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佛教如何给人力量(佛教的力量)

学佛百科2023-03-1376

佛教的力量是什么

你问的是“佛教”的力量还是“佛”的力量? 佛教的力量是南无阿弥陀佛吗?这个是阿弥陀佛的修炼法门,只需要默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了。实际上就是通过默念起到一念代万念的作用,来消除邪念的影响从而不断提高进而圆满的方法。另外佛的力量能够在我们人类社会认知到的就是佛可以普渡众生,也有度众生的能力,但这仅仅是我们所能认知到的佛的众多能力中的一种,仅此而已。至于佛教的力量应该属于人类社会众多力量分类中的一种吧。信仰的力量。

佛教传授给人什么力量

自我意志的力量,自我控制的力量,摆脱欲望的驱使,回归自我本真。

佛教的加持是什么,如何才能获得加持

加持是佛家一种能量传输的仪式或方式,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高纬度生命体、觉着(佛)给人进行加持,一种是修行者(常人、师父)给弟子加持。加持就是把能量注入体内,或是法身对个体进行护佑等。

要获得加持,要么跟随真修师父修炼,得到师父的加持。要么下决心修炼,放下人世间的一切,机缘巧合遇到神佛也有可能被加持。但总得来说都是要走入修炼的路。

佛真正能带给我们什么?

人生难得、佛法难闻!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生而为人的非常多,有钱有势的也非常多,但能够接触到佛法的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听闻佛法后又懂得如何修学的就更少,也就是说,信佛的人中真正学佛的并不多。

信佛和学佛,其实还是有区别的。有很多人,信佛只是烧香拜佛,只是祈求佛菩萨的保佑,这种信仰非常表面、非常功利。真正的学佛修行,并不是刻意地追求什么。从广义来讲,修行就是一种生活,而且是一种非常平实的生活!我们可以把学佛说成是玄妙的事情,说学佛是为了成佛,听来非常遥远。但我们要知道,学佛修行也可以是十分平常的事。

平常到什么程度呢?正如古德们所说的那样:饥来吃饭困来眠。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学佛是平常道,像饿了吃饭、困了睡觉一样自然。当我们说到修行的时候,想到的往往只是礼佛、诵经、念佛等等。这些算不算修行?当然是修行。有些人诵经,每天诵一卷《金刚经》或《地藏经》、《无量寿经》;有些人念佛,每天都要念几千、几万声佛号;还有些人,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做早晚功课。这固然值得赞叹,但我们诵经的目的是什么?念佛的目的又是什么?是不是读诵的经典或念诵佛号像银行存款一样越积越多,我们的修行工夫也就越来越深?不是这样的!

诵经也好,念佛也好,主要是为了改善并净化我们的身、口、意三业。每个人都有很多烦恼和妄想,因此浮躁不安。这些烦恼从哪里来?都是自己东想西想地想出来的!妄想少,烦恼就少;妄想多,烦恼就多。所有从贪、嗔、痴出发的行为,都会形成不善的业力。所以说,凡夫的起心动念都在造业。当我们产生一念贪心时,内心贪的力量就增强了一分;当我们产生一念嗔心时,内心嗔恨的力量又增强了一分;当我们起一念我慢或嫉妒心时,内心我慢、嫉妒的力量也在随之增强。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念佛时,所念的每一声佛号,就是在我们的生命中种下了善的种子;当我们诵经时,就是在我们的内心中种下了佛法的种子。所以,我们是想让内心结出慈悲、智慧的果实,还是无明、烦恼的果实呢?关键在于平时是如何熏修我们的内心。如果我们不断地贪婪、嗔恨、嫉妒,烦恼就会渐渐形成强大的力量,甚至完全左右我们的身心。如果我们不断地听闻佛法,如理思维,慈悲、智慧的菩提种子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

学习佛法,不仅是为了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有些人每天都在忙着家庭琐事、忙着工作经商,偶尔才有那么两个钟头到寺院里听一点佛法,有没有用呢?当然是有用的,但这种作用是微不足道的。因为我们长期处于贪、嗔、痴的状态中,短短两个小时所得到的净化,远远不能抵消我们长期以来在社会上受到的染污!而凡夫所具有的贪、嗔、痴,是来自无始以来的习气,所谓积重难返。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学佛作为生活中的点缀,而是要将它落实到生命的实处!

