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佛教徒表达爱国爱教的体会和感受(佛教爱国爱教的标语图片)

学佛百科2023-03-1590

真禅法师的爱国爱教

综观真禅法师的一生,“爱国爱教”是他矢志不移的思想基础,他的一言一行,无不贯穿着这根红线。

在《回忆圆瑛大师》一文中,真禅法师指出:“我经常告诫我的弟子辈,作为一个新中国的佛教徒,必须坚持‘爱国爱教’的原则。所谓‘爱国’,在今天的条件下,就是要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作贡献。所谓‘爱教’,就是热爱我们所信仰的佛教,即爱佛教教义中‘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理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的原则;‘自利利他,广种福田’的思想等等。我还经常对一些青年僧人讲,爱国爱教的原则本身是一个辩证的关系,爱教必须爱国,爱国才能爱教。”

在《培养青年僧才是中国佛教界的当务之急》一文中,真禅法师进一步指出:“所谓‘两爱’,就是‘爱国爱教’。作为一个新中国的佛教徒,首先必须热爱我们社会主义祖国,要为我国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佛学院校的学僧同样如此。其次必须热爱我们所信仰的佛教,爱佛教教义中建设人间净土、‘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种种理想等等。爱教必须爱国。爱国才能爱教,两者不可偏废。”

围绕“爱国爱教”的主题,真禅法师在社会、慈善、教育、文化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为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作出了可贵的探索。本文拟通过对真禅法师爱国爱教思想的研究,发掘出大师思想深层最闪光的东西,从而为今人乃至后人,在弘扬佛教优良传统,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方面,提供可资借鉴的教益和启迪。

关于佛教~!求助啊~!

【禅悦歌词】

--------------------------------------------------------------------------------

1、《禅悦》生涯半在白云间,瓶钵相容季尔关。尘眼竟随溪山碧,慧心何虚鬓毛斑。 任将黑白归棋局,不碍尘沙入海湾。年年岁岁人何在,亦去亦来亦往还。

2、《天目重辉》须识源清流亦清,尘埃不起在忘情。禅源透彻无心处,勘破成因自在明。 天目晶晶日月明,随流常点佛前灯。木鱼敲碎人生梦,莫问一死或一生。 疑团破尽鬼分赃,铁作心肝也断肠。自古圣贤皆若此,龙涎不比烘渣香。 无相无形似若空,何分南北与西东。禅关谁觅蒲团月,妙在不言不语中。

3、《愿洒一池功德水》相携瓶钵伴游踪,万佛城开慧炬红。愿洒一池功德水,化为甘露浴春风。

4、《万世悲心度迷津》人间何处不揭尘,逐利争名假乱真。若海无边掀浊浪,正心持念见光明。来来去来匆匆客,是是非非碌碌心。三界菩提开净土,万世悲心度迷津。

5. 《春风秋月宿谁家》 驻杖南游不看花,春风秋月宿谁家。莫嫌粗饭无滋味,可掬寒泉煮苦茶。浮沉湖海气凌云,遍地黄花恍若金。古往今来谁是我,任他虎啸与龙吟。

6. 《华岩小咏》梵宫古刹,名冠巴山。殿堂巍峨,佛像庄严。山水交辉,美景清凉。飞泉古木,鸟语花香。素食高雅,待客真诚。佛经法宝,利乐有情。高僧辈出,代有传人。香烟袅袅,钟磬声声。春天桃李,秋日菊盛。夏有荷莲,冬梅沁心。湖内荡舟,林口游览。净心解乏,佛缘殊胜。

7. 《始悟梵乡是旧乡》一院清幽透午凉,平湖风送藕花香。百年身世皆虚幻,异代虫沙已渺茫。世事何如天地尽,人情不为江河长。禅关方觉黄梁梦,始悟梵乡是旧乡。

8. 《寄语莲花归净土》山岳秀添万木春,白云一片忆前人。江山犹许瑶台月,长揖还谢国土恩。杨花落罢子规啼,五女相携过渝西。寄语莲花归净土,东西南北总相宜。

9. 《行云何处觅行踪》百年旧事话沧桑,万木丛中忆草堂。杨柳春风无限意,史家何必笑康梁。万蔓千藤一脉连,且携罐钵且随缘。半岩花雨天边处,究否杨歧一榻禅。南国春风露宝峰,行云何处觅行踪。盛来功德八尺水,浇得一重又一重。东风浩荡俏江流,种就新荷遍粤州。一领衲衣春又夏,何问冬来何问秋。

