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怎么感化固执的人(佛家感化的故事)

佛教怎样看待执着?
佛教的执着,指的是有情对五蕴的执着,认为“色受想行识”为“我”,纠缠“色受想行识”而成深重的”我见”,凡所起心动念以及外物影响都认为与“我”有关、关系到“我”乃至就是“我”,犹如精神病人,沉迷幻境而不自知。
佛教所谓的“执着”与世俗所谓坚持不懈的“执着”并非一个意境,其实要实现佛教的“不执着”,非要有一番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行,放下的是“我见”却非努力,不执着的是烦恼而非精进。
修行人怎么去除执着心
先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我执,小乘佛法认为这是痛苦的根源,是轮回的原因。又名我见,可以说是无明的同义语,一般以内容分类,为人我执、法我执;以缘起分类,名分别我执、俱生我执。佛教中指对一切有形和无形事物的执着,指人类执着于自我的缺点。包括自大,自满,自卑,贪婪……,放不下自己,心中梗着非常大、非常粗、非常重的「我」,执着自己的想法、做法、人格等,提不起自己和他人的义务与责任,自我意识太强而缺乏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或太关注自己而忽略别人等等。消除我执是佛教徒的一个修炼目标,认为没有我执就可以将潜在的智慧显现出来,成为有大智慧的人,即为‘佛’。
人我执
一切凡夫,不知人身为五蕴假合,而有见闻觉知之作用,固执此中有常一主宰之我体,一切烦恼障由此而生,便有贪嗔痴等诸惑,发业润生而缠缚有情于三界六道之中,障涅盘盘盘寂静之理,搅扰有情之身心。如《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
法我执
一切凡夫,不了诸法空性,不明五蕴等法由因缘而生,如幻如化,固执法有实性,一切所知障由此而生。《起信论》云:“人我见者,计有总相主宰,法我见者,计一切法各有体性。”《唯识论》云:“由执我法,二障俱生。”
分别我执
为后天我执,依自己分别力或邪师所教而生者。菩萨于通达位,正发根本无分别智时断之。
俱生我执
为先天随生具有之我执,为吾人过去世之业习。菩萨于修道位,数数修习无分别智,渐断之。
此我执者,任何世彰漏之智不能伏灭,唯三乘无漏圣道的观智(指根本智及后得无漏智现行时)才能伏灭,就是把人我执返于“人空智”,法我执返于“法空智”。伏灭人我执,二乘在见道位以上,顿悟菩萨在初地以上,渐悟菩萨在回心以后的生空无漏位;伏灭法我执,是菩萨初地以上的法空无漏位(见《唯识论讲话》)。二乘之人虽断人我执,证得人空,而不断断法我执,如《菩提心论》曰:二乘之人虽破人执,犹有法执。
关于佛教度众生的问题。遇到那种对咱们非常不好的众生,我们该怎么想怎么做怎么度啊?
对于那种不信佛法的众生,我们当然要以一颗慈悲之心去面对他们,对于他们的种种愚昧的行为和做法,我们最好不要直面指责,而是想办法迂回劝说。
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每个法门都是调服娑婆世界刚强众生的无上法宝,我们要智慧的运用。《妙法莲华经》云: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先以世俗心的种种喜好和爱欲做引导,慢慢把不信佛的众生,向正确的言行和习惯靠近,从反对佛法到接受佛法,再到喜欢佛法,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强行劝说和命令,只能让他们远离佛法,甚至毁谤三宝造恶业。
当然对一些顽固不化的人,我们只能微笑包容了。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法虽广,不渡无缘之人。
我们要抱着一颗积极的,随缘的平常心,在行动上要积极努力,在结果上要随缘平常,这才是我们应该有的态度。希望我的解答,能够解除师兄的疑惑,愿师兄勇猛精进,早证菩提,南无阿弥陀佛!
佛教讲孝亲,可母亲自私固执女儿怎么办
善友,建议您可以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以此助缘,先修正自身习气,自己做好了可以感化身边所有人,这个力量不思议。祝愿您和家人吉祥如意!阿弥陀佛!
请高人回答佛说什么是执着应该怎么破说的
我不是高人,是热心朋友
执着,是指我们内心对一些事情牢牢抱着,久久牵挂,不能放怀。这正是我们生死轮回根本原因。
有两个方法可破,一、明白佛教教理,知道一切无常,留不住,过去即空,了不可得,这样会放下内心执着,是理解脱;二、勤修禅定,扫除一切妄想,妄想熄灭,执着破除。这是事解脱,较理解脱更强。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2866.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