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想自己死了(佛说想死的人)

学佛之人如果自杀了,后果是什么?
其实经过科学研究,人死了就像睡觉不做梦,应该不会有什么大事,如果超生了,你一定没有现在的记忆,也不会有什么后悔之说,不过,既然是学佛之人,我看你还年轻,当然我不会劝你不要自杀什么的,人连死的权力都被人剥夺的话,就完了。不过话说回来,你难道就甘心吗?你不想报仇吗?话说学佛的,难道你没有尝过女人味道吗?21岁,没有体验的东西还多,不顺,靠,什么叫做顺啊,老子马山高考,天天晚上睡不着(平时不努力。),我一样活,还有就是,千万不要上吊,也不要跳楼,本人比较支持吃药,前两个想起来都觉得恐怖。看我这么诚恳的回答,把分给我拉,还有,如果有什么不顺心的,看看日本的DVD就好了,高手说过学佛的想自杀的话,随俗,马上就好了,呵呵,祝君活的愉快(话说你TM的有钱上网问着问题,不如想想怎么过上幸福日子吧。)
为什么学佛后经常想自杀,
磕头拜忏 ! 磕头为主 ! 其他为辅!
磕大头(五体投地)拜忏,了业最快了!比你念什么都快很多了!!一般最少要磕10万个!
磕头忏悔:每念一声佛号磕头一次(念阿弥陀佛就行)每天数量看自己体力,一般108个!一般1到2个月就会有明显效果了!!
再有回向文一定要对!!
看你的体力了 磕头有小头、 中头、 大头 效果不同的
小:跪着不起来 直接磕头 上半身动
中:跪下磕头 站起来 再跪下磕头
大:就是五体投地那种了
不如安排功课 大部分空闲时间用于修行 逐渐佛力加持 改变不难
有累世的@杀@生因果导致的 需要超度才行
念诵不如抄经文 抄经文不如礼佛拜忏 力度是关键
念诵为辅 抄经文为主 (或念诵地藏菩萨名号)
抄经文-----《地藏经》 (100部) 《药师经》 (100部) 普门品(不限多少)
任何纸笔都行的 太多 可以烧掉 灰入干净流动水里即可
回向文是:愿以此功德回向给(名字)的历代宗亲,六亲眷属,历劫冤亲债主,错@杀@,误@杀@,故@杀@的一切生灵,人,非人等,愿你们早日离苦得乐,脱离六道轮回,往生极乐世界。往夕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三遍
为什么念佛的人都想(往生)死?
对于修佛之人来说父母养育之恩,老婆子女都只是红尘俗事,顾虑这些就是六根不净,还不能出家,等到真的出家了就表示已经看透了这些,你想的对于他们来说只不过是红尘妄念而已(出家混吃混喝的除外)。然后再分析下佛教徒为什么会这样,佛教徒要分两类,一类是潜心修行的,不求来生,只求靠近真理。还有一类是以今生的修行来换取来生的极乐。潜心修行的就不说了,你说的主要是那类为了来生享福的人,那就分析下这类人的想法吧。
首先,这类人学历一般不会太高,见识也比较少,所以对于神佛是深信不疑的,你跟他们说没人死过复活之类或者怀疑神佛的真实性,就算你说的再怎么有道理他们都不会听你的。
其次,这类人现实生活条件不会太好,有很多不如意之事,而又无力去改变,所以佛教的六道轮回说和极乐世界对他们有莫大的吸引力,当然是想早点死了投胎或者进西方极乐,在他们眼里死亡不是一切的终结,而是幸福生活的开始。
最后,这类人说到底是比较自私的,因为他们只想自己过上好日子,而不去考虑亲朋好友们。
为什么有些学佛多年的人还会自杀
烦恼不是那么容易断的,纵然学佛多年,如果不在心地上下功夫,如果不能痛下决心趋向正道,也仍然是会被外境所影响。
一个人的承受力有多大,跟他的内心很有关系。在遇到无法承受的事情时,在不能了知诸法如幻的时候,就依然是会被外境牵着鼻子走,就仍然会苦不堪言,想一死了之。所以,不能痛下决心实修的话,真正境界来临,少有几个人能真正经得起考验。
念佛念的我觉得我要死掉了,本来就有非常严重的头疼,可以说是精神障碍吧。念多了头难受的要死
那你注重修持戒律吧,戒为无上菩提本。
以戒为师
学佛到底应该怎样学,这是我们最常听到的问题。很多的朋友学佛看着三藏经典,无从着手。面对着禅、净、唯识等等宗派,无所适从。佛法广博,如同浩瀚的海洋,我们怎样能够在这里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快捷的道路,以便今生能够获得佛法的无穷利益呢?其实释迦牟尼佛早已为我们指出了其中的规则。三藏佛法并非无迹可循。该如何学习佛法的原则是很简单的。
