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戒杀放生(戒杀放生感应故事)

学佛百科2023-03-12115

戒杀放生是大乘菩萨本份事

吾等大师释迦牟尼佛的佛教可归纳为三点:不造伤害众生之恶业、奉行身口意善业、经常善于调伏自心烦恼,这就是真正的佛法。《华严经》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是故,皈依佛门的人,不应重视于是否拥有皈依证等这样的假名,而应以利益有情的善心为主。在时时刻刻之中,自己力所能及地饶益那些可怜的众生,这才是大乘菩萨的殊胜行为,已经发菩提心的人都不可缺少。因为释尊所说八万四千法蕴的精华是菩提心,菩提心的本体也就是直接或间接利益众生的心,是故仅发救护众生的心也超越世间有为法的一切功德,如寂天菩萨云:「仅唯发起饶益心,犹胜供养诸如来。」

而一切众生最所珍护的也就是其生命,从死亡线上把它拯救出来,是对它最大的恩德,无情中断其生命是对它最大的迫害,戒杀放生是大乘菩萨本份中的事,也是圆满成佛资粮的最大方便。本文试图根据佛经论典以及理证,对此作一较全面的阐述。

杀生报应

在十种不善业中,杀生和邪见的罪过最大。如经云:「杀生之上无余罪,十不善中邪见重。」《戒杀放生文》云:「世间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惨者杀伤。」华智仁波切根据佛经而云:「若杀一有情,需偿五百生。」故无论杀庞大众生或是渺小众生,自己必须还偿五百次生命,恭请杀业严重的人,想想你在来世需要偿还多少个自己的宝贵生命,如是你还愿意杀生吗?在《正法念处经》中说:「设使杀害一有情,一中劫住于地狱。」如是则当思维,一中劫有多少万年,此人何时方能解脱?!莲池大师云:「造此弥天恶业,结成万世深仇。一旦无常,即堕地狱。镬汤炉炭,剑树刀山,受罪毕时,仍作畜类。冤冤对报,命命填还,还毕为人,多病短命,或死蛇虎,或死刀兵,或死官刑,或死毒药,皆杀生所感也。」

我们杀任何一个众生,自己死后即变成这样的众生,而会遭受到同样的厄难。《楞严经》云:「以人食羊,人死为羊,羊死为人,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在《宝积经》中有一公案:从前有一个富翁,他想吃羊肉,但又怕儿子反对,就打妄语说他家的风水好,是由于田边大树上的树神保佑,因此,必须杀羊供神。其儿子信以为真,在树旁建一座小庙,并杀羊供养树神。不久那富翁死了,因说妄语和杀生报应,堕入恶趣成羊。第二年儿子又要杀羊祭神时,恰好选中了其父托生的那只羊。此羊咩咩叫着,死也不肯被牵出去,正伏在地上时,门外来一罗汉,说明前世因缘,并加持主人也能看见其父转生为羊的经过。此时,儿子十分懊悔,就摧毁神庙,从此断恶行善,永不杀生,恒作放生,并礼敬三宝,深信因果。

又佛经中有一故事,曾经目犍连和德生比丘至海边时,见一人全身炽燃火焰,口出大哭声,周围有无数饿鬼执持燃火之弓箭,向他射刺。目犍连以神通观察因缘,此人前曾为一猎人,杀生极多,故其生时多年受苦,死后即堕地狱,难以解脱。

其余经中有另一故事,昔日舍卫国毗卢择迦王率领军队,至释迦族聚落,杀害八万释迦族人,彼时,佛观其因缘,为往昔释迦族人当渔夫杀害众鱼类的果报,毗卢择迦王和其大臣为当时二大鱼的转世投生。

