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佛说心在哪里(佛说心在哪里脚在哪里)

学佛百科2023-03-13197

《楞严经》“七处征心”,“心”到底在哪

楞严经里,阿难说了七次心在哪里:一、心在身内;二、心在身外;三、心潜在根里;四、心在内外明暗之间;五、心在随所合处;六、心在根尘之中;七、心在无所著处。

楞严经包括:序分、三番破识、十番显见、剖妄出真、会通四科、圆彰七大、审除细惑、从根解结、二十五圣圆通章、四种清净明诲、楞严神咒、十二类生、历位修证、七趣、五十阴魔。

扩展资料:

众所周知,《楞严经》是一部极重要的大经,可说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亦不为过。因为此经在内容上,包含了显密性相,各方面重要的道理;在宗派上则横跨禅净密律,均衡发挥,皆详尽剖析开示——从教令正发心起经循循善诱的破惑、见真(明心见性)、依性起修(设坛结界、于实际上起正修行)。

并详细开示了一切凡圣境界(二十五圣圆通、三界七趣众生),令于圣境起企慕、而于凡外得知解,从而不受迷惑、不入岔道;又详述六十位修证(三渐次、干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妙觉)令行者于菩提道上知所趣向;最后更广开示五阴魔境,及其破除之法,俾于菩提道上能克服魔怨留难,所修圆满成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楞严经》

佛教说的心是指身体的那个部位?

所谓心,如果从一般意义上讲,有四种心:

1、肉团心。肉团心是身体器官,它虽然是物质的,却是我们精神的依托、思维的依托,所以把它叫做心。

2、缘虑心。遇到种种因缘、种种景象、种种境界,心有所思、有所虑,叫做缘虑心。缘就是对象,虑就是主观思维活动。主客观一经接触,就有思维活动。

3、集起心。就是指八识心王阿赖耶识。集指八识种子,指因。通过第七识、第六识、前五识的作用,不断地把所接触的外界的一切信息,反馈到八识田中,就成为种子贮存起来。第八阿赖耶识就是以第七识为桥梁,不断地反馈和输出。反馈进去成为种子,输出出来就成为现行。现行生种子(集),种子生现行(起),这样的心我们称为集起心。

4、真实心。就是我们的真如佛性。真如佛性通过甚深般若的薰习、开发、挖掘,能够产生无穷的妙用,所以也把它叫做心。

-----佛教中讲的有四种心,禅宗的明心见性,应该是第四种--真实心。

而大部分不学佛的,不理解,就意味佛说的心是第一种,或者第二种,就意味佛说胡话,真实悲哀。

佛教文化认为的心长在什么地方

不是说心脏在什么地方,你说的大概是愣严经当中的问题,当中说到的心和我们的这个心脏是两码事,他说的是我们的这个行星自信,认识这个东西的一个,标准,其实来说是人要分清楚,两个东西,一个是意识心,一个是清净自性。弄眼睛当中就有一些段落编写了这两者的区别,然后教我们怎么认识自己的自性。在我们的意识里边是有很多烦恼的,这些烦恼,他可以说是有根据无根据的,你可以去研究它,但是我觉得这个研究可能是一个无底洞,也看你的智商吧,赢了研究到什么层次。就不谈了,关键是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人的自信,到底是什么?如果说按照佛法来说,这个字形式存在的,他在哪里,实际上在最开始了,佛祖和阿难尊者的对话当中,就不断的在追问这个问题问的并不是一时心在哪里?这个人的意思当然是在自己的这个脑当中。这个意思,他只是我们的一个妄想而已,叫做全程分别影事。他并不是自信自信,又是另外一个东西,我们要把它相互分开来谈。所以这个问题我认为还是要回到经典当中去研究,而且是深入研究好好研究。

佛说,观内心,心在哪?

佛所说的心不是心脏,说的是自性,自性才是您真正的自己,明心见性,当您清净了,就能见到您的自性,自性也是佛性。南无阿弥陀佛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1405.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