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自尊心(佛说自尊心强因为什么)

跪求佛曰经典110句哲理
佛曰:万发缘生,皆系缘分
佛曰: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
佛曰: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而已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佛曰: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佛曰:为何不必?
佛曰:一切皆为虚幻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佛曰: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问曰:“为何人有善恶之分?”
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问曰:“如何能静?如何能常?”
佛曰:“寻找自我。”
问曰:“世间为何多苦恼?”
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问曰:“人为何而活?”
佛曰:“寻根。”
问曰:“何谓之根?”
佛曰:“不可说。”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宠辱不惊,看堂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往天上云卷云舒
梵语波罗蜜 此云到彼岸 解义离生灭 著境生灭起 如水有波浪 即名为此岸 离境无生灭 如水常流通 即名为彼岸 彼岸无生无死 无苦无悲 无欲无求 是个忘记一切的极乐世界 而有种花 超出三界外 不在五行中 生于弱水彼岸 炫灿绯红 那是彼岸花彼岸花开 花开彼岸 花开无叶 叶生无花 想念相惜却不得相见 独自彼岸路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世间上的法,都是短暂不真的,就像露泡梦电云一般,应该如是看待。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彼如来妙体,即法身诸佛,法体不可见,彼识不能知。)
如果把佛纯粹理解为物质现象,那你就已经不在正道上,无法见到真正的如来。(如来的真实体性,是诸佛的根本法身,法体无一切相,凡夫的智慧根本不能理解。)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一切形象现象,都虚幻不真。
以上出自《金刚经》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物质现象的本源是虚空,空与物质现象是相对的;物质现象没有自性,一切体性为空的现象都带有物质性;受、想、行、识这四蕴,也和色一样。
以上出自《心经》
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
所有众生都是我过去父母,所以我们不杀生,就是在孝敬父母。
以上出自《梵网经》
谅解,找不到110条,中间有重复
佛说争强好胜的人因果
一个好胜的人,通常来说,都不见得是好事。
反而很可悲。
好胜的人,自尊心太强,容不得他人忽视自己的感受。
天底下那么多人,又怎么可能每个人都会顺着你的感受来呢。
有喜欢你的人,必然就会有不喜欢你的人,很正常。
如果好胜的人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只会让自己越活越窄,越活越累。
以下两点个人心得的分享,希望能让你好胜的心,慢下来,也助力于你,能去更好地理解《道德经》三十章。
一、好胜而战,已是失败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回观中国文化历史上,每当天下大乱,拨乱反正的时候,都是道家的人物以道家的思想来拯救世间。
等到天下太平了,道家的人物都如老子所说的,功成,名遂,身退。
就好比姜子牙,诸葛亮等历史人物。
这无疑也是在告诉我们,好胜好战好斗都不是英雄,也不是成功者。
人与人之间的争强好胜,不是拼个你死,就是我活。
从而导致自己的人际关系失衡,自己无形之中,也会失去很多东西。
佛说人是最自私的世界上每个人最爱的都是自己,那么人们劝别人时常说的自尊自爱岂不也是自私的?
唉,佛啊,你怎么到处乱说啊,我真想打烂你的嘴。。。
对了,楼主,我们的佛哥什么时候这么说了?我记得佛哥说过凡夫有“我相”、“我执”,当然也可以
理解成你说的那样,人都是自私的。我执、我相,必然导致自私。
可是佛哥的意思是否定这种认识、行为,而不是建议大家就这么自私下去啊。大人说小孩,“小孩不懂事啊“,
那小孩就认为”听见了吗,我们小孩不懂事,继续捣蛋去吧。。。。“?不反思反思大人的一片苦衷吗?
佛哥呀,你以后说话严谨点,要不我们还以为你下定义、给公理、定理呢。你看,还得楼主朋友
找你茬了吧,你的那席话,容易导致逻辑悖论!
佛教:佛说一切唯心造,一切起源皆在心!真正理解后,功德无量!
人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我们不愿意改变,我们愿意有安全感。也就是说,当我们成人之后,很多人生活的主题是在验证自己是对的,哪怕自己错了也死不悔改。因为自尊心强,因为执着。执着是什么?执着是你知道是错的,但是你不改,你认为是对的,以错为对,颠倒。所以《心经》里面讲,远离颠倒梦想,就是这个。
凡夫的生活,所有的行为行动都是建立在自己认为对的标准基础之上。修行的一大标准是,我们生活的中轴线,不是建立在我们认为对的那个事情上,而是建立在我们不断改错的基础之上。什么叫修行?什么叫觉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去改变它。改变分两种,一种是修修补补,这种修行,你常常会觉得是扬汤止沸。
锅开了,你用瓢舀一舀,你觉得缓解了沸水的能力。可是真正的要止这个,让开水不再咕嘟咕嘟烧开的,是要釜底抽薪。我们大部分人的修行是隔布挠痒,是扬汤止沸。只有佛陀的教义是这个世间最彻底的修行方法。
他用他的真知灼见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有的,当因缘聚合的时候法成立,当因缘离散的时候法灭亡、法转化。也就是说,我们所建立起来对人生既有的认识,很可能让我们在生活当中产生一个错觉,这个错觉结合成一个成语就叫刻舟求剑。就是剑在一个地方掉水里了,船开了,你还从船上掉剑的那个地方下去捞那个剑,你认为剑就是从那里掉下去的。
这个笑话有点冷,我们认为这个人很愚蠢,实际上我们在生活当中就是这样愚蠢的人,所以佛陀说叫远离颠倒梦想,才能究竟涅槃。要真正彻底改变我们的人生,不是去简单地修修补补,不是说改变你的缺点,增加你的优点就能解决问题,而是要从三观上彻底地去了解世界的属性。世界的属性,佛陀说,一切唯心造。
这个世间所有的东西,我们只生活在自我的世界当中,除非你能放下这个我执,放下虚构起来的这个自我的幻象,才能认知到这个真实的世界。否则的话,就如同你带着变色镜去看这个多彩的世界,这个多彩的世界在你的视野当中不会呈现任何真实的色彩,只会呈现你眼镜的那个颜色。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需要我们勇于作出这个改变。
所以,一切唯心造是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要去仔细体会的一个教义。这里所要说的还有两个问题。第一,很多人说佛教是唯心的,而科学是唯物的。我们上次也讲过这个问题,佛教里面说的唯心跟唯物它不是相对的,唯物是本体论,说这个世界是由物质为第一属性产生精神,所以叫唯物。而唯心论说,这个世界完全是由心制造出来的,精神是第一性的。
但是在佛法当中,我们不讨论精神是第一性还是第二性。一切唯心造当中的唯心,它不是哲学思维当中的本体论的概念、本体论的视角,而是认识论的视角。它说,这个世间你只能看到你需要的,一切的标准,取决于我们的主观,是我们的主观愿望,变现出来的世界。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2464.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