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欲与佛(佛教 欲)

淫欲是不是生死根本?
不是,无明才是生死根本
由无明而起行,由行而有识,由识而展开名色,由名色而生六入,由六入而感触,由感触而有受,有受而生爱,有爱而执取,有取而造业,由于业而有生,有生即有老死,一切众生所以轮回流转的生生灭灭,都是这样。
无明而有行
云何无明?
众生不知五阴(色受想行识)是变易之法,会变易既是无常,无常既是苦,空,非我,非我所。而有造作。
如何得知无常?
五阴会变易。
如何得知苦?
有爱才会有苦,且五阴变易时(老病死或失去)就有苦。
如何得知空?
由断(断欲)而知,且五阴变易时皆成空。
如何得知非我?
不能主宰,请看[一一○、萨遮经:本经叙述萨遮尼揵子欲攻破佛说之五阴非我之论,然而反之而被佛说服。]
亦称十二缘起,十二有支等,是佛教对众生“三世轮回”流转的缘起的一种具体描述,包括有十二支: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十二支的缘起关系是:
(一)无明缘行(即以无明为缘引起行。下同)
这里“无明”是相对于智慧而言,特指不知道缘起性空道理的愚执,是众生的根本烦恼。“行”是指由无明所发动的招感果报的身、语、意三业。“无明缘行”即由于众生不明白缘起性空的道理,所以做出招感果报的身、语、意三业。
(二)行缘识
这里“识”简单说就是众生在父精母卵结合时前往受胎的那一心念。佛教认为一个胎儿的产生不仅仅是父精母卵的结合,它真正的种子(亲因)是这个“识”的介入,父精母卵只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外缘。“行缘识”,即依照过去的业行的牵引,“识”即入现世相应的胞胎中受生。
(三)识缘名色
“名色”即受胎后的父精母卵与“识”发展成“身”、“心”两者,此时还未形成六根。“名”即心,以无形故以“名”称之。“识缘名色”,指由识介入受精卵而形成的生命体,在六根尚未完备这一发展过程。
(四)名色缘六处
“六处”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名色缘六处”,指胎儿由身心的发展已产生六根至出生前的这一过程。
(五)六处缘触
“触”指六根具足的胎儿出生后,开始接触六境而产生的感受,此时尚未识别苦乐。相当于二三岁的幼儿阶段。
(六)触缘受
“受”指由于触觉而生的苦、乐、不苦不乐的感受。这相当于四五岁到十四五岁的儿童时期。
(七)受缘爱
“爱”指由苦乐等感受而生起的对世俗的贪爱执著。这相当于十六七岁以后的青年时期。
(八)爱缘起
“取”指由贪欲旺盛而产生的种种身、语、意的行为,狂热地追求与执取可供享乐的东西。这相当于人的成年阶段。
(九)取缘有
这里的“有”即业,指由于贪爱执著的种种思想行为必然作为而在今生来世产生果报的作用。
(十)有缘生
以“有”(现世的业行)为缘,必然导致识于来生投胎受生。
(十一)生缘老死
生活在无明之中的众生,有生必然有老、死等苦果。佛教中将十二因缘与轮回相配,有“三世两重因果”的说法。十二支中无明、行二支是过去世的二因,其次识、名色、六处、触、受五支是现在世的五果,以此说明过去世与现在世的一重因果;再次,爱、取、有三支是现在世的二因,最后生、老死二支是未来世的二果,以此说明现在世与未来世的一重因果。这个三世两重因果可以列表如下:
在这以十二因缘说明的三世之中,于过去世,以无明和业行进行了概述;于现在世,首先以识、名色、六处、触、受五支,概述了由精卵识结合而成的生命体至少年时期的发展过程,接着以爱、取、有三支概述了成年人生活的主要内容;于未来世,以老、死二支概述了人一生的流转性。
十二因缘是佛教对于情界(一切众生)缘起的一个精辟的概括,特别是在这十二因缘中将无明做为起始,显示了佛教强调智慧、觉悟的特色。
对于十二因缘,佛教修行中归纳出了四种观法(即修持方法):
第一种是杂染顺观,即从无明缘行、行缘识等顺次而观迷惑之生起;
第二种是杂染逆观,即从老死逆次第而观迷惑之生起;
第三种是清静顺观,即从无明灭则行灭等,顺次而观成正觉之真理。第四种是清静逆观,即从老死灭是由生灭故等,逆次而观成正觉之真理。
十二因缘为缘觉乘教义的宗纲,说明生死流转之因及出离生死之道,可分为“流转门”与“还灭门”。流转门,即顺着十二有支的次第,观生死流转的因果。还灭门,也叫做“逆生死观”,即依“此灭故彼灭”的法则,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处灭,六处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由此得出结果,只要灭掉无明,则出离生死,臻于涅磐。
