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对劫难的理解(佛教关于劫难的说法)

劫难和磨难的区别
意思不同:
劫难,佛教语。谓灾难;灾祸。
磨难是汉语词汇。拼音是mó nàn,意思是在艰难困苦的逆境中遭受折磨。
出处: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旧社会,好人磨难多。”
明 施耐庵《水浒》第五十三回《戴宗二取公孙胜 李逵独劈罗真人》 罗真人笑道:“且教你吃些磨难。”
相关名言:
1、经过磨难的好事,会显得格外香甜。——莎士比亚
2、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张海迪
3、忍耐对挫折是积累力量的宝库,对友人是包容一切的大海。人类的伟大决定于失意时所能忍耐的程度,人应当做点错事,做错事就是长见识。——罗曼·罗兰
4、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5、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人生就是一场对种种困难的无尽无休的斗争一场以寡敌众的斗争,在这个世界上,尽如人意的事并不多,咱们既活着做人,就只能迁就咱们所处的实际环境,凡事忍耐些。——泰戈尔
佛教中的“劫”是什么意思
四劫,佛教中指成劫、住劫、坏劫、空劫。指四个极长的时期。在印度人的宇宙观之中,世界是反覆地依循着成立、存续、坏灭、空无等四个阶段在演化的。这四个阶段是︰成劫、住劫、坏劫、空劫。(一说是坏、成、中、大四劫)。‘劫’,即不能以年月日计算的非常长远的时间。兹分述如次︰
成劫
(梵vivarta-kalpa,巴vivat!t!a)︰指世界的成立期。即山河大地等器世间和有生命的众生世间的形成时期。细分为二十中劫。在空劫终结时,由有情之业增上力,吹起微风,相继形成风、水、金三轮。其后,山洲、内外海等器世间成立,而止住器世间之有情世间亦成立。有情世间始于上方的空居天,渐次及于下方的地狱,至一有情生于大地狱时,二十成劫即已终结。
住劫
(梵vivarta-stha^yin,巴vivat!t!a-t!t!hayi^)︰指世界的存续期。即器世间、众生世间平稳地持续之时期。即自一有情生于地狱起至大三灾当现之时的二十中劫。住劫之初,阎浮洲人寿由无量数逐渐减至十岁,是为住劫中的第一中劫。之后,人寿再由十岁每经百年增加一岁,一直增至八万岁。又自八万岁每经百年减少一岁,直至十岁为止。这是第二中劫。如此自第三中劫至第十九中劫,仍同样各增减一次。至最后的第二十中劫,才有增无减,返回到八万岁为止。
人寿的减少称减劫,增加称为增劫。各减劫终结的人寿十岁时,刀兵灾、疾疫灾、饥馑灾等小三灾之一出现。诸佛出现于减劫,人寿由八万四千岁至百岁之间。增劫佛不出,因在有情之乐渐增时,不易教其厌离。人寿由百岁渐减时,佛亦不出,因五浊极增,难以
化导。坏劫
(梵sam!varta,巴sam!vat!t!a)︰住劫之后世界坏灭的期间。从大地狱有情不生开始,至外器都尽为止。分为两种,一是前十九小劫的有情世间坏灭,一是最后一小劫的器世间坏灭。有情世间是初生者最后坏,器世间因水、火、风三大灾之一而坏。依《大毗婆沙论》,住劫终了,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安稳丰乐,人多修十善业道,此后大地狱中有情命终,不复生彼处,坏劫开始。如此地狱中之有情渐减,无一有情残留,名地狱有情界坏。其次傍生、饿鬼人趣、忉利天等欲界相继坏灭。直至一切世界俱坏。
器世间坏灭是因历经火、水、风三灾之故。火灾时,初禅天以下坏灭,水灾时,二禅天以下坏灭,风灾时,三禅天以下坏灭。
空劫
(梵sam!varta-stha^yin,巴sam!vat!t!a-t!t!ha^yi)︰谓世界的空虚期。指器世间全部坏灭,至成劫微风吹起的二十中劫。此一时期,有情一部分上生色界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一部分生于其他世界,而三灾顶诸天以下的有情、器界则完全空虚。
此成、住、坏、空四劫合为一大劫,而四劫各由二十中劫所成。故八十中劫相当于一大劫。
劫难的意思
劫难的意思是:灾难。
劫难,佛教语。谓灾难,灾祸。如:他简直就像刚刚历经了一场劫难,披头散发得像个魔鬼。
道家谓天地一成一毁为一劫曰周而复始。术数家亦指命中注定的厄运,大难,大限。是古代道家的宏观时间概念之一。古代道教传说宇宙经历若干万年会归元复始一次,重新再开始。
出处《文子·自然》十二月运行,周而复始。可以简要地将基本思想表述如下:世界是按照极其漫长的时间周期,即所谓的生成的大年。
近义词:
一、灾难 [ zāi nàn ]
释义:天灾人祸所造成的严重损害和痛苦。
出处: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晋纪八》:自顷兵戈纷乱,猜祸锋生,疑隙构于群王,灾难延于宗子。
翻译:自从近年战乱迭起,猜疑灾祸一起出现,疑忌仇隙在亲王们之间出现,灾难祸患延续于宗室后代身上,今天是忠于王室的,明天就成了反叛王室。
二、苦难 [ kǔ nàn ]
释义:痛苦和灾难。
出处:元··阿鲁威《湘妃怨·夜来雨横与风狂》:苦难寻红锦妆,问东君归计何忙!
翻译:只恨找不到往日盛饰的花容,春神啊,你为何要归去匆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劫难
劫难和烦恼有什么区别 也就是佛家说的劫难和菩提?
劫难:劫本意是佛教的计年单位,一大劫就是娑婆世界生灭一次的时间,为13.44亿年。由于世界中充满了灾难,所以劫就成了劫难,也就是灾难,所以佛教中说:“在劫难逃”。
烦恼:烦恼就是烦扰身心,使得身心不自在。烦恼是主观的执着产生的,本是虚幻不实的东西。佛教之中将烦恼分为6个根本烦恼与28个随烦恼。由于烦恼的存在,使得我们受因果报应,使得我们流转于六道轮回。
修行:佛教为了解脱生死轮回以及获得佛的无上智慧而提出的解脱法门,这在小乘佛教之中概括为戒定慧,在大乘佛教中概括为六波罗蜜。
菩提:菩提的意思是觉悟,所以菩提就是佛教智慧的意思。佛教的修行除了解脱生死轮回,还需要证得佛的无上智慧,所以成佛就是得解脱与菩提二果。
我将这四个概念解说如上,具体的分别,你自己去理解。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1482.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