常常听到有人说:我也想学佛呵,可没有那么多时间到寺院来,没有时间听经,没有时间念佛。作为在家居士来说,的确有很多世俗事务需要处理,包括家庭、儿女、工作、人际关系等等。

什么叫有时间?什么叫没有时间?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谁也不会多一分或少一分。只是每个人都会把时间放在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如果认为工作最重要,就不可能没有时间工作;如果认为赚钱最重要,就不可能没有时间赚钱;如果认为娱乐最重要,就不可能没有时间娱乐;如果认为人际关系最重要,就不可能没有时间应酬人际关系;如果认为学佛最重要,也就不可能没有时间学佛。

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有没有时间,而在于是不是重视。当我们觉得没有时间到寺院来或没有时间学佛时,就说明我们没有把学佛放在人生的首要位置!前面已经说过,修行是一种平实的生活,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是一种智慧的生活。如果我们能够将学佛真正落实在生活中,就不可能出现有没有时间的问题,因为我们不会没有时间生活。

在学佛的人中,有两种现象比较普遍,一种是每天忙于世俗应酬而没时间学佛,另一种干脆就放弃了世俗生活,放弃了世俗责任,只管自己念佛、诵经。其实,这两种方式都是不对的。作为在家居士来说,不应将学佛和世俗生活对立起来,也不应为了学佛而放弃世俗的责任。

在生活中,妻子要尽到妻子的职责;丈夫要尽到丈夫的职责;身为父母要尽到教育子女的责任;为人儿女就要尽到孝顺老人的责任。在《佛说善生经》中,佛陀非常详尽地告诉我们:作为妻子要履行哪些职责;作为丈夫要履行哪些职责;作为父母对儿女又要履行哪些职责。这和儒家所讲的“父慈子孝”也是一致的,佛教也提倡孝道,孝顺父母的功德仅次于供养三宝的功德。如果无佛在世时,孝顺父母的功德就是最大的。假如一个人对父母都没有孝养之心,又怎么可能慈悲一切众生呢?

在人际关系上,我们要本着爱心和慈悲心来与人为善,这是一个佛教徒处世的准则。当我们对别人产生爱心和慈悲心的时候,不仅能给他人带去温暖,更能以此克服我们生命内在的嗔恨。关于人际关系的处理,佛陀提出了四摄法门。什么叫四摄?就是四种摄受别人的方法,如果我们依教奉行,就会获得他人的欢喜爱戴。

四摄法门中,首先就是布施,包括财布施和法布施。所谓财布施,就是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以财富和经济手段去帮助别人;所谓法布施,就是以我们掌握的生存技能或所学的佛法去帮助别人。我们学佛之后,多多少少会在佛法上得到一些体验,得到一些受用。我们自己从中得到了利益,就有责任去开导、帮助别人,让周围的人也有机会接触佛法,这才是最大的布施。因为世俗的财富只能暂时帮助他人解决一些生活问题,而佛法则能帮助众生解脱烦恼、乃至解脱生死。所以,《普贤行愿品》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也就是说,在一切供养中,能够用佛法去帮助别人,所得的功德是最大的。

其次是爱语,要我们带着爱心和慈悲心与人交流,远离两舌、恶口、妄语、绮语这四种不善的语言。两舌就是挑拨离间;恶口就是以粗暴的语言伤害他人;妄语是以假话欺骗他人;绮语就是以诲淫诲色的语言使人产生烦恼。修学佛法,要培养一种坦诚的心态。当我们说真实语时,在生命中积集的就是真实的种子,这也是开发智慧的根本。如果说假话说多了,我们势必会越来越虚伪。所以,一方面要说真实语,一方面要说利他语,如果对他人无益的话则不必说。

第三是利行。我们所做的每件事,都要对别人有好处、有帮助;凡是会伤害他人利益的事情都不要做。

第四是同事。当别人从事一些健康的事业时,我们应尽力参与或随喜,不要因嫉妒而排斥他人。同时,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凡夫因为我执的关系,总是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或站在自己的角度,要求别人顺从于己。哪怕在家庭里,无论父母对子女,或者妻子对丈夫,总是一厢情愿地希望对方如何如何,而不能根据对方的实际情况来相互理解、彼此体谅。所以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父母对子女的爱越深,子女的负担就越重、越痛苦,甚至有的子女被父母爱得活不下去,心灵受到极大摧残。同事法门就是告诉我们,当我们帮助别人时,要知道对方需要什么,要根据对方的实际情况去帮助他,而不是想当然地将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加于他。

