛菩萨,如同佛菩萨就在眼前。恭敬合十礼敬,再开卷诵经。也可先上香、家里有什么供品就拿出来先供一下,再诵经。或用电脑打印一张佛菩萨像,过好塑,平时夹在佛经中,诵经时供上,诵完后照样放好。当然直接诵经亦可。

八月十五供菩萨什么?

八月十五供奉月光遍照菩萨,供素菜、素饭,素食点心、月饼。晚上拜月。在中秋月出时开始祭祀,祭后分胙,饮宴、赏月。凡是月光能照射之处,都可以举行。如遇阴天,可以向月亮的方位摆放祭桌。如遇到下雨可以转移到船上、檐下或室内但需打开门窗面向月亮的方向而祭。

参加祭月的人中选一名主祭,一名赞礼,若干执事,其它人均为从祭。以年长的女性长辈或家庭主妇担任主祭。集体祭月时,也从女性中选定主祭。按照传统,男不拜月。男子可以担任赞礼、执事协助祭月,或从事其它协助工作。

扩展资料:

祭品的准备:祭品使用简单的月饼和水果即可。这些祭品是奉献给月神享用的祭品。

1、中秋月饼:这是最重要的祭品。月饼以自制为佳,并且宜做成较大的形状以方便众人分切食用。用小型月饼时,应准备足够数量,以便祭后之“餕”。

2、西瓜一盘:切成莲花状

3、秋季时令水果若干盘:依各地情况酌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拜月

请问“佛教”在中国文化的定位是怎样的?佛教能算是中国的主流文化吗?

佛教是中华文化中的主体文化之一,好比西红花,产于欧洲,但是他也是一味中药,因为其有中药的本质。我们的中华文化是包容性很强的文化,他有全世界各种优秀民族的精华参与其中。中华文化是不受地域影响的。

在当今社会,佛教的发展如同佛在《法灭尽经》中说的情况,末世佛教。但是个人的修行而言,而然可以转末法为正法。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盘,与诸比丘及诸菩萨、无央数众来诣佛所,稽首于地。世尊寂静,默然无所说,光明不现。 贤者阿难作礼白佛言:“世尊!前后说法,威光独显,今大众会,光更不现。何故如此?其必有故,愿闻其意。”佛默不应。如是至三,佛告阿难:“吾涅盘后,法欲灭时,五逆浊世,魔道兴盛,魔作沙门,坏乱吾道;著俗衣裳,乐好袈裟五色之服;饮酒啖肉、杀生贪味;无有慈心,更相憎嫉。时有菩萨、辟支、罗汉,精进修德、一切敬待,人所宗向,教化平等。怜贫念老,鞠育穷厄,恒以经像,令人奉事,作诸功德,志性恩善,不侵害人,损身济物,不自惜己,忍辱仁和。设有是人,众魔比丘咸共嫉之,诽谤扬恶,摈黜驱遣,不令得住。”  “自共于后,不修道德,寺庙空荒,无复修理、转就毁坏。但贪财物,积聚不散,不作福德。贩卖奴婢,耕田种植,焚烧山林、伤害众生、无有慈心。奴为比丘,婢为比丘尼,无有道德,淫侄浊乱、男女不别。令道薄淡,皆由斯辈。” “或避县官,依倚吾道,求作沙门,不修戒律。月半、月尽,虽名诵戒,厌倦懈怠,不欲听闻。抄略前后,不肯尽说,经不诵习,设有读者,不识字句,为强言是,不谘明者。贡高求名,虚显雅步,以为荣冀,望人供养。” “众魔比丘命终之后,精神当堕无择地狱。五逆罪中,饿鬼、畜生,靡不经历,恒河沙劫。罪竟乃出,生在边国,无三宝处。” “法欲灭时,女人精进,恒作功德。男子懈慢,不用法语。眼见沙门,如视粪土,无有信心。” “法将殄没,登尔之时,诸天泣泪,水旱不调,五谷不熟。疫气流行,死亡者众。人民勤苦,县官计克,不顺道理,皆思乐乱。恶人转多,如海中沙。善者甚少,若一若二。” “劫欲尽故,日月转短,人命转促。四十头白,男子淫侄,精尽夭命,或寿六十。男子寿短,女人寿长,七八九十或至百岁。” “大水忽起、卒至无期,世人不信、故为有常。众生杂类,不问豪贱,没溺浮漂,鱼鳖食啖。” “时有菩萨,辟支,罗汉,众魔驱逐,不预众会,三乘入山福德之地,恬泊自守以为欣快,寿命延长,诸天护卫月光出世,得相遭值,共兴吾道,五十二岁。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化灭去,十二部经寻后复灭,尽不复现,不见文字。沙门袈裟自然变白。” “吾法灭时,譬如油灯临欲灭时,光明更盛,于是便灭,吾法灭时,亦如灯灭,自此之后,难可数说。” “如是之后,数千万岁,弥勒当下世间作佛,天下泰平,毒气消除。雨润和适,五谷滋茂,树木长大,人长八丈,皆寿八万四千岁,众生得度,不可称计。” 贤者阿难作礼白佛“当何名斯经?云何奉持。” 佛言:“阿难,此经名为法灭尽,宣告一切,宜令分别,功德无量,不可称计。” 四部弟子,闻经悲惨惆怅,皆发无上圣真道意,悉为佛作礼而去。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fozhu/1068.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