所以,虽然我们的肉眼看不见前世和后世,但自己杀生的恶业恒时跟随着,一旦因缘成熟时则会现前其果报,若得天眼神通,则定会注意取舍因果。《百业经》云:「有情之诸业,百劫不坏灭,缘合应时际,其果定成熟。」诸契经和毗奈耶皆云:「诸业纵百劫不亡」,智悲光的《功德藏论》云:「空中金翅鸟高翔,虽不现见其身影,如同有情之诸业,缘会时临定显现。」如是所说的意义是:譬如金翅鸟飞翔高空时,我们虽不能现见其身影,但此时,并非无身影,只要我们一直跟随,一旦鸟身下落时就能明见其黑影;同样,我们杀生的恶业或放生的善业,现在虽然不能现见,但却终不会失坏,何时因缘成熟时便会现前其果报。

世界上的一切动物,实际上都是好生怕死,与人一样。如《功德藏释》云:「往昔释尊当国王时,其眷属因田旱祈雨,而杀生供神,此时,国王生悲愍,设法遮止,而云:瞻洲天旱地干,余供无力,当从吾眷属之中,宰杀千人,供神求雨。尔时,诸所有臣民,恐惧祈祷,免杀供神。时王曰:汝与余众,本皆相同,悉爱自命。」有些愚笨的人,见到正待遭杀的牛等牲畜恐怖抵拒而怕死的情状,不但不加以同情怜悯,反而大发愤怒,非去宰杀不可,此人死后定即堕地狱。

一切小动物同样具生命,都具苦乐的感受,贪生怕死,与人无有差别,不能轻易伤害,否则,同样遭受果报。譬如,从前在江苏扬州外城有位农民叫四六,他喜好整理园圃种植花木,有一天挖土时发现一个蚁穴,内有无数蚂蚁,因他凶残好杀,从家里拿一盆沸水,直接灌入蚁穴,无数的蚂蚁全被烫死了。那年八月的一天,他梦中忽然看见无数的蚂蚁爬遍他的全身,醒来时,发现他全身肌肉有无数红色斑点,次日后,小点都化为红泡,每一红泡里长出一只蚂蚁,狠咬其肉,病苦难忍,他恐惧哀叫,数日之后便趋死亡。这仅是人世的一种果报,尚有三恶趣的无量而难忍之苦。故敬请诸君,当思维杀生的不可思议业感!

本来世上的一切众生,都爱执自己的生命,除地狱众生外,都不愿死亡。比如某人将待遭枪杀,若有一人,以钱帛赎出或其它善巧方法救出,此人于彼无疑真正是一个救命恩人,被赎之人此时定会思潮如涌,热泪盈眶,情深如海,恩重如山,刻骨铭心,万分感激。同样之理,若见遭杀有情而行放生时,也有如此之德,哪怕仅仅是买一条小鱼。

根据《俱舍论》所述,若有人委托或者随喜他人杀生,则此业被称为积而未作之业,此人与亲自宰杀者有同等罪过。如果在梦中杀生或误踩足下虫蚁而致死等,因无有杀害之心故,被称为作而无积之业,无有大罪。曲珠仁波切著的《极乐愿释》云:「若为三宝杀生,其罪超过余罪十万倍。」故以杀生所得之资财供僧、或修建寺庙、佛像等,非但无有功德,且有极大过失。又据佛经及《俱舍论》中说,凡买卖刀、枪、鱼网等用作杀生的工具,买卖双方皆当堕于地狱,并且在工具未毁灭之前,日日增上无量的罪业。

另据教证,一家人中,如果有一人操持屠夫、猎人等杀生行业,则此家中人人均当堕地狱一次。若山谷中有一人杀生,则整个山谷不得吉祥。并且一刹那也不能与此类人接近和交谈,他们到别人家里,也会带去诸多不吉祥事,他们的物品若带在身上则会消减自己身上三宝加持品的力量,即使仅接触他的影子也会带来许多不安与不吉祥。

