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我们有什么可自卑的呢(自卑的佛祖是什么歌)

佛教中怎样看待自卑的人?这种人活着是不是为了赎罪?
佛教不讲赎罪。罪本来是一个法律上的概念,表征的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所应负的惩罚性责任,比如,某省长甲贪污,那么甲犯罪了,他应该对国家承担刑事责任。这里的关系是,甲——国家
佛教常用的是业力,如果勉强套用法律语言,是自己对自己的责任,所谓“自作自受”。如果说赎罪,也是自己为自己赎罪
自卑,正如同很多其他的各种烦恼烦恼一样,都是自己的业力导致的。佛法为任何烦恼的人提供了明确的途径,比如对自卑的人来讲,佛教倡导的是“勇猛精进无畏”的精神,比如象征这一点的菩萨有金刚手菩萨。解决烦恼最终是要靠自己,但是佛教同样提供了外力的帮助:“施无畏”
比如佛经讲观世音菩萨能在十四种令人恐惧的情况中施与众生无畏的力量
比如药师如来能在众生因为刑罚,伤害等等情形时,施与无畏的力量
自卑绝对是不必要的妄想,但这并不是道理明白了就行了,这需要持之以恒的修持。我倒是觉得祸兮福所倚,这种自卑带来的痛苦可能激发出修行精进的动力
——南无阿弥陀佛!
佛教怎么看待软弱自卑
所谓软弱自卑,其实根源是由于对“自我”的种种贪爱不舍。由爱“自我”而自私而自我满足,由得不到爱而害怕爱的失去,由得不到而逃避。其中的主要意识都是无明烦恼造成的,如贪和痴,由于对自我的爱而形成贪,由贪而痴迷,由痴迷而拒绝接受外界而封闭,由于这种自我的保护(也就是自我贪爱的发展和保护)而拒绝与他人接触、与外界接触。同时由于自我的爱造成自我意识的封闭,变得无法接受别人意见、经常对他人产生敌意(因为自我意识处于第一位),也就产生了嗔恨,因嗔恨愤怒导致对外界的不信任和对抗,也就是产生了对外界的隔离,这就是“自卑”的因缘。
至于说忍辱,这也不完全等同于自卑或者自尊问题。忍辱,是修行“如何克制自我认识、自我见解的执著”的一种方法,不是忍世间的事,而是忍“自我”对世间事物的局限看法认识。任何固执于“我”“我的见解”“我的境遇”这类心理而去忍,都不是真正的忍辱,不过是无明妄想的隐藏而已。实际上没有认识到“我执”的错误,是属于佛法知见上尚未成熟,仍然有个“我”的爱恨情仇在内。
忍是忍,辱是辱,是两个问题。忍的是辱而不是行,是具体情况下自己的心理认识(如何看待辱而不产生自我的恼),而不是忍某件事就叫做忍辱,也不是针对某人(比如敌人)就叫忍辱。也就是说,忍是对自己的心,是忍自我意识的妄执,而对行为的判断和行动,还是需要有的。
再者,修行是需要各种手段同步进行的。所谓的懦弱,其实就是不知道正确理解忍辱而导致的不明智行为。这样的做事,所得到的见解也是不完善的。真正的佛法建立在持戒、忍辱、止观、布施、智慧、精进的共同完成的基础上,不是单独去忍辱就是佛法。忍辱和放下执著,不是逃避,不是退缩,不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同时也不是维护自尊,而是理解对方的错误之处不生愤怒和轻慢,而后以正确的思维和方法帮助对方解除烦恼。
面对恶行,如果对方的行为仅仅是针对我自己,是对方的无明思维造就的无知举措,那么我们完全可以不去理睬,以理解和包容的心态忍让对方的愚痴。但是如果对方的不理智行为是针对他人或有碍社会团结稳定,那么在佛法中还有“若见厄难、恐怖危逼,随己堪任,施与无畏”的话,因此并不是让我们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
学佛法的目的是实行,是贯彻,是以佛的智慧运用在生活工作中。面对对方的愚痴,不仅仅是简单的避让,还应该想到化解。我们不仅仅是需要理解对方,更需要帮助对方,但帮助则需要利用智慧来处理。有不同的能力就有不同解决办法,并不是让我们蛮干和硬顶。能解说的就尽量予以解说,有力量的就需要发挥出自己的力量,不能圆融解脱的就寻找他人和政府帮助。也就是说,方法是伴随着智慧而生的,是不同实际情况的不同应变,但思维上则应该是贯彻着佛法正见的。
佛经里,有没有关于教人克服自卑的话语,比如,不在乎别人对自己形象的负面评价 之类的