怎样消除淫欲? [如本法师]
圆觉经云:“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诸位同参!淫欲是生死的根本,是轮回的原动力,是障碍佛道的病本,众生在六道轮回,根本的原动力就是情欲所牵缠,众生要上升与堕落,都被情欲所束缚而不得自在;鸠摩罗什旧译的译为众生,玄奘大师新译的译为有情,凡夫在三界流浪生死,都是以情欲为伴侣,以情欲为归宿,以情欲为生活的资粮,以情欲为精神的寄托处,以情欲为人生的规范,所以众生又翻译为有情,因此可见有情不能没有情欲,没有情欲不是有情,那么有情一旦没有情欲的话,生死当下就解脱啦!轮回就消除啦!无奈的就是有情都是以情欲过活,如胶如漆,越粘越深,难以自拔,有情假使一旦失去了情欲,就像失去了生命一样,生活没有方向,失去了依靠,茫然失措,身心觉得乏昧,失去了情欲比死更痛苦,真是要他的老命,可见有情就是以情欲为生活,以情欲为命。如果没有善知识的指导引发,是永远要受情欲的支配而带来轮回的。 诸位同参们!情欲是不清净的,情欲是束缚的,情欲是黑暗的,情欲是暂时的欲乐,情欲是痛苦的,情欲是靠不住的,情欲是多变化的,情欲是轮回的,情欲是自私的,情欲是染污的,情欲是占有的,情欲是美中不足的,情欲是无常的,情欲是幻化不实际的,情欲不是永恒不变的,情欲的缺陷数不尽,说不完,可惜众生没有智慧透视情欲的真相,因此对情欲充满了好奇心,产生强烈的迷惑好感,就想去尝试它,品尝它,结果粘住了情欲,欲拔不能,众生为了情欲,因而造了无量的业障,自食其果,如人挖陷阱,不料自陷其阱。四十二章经云:“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情欲的生活过习惯了,自以为情欲生活是正当的,是合法的,是名符其实的,就这样被情欲所束缚而不自知。众生最可怜的事,莫过于被情欲所支配,因而动荡不已!心神不能安宁,为了情欲闹风波,为了情欲倾家荡产,为了情欲走法院诉讼,为了情欲拿刀枪互相砍杀,为了情欲家破人亡,闹婚变,情欲的缺陷是累累的,诸位呀!情欲重的人是无法与佛法相应的;感情越重生死就越深;感情丰富的人,处处留情,处处生死;感情重的人是无法解脱生死的,与佛法尚有一段距离。 诸位同参!若想要得到情欲解脱的话,非从情欲下手不可,如何下手呢?就是以智慧来净化情欲,化情欲为大慈大悲。慈的意思是要给予众生快乐,悲是要拔众生的苦难。比方观世音菩萨,在众生的心目中,是一位具有相当浓厚宗教情操的圣人,他所表现的行为价值,是众生有目共睹的,所谓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能够为众生解决一切苦厄,对众生是平等的普度,不分种族贵贱,皮肤不分黄、白、红、黑一律平等拔救,到处寻声救苦,以他具有的大雄大力,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广大神通,能够在十方世界自在出入,而广度一切众生,禀持著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胸襟,慈眼视众生,众生有苦有难,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那么观世音菩萨不论远近,即时能影现在众生心目中,而能得到感应救度。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无尽意菩萨问佛:“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这就是表现出菩萨深深的具有无量神通力,与无量慈悲心的见证。 诸位要明白,菩萨大慈大悲的精神从何而来呢?就是从情欲净化而来,以大智慧化导感情为大慈大悲,化小我为大我,以独善其身化为兼善天下,以个人观感化为整体的观感,处处都是为众生著想,众生的苦难就是菩萨的苦难,众生的快乐就是菩萨的快乐,没有彼此自他相对立的分别,一律平等相待,打成一片,这是菩萨具有无量劫修行的风范;菩萨能以智慧与慈悲运用得恰恰好处,圆融无碍,度化众生的悲愿是尽未来际的,菩萨为了度化众生,也曾经抛头颅洒热血,众生需要什么!