10. 《寒山寺外空花落》吴地云烟满目春,白云一片证吾身。寒山寺外空花落,超脱人间无相人。两江绕带一江流,撕破长江浪不休。莫谓红尘无别相,三三两两渡人舟。

11. 《千尺寒岩喷冷泉》应知萍迹遍天涯,四海交流汇一家。拈得三潭湖上月,兴来可种菩提花。千尺寒岩喷冷泉,井中徙木竟相传。蒲团坐破无他事,看穿三十三重天。

--------------------------------------------------------------------------------

《禅悦》专辑 重庆华岩寺心月大和尚作词 张福全作曲

心月法师博学广识,在佛学、医学、文学上都有很深的造诣,一生中写下了不少好诗、好文章。心月法师生前曾任重庆佛教协会副会长、重庆华岩寺方丈。秉承爱国爱教的原则,心月法师弘法利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根据中国佛教界的现状,心月法师还特别致力于佛教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并和惟贤法师一起创办了重庆佛学院。

为了纪念当代爱国高僧心月大师示寂两周年,也为了弘传佛法,2004年大师的弟子发心请国家一级作曲家张福全先生作曲,把心月大师的11首诗词制作成佛教音乐专集《禅悦》。专集中的每首歌曲,寓意深刻,曲调悠扬,对现代佛教音乐的发展很有意义。《禅悦》由中国民族音像出版社出版。

《禅悦》的创作理念(张福全):

《禅悦》这十一首歌曲,展示了佛教音乐的平和、温馨,也洋溢着民间歌曲中的亲切与委婉,但又务必使其有别于传统的寺庙音乐,也不同于现代的创作歌曲。同时,好听、好唱、容易记等又是万万不能忽略的前提和孜孜以求的目标。以真、善、美通贯始终,争取在僧、俗两个群体中都能有知音,得到喜欢和认可,使其调节人们的心境,平和人们的心态,沟通人们的心灵,表达人们的心声,从而达到心性的陶冶和升华。

创作过程中,在把握佛教音乐平稳徐缓、起伏不大,音域不宽、结构简单、反复较多等基本特点的情况下,有选择地吸收了民间音乐中的山歌、小调和戏曲音乐的元素,使之有机的结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增加了音乐的色彩和个性,同时把唱和奏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乐队采用了丝竹乐和电子合成器结合,适当使用佛教音乐中的法器;唱,以齐唱为住,个别需要的地方,运用了简单的二声部。借鉴绘画中的“留白”,有两首歌还插入了念白,以求在听觉上给人以适度的调整。

最后,不妨以心月大师的两句诗语做结:愿洒一池功德水,化为甘露育春风。

《普门颂》、《梵唱大悲咒》、《灵感真言》、《梵唱观音心咒》、《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音菩萨

《佛韵梵唱》、《一声佛号一声心》:念佛

《三宝歌》 :佛法僧三宝

参考: 歌词都有连接。

南无阿弥陀佛

请问佛怎么看待战争和侵略,如果我们被外族侵略该怎么办,可以参与战争进行捍卫么?

可以。当然也是应该参与战争捍卫国家。这是责无旁贷的。

四恩三有中,有国王恩,即国家对我们的恩德。因为有国家,人民才得以安居乐业,所谓国破就会家亡。遇到国家被战争与侵略扰乱,就必须为报答国家恩而努力了。

“知恩报恩”,乃佛陀伦理思想的重要法则,被认为是做人应起码具有的道德。

《华严经•如来随好光明功德品》佛教导诸天子:

汝等应当知恩报恩。其有众生,不知恩报恩,多遭横死,生于地狱。

所以,为抵御国家遭遇的侵略,参与战争,其发心为报恩,不为己,是为善。所谓,国家兴或亡,我责无旁贷。参与战争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可前线直接参与战争,可后方支援,可捐钱捐物,努力工作,总之,一心为国,绝不漠视国家兴亡。这是知恩报恩。

只是,战争是刀兵劫,属于众生的共业,当战争爆发时,大部分国人都无法避免的,要预防这种共业,需要每个人都净化自心,行善积德才是。这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战争。古人言,「千百年来碗里羹,怨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要避免刀兵劫,需从戒杀护生做起。

佛教怎样爱国

我国佛教界就打着一面大旗:爱国爱教。

这就是说,先要爱国,其次才爱教。

爱国第一,爱教第二。佛教的历史告诉我们,不爱国,只爱教,教就失去政治的庇护,而失去政治庇护的宗教,肯定只有死路一条。

如何爱国,一是口头要喊,心里头也要有爱国之心,佛教主张报四重恩,其中一条就是报国恩。二是行动上也要做。一方面,要守戒律,不得违法乱纪,不得伤风败俗,不得违背人伦纲常,不得做与社会共德不符的事,勿以恶小而为之;另一方面,要积极行善,勿以善小而不为,近年来,佛教界在救灾和扶助弱势群体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贡献比较突出。三是不仅自己做,还要劝人做,以此来净化社会风气。四是老老实实修行,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既度自己,更度他人,这一点,才是爱国行动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最根本的方面,如果吃十方饭,而不能了道,就是白吃了群众的粮食,对不起国家,对不起民众。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1832.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