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能缘色法(意识即能量)

如何提高绿色出行的意识
绿色出行就是采用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出行方式。即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有益于健康、兼顾效率的出行方式。多乘坐公共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合作乘车,环保驾车,或者步行、骑自行车等。只要是能降低自己出行中的能耗和污染,就叫做绿色出行、低碳出行。
1、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合理选择出行方式,坚持每周少开一天车,多步行,多骑自行车,多乘公交车。根据需要选择最佳出行路线,提高办事效率,争取一次出门、全程办完;提倡拼车出行,除非必要,不单独驾车外出。遵守交通法,争做绿色出行的宣传者、文明交通的实践者,带领家人、朋友和更多的人参与绿色出行行动。机动车礼让斑马线、按序排队行驶、有序停放等文明交通行为,尽力缓解交通拥堵。
2、在严格要求自身的同时:倡议广大市民从我做起,积极参与”文明交通,绿色出行”活动,合理选择出行方式,坚持每周少开一天车,多步行,多骑自行车,多乘公交车。倡议市民根据需要选择最佳出行路线,提高办事效率,争取一次出门、全程办完;提倡拼车出行,除非必要,不单独驾车外出。倡议人人遵守交通法,争做绿色出行的宣传者、文明交通的实践者,带领家人、朋友和更多的人参与绿色出行行动。
绿色出行的意义
1、汽车工业为人类的发展带来了快捷和方便,但是由于城市汽车保有量的剧增,引起了能源消耗和空气污染、道路堵塞等一系列问题。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机动车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细颗粒物所占平均比例为80%、75%、68%和50%,已成为这些城市空气污染的第一大污染源。它也是增长最快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污染损害了人体健康又转化为经济负担。
2、发动公众和企业积极参与优先发展和全面改善公共交通:鼓励乘坐清洁公交车;鼓励建设专用公共汽车道,发展轻轨、地铁;改善公共交通出行环境,鼓励提高公共交通设施的舒适度、清洁度和服务水平。鼓励公众和企业积极参与提高机动车辆及燃料环保技术性能,积极参与环保驾驶。这些活动对于节约能源,降低污染,提高人们的生活健康水平,缓解北京市的交通拥堵状况,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培养公众“绿色”环保意识的行为
在座的各位都是搞教育的,教育能够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和历史,今天的环境保护需要公众环保意识的转变和提高。这是上次我用的几张片子,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环境保护在今天引起大家的关注,是因为它确实影响到了大家,我们也听了“八大公害事件”,这是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但是在此之前已经产生很多的问题,所以培养环境意识要更早的建立。到了今天,美国的环境意识和当年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他们更多地关注生态、关注可持续的未来。
在中国,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发展特别不均衡的国家,我们既有全世界非常领先的区域,也有非常落后的区域,所以中国呈现了非常不均衡的分布。关注的人的行为和可持续发展,更多方面我们关注的是环境带来的生存环境的恶化。2007年的时候,有一个活动,由北京大学搞的,“绿色长征” 京杭活动,他们到各地进行环保宣传。
环境意识:包括“知”和“行”两个方面,一是环境认识,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对环境状况的认知。中国公众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度提高,环境问题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社会风险的重要方面。中国的环境形势,目前中国的很多地方都接近于我们的承载力,接近环境能够容纳的破坏底线,我们很多地方已经超过了这个局限,这个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多地方对人类带来的健康问题已经显现。大家看新闻都可以看到,最近几年也仍然有这样的报道。我要客观说,大多数的报道都是不切实际的。看着新闻图片很吓人,但是真实的情况往往并非如此。很多环境问题,真正由于环境污染带来的对人类的破坏是很少的。
有这么几个案例,可以看看目前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根据中国公共环保指数的调查看,目前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是整个社会问题的前三名;从投诉情况看,整个环境保护的投诉,因为环境保护进行投诉、进行打电话报案的情况在增加。根据2010年环境问题调查显示,认为中国的环保问题不严重的只有12%,有18%认为既严重也不太严重,但是绝大多数认识到中国的环境保护在进入非常严峻的阶段。过去我们认为环境问题是由于自然错误的配合,有些地方应该是多投入资源,我们希望他们产生更多的效益。有的地方要少投入,但是由于分配不均衡,产生了垃圾。但是由于市场失灵了,造成配置不均衡,所以才造成了污染、浪费。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不承认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资源配置错误的问题,但是后来社会主义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像波兰的严重酸雨等,我们逐渐认识到不仅市场的计划,计划的十年比市场的十年更厉害。所以大家又提出来“环保靠政府,经济靠发展”,今天我们又提出来,真正要靠大家来一起保护环境。