菩萨就能如众生的需要如愿以偿,众生需要脑袋,菩萨可以脑袋给众生;众生需要身躯手脚,菩萨可以身躯手脚给予众生;众生需要金钱宝物,菩萨可以金钱宝物给予众生;众生身心恐怖不得安宁,菩萨会施大无畏的精神,给予众生免得恐怖不安;众生需要佛法得以解脱,菩萨可以为众生演说佛法,让众生得到佛法的滋润,以得到究竟解脱。菩萨度化众生能观机逗教,众生需要菩萨以何等身分来救度他,菩荫就有大智大悲的神通力,示现众生所需要的身分来救度。菩萨具有的智慧与慈悲完全奉献在众生中,这种精神,这种美德,是贯串三世永无止尽的,突破空间地域观念。华严经云:“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菩萨全部以牺牲奉献的精神做入世救济的工作,这是可赞叹的,可歌可咏的。诸位呀!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自己占有多少,而是在于自己奉献之多少!菩萨的行为表现,就是具有这种美德,为六道众生心目中的风范。 诸位同参们!慈悲又含育有解脱的意思,慈悲是经过智慧净化而来的,慈悲是无染污的,慈悲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是真理的,慈悲是光明的,慈悲已不受轮回的,慈悲是无自私的、慈悲是奉献牺牲的,慈悲是永恒不变的,慈悲是快乐的,慈悲是清凉自在的,慈悲是无缺陷的,慈悲是柔和中道的,慈悲是智慧自然的流露,没有装作、表现自然的,能够如此才能堪称菩萨的大慈悲心。观无量寿经云:“佛心者,大慈悲心是也。”所以我们学佛的同道,修行的目标,终了是为了成就佛道,既然是为了成就佛道,就应该学习菩萨的大慈悲心,成就慈悲心,圆满慈悲心,绝对不能舍离慈悲心,学佛一旦舍离慈悲心,是无法成就佛道的,希望诸位学佛同道们,为了要成就我们的佛道,大家共同发大慈悲心吧!努力!努力!莫放逸。 诸位同参!学佛的人要发大慈悲心,也唯有发大慈悲心,才能与佛道相应,因而圆满佛道。相反的,若是想要成就佛道而不发大慈悲心,欲证成佛果者,无有是处。学佛的人不可以用感情的心来学佛,用感情的心学佛会带来困优,不但成不了佛,反而堕落生死的陷阱,学佛要节制感情,不要滥用感情,同时要净化感情,感情是生死的枷锁,感情束缚我们在六道流浪不停,感情的本质就是染污心在作怪,染污心就是淫欲心的演化而成,所以修行就是修不要染污自性,不要染污自性就不要有淫欲心,不要有淫欲心就要断淫欲心,淫欲心不断,尘不可出,众生就是无法断淫欲心,被淫欲心支配,搞得头晕脑胀,身不由己,所以流浪生死。诸位呀!要断淫欲心要下很大的勇气与魄力,有些人为了要断淫欲心,发誓不再犯,结果欲心暴发又犯了,天天都在佛前忏悔自己业障深重,天天发誓,天天犯,又天天忏悔,这就是众生的本事,佛菩萨在旁边看了之后,真是束手无策,想要救度也无法帮忙。根本要断淫欲心,要证果之后淫欲心才能断,凡夫是有淫欲心的,凡夫尚未证果而说没有淫欲心,这是大妄语,自欺欺人。 二十年以前我曾经请问过一位很虔诚的老居士,年龄已经有八十五岁的高龄,一生当中都是一心一意的老实学佛,精通佛法,严持戒律,念佛参禅从未间断,早晚安排的功课都是精进努力而做,我问: “请问老居士,自从您学佛以来已经有五十年以上之久,我也是佛教徒,如今很诚恳的敢请问老居士您一件问题,不知老居士介意否?”老居士点点头说:“有问题请问,无妨,无妨!”我问:“淫欲心是生死的根本,淫欲不断是无法超越生死轮回的,请问老居士您学佛以来已经五十年以上了,日夜精进学佛,到目前为止,不知老居士淫欲心断了没有?”老居士答:“年青人啊!年青人!我学佛以来已经五十年以上了,五十年当中从来都没有参与淫欲之乐,一心学佛,如今淫欲心亦然存在,只是伏住淫欲心,尚未断了,淫欲心是累生累劫俱来,我的年纪一大把,见女色还是会起淫欲心,我的菩提道念坚固,能把淫欲心伏住,令不生起淫欲心而已!年青人啊!淫欲心是生死轮回的根本,佛说的话一点也没错,谨慎莫放逸!努力吧!年青人!”我说:“感谢老居士苦口婆心的教导开示,我会牢记在心里的,终生难忘。” 诸位同参们!淫欲心是难调难伏的,中外古今有多少君王将领,多少英雄豪杰都被淫欲心所考倒,对淫欲心束手无策,导致国家灭亡,甚至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身败名裂,因此对淫欲心要勇猛的下功夫,来减轻冲淡它,最后解脱淫欲心。佛门中教导我们对淫欲心时常作不净观,骷髅观,因而对欲望能远离执著而不生爱染。甚至以智慧观照淫欲心,了知是缘生无性,淫欲心也是幻化无常,如幻如化,无有自性可得,见空性破执著,以达到自性自在,解脱淫欲心。 【摘自如本法师的《心地法门》】
为什么佛教要禁欲?和尚说女人是老虎,性的危害有哪些?