因此,应该守护不杀生戒,此有极大功德,纵不能永断杀生者,也应发愿一年或一月、甚至一天断杀。不杀有很大利益,从前在圣迦多延所居的城市中有一屠夫,他受持夜间不杀的戒,次后,因在世杀业所感而生于孤独地狱,白天在炽热铁室中受苦,但持戒之功德力却使他在夜里,住于天宫,四天女围绕享受安乐。

明了上述杀生过失后,我们应当在上师三宝前,发坚固誓愿,从今之后,纵遇命难亦不杀害任何众生。

圣者亦受杀生之报

曾经佛在世时,有阿罗汉邬陀夷,给一婆罗门女子说法,后此女子与一盗贼谋杀了这位阿罗汉,把砍下的头埋在灰坑里。国王发现此事后,捕捉并活烧了盗贼与女子,并将盗贼的五百眷属处以砍断手足的刑罚。当佛弟子向释迦牟尼佛请问此事因缘时,佛陀告以从前鹿野苑有一梵施国王,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的肠子捆住了城市。国王问婆罗门大臣此梦吉凶,婆罗门本知是善梦,然为自己与五百眷属的利益,答以需大量杀牛供众,当时有一母牛与公牛,国王本不想杀,而婆罗门儿子坚持应杀,这俩牛因无故遭此横祸而在临死时发了恶愿,发誓将来报仇并断婆罗门五百眷属的手足。那时的梵施国王即现在的国王,当时的大臣即现在的阿罗汉邬陀夷,五百眷属即五百盗贼,当时的母牛与公牛即现在的女子与盗贼。

又有圣者龙猛菩萨布施其头的故事。以前印度的乐行王作太子时,为早日继承王位,而求龙猛菩萨布施其头,太子先用宝剑,但是如砍在虚空,无丝毫损伤。龙猛菩萨告以自己的兵器业障已消除,只有往昔割草时杀过一虫,此果未报,因此只有以吉祥草才能砍下其头,后来果然如是。

虽然诸圣者已内证了相应的空性,外境对他们已经无利无害,但在显现上,仍须感受这如幻的业报,这也是因果真实不虚的又一旁证。

杀生毁戒不得成就

皈依三宝的众信徒,守菩萨戒和密乘戒者,千万不能杀生,否则失坏一切戒律。佛经云:「皈依佛者,真实居士,不依余天;皈依法者,当离害心;皈依僧者,不随外道。」《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云:「皈依戒三所断者:皈依佛,不得皈依外道诸天;皈依法,断除损害众生,甚至梦中亦不得害众生;皈依僧,不依外道伴友。」是故若杀生,则失坏皈依戒,若无皈依戒,则岂有居士沙弥、比丘、比丘尼等戒?《七十皈依颂》云:「一切虽有律仪,若无皈依则无戒。」若杀害众生,也定失坏菩萨戒,因根据经论,一切菩萨戒的根本为愿菩提心,若故意损害宰杀众生,难道还有此心吗?设使无有菩提心的种子,其余善法从何增长?《华严经》云:「善男子,菩提心者,犹如一切佛法种子。」若杀害众生,则违犯密乘十四条根本戒中的第三条嗔恨总道友和第四条对众生舍慈心之戒。

无论修显宗或密宗,若杀害众生,则诸佛菩萨不会欢喜,若他们不喜,则永时不得加持和成就。寂天菩萨云:「若谁安乐诸佛即欢喜,谁遭损恼佛心不悦生,有情欢喜诸佛即欢喜,损恼有情即伤如来心,若人逼身烈火所烧燃,一切欲妙不能令心安,若人损恼有情亦如是,更无余法可使佛欢喜。」《普贤行愿品》云:「众生至爱者生命,诸佛至爱者众生,能救众生身命,则能成就诸佛心愿。」

是故很多修行人不得成就和不见本尊的根本原因,恐怕是由前世或今生中伤害有情而来,因此今后应忏悔自己的杀业,立誓从今以后再不作令诸佛不喜之事,如寂天菩萨云:「是故由我损恼诸有情,所有诸大悲者不喜事,一切现今各各皆忏悔,所有诸罪愿佛悉鉴宥,为令一切如来欢喜故,从今誓为世间作仆使,假令众生践我顶上行,至死不报为令汝欢喜。」