如果我们能够按四摄法门处世,那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是个最受欢迎的人!学佛,就是以爱心和慈悲心给别人带去欢喜、带去信心、带去利益。

我们有一颗什么样的心,对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反映。

因为我们有嗔恨心,所以听到别人的辱骂就会烦恼、会愤怒,会感到深深的伤害。而一个修行人,会将生活中的挫折当做修行的助缘。佛经记载,佛陀在因地为忍辱仙人时,被歌利王截截肢解身体,但不起丝毫嗔心,最终证得佛果。

因为我们有贪心,即使拥有很多的财富,但还在为占有更多而烦恼,永远没有满足之时。反之,少欲知足的人,纵然过着最简单的生活,也能在简朴的物质条件中发现人生乐趣。正如孔子所赞叹的颜回那样:“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人皆不堪其苦,回也不改其乐。”

由此可见,幸福人生的关键在于我们有什么样的心态,在于我们用什么样的观念来生活。如果没有健康的心态,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念,想要把这几十年过得幸福真是不太容易。

也许有的人会问:学佛有什么好处呵?可以给我们变出一台电视机来吗?可以给我们变出一幢房子来吗?物质条件的改善对我们来说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态,即便拥有再多,也不可能解决人生的痛苦和烦恼。

而学佛的意义正在于此:佛法可以给我们提供正确的人生观念,依法修行能使我们培养健康的心态。所以说,学佛是为我们的幸福人生服务的

佛教为什么越来越兴旺,因为它有正能量

传喜法师:佛教赋予生命正能量

——光明楼

2014.05.10

所以你才知道佛菩萨的那种情怀、那种量,哪里是世间人做生意的,是为了给自己做广告,好像我们很多人就从这个角度来看佛菩萨,你们是不是在宣传?

你们是不是壮大自己?总是要来测度佛菩萨,佛菩萨就是来救我们的、帮助我们的,佛菩萨没有为了自己利益的。

为了帮助我们,佛菩萨是想尽了办法。像文革的时候我师父他们被批斗,只要他说佛教不好,我不信了就可以了。他为什么要坚持?他坚持对他一点好处也没有,天天要被批斗、被骂,就这个道理他要坚持着。为什么佛教不对?佛教就是对的,我就是信佛的,一给机会马上就恢复寺院。甚至师父早就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要走了,要离开人间了,但每一天还是那么过的,每一天都是把生命交给众生的,所以这个我想很久,我一直在想师父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从凡夫这样过来的,因为我们习惯了凡夫的思维方法,师父的行为肯定会触动我们,如果知道我什么时候会死了,我们作为一个凡夫会怎么样?那为什么师父没有这样,每天还是为这世间考虑,生命在世间的每一天乃至他要走之后,他都是为了利益众生。

那时候我跟着师父,师父就讲文化大革命那个口号:“毫不利己!”他说毛主席讲:“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样的人还没生出来。这是菩萨的精神,菩萨才是真正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那些人他不懂这句话,因为师父是学佛的,师父知道这句话什么意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是菩萨的境界!文革的时候那些人喊,所以师父说这种人还没生出来呢。因为他们都不信佛、不信菩萨,都把佛给砸了,都大逆不道,你说这种人还“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小朋友多让他接近大自然,这个地球母亲是很伟大的。应当把孩子放到大自然里,让他爱这个大自然,这个大自然就是我们自己,就是我们的妈妈一样。孩子就是爱疯,当他越疯越融于这个自然,他就越爱这个自然,越爱这个自然他生命力就越强大,生命力越强大,他就不会为那些蝇营狗苟的事烦恼,生命越丰厚与天地之间,像大地一样的厚重、像蓝天一样的广博、像大海一样宽广的,让他生命就充这些电,知道吗?小孩子伴随着这些,这些不是在文字上的,这个本身就是大文字,天地就是一本书,让他陶冶这种情操,当他这样的时候这些已经融入他的生命。