和尚没说女人是老虎,是世间的唱的歌曲,你信以为真了。佛教让众生远离五欲六尘,不要搞贪嗔痴,造杀盗淫,这都是恶业根源。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造恶业必然有烦恼痛苦的恶报。这是度众生苦。至于断淫欲,就劝大家莫邪淫,邪淫不但破坏家庭稳定,更容易患上性疾病。来世还要堕到到三恶道,受大苦报。
我不是居士但家中有佛 有时就会有淫欲之心该怎么办
对于淫欲 ,我认为有两种“阉割”,一种叫做生理阉割,一种叫做心理阉割。生理阉割不必过多解释了,都懂的。记得看过一个电影,描写的是一个被生理阉割的男人,虽然割了,但是淫欲之心反而更加炽盛,用一种极其变态的方式表现出来。电影当然假,但还是有一定的道理。
可见最究竟的戒淫是心理上的,暂且用“三无”概括:即无欲念、无快感、无厌恶。这是怎么变成的?其实很简单,如实观察即可。肉加肉到底有什么不得了的?不值得贪恋,也不必要厌恶。
如实观察,如实观察。
佛家如何戒除淫欲?
在家居士主要是要戒除邪淫,两个办法很有效,一个是至诚恳切念诵"南无观世音菩萨",出自《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
或者念诵《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晦》“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何以故?此非饭本,沙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如来涅盘,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有个师兄的体会可以供楼主师兄参考:
“前几有个师兄发表了一个帖子,我看了,是说曾经有位高僧讲每日无事时常常读诵《四种清净明诲》,可以祛除男女色欲,如果能够背下更好,百日之后,不但可以忘掉男女之事,而且连忘掉男女之事的这件事也会忘记,达到身心具忘,极为清净之境界。这个事情。我实验了一下,好象才读了3遍,结果就收到了非常惊人迅速的效果,说实话,我也是个sy患者,我真恨透了邪淫给我的带来的危害。其他的欲望我都能控制,包括吃饭我都可以很少吃饭。就是淫欲特别的难以控制,严重的影响了我的正常生活。在加上邪淫带来的果报,我快30了,相亲20次,可是每次都难以如愿,而且在事业上也是走下坡路,身体也很虚弱,虽然不得病,但是身体很虚,心理也时常恐惧和不安,这个就是邪淫给我带来的危害,希望各位师兄千万别学我,这都是教训啊!!!!!本来想这个邪淫这么难戒除就算了,可是那天看了那个师兄发的帖子后,我抱着实验的态度去读大佛顶首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结果才读了3遍,就有了惊人而迅速的效果,确实这个经文真的不可思议啊,里面加持力非常的大。”
只有选择这两个方法中的一个,至诚恳切的念诵,自然会收到好的结果的。
合十祝愿吉祥,阿弥陀佛。
匿名回答之人真是可怜悯者啊,南无阿弥陀佛.
一个朋友信佛但是做了淫欲之事,想问一下用佛法的方式怎么补救?
只有一种方法------真心忏悔,后不再造!
如此才是真正的忏悔,如果想找某个经,某个咒语来当“盾牌”,坏事照干,是没有这个道理的!
因果报应,丝毫不差,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佛陀教育我们种下善因,得善果。恶因自然得恶果!
只有你真心发露忏悔,以后永远不再犯了,这样,你用经,用咒语,可以忏悔过去的恶业,但是恶因已经种下,是在心性中的,如果不断除这个烦恼,以后在于因缘,在犯,那么,就没有什么能救你了。必然要受报的!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淫欲之事从心而起,你如果淫心灭了,罪也就灭了!
罪亡心灭两俱空,实则名为真忏悔-------淫心灭了,连断淫的念头也灭了,都空掉了,才是真正的忏悔!
南无阿弥陀佛!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2101.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