忏悔杀业

咱们应当从现在起尽量不害任何众生,前世或今生所造的杀业,精勤忏悔,若诚心忏悔,便能消尽恶业,譬如以前印度指王,性情凶残,曾杀九百九十九人,取每人一指节,拟为项,但因不满千数,想杀释迦牟尼佛时,认识自罪,内心忏悔,后证得罗汉果位。

若想:前经说杀生住一中劫地狱,此说今生解脱,此二不相违吗?答:此二不违,前者是指未忏悔者而言,此说以忏悔力能除杀罪之障,便能今生成就。例如,本来犯死刑罪的人,后来依人力或财力等,此人不但不受死刑,且有改过悔新,东山再起之机会。同样,依金刚萨埵的誓愿力和自已的悔心力,能除恶业,也有依靠菩提心进行忏悔的方法。所以杀生深重的人,一心忏悔是最最重要的呀!

忏罪的方法主要用《三十五佛忏悔文》或诵百字明及金刚萨埵心咒等极为殊胜的陀罗尼。《妙臂请问经》云:「如春林火猛焰炽,无余遍烧诸草木,戒风吹燃念诵火,大精进焰烧诸恶。犹如日光炙雪山,不耐赫炽而消溶,若以戒日念诵光,炙照恶雪亦当尽。如黑暗中燃灯光,能遣黑暗皆无余,千生增长诸恶暗,以念诵灯能速除。」《猛利善调续》云:「念金刚萨埵十万遍,犯根本誓言也能清净。」《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云:「每天念二十一遍百字明,不增上罪业。」《无垢忏悔续》云:「念一百零八遍百字明,能清除一切罪障,解脱三恶趣。」《金刚萨埵修法如意宝珠》云:「若具足四对治力,如法念诵四十万遍金刚萨埵心咒后,则破根本誓言罪亦能清净;且今生成办一切所愿之义,来世亦决定往生极乐世界等自己所欲之净土。」

如是忏悔者,能得净罪之相,其相即如《准提陀罗尼》所云:「若于梦中梦吐恶食,饮酪浮等,及吐酪等,见出日月,游行虚空,见火炽燃,及诸水牛,制伏黑人,见比丘僧比丘尼僧,及出乳,树,牛王,山,狮子座及微妙宫,听闻说法。」

大悲为要

《大智度论》说:「慈悲为佛道之根本。」《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于最初入大乘数,亦以唯发此心安立,后出大乘,亦以唯出此心安立。故大乘者,随逐有无此心而为进退。」法王如意宝所作的《胜利道歌天鼓妙音》中说:「沉溺恶境轮回众,为得究竟安乐地,当负利他心行责,应舍爱自如毒食;此能堵塞恶道门,此引善趣之福乐,亦得究竟解脱地,切莫多思修此要。」

我们对于放生,不能仅仅当作一件表面上的好事,而应以大悲心为本而放生,否则实不应理,如宋朝的大文学家苏东坡的爱妾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热衷于放生,有一天到山林里放生回来,看见庭中一群蚂蚁正在争食掉落的糖,她一举脚把蚂蚁都踩死了。苏东坡看见后,不禁感慨地说:「你放生是为了慈悲,原是好事,但是为何独厚禽鸟,而薄待于蚂蚁,这不是真实的慈悲呀!」《劝发菩提心文》云:「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

同样道理,对渺小众生也不能轻视,《贤愚经》云:「虽微小罪恶,勿轻谓无害,火星虽微小,能烧草山积。」《入菩萨行》亦云:「于一刹那造一罪,于多劫住阿鼻狱,无始生死所积罪,不生善趣何需说。」汉地大德亦云:「万物伤亡总痛情,虽然虫蚁亦贪生。」若对众生不具大悲心,虽即是僧人或居士等,也仅是外表形相而已,而不是真正的佛教徒。

