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汇总(佛经id)

求 原始佛教 经文汇总 的书。 要带白话文的。 谢谢 其他 小乘 大乘 金刚乘 的伪经 篡经 走远点!
你去看《阿含经》吧。
佛祖死后弟子整理出来的,应该属于第一部佛经。之前是心传,不立文字。
还有一部传入中国的第一步佛经,叫《佛说四十二章经》或《四十二章经》。
地藏经是佛成佛后讲的吗 那成佛后讲怎么能流传下来
所有的佛经,都是佛祖成佛之后讲的。
佛经记载,佛祖在大约31岁时,在菩提树下成佛,然后开始讲经说法,传播他觉悟的真理.佛祖从大约31岁起开始传法,直到80岁涅槃。《地藏经》是佛祖在80岁左右讲的,大约是涅槃前3个月讲的《地藏经》。
佛祖涅槃之后,佛的弟子中500位阿罗汉聚集在一起,把佛一生的传法记录下来,这就是后来流传的佛经,这个事件,历史上称为“第一次佛经结集”,这就是最早佛经的来源。后来,又有过几次佛经结集,形成了系统的佛经经典。今天的《乾隆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等,就是历史上几次佛经结集的汇总。
其实,佛经的形成,与中国圣人孔子的《论语》形成很相似,《论语》也是孔子去世之后由孔子的弟子们记录整理而成,全世界的几个古代圣人都是类似的情况,圣人自己写作成书的很少。
想结识贵人缘.念哪首佛经
你好,有个发心,会有机缘遇到贵人的,关键是看自己的择法能力。
佛经是佛所说,佛所证,感兴趣的,哪一部都可以念。
1、系统学习打坐禅修,全面把握实证的理论原理、怎么入手,各种方法的具体操作,遇到各种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每一步路怎么走,怎么悟道等,清凉月老师用自己的所修、所证,讲得通透,有很多同修的打坐经验参考。建议百度“思维本体学实证网”-参阅文章《打坐修证的新手指引》。或百度“本体佛学新浪博客-开悟的一些特点”,博客分类如下:《科学实证》讲解(初学到高层次、悟道的整套方法和心路历程)、视频教学(打坐各方法、问题的专题汇总)、观心、实证、开悟。
方法和路这样走(供参考):一是从观身体觉受入手:观手或观呼吸,心稳定了,再观心或观慢动作等入定。二是从心入手:直接观心(随时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佛教特有法门)。
欲界定前需要经历的过程:放松入静,培养静,让静稳定,让心稳定,提起专注,培养专注,破静入定。
2、坐姿有双盘、单盘、散盘、缅甸坐等等。坐姿以自我感觉舒适、自然为主,不要追求高难度,不能因为坐姿的不适影响了心的突破。因为我们是练心的,不是练习身体。心达到一定的层次,心柔软了,身体自然会柔软,自然能双盘起来,真正标准的坐姿,是在打坐的过程中,随着心力的提高,身体自然而然会调整到标准的坐姿,标准的坐姿都不是从外形上模仿出来的,大道自然。
3、放松入静,打好基础。耐心的从身心两个方面进行放松,身体是反反复复放松那些容易紧张的肌肉群,心里是放下那些作意、紧张、追求、急躁的念头。高度重视放松,把放松做为一门课程去练习,反反复复从身心两个方面交叉结合去放松。
4、打坐的方法很多。选择一个观察对象来观想,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目的是培养和形成专注力。观察对象非常的多,动态的有慢动作,静态的有观呼吸、观佛像、观莲花、观一些境界等等,声音类的有佛号、咒语等。初学从观呼吸入手相对比较容易,因为对自己的身体觉受比较敏感,容易形成专注力。
5、常用的方法很多,观呼吸、观手、观心、观慢动作、念佛号、念咒、耳通圆根法门、睡功等,每一个方法的理论原理把握通透,这是最关键的。然后是怎么入门,怎么用心,怎么操作,会碰到什么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是什么,每一步怎么修,怎么突破,一整套的把握。实证起来,不盲目,能少走弯路,预防走错路,自己能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全真教必须念的3部佛经是哪3部
全真教,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派别,於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期间由王重阳於陕西终南山所创。因创始人王重阳在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自题所居庵为全真堂﹐凡入道者皆称全真道士而得名。该派汲取儒﹑释部分思想﹐声称三教同流﹐主张三教合一。以《道德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或说是《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孝经》为主要经典﹐教人“孝谨纯一”和“正心诚意﹐少思寡欲”。早期以个人隐居潜修为主﹐不尚符籙﹐不事黄白之术。所以说,不是必须念的三部佛经,而是以儒、释、道三教各选一部经为主要经典。
元太祖十五至十八年(1220~1223)间﹐“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应诏谒见元太祖﹐受到礼遇﹐命其掌管道教﹐在各地大建宫观﹐全真道进入全盛时期。在发展中﹐因不断侵占佛教寺院﹐宣传“老子化胡”之说﹐引起僧人不满﹐而导致元宪宗八年(1258)的僧道大辩论。结果全真道失败。宪宗诏令全真道归还侵占的寺院200馀处﹐又令道士落发﹐焚毁《老子化胡经》及其雕版。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僧道再次进行辩论﹐全真道又以失败告终﹐诏令除《道德经》外﹐其他道经尽行焚毁﹐全真道遭到沉重打击。元成宗时﹐禁令渐松﹐全真道又见恢复。明代朝廷重视正一道﹐全真道相对削弱。入清以後更为衰落。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1022.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