他的童年是这个的时候,当他想起他童年的时候,他就跟蓝天、跟大地、跟高山、跟树林、跟新鲜的空气、跟清澈的水就连在一起了,那已经融入他的生命。如果读唐诗、读宋词他不懂的话,但是读进去他大了以后,他可以慢慢回味。这个比唐诗宋词还厉害,那你不能因为唐诗宋词不懂就不给他读了,小孩子在这里面成长得越丰厚,他本身就融入在这天地之间去成长、去体验,然后长大的时候他的生命就会很厚重,如果光是在看书本的,到后来人就生命越来越干瘪,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学习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你像她父母一样的,现在不让他走那种传统的学习路线了,让她跟着师父很好啊的。那其他人同龄人哪里有这种机会参加法会,经历人生最真善美的东西。她经过这样的话,有福报一年、两年、三年、四年下来那还了得。到时候她满身细胞充满了正能量,那你想想这世界最缺的就这种人。像佛经讲的这种人到哪走一走,这地方都应该起塔来纪念他,那你想想看你这种人,你还担心他吗?他浑身都是正能量,他天天心就是跟真理在一起的,跟佛法僧在一起的。带小孩一个是让他沐浴大自然,一个就的让他懂得自己的心,还有父母的爱很重要的!

我也是因为学佛了,生命本具的能力才会慢慢彰显了。

你比如说像音乐这块,我如果能量足一点,我就可以编音乐出来了。我现在如果其他都不做,就做个音乐人,我也能混口饭吃了。我要专门定下心来做音乐,那我有很多的音乐呼呼地出来了,甚至我可以入这种定,这个主题的音乐就可以出来。

居士:之前您学过这个吗?

师父:没学过,那不就是从生命力里来的,在以后慢慢的,你比如说我们说要把精力花在一些主题上,生命中自然流淌出来。

其实皈依只不过你心向往了,然后做了个记号,我心敞开了,完全我把三宝作为我的皈依处了,然后以后就提醒自己常念三皈依:南无布达耶!南无达玛耶!南无僧伽耶!常常提醒自已看经书的时候,我是佛法僧的弟子,学习的时候这等于是你这个电等于已经通了,你只要开关一开,啪就会亮了,你过去没皈依过,你虽然装模作样在看,但是你的灯不会亮的,因为信心是很重要的。皈依这个仪式虽然很简单,但是他决定的意义是很重要的、很重大的。

通跟没通是不一样的,没通的时候你研究是你自己的分别心在研究,是你主观的。你皈依了之后,我读这个经的时候,这个经就好像活的一样,佛他在给你灌顶一样的。我以前读东西也是的,读读理解了之后,我就进入理解的那个状态,进入那个状态眼就从文字当中跳出来了,然后就进入理解的状态,那你就等于像入定一样的,你处在那种能量的状态了,佛的真理他是智慧,智慧是有能量的,能入定就超越,超越我们这个狭隘的生命状态,感受是不一样的。

像我五台山最后一场讲课,那天下午我都讲着讲着好像要入定一样的,也不知道我讲了多长时间,讲第几天我都没概念了。然后上午下午,我也没概念了,几点钟我也没概念了。我常常就住在那种状态里,所以如果你们不给我一个纸条子,不给我一个钟,我根本不知道该结束了,什么都不知道了,如果大家都进入到这个境界,大家生命就哗一下就狭隘的三维思维的空间就突破出去了。你真突破出去,那我们就可以进入到文殊菩萨的这个清净的世界了,那才是真正的一片金色光明,文殊菩萨金色界了。

昨天我去拜佛舍利的时候,佛舍利就变成金色的了,以前都不是这样的,所以最近这两次讲经还是有一点点好处的,首先我自己是第一个得利益的人,我不得利益我怎么讲出来让大家这么受感染呢!

居士:那是我们弟子的福报,就觉得师父太辛苦了。

师父:辛苦那是辛苦的,一进入讲经,那我身心就处在那种状态的,那如果处在这种状态里,大家听讲经的人这几百人业很大,就会把我这身体等于是好像等于掏空掉一样,因为那种特殊的状态。

你像你先生,也属于智慧型的人,以后读经先从《阿含经》看好了,“佛说无我”哪里有我?剖析的时候那每一句话下去那都是非常大力量的,那佛讲的是真理,我们认为有我,这是虚妄的、幻觉,那佛要把我们从这幻觉里拍醒。没有我,哪里有我啊?那这个时候如果你去看,看了之后你就跟着佛的这个智慧进去的时候,你会感觉不一样的,你从对我的这个界定开始模糊,然后开始超越了这种,然后恢复我们生命真正的真相,完全感觉不一样的。