此外要想修本尊法有所验相也需具备为利有情的大悲心,比如,无著论师在鸡足山苦修十二年,一无所获,未能亲见其本尊弥勒菩萨,气馁下山,于中途看见一母狗,二足皆跛,腹上徧满小虫,痛苦不堪。无著菩萨因此生起极难忍猛利大悲,用手去除虫又恐将其杀死,乃不顾狗身烂坏、脓液熏人,闭目伸舌,欲以舌去添掉诸虫。然舌触到的却是地面,睁开双眼,狗身已不现,而出现在面前的却是光明赫弈的本尊弥勒菩萨,无著菩萨悲喜交加,请问弥勒菩萨为何不垂慈悲,十二年中不现真身。弥勒菩萨答言:「非不现身,实我与你从未分离,只因你业障太深,故不能见。你十二年苦修,业障略薄,今见我幻化之母狗而生起大悲,业障净除无余,故能真实亲见我身。」

现在在汉地以及国外,人们所造的杀业很重,饭店中菜谱上的花样越来越新,被食用动物的范围越来越广,制作的手段也越来越残忍,餐桌上成百上千的生命尸身横陈,真好似一个人间地狱,悲惨世界。而那些杀生烧制的人,何时能还清这沉重的债务呢?

而藏地雪域是诸佛大悲色相观世音菩萨所化道场的原故,百分之九十八的人从小就念佛行善,很少杀生,若一家杀了一头牛,全家就会为它发愿念咒,并请寺院僧人念经超度;当发现有兔、猫、乌鸦等死亡后,人们也会请僧众诵经超度,然后埋葬。在食肉前,人们习惯上都要念观音心咒七遍或一百遍。在有人出钱买下将被宰杀的牛羊等准备放生时,卖方也往往会减低价格,作为对放生的一种随喜。

因此,我们所有皈依佛门者,详细观察自己,自己若不具大悲心,那就成了一个仅具名相的佛教徒。故应千方百计使自己发起悲心,尽力放生,饶益受苦的众生。我们哪怕在一个月当中能救一个有情的性命,也有重大的意义和功德。往昔的诸佛菩萨和高僧祖师们,为了挽救众生的痛苦不惜牺牲自己的身体乃至生命,据《大智度论》卷十一记载:往昔雪山中,有一仙鸽,生活优游自在。有一天,鸽见一人,为大雪弥漫而失道,穷厄困苦,饥寒交迫,命在须臾,鸽见此人,大发慈悲心,即飞行求火,聚薪燃之,为此人烤火取暖;又复以己身投火自焚,以施此饥人果腹。仙鸽以此功德,后来转世成佛,即释迦如来。

《想健康长寿,要戒杀放生》

                      十版缘起

进入2020年以来,疫情肆虐,灾难的阴霾笼罩着整个世界。人们惊慌失措,盲无所从,陷入极度的恐慌与痛苦之中。全球大约几百万人

因疫情失去生命,人类为此造成不可估量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都是人类恶业感召而至。其中最大的恶业就是杀生!人类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日常杀生就非常严重,每逢各种节日更是甚之又甚!各种动物、鱼类、飞禽鸟类……无量百千万亿生命惨遭杀戮,而且杀生的手段更是无以复加的残忍。造成了严重的人类的共业。而抵消这种共业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戒杀、吃素、放生护生!放生解救了众生的生命,免除了众生的死难,也就免除了因杀生带来的恶报,这是因果必然的铁律!历来祖师大德也教导我们戒杀放生可免天灾人祸。

放生,是一种慈悲心的体现!是发自内心的善举!是菩萨道的修为和行持!2020年,以梁俊岐居士为首的河北放生团队,在放生路上迈出了更大更坚实的步伐,尽管冠状疫情给放生团队带来诸多不便,但他们为了解救众生的生命,迎难而上,风雨无阻,团结协作。为了疫情早日结束,放生了十万多只鸡,规模之大,史无前例!在每次放生过程中,都为化解这场全球性疫情做了全面回向!祈祷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疫情早日消除!

