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佛教心之所向(心之所向出自哪里)

学佛百科2023-03-09166

心之所向一苇以航是什么意思(素履所往一苇以航是什么意思)

1.一苇以航是佛教名词,和“一苇渡江”含义相同。

2.相传佛教的达摩祖师当年用一根芦苇浮在水面,站在芦苇上渡过长江,后人把这个故事称为一苇渡江或一苇以航。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什么意思

意思是:凡是内心所向往的地方,即便是穿着草鞋也要前往那个地方。生命就像逆行的旅程,即便是一叶扁舟也要向前航行。

1653化用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中“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一句和《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如”一句。七堇年化用的。以及如果是按苏轼原意,逆旅应该是旅舍的意思,就是旅馆。

扩展资料

这段话出自七堇年的《尘曲》。

《尘曲》全书分为游记,散文,小说,三个部分。收录了七堇年后期零散见刊的精品散文,最新创作的精彩游记,以及中篇小说《尘曲》。全书皆配以作者原创旅途摄影插图。

以不同年代出生,具有代表性的三个主角:父,子,女,影射了中国家庭成员之间的巨大疏离,和拒绝沟通的交流枷锁,一个屋檐下的一家人却各怀心事,内心悲怆宁肯独自承受或者与陌生人分享却不肯与至亲之人坦白相对。细腻呈现出每个人内心深处痛苦的挣扎。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什么意思?

作家七堇年的有句话: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这话听起来很美,意境也非常好。要领悟这句话,有两处很关键,第一处是“逆旅”。类比豪苏东坡《临江仙》中的名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临江仙》中的“逆旅”指的是客栈,表达的是人生如寄的苍凉感。这里我应该指的应该是艰难的逆行之旅,凸显的是人生的艰辛。

第二处是“一苇以航”,佛教中有达摩祖师用一根芦苇渡江的传说,即“一苇渡江”,“一苇以航”由此而来,字面意思是哪怕只有一根芦苇也要勇敢起航,它诠释的是一往无前的精神。

至此,我们也应该明白了,这句话所表达的是:凡是自己内心所向往的地方,即便穿着草鞋也要前往;生命如同逆行之旅,即便是一根芦苇做舟也要勇敢起航。也就是说,当我们内心有目标、有追求的时候,我们就要义无反顾地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物质生活的清贫,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都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

人,总在安静时,想得很多。或许,生活中遭遇了冷落或挫折,浮躁纠结,但一个人的时候,在闭上眼睛的瞬间,你总能听到心的声音,感受到灵魂在沉淀、净化。其实,安静是一种力量,让你学会调整,学会思索,更学会享受,享受自然之美,人生之幽,生命之妙。安静,让人走得更远,走得更沉稳。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人间,没有谁可以将日子过得行云流水。但我始终相信,走过平湖烟雨,岁月山河,那些历尽劫数、尝遍百味的人,会更加生动而干净。时间永远是旁观者,所有的过程和结果,都需要我们自己承担。

你的选择,就是你的世界;你的世界,就是你的选择。人生充满选择,所以人生充满变数。关键的选择决定一生,细小的选择影响心情。不要抱怨,抱怨就是一种选择;要努力改变,这才是正确的选择。过去的选择造就了现在,现在的选择决定未来。无论怎样,学会积极吸收正能量,这是关乎一生的选择。

冈仁波齐: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好久没看电影了,看到朋友圈好多人在推荐《冈仁波齐》,各大网站评分也还不错,好不容易有个休息日可以去看电影,割舍了《变形金刚》,选择了《冈仁波齐》。

整个电影都很平静,平静地讲一个故事,一群人穿越了2000多里,怀揣着各自的目的和希望,历时一年的漫漫朝圣之路。看电影的时候不禁想起了那本很火的畅销书《一个人的朝圣》,信仰的宗教不同,朝圣的人数也不一样,但是有理想有希望有信念这一点是相同的。

《一个人的朝圣》讲述了一个65岁的老人哈罗德·弗莱 ,既无朋友,也无敌人,退休时公司甚至连欢送会都没开。他跟隔阂很深的妻子住在英国的乡间,生活平静,夫妻疏离,日复一日。一天早晨,他收到一封信,来自二十年未见的老友奎妮。她患了癌症,写信告别。震惊、悲痛之下,哈罗德写了回信,在寄出的路上,他由奎妮想到了自己的人生,经过了一个又一个邮筒,越走越远,最后,他从英国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东北,横跨整个英格兰。87天,627英里,只凭一个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会活下去!虽然最终没能改变老友离去的事实,但是他却仿佛在朝圣的过程中穿越了时空。经历了风雨,经历了磨难,经历了病痛,获得了荣耀,又被人抛弃……他走出了原来生活的圈子,获得了一生不曾经有过的经历,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男人,挽回了遗失很久的爱情。

朝圣走着去不行吗,走那么远已经够虔诚了,为什么要磕长头呢?

“磕长头” 是藏传佛教信仰者最至诚的礼佛方式之一。磕头朝圣的人在其五体投地的时候,是为“身”敬;同时口中不断念咒,是为“语”敬;心中不断想念着佛,是为“意”敬。三者得到了很好的统一。“磕长头”分为长途(行不远数千里,历数月经年,风餐露宿,朝行夕止,匍匐于沙石冰雪之上,执著地向目的地进发)、短途(数小时、十天半月)、就地三种。

磕长头时两手合十,表示领会了佛的旨意和教诲,触额、触口、触胸,表示身、语、意与佛相融,合为一体。信徒们认为在一生修行中,至少要磕十万次长头,叩头时赤脚,这样才算虔诚。还有一种更为艰难的叩拜方法。有些信徒面向寺院,每磕一次,移动距离等于身体的宽度。这样绕周长一公里的寺院一周,约需磕头两千多次。叩拜者的手掌和膝盖往往会磨出鲜血。

朝圣大概很简单,就是走上七八步,念经,磕长头,如此反复,直到终点。可是朝圣真的简单吗?如此简单的动作,重复十万次,历经2000多公里,若是心中没有坚定的信仰,若是没有一颗诚挚的心,又有几人能够完成?

最后以《一个人的朝圣》中的一句话做为结尾:

世人皆苦,万般由心。 心之所向,道之所存。是什么意思?

世界上一切存在的事物无论再怎么多姿多彩都将是苦痛的。佛教追求超脱,认为人世间的肉体只是一副臭皮囊。 在人世间苦痛大于快乐,应当极力修行早登西方极乐世界。

世间万物并非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泛指这世上的一切,包括我们肉眼所见的、耳鼻所闻的、用心体会的。而这些东西都将是虚无的,最后都将是变成痛苦的事物。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260.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