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我们可以看到和2013年相比,公众关注环保的峰值很高,可以看到较于59分的在2010年急速下降,超过了2013年的状况。刚才我讲到中国是发展不平衡的国家,我们有发展最好的地方,也有发展最差的地方,这也有带来的我们的认识不一致。像一些农村地区更关注的是农药、化肥,关注传统型的污染。在城市地区关注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等。这些污染认识的差异,跟美国相比,我们两个国家不同,美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中国还走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大家对环境的认识和意识的方向也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很多还停留在污染问题,即使到了“十三五”,我们还是在注重环境治理,我们要控制环境污染等等,在美国更关心的是可持续,更关心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这是两个国家发展不同阶段带来的环境意识。
如何评价中国的环境意识?我认为我们现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我们对现行教育,我们看到人群受到损害了,追究周边的环境问题,所以现在公众的环境意识很高。公众的投诉事件很多,我们每修一个化工厂、垃圾焚烧厂,都会引起群众的上街游行等群体性事件。我们现在的环境意识,可能更多地体现在环境的权利,要维护自己的环境权利。但是目前我们的环境意识,在环境责任方面有所欠缺。这也表现为,我们的环境意识目前还没有指引我们的环境行为。
另一个是我们的环境认知存在着偏差。这里我要讲一下环境认知方面的问题,是不是环境污染就一定会带来危害健康的后果?像湖泊、江河受到污染,对我们的身体不会造成过大的影响,影响我们饮用的是地下水等。这两者之间可能不是很直接,但是今天我们会把环境破坏等同于这些,这是一个差异。刚才我也讲了只要有环境问题,环境与健康安全不存在“零风险”,只要有发展、就对环境有破坏,肯定会影响你的健康。但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为了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可以做好风险控制,我们将来可能会降低到负的,我们今天要能容忍这些。由于今天大家不能容忍,会限制发展。
另外我刚才介绍了,现在我们认识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也认识到了环境跟自己的关系,但是我们的行为,真正能够采取行动就一般了。PPT是我们做的一些调查,我们在认识环境保护的时候,我们的比例是很高的。但是真正的落实到个人,你为了环境保护少开车,或者是采用一些有绿色环保认证的产品,这样一些保护环境的行动,约束自身行为的时候,这个比例就跟前面有很大的不同。另外公众对环境认识的情况,环境的破坏是因为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我们对环境破坏的认识是不同的。我们这些年也在做关于环境破坏方面研究。
在了解环保信息的渠道是比较窄的,公众现在了解信息渠道是靠电视、广播、报纸、杂志这样来自于媒体。来自于学校的,学校有关环境保护教育只占了10%,学校没有发挥提升环保教育理念的主战场的作用。我们要如何强调这个问题?环保要从娃娃抓起。另外公众也确实缺乏一些参与的渠道,尽管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但是在参与环境保护的渠道比较少,很难参与。在有了环境保护意识以后,应该要有一些相关的治理机制、保障机制和信心机制来支持公众的环保行为。
另外,公众对目前的环境保护的满意度调查。这个也是非常有意思的调查,很多地方公众对环境认识和所处的环境状况并不一致。像主客观之间,就是我们认为环境质量不好,但是公众认为这个环境比较好。像江浙一带,对环境改善投入比较大,在全国还是一个比较好的状况,但是公众对环境的认识负面比较多,并且认为环境质量比较差。两者之间的差异是比较大的。我们西部和很多地方的环境指数问题是有问题的,像采矿这些等等对环境的破坏,但是周边的群众还认为我们有青山绿水,比较好。我们发现环境质量变好的地区,没有出现公众对环境改善的意识提升。所以环境的改善和公众意识的提升也是要有一致性的。从总体来看,中国公民的环境意识不断提高,目前对权利的关注高于对责任的认识,公众对环境的意识有待提高,学校对环境意识的培养现在还没有发挥出来。
通过中西方的对比,我刚才也简单讲了一下,我们因为内容和意识方面的不一样。整个的发展阶段也不一样,我们介入环境意识和有这方面的想法也是比较晚的。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要发挥学校的作用,要积极开展环保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
什么是绿色意识
绿色意识的意思就是符合环保理念,对周围、对自身没有危害的意思。
如何提高孩子的绿色环保意识,进行低碳生活?
现在,我们都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环境保护问题不仅是国家的、社会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我们每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我们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的环境是美丽整洁的,呼吸的空气是新鲜清新的,品尝的食物是安全放心的,这是我们美好的愿望。所以,现在是时候行动起来了,让我们从小事、从自身开始做起,重视对孩子的环保教育,不要让这个美好的愿望离我们越来越远。 在这里,我想和其他家长朋友、老师分享下我在教育孩子提高环保意识的一些做法和心得。首先,不管是在家里还是马路上,要求孩子丢垃圾必须丢到垃圾桶里。有时在马路上孩子一时忘记丢到地上了,我会要求必须捡起来丢到垃圾桶,即使他哭闹也要做。现在我偶尔故意乱扔垃圾来考验一下他,结果他有模有样地教育我不要乱扔垃圾。看来,在这一点上我家宝宝养成好习惯了。其次,平时生活中,时刻教育他节约是一种美德,浪费行为是可耻的。吃饭时通过讲农民辛苦种庄稼的故事告诉他要爱惜粮食;洗手时教导他既要洗干净小手又要节约用水的道理;看电视的时候尽量调低音量;外出逛街尽量不开车;购物时记得自带购物袋等等。总之,在每一件事上,我们大人尽量身体力行,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同时通过合理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使孩子便于接受、乐于接受。 我想,对孩子环保意识的培养是人格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养成了良好的环保习惯对孩子来说会受益终生。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2012.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