直接说的没听说过,间接说的有。比如:“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在乎别人对自己形象的负面评价就是妄想执着,放下妄想执着,就不会自卑了。其实,佛法还是要靠自己去实践才能得利益,不是说懂得道理就行的。你做好布施,任何疾病都能解决。佛说“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无畏布施’。在众生身心不安、恐惧、害怕的时候,能够帮助他,消除他的恐惧,这一类的布施叫做无畏布施。其范围也是非常的广泛。譬如国家受到外国的侵略、战争;在这人心慌乱的时候,从军到前方去抵抗敌人、保护后方,使后方人民能够安居乐业,这是属于无畏布施。又如:有人晚上走路会害怕;有的怕鬼,有的怕强盗,而路又很长,我能送他回去,陪他一程,他不害怕了、心安了,这也叫无畏布施。其他的例子就不必多举。由此可知,只要叫众生身心安稳,离开一切恐惧,统统叫无畏布施。无畏布施得的果报是健康长寿。说到这个地方,我特别提醒同修们,吃素食是属于无畏布施,一切众生看到你都不会害怕。为什么呢?因为你不会伤害他;真正做得圆满,得健康长寿的果报。
请懂佛法的人开示,人为何会有自卑心?如何对治不自信、软弱、窝囊的毛病?
我不能算是太懂佛法,稍懂一点。我认为人会有自卑心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价值观的问题。我们这个社会长期在思想上是一统一体化,不提倡也不强调个体的差异。但人确实是有差异的,有的人好胜心强,而有的人感情细腻重感情,有的人不断追求名利,有的人却喜欢静静地做自己的事情享受生活。如果是一个包容兼蓄的社会,每一种人都可以自成一体,怡然自得的生活,不需要去和别人比较,更没人会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判别人,那该多好啊。可惜的是如今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最严重的拜金的国家,在这样的社会里若你对金钱和成功没有那么强的渴望,就会活得很分裂。既不能安心做自己,也无法那样强烈地追求成功。这种情况表现出来就是你说的自卑、软弱、窝囊的症状。我要很真诚地告诉你,你的“身份性格”早已注定,所以你能做的就是了解你自己,弄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同时好好保护自己,别让别人的价值观来伤害你。当你确认了自己的“身份”之后一切的自我否定和挣扎就都结束了,那时候你会表现出独特的个人魅力,在亿万朵一样的花中别具一格!
注意,确认自己的身份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哦!
佛教中是怎样看待自卑的人呢?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帮助人改掉自卑,自负的方法?
我教给你1-2个方法。
1. 你既然是佛弟子。那就要精进功课。努力多读诵经典。努力多背诵经典。一定要背诵很多。
如果你有可能,每天拜八十八佛洪名宝忏。如果能坚持1-2年。你的智慧会大大的长进。
(我每天都在拜八十八佛。)
2. 每天诵持大悲咒。如果可能,每天108遍以上,坚持三年。
观世音菩萨曾经发大愿说,如果有人修持大悲咒,如若不得大辩才,是不得正觉。因此,
你如果每天持诵108遍以上,三年就圆满10万遍。必得辩才。
以上两点,你有了智慧,又有了辩才力,你还能自卑吗?
我每天的功课,日诵大悲咒108遍以上,已经两年多了。我是以亲身体会证实,观世音菩萨的愿力。我每天拜八十八佛洪名宝忏(每天要拜120多遍),我已经做到了三个多月。知道普贤菩萨十大行愿不简单。同时,我每天施食饿鬼众生,已经做了两年多了。
再要求一点,如果你再有时间,每天打坐至少15-20分钟。心定神安智慧自然开。
做做看。必有好处。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2247.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