我以前学这些经的时候,如果你跟佛保持相应了,佛的这种智慧,你的心相应当下就能感觉到不一样的生命,所以我没学佛的时候每年到冬天手脚都是生冻疮,随便你什么手套也没有用的,一学佛了马上不一样了。这能量场都够了、归元了,那以前没学佛的时候六神无主,六神无主没元气的等于是散乱的状态,一学佛了不散乱了,能量场那马上就不一样。现在自从学佛了,就再也不生冻疮了,归真是不一样的,再归真再归真,当生命越来越跟真理合一的时候,那个能量就越来越大。

阿罗汉就可以悬浮,衪就知道我们生命,这个身体是地、水、火、风这几大元素组成的,所以入地定就会变成大地,入水定就可以变成水。这些元素可以相互的调,自己就可以调的,所以那阿罗汉衪就有神通了。起来变成火就是火,变成水就是水,变成地就是地,自己完全就就能驾驭生命和身体的,那你想想看这才是大科学。那我们现在所谓的科学都是把人束缚了再束缚,本来就是牢笼还又再给你加了几层牢笼,那你想想看,佛的教育是让我们解脱,我们现在的教育是让我们束缚,所以这个教育还是不学的好,越学被伤害越多,但是唯一好处识字越多是对的,因为圣贤的思想也要通过文字来展现,我们能够识一点字能够读圣贤书就可以了,能独立思考就可以了。

我们凡夫对死亡有恐惧,又把医生当救命稻草。

居士:对,但是又不相信医生。

师父:对,他们又不相信医生,自己又恐惧死亡,你这本生就很怪,天天就担心在这里面。年纪大了、一老了肌体衰败了,然后天天就在那种恐惧当中,所以你学过佛的,你把一切现象,哪怕身体的感受也都当成一种很亲切的感受,所有的感受都是很亲切的,都是佛性的展现。

老也是一种经历,都是生命的历程,去享受他,那就不恐惧了。生老病死变享受了,死亡也是生命的一个境界,也是一种生命的现象,你就去享受他就行了。你看着他是怎么死的,但是你有一个不死的,最关键就是这个问题,你有一个是不死的,那个才是真正的你,死的那是因缘,所以要长养出这种智慧来,我们佛所以叫不生不灭的,要知道你的佛性是不生不灭的,然后你的因缘是生灭的。生命是有生老病死的因缘的,对这些无有恐怖、没有挂碍欣赏着他,有这样的一种姿态,欣赏着他,那就好了。所以你看那些大成就者,他们生癌症,你看他们一点也不恐惧的,因为他们的禅定力、他们的智慧力是超越的,衪是可以驾驭他身体的,生这个病就生这个病好了,完全超越它的。

现代教育,就是把一个人变成一块电池,就像《黑客帝国》里面描述的那样的。就把人变成一个电池,变成这种社会的一个砖块,其实真正的压抑了人性,剥夺了人的最尊严的东西。这种邪见对人类造成的伤害是非常大的,所以现在学佛能恢复一个生命的正能量。比如说哪天真的生病了,真的身体难受了,就念佛好了,你静静地念佛,那种痛碰到你平静的心,然后他又变成正能量了,因为这是觉受,当你安然地接受的时候,他就变成正觉的力量,正觉的力量是阳的,那你阴的东西就化解掉了,所以你有病苦,你安住在正觉的状态那叫消业障。那其他的人就不一样,没学佛的人那就叫痛苦、那就叫折磨,然后自己就变成像那个奴隶一样,毫无还手之力。

居士:其实病痛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病痛所引起的恐慌。

师父:对,恐慌,因为你没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如果你智慧的能量足够大了,你完全不会受他影响了。为什么我们要持咒?为什么持一个咒打基础至少要十万遍、十万遍、十万遍,就咒持到熟到已经超越你的下意识的了,到这种就是咒存在,我生命不存在了,要到这个境界,才能破我执知道吗?也就是说我的感觉没有了,但DNA照样在旋转,你才会超越这个我。

完全敞开,比如说一块冰,他对着水说:“我愿意向你敞开。”但是因为冰的自生的温度原因,他不能够完全一下就融在水里。在这个过程当中,所以我提醒大家要忏悔自己业障、积累资粮就是这个过程。把自己慢慢地融化掉,当你融化掉的时候你会发现,确实融化了之后冰就是水,水就是冰,但是这还是有一个物理过程的。