学佛的朋友经常会问的问题就是我该学什么法门?我该念佛?还是该持咒?是该参禅?还是该修止观?很多人就徘徊在这样的犹豫中。更有许多争论。有人说要一门深入,有人说要多方参学。有人说要系统学习,有人说这太费事,念佛足以。在这些纷杂的言论中,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学,不知道该怎么修,有人甚至经过了长年累月的时间,依然是没有感应,没有受用,感觉不到学佛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按照世尊教导去学习。被上面所说的繁杂遮住了我们的眼睛,迷失了我们的道路。这些内容其实不过是细枝末节,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在这些问题上困扰。因为这些都是修行的方法,不是修行的原则。就如同我们要达到一个目标,手中的地图是指引我们方向,这是原则、宗旨。那么我们是坐船,乘车,这是方法。如果我们太关注于方法的区别,却忽略了所要行进的方向,那么当然不会到达目的地。
原则其实是十分简单的。《楞严经》中说: 【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戒定慧就是原则,就是我们学佛的方向。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就是我们学佛的宗旨。掌握自己的心不犯恶业,奉行善业,这是戒律,由戒律的成就会出生禅定,由禅定而产生智慧。
只要我们按照这个原则来修行,都会有成就,都会得到益处。你想求现生的福报,想往生净土,想获得禅定,想辩才无碍,没有问题,都可以获得。但是如果我们不按照这个原则修行,那么结果就十分有限,甚至会有副作用。
《佛遗教经》中讲: 【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 后世我们就把这句话概括为“以戒为师”。世尊说:在我离开以后,应该尊重戒律,如同黑夜遇到光明,如同贫穷的人得到宝藏。应该知道戒律是你们伟大的老师,就如同我住世教导一样。
世尊为什么这样教导我们?因为这是我们要犯的毛病!我们学佛都有各自的目的,福也好,慧也好,具体起来还有各种各样的愿望。但是这些目的怎样实现?靠什么实现?要靠戒。要 摄心为戒 。学佛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习这个。你用什么样的方式,那是个人的因缘,也绝对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念佛?持咒?念那本经典?这都是方法,而且也不能概括 摄心为戒 的含义,因为我们普通人,甚至出家人,在现在这个社会中少有机会24小时去念佛、持咒。更不会每天都闭关打坐。这都是帮助的方法。摄心为戒是要我们把自己修正到一个正常的状态,把自己维护好,远离恶业痛苦。我们学佛的基础、基石就是这一条。没有这一条,用什么样的方法也不可能有所成就。哪怕是一点点人天的福报也难以获得。
学佛的朋友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学佛第一步不是去琢磨着怎样得定,怎样得神通感应。因为福报也好,智慧也罢无不是由戒产生的。经常见到有的同修一学佛就把目标定在“一心不乱”上、定在往生上、定在实现什么愿望上。但是什么是戒,不知道,什么是善恶业?不知道。什么话都敢说,什么样的事都敢做。这个样子学再长的时间也没有用。为什么?福报是从善业来的,不修善哪里有福报,哪里能实现我们的愿望?一心不乱是定,定是怎么来的?是由戒生定。如果身口意的恶业不断,想得到一心,简直是缘木求鱼。
相反只要我们把 摄心为戒 这一步做好了,那么一切都好说。不需要特别的方法,自然得定。能够没有贪欲、嗔恚、嫉妒、邪见的人自然在定中,我们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能轻松得益,顺利成就。就拿往生净土来说。大家都十分希望的。《观无量寿经》中讲的清楚。想自主往生,那么最低要中品才行。那么中品最低的条件是什么?戒律成就。没有这个条件,你念再多的佛也没有用,不会有十足的把握。一切都是未知数。其中的道理在哪里,我们在后面的十善业中会详细说明。