过去放生活动范围基本都在本地区,而2020年7月份河北放生团队,跨省份来到遥远的广西地界放生,与广西等地莲友一起,冒着酷暑严热,蚊虫叮咬,水土不服,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不管白天晚上,不辞辛苦,晚上放生直到天亮,频繁往返于方圆200里开外的崇山峻岭,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中,苦战40多天,放生各种蛇类67.2吨!使数以万计的蛇免遭灭顶之灾。这是放生史上又一个奇迹!

《想健康长寿,要戒杀放生》这本书,自问世以来,受到社会各界民众的认可和欢迎。第九版共印69400本,很快结缘一空。山东的莲友和出家师父一再打电话催要此书,为了满足需要,我们只好将第九版重新进行了增印。山西祈州一位叫杨俏枝的女士打来电话说:“五台山一位出家师父给我结缘了一本《想健康长寿,要戒杀放生》善书,看了深受教育,特向梁居士表示感谢!这本书不但我喜欢看,我丈夫,我女儿,全家人都喜欢看,通过这本书,我们闻到并了解了佛法,全家人都学了佛”。并一再叮嘱,“今后无论是放生还是印书,我们一家三代人都要参加”。

大庆市一名退休老工人回家乡探亲,从一位居士手中得到一本《想健康长寿,要戒杀放生》,带回大庆互相传看后打来电话:“这本书太好了!有五个战友都想要这本书,最好通过快递发来,邮资我们付”那位老居士按地址发走五本,对方收到书又打电话又要三本。老居士又发走了三本。如今,这本书己迈出国门,走向世界。新加坡一位莲友看到这本书后,深受启迪,当即给我们转发了三万元人民币,作为第十版的助印费。种种现象充分说明这本书影响力之大,影响范围之广,是不可估量的!

目前,《想健康长寿,要戒杀放生》正准备印第十版,“十”是个园满的数字,俗话说“十全十美”,如果有幸参与了第十版的助印,肯定是非常幸运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此书从第一版到第九版共印成书32万本,助印善款140多万元,从书的结缘数量到善款的聚集,都是一路飚升。因为有了这本书,人们都明白了杀生的恶报,从此不敢再造杀业,而且大量放生,使无量将要被宰杀的众生及时得到了救助,这是财施,法施,无畏施,即“三施”一体的最圆满的布施,其功德无量无边!

为了我们人类和大自然的和谐共处,为了地球上的众生永世不遭受被杀的痛苦,为了我们和家人的幸福,放生是世间第一善法。但是即使我们尽其一生日日放生,我们所解救的众生也是有限的,因为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如何将我们有限的生命变成无限?就要大力弘扬这本善书,让这本书在全国全世界世世代代相传下去,使无量无边的后人有缘看到这本书,将戒杀放生的善举无限的延续,扩大,也就等于我们生生世世,尽未来际不可计劫在放生!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时间,没有边界的限制,救助的众生也就无量无边!所以救助众生的功德利益也是无量无边!

在此,我们谨向参与放生,护生,助印,流通此书的所有莲友信众表示真诚的感谢!感恩大家的大力支持和无私的奉献!顺致新春的问候!

          《想健康长寿,要戒杀放生》编辑部

          2021年2月19日

延生生子别无方,戒杀放生而已矣是什么意思

延生生子别无方,戒杀放生而已矣的意思是延长寿命、造福儿孙的方法没有别的,不要杀生,爱惜生命就足够了。根据查询相关公开资料得知,这是《放生赞》里面的一句话,施食幽冥的功德可以得到冥冥中精神得以升华的果报,那么放生物命的功德则可以得到现实中身体物质层面的提升,所以利于修道,利于实现不老不病不死的仙境。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1037.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