我们完全想对这个光明敞开,“佛啊”我完全信仰您。但是实际上说当你开了智慧的时候,你再反过来看你以前说的“佛啊”,跟你三年之后或者三十年之后讲的“佛啊”完全不是一个概念,那时候“佛啊”只是一个文字、只是一个名词,后来说的“佛啊”他是一个圆满的生命,他是那么的丰富、那样子的光明、那样子的圆满,但是之前讲的“佛啊”只是一个文字、是一个名词,所以当冰完全融化成水的时候,跟水融在一起的时候,那个时候他会发现,虽然冰就是水,但是冰的状态跟水还是有很大程度的不同的。

水是柔软的、水是无孔不入的、水是没有自己形状的,但冰虽然也是水,但冰是有形状的、是固体的、是有障碍的。我们现在就是那块冰,我们虽然说对佛完全敞开了,但是还是要给它慢慢慢慢给它加温加温加温,就是业障要消除,福德要积累。当你哪一天完全你这块冰已经变成水的时候,你会发现太奇妙了,这生命太奇妙了,那个才是生命的胜利者。

而不是说我读了那个重要的大学、拿了一大叠文凭、把一大堆学士帽、博士帽戴在头上,那都是没有用的,死的时候一文钱不值。你不能抱着所有的里程碑,但是只要你实践过了,里程碑对你就没有意义,世间的人就走那个路,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所以当你一个生命最大的成功是什么?就是你突破了我执,真正的跟宇宙、跟佛融成了一体,你的生命就变成解脱的生命,这时候是最荣耀的生命。

你或许以前学基督教的时候,他也就强调这个荣耀,主的荣耀,你怎么享受到了他的荣耀,但是基督现在已经很明确了,耶稣学了佛教了十几年的,他其实就是把佛教的道理,佛教的十戒、八关斋戒,以他们的文化语言形式告诉基督教徒了,如果你学了佛之后再看那些,你就能很好解读他。反过来说你如果没有学佛,他的真谛、真实义,有时候显现不出来,都很模糊。你学了佛再看儒、你看道、看耶稣,看那些你就会看明白他们是什么意思讲的。

居士:都通了。

师父:是的,你像我又不排斥他们,我认为他们也是菩萨,但是作为理论体系来说,那真的是没有比佛更完美的。

居士:信佛才会对以前的信仰有更深的理解。

师父:对对,会有更深的理解,知道他在说什么。所以基督教里面,他很虔诚的教徒也会有身体会飘起来、有神通。因为他完全地就投靠主了,然后他享受到了主的圣灵的加持,但是他那个有危险性,比如说佛为什么有这些教理?他通过你的逻辑思维建立起一个不偏的,你的知见不偏,你的修的方法不偏,那你的整个结果就不会偏。因不偏、缘不偏、最后果也不会偏的,如果不告诉你一个正确知见,不告诉你正确修法,你光是那样祈祷,基督有可能没来给你灌顶,有可能你的业障来给你灌顶了,因为我们有业障的,我们生命当中生生世世来有很多不好的。我们所讲的冤亲债主,甚至天地之间有邪灵,你光盲目的那样的话会着魔的,所以这个时候就觉得佛给我们这么好的方法,因为这个方法就是正能量的,那邪的东西就上不来的,因为你放光的状态他是上不来的。

居士:这个就是说为什么要有师父?

师父:对! 所以要有三皈依,这个就跟基督不一样了,那佛教的话就从我们现在出家人,跟佛陀时代的出家人,就一脉相承的从没有中断过,就文革也没有中断过,那这两个宗教体系那就差很远了。

居士:中世纪的时候还挺好,有很多修道院的。

师父:对啊,还有修道院,还有修行,那个时候他还能降魔,那后来完全没有了。他把信仰的部分、修行的部分都去掉了。

居士:对。

师父:弱化了,然后就变成一种概念,一种社会形势,我们不管是去欧洲大陆、还是去美国,那为什么那里鬼很多,就是因为他没有超度。光是一个信仰,那个信仰又没有到很高的程度,他的生命还没有跟耶稣手拉手,像我们阿弥陀佛伸手接引一样的,他那个没有接到,没有接到怎么办?那亡魂就飘零的,一飘零好了,那个人间亡魂越来愈多,然后他们又杀生吃肉,然后结了很多负面的能量在那里,其实就有很多的问题在这里。