学佛是一件十分简单,十分幸福的事情。我们要把握住‘以戒为师’的原则,只要落实了,那么学佛就上路了。不是我念了多少佛,磕了多少个头,就说明我们有修行,说明是佛弟子了,不是的。《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讲: 【若不真实希求如是十善业道所证佛果。及不真实下至守护一善业道。乃至命终而自称言。我是真实行大乘者。我求无上正等菩提。当知如是补特伽罗。是极虚诈是大妄语。对十方界佛世尊前。诳惑世间无惭无愧。说空断见诱诳愚痴。身坏命终堕诸恶趣。】大意是:如果没有真实修行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甚至不真实守护一善业道,临命终的时候而自称我是大乘行者,我求无上菩提,这样的人是极为虚诈,犯大妄语。对十方诸佛前没有惭愧,诳骗世间。说断见邪见。定堕恶趣。
这就是说我们 摄心为戒 是我们学佛最为关键的一步,是关系到我们能否有成就的根本问题,是判别我们是否是合格佛弟子的标准。
没有“以戒为师”,把目光放在学佛的细枝末节上,自然会引起混乱,不知所宗。甚至会导致上面所说的严重副作用。我们学佛怎样看自己有无进步?那就看看自己杀盗淫是否避免了,恶语、妄语、绮语、两舌的话是否还挂在嘴边?自己的心里贪欲、嗔恚、骄慢、嫉妒、邪见是否还蠢蠢欲动?这些就是标准。这个标准每个人都能搞清楚。每个人都能知道。
学佛怎么学?就是要学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偷盗、不嗔恚、不骄慢嫉妒、不邪见。这个标准不仅我们自己衡量,别人也会衡量我们,我们学佛与否,别人很容易就知道,他可能不知道这个标准,但是他知道你身上起什么变化。
如果有一个‘老师’告诉你,不必去学什么戒律,不必修什么善业就可以成佛,就可以如何如何,乃至身体力行去做恶,那么一定要分辨清楚。远离这样的人。远离这样的恶友。
没有 摄心为戒 我们不可能得定,不可能有智慧,有也是小聪明,而小聪明是最容易惹祸的。《遗教经》中谈到:【 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譬如有人,手执蜜器,动转轻躁,但观于蜜,不见深坑。譬如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腾跃踔踯,难可禁制。当急挫之,无令放逸。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就是说:我们的心十分可怕,甚至毒蛇猛兽、强匪冤家、水火之灾都不能比喻其可怕。如同有人手中拿着蜜罐玩弄,却没有看到路上有很深的坑一样;如同疯狂的大象失去了束缚,矫捷的猿猴进入了树林,辗转腾跃无法禁止。一定要及时控制我们的心,不要放逸,放纵自己的心会败坏人的善业。如果能够制心一处,那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到了。
我们学佛的效果在哪里?其实就是在这里,能否制心一处,不丧善业。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我们不可能有什么正见,即便对佛法经典能够有所解悟,有所理解,也仅仅是表面的东西。放在现实生活中起不了作用,也感受不到学习佛法的真实益处。这就是我们现代人学佛,经典看了不少,师傅拜了不少,道理也知道了一大堆,时间匆匆数年、数十年之后却仍没有什么把握,心里没底的原因。学佛没有按照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的原则来。总是想速成,想走捷径。结果是捷径走多了,反而原地踏步。
释迦牟尼佛在经典中把这个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的原则称为三无漏学,没有缺憾、缺陷的、圆满的佛法。学佛无不是通过 戒定慧 这个阶梯而成就。我们这个时代更加应该踏踏实实按照这个原则来修学佛法,也唯有如此才会得到真实的佛法利益,获得安乐受用。(转)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1853.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