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包含佛乐来时对他做什么苦来时对他做什么的词条

学佛百科2023-03-1281

佛教中的苦与乐是什么

您好

佛陀在鹿野苑为五比丘宣说“四圣谛法”:苦、集、灭、道。集谛为因,苦谛是果。世尊为何先说苦谛?是先让众生对苦有足够的认识,产生厌离心,希求解脱。因为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虽然有乐,总是稀有短暂,乐少苦多。所以说,人生真理须从苦谛中领悟。

佛经里把“苦”归纳为“三苦”。即苦苦、坏苦与行苦。

苦苦:不适悦的苦受名为苦苦。如贫穷是痛苦,加上疾病缠身,或诸多灾难,真是苦上加苦。又人身本为苦,若再受到各种寒热、饥渴、劳役、刀杖的逼害时,岂不是苦上加苦吗?

坏苦:又称乐苦。所说是世上感受到的乐也是苦。何以故?因为快乐过后,则觉得寂寞无聊,况且快乐的境界往往是暂短的,当缘尽而散或乐极生悲之时,终归是苦。

行苦:行是迁流不息的意思。人生的一切都是在迁流变异中而不是常住的。当这不苦不乐的境界保持不住时,还复是苦的。苦谛若要详说实有无量诸苦。

佛教讲人生之苦,莫过有身。这并非叫我们厌苦毁身,或去消极逃避。当须知苦,先要断集,忏悔过往恶业及积极广修善因。

乐与苦本是互相对待而安立的。人们因苦而追求快乐,其实谁不希望离苦得乐?可是世人所追求的乐与佛法所说的,是有其根本的不同。世人所感受的,不碍是依于身心顺益之事。一般人所追求的快乐,大多是健康、财富、家庭和睦、五欲娱乐(财、色、名、食、睡)等。佛法认为这些快乐都是暂短的,况当迷于五欲快乐时,身口意三业往往不循正理,一举一动都是起惑造业,如是便种下了未来的苦果。所以,佛法所讲的真正快乐,如经中所说:“寂灭为乐”或“涅槃第一乐”。涅槃,是一切烦恼灭尽,不被系缚。是一种寂静、清凉、自在的快乐,此时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也就是将苦痛的根本切底消除,证为涅槃之乐。

既知涅槃是出世的快乐,要得到出世的善果,必先修习世间的善因;省悟世间无常,必须勤修戒定慧,使烦恼染污的身心变成自性清净圆满的法身,达到涅槃究竟之快乐。

佛希望人解脱痛苦,那如果那人渴望痛苦,佛会怎么做?还度他?

这就是所谓的佛不能度无缘 佛是觉悟者不是万能者 自己不想解脱 佛是没有办法的。

另外没有人渴望痛苦 那只是无苦的时候说出来的罢了 所谓站着说话不腰疼 真正受苦的时候悔都来不及。真要他尝尝三途苦 恐怕一分钟他都受不了。

既然佛反对苦那怎么对待乐不能做享受幸福和快乐吗

苦、乐境界,其实都是虚妄的,空的,假的,根本不存在,都是凡夫的妄想分别执着。觉悟的人,明白了事实真相,苦乐两边全离开。他在苦境界里没有苦受,在乐境界里,没有乐受!这样的境界,就是佛菩萨证得的大自在、不可思议、解脱境界!这样的境界,本来没有名,不得已佛取了一个假名“极乐”。苦乐两边全离开,无以名之,强名为乐。

凡夫从来离不开苦乐境界,要么在苦境界中煎熬,要么在乐境界中放逸。佛说乐是坏苦!因为,乐到极点,就变成苦了,所谓乐极生悲。譬如,青年人喜欢跳舞,跳舞很乐。如果让他连续跳三天三夜,不让停止,他就苦了!

乐跟苦就像身跟影子一样,永远分不开!人在苦难中,修福,以后福报就现前了,就脱离苦境界了!享福时,就迷惑了,极易造恶业,以后就堕落了!这就是轮回!六道轮回实际上就是苦境界,乐境界的相互交替。

越是有福的人,越容易造大恶业!譬如,你是普通老百姓,你是不敢杀人的,因为杀人要偿命。想造这个恶业,也不敢造。如果你是国王,就不一样了,杀多少人也不用偿命。所以,佛告诉弟子们,应当安住在一个清苦的生活中!虽修福而不受福德!清苦的生活好啊!时时提醒自己出离的心!如果生活太优越了,出离心就小了。觉得这里的生活也不错,干吗非去极乐世界呢?自己是迷惑颠倒!他在这里享完福,一定堕落!

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里的乐,不是世间的享受。世间的享受跟灾难是绑在一起的!世间的乐跟苦也是绑在一起的,永远分不开!唯有开悟的人,才能得乐?悟什么呢?答:觉悟苦跟乐即空即假,即假即空。苦乐两边全离开!这时候,就是经上讲的解脱。此解脱境界,本来没有名字,不得已强而取名为“乐”。

佛来到人间都为了什么,佛为什么来到人间受苦受难。佛的化身一生做人为了什么。

本师释迦牟利佛的化身来到人间是因为我们地球人机缘成熟,感应到守护我们的佛即释迦牟利佛化身出现(一佛管三千大千世界,共有无数个佛和无量无边大的多维层次世界。。。这是佛留下给我们的宏观世界)。佛的化身不是来到人间为受苦受难,而是示现凡人成佛的过程,作为一个老师亲自以身作则,作榜样。

他做人为了以我们可以学习的方式,沟通的方式,把他所观的真实世界和建议跟如何实现他的建议等留给世人,希望地球世人能因此如缘,得助而离苦。(佛,菩萨要度鸟类,则化身为鸟来与地球鸟群沟通。)

佛为人间都做了些什么呢。他预言,将来会在地球有诸多凡人成就为佛或菩萨,他只是因这个缘分而出现,让这些事实顺利完成。这是很高深的学问,如同我说保健品将要占领大部分市场,那其中你,他,有没有分成为那市场的得利者或消费者,在于你自己是否有眼光和实力和相信,保健行业占领市场是必然的,需要的人才数量也是几乎固定的,但是你还是他,则不是固定的,你明白这个,那么高深一点的佛法,你就容易明白了。佛为世人留下了宏观世界以及概括的众生即六道众生及其余十法界圣者。也概括的写到某些众生的生活,从地狱众生的生活乃至天界天人的生活,烦恼等,丰富多彩的世界观,以致微观世界观。然后注释为何要出六道,为何要学菩萨,成菩萨,为何要学佛,成佛。如何做会去六道那一道,会去天界那一层,如何修成罗汉,做罗汉,如何修成菩萨,等等。任君选择。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1020.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