那佛教就很清楚的,都能处理这些,有很多超度它们的方法,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用各种方法净化他们,所以现在我们佛教还要帮助他们。像我去德国为什么一半的时间有彩虹,也是这个道理,去英国、去美国他们那些神都很高兴,佛教来了!因为在他们眼睛里我们佛教的力量是很大的,佛教的力量没断过传承,不管是小乘的、大乘的、金刚乘的,特别是像我有金刚乘的传承,那还了得!在他们眼里看到,哇!那简直就是一个大富翁来了,贫穷有救了,所以我们现在就是跟他们是一种联合。

我也是觉得他们基督教文化里面,他们的圣人可以知道我们是什么,我们现在要把这个正能量联合起来,来帮助人类。现在我们人类,不管是中国也好,西方也好都到了一个非常时期了。中国比如说教育有问题,那西方走的路线也是有问题的,全部就陷入了一个唯物主义的这样一种状况里面,这样一个科技的游戏里面。这个科技的游戏是很狭隘的,整个人类如果陷在这里面,这是很危险的,人类其实已经走入这样一个狭隘的,一条单程的通道。那些圣贤都是很忧心的,我们从一个农业化的社会,进入工商业化,现在更进入一个信息化时代,现在这个概念人类越来越狭隘了。

所以现在能来学佛是有福报的,有福的人,跳出来看这个社会,看人类文明,然后自己的生命活在这种自由的状态,这是大福报的人。这是像那个很有钱很有钱,最后还又不被他那个有钱的机构套着的人才能够做到的事情,因为有的人有钱了,所以他的机构很庞大,他自己就在这里面,比如说董事长一天都不能离开,离开了又不行,他都搭进去了,自己编了一个网,然后自己也被网在里面,能够超越出来的这很难的。

就好像有一个人在沙滩钓鱼一样,另外一个富翁也在那钓鱼,他说:“你怎么能心无大志,你应该走出去,天下很大。”“走出去干嘛?”“走出去赚钱啊!”“赚钱干嘛?”“赚钱到最后能悠闲地来钓鱼。”他说:“那我现在钓鱼不一样的嘛!”

所以我们现在有时候出国,要跟这个人类优秀的文化接轨,要跟这些圣贤手挽手,把这个正能量联合起来救人类。佛教你看对生命有那么强大的力量,这是佛的悲愿力。

居士:就是佛的形象竖在那里,就会引起人的渴望。

师父:对啊,那你想想佛教的内在的力量多大。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皈依佛,但是一方面我们要皈依佛,一方面我们要得到真实的东西,不是表面的。你像我们有智慧的,所以我们修行要受五戒,第一不杀生,仁慈的人尊重生命,不伤害所有的生命,不剥夺它的生命;第二不偷盗,我们人除了生命最重要之外依靠物质,所以不去破坏别人的物质,就是不与取,偷盗叫不与取,别人不给你,我把它占为己有,我们不但尊重他的生命,也尊重他拥有的物质;第三不邪淫,人除了依赖物质,人也依赖感情,所以人也不去破坏别人的感情;第四不妄语,人也在社会上要有信誉,语言要诚实,不妄语;所有前面的这四个,都是一个人应该有的这个状态,但是如果一旦喝了酒之后人就会失去理智,所以说第五个就是不饮酒,不摧毁自己的理智的状态、理性的状态,不饮酒包括不吸毒、不抽烟,就是不损害自己的大脑,这就是信众的戒律。

这五戒佛告诉我们:人的这五条戒律,是我们一个幸福人生的保证,甚至下一辈子能做人、甚至能升天、能够往生极乐世界的这种资格,这就产生正能量,否则这是变成生命最大的漏洞。杀生,自己是生命,同时摧毁别人的生命,这本身就造成了自己生命的一个劫。你也喜欢财物,但是又侵犯别人财物也不好。然后破坏别人的感情、或者语言没人听的话、社会上没有信誉度、还有就是摧毁自己的理智大脑,这都生命不应该的状态,所以远离不应该的状态,竖立起正确的生命状态这就叫五戒,五条生命规矩一般性都可以做到的。

我第一次三皈依我也是十二号,圆明讲堂每个月是十二号,因为明旸老法师就是为了纪念自己的师父,每个月就是十二号那天三皈依。我也是那天三皈依的,今天也是十号,三皈依受五戒,这五戒是一个人应该做到的,那我就一起做了,其实五戒很简单的,都属于门槛级的。只不过受三皈依只代表我有信仰,我是三宝弟子,那五戒呢?那我不仅仅只是有信仰,我还去实践了,这是一个可操作的,就是一个生命的承诺,我是佛弟子了,我愿意承诺佛所规定的这五条,比如说我若干年以后,多少时间之后我再来做这个,再来实践佛教,你说我是不是佛教徒?我是,我皈依过了,但是并没有去实践,也可以说我今天是佛教徒了,从今天起就可以去实践佛陀的教法,告诉我们人类其实佛陀跟我们讲的这些,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

你说怎么开智慧、怎么开悟?那是云里雾里的,那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戒律是最可以实践的,距离我们最近的程序,我们马上一个凡夫就可以做到的。虽然成圣人的标志是智慧,但是智慧是没有形象、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是很难触摸到的,但是戒律是可以触摸到的,是可以实践的,所以佛学有戒、定、慧,这三个学问。

戒是我们每一个凡夫都可以做的,定不是说坐在这里就是入定,马上就开智慧,那两个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这个戒律可以,我想做到我现在就可以做到,那你做到了之后,你早做到就早得利益,所以戒定慧又称为叫三无漏学。就是在生命的这个过程当中不会让自己后悔,不会产生生命能量漏失掉的,所以称为叫三无漏学。你戒有了,这个无漏了,你的生命能量就增长,就会得定,定的又把你的生命能量又升华了,然后就可以开出智慧的花朵来,所以戒定慧是三位一体的,是有着内在因果关系。

如何通过佛法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济群法师答:

我们现在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包括我们的教育,这个确实很多人他会停留在生存、物质生活,改善物质生活。我们中国的儒家思想,本身就具有这种唯物的传统,再加上我们现在西方的这个商业文明和唯物主义,基本上这个教育都会是这样子。但事实上,我们也可能会发现认识也不是这么简单。这个就是如果我们没有去接受一种智慧的文化,我们就总是会在只有出现问题了才想解决问题,才想寻求解决。好像每一样东西我们要交的学费都很高,比如说,我们在深圳,有一位居士就提出我们现在这些人还没有做好结婚,对婚姻还不了解就走进婚姻。对怎么教育孩子还不了解,不了解孩子就把它生下来。然后对社会还没有学会怎么样去真正的做人待人处世,和人相处,我们就走向社会了,然后就稀里糊涂地就创业了。然后每一样东西,可能就是要付出很多代价,然后他学了佛法,这个人生啊,真是……

所以就是其实古人对我们一个人的人生,怎么来规划自己的人生,人生要处理好哪一些关系。像各种文化,各种智慧,都有很多这方面的经验。比如像印度文化里面,它认为人生有四个时期,像年轻的时候求学,接着就是创业,接下来40岁以后基本上就进入修行。而我们中国的文化里,比如说像孔老夫子,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不惑就是你要开始关注人生的问题了,对人生的问题要开始进入不惑的状态。知天命,要知道宇宙的盛衰的这些道理、命运,都要有相当的了解和认识的,而不是说单纯的好像好像有钱就是一切。所以一个人的人生就是你要处理好几种关系:一个是人和物质世界的关系,第二个就是人跟人的关系,第三个就是人跟自己的关系,就是这三种关系的处理非常重要!我们现在的人,比如像西方文明,它可能偏向于去处理人跟物质世界的关系,而我们中国的儒家文化,它比较偏向于重视处理人跟人的关系。但是所有的问题,最根本的还是人跟自己的关系,人跟自己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我们也没有办法处理好人跟人的关系,也没有办法处理好人跟物质世界的关系。你看现在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人的这些关系,其实人的关系处理不好,这跟人自身是有问题的。没有一个很健康健全的人格,没有一种良好的跟别人相处的这样的一种心态和行为准则,所以就导致人不懂得如何去跟别人更好的相处。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最后这个世界也好、家庭也好,它就会出现很多很多的问题。因为我们人处理不好人跟自己的关系,我们的内心有很多焦虑,没有安全感,还有各种很多负面的情绪,甚至有更多的心理问题,然后就会引发人对世界、对人造成很多伤害,造成很多破坏。

因此,佛教的智慧就是在帮助我们如何去处理好人跟人自己的关系,我觉得这个是蛮重要的。我们一个人、我们的成长、以及我们接受一种什么样的教育,我们接受一种什么样的文化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没有接受这样的智慧的文化,很多东西我们经常都是碰到问题的,然后我们就会去有病乱投医,甚至饥不择食,交了很多学费,花了很多钱,最后还看不好。所以我想,能够接受一种智慧文化的教育,这是很有福报的。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1301.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