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佛也会老吗(佛会转世吗)

学佛百科2023-03-2179

佛是长生不老吗?

道教才讲成仙修道长生不老,佛讲修成正果普度众生,并不是长生不老。

关于佛的寿命

.《地藏经》中:“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彼佛寿命,四百千万亿阿僧只劫”、“无相如来,劫名安乐,世界名净住,其佛寿命不可计劫”清净莲华目如来,其佛寿命四十劫”诸佛如来之身,具三身也。清净法身周于法界,横穷三际,竖遍十方,其寿无生无灭,其身无去无来;圆满报身,乃诸佛于三大阿僧只劫度尽法界自性众生,圆满自性无量功德所证之身,其寿有十亿、百亿、千万亿者;劣应化身,丈六金身,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庄严其身,如娑婆释迦世寿80乃得涅盘。

有应化身有寿命。 佛有三身:

一、 应化身佛:因众生得度之因缘成熟,应众生之缘而示现下生成佛, 最后度众圆满。随顺世间,示现湼盘。如本师释迦牟尼佛。

二、报身佛:如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本师释迦牟尼佛示现湼盘后之

圆满荘严报身卢舍那佛,现于色究竟天为地上菩萨们说一切种智。

三、法身佛:每一众生都具之持身识——第八识——阿赖耶识,也叫如来 藏,也叫自性佛。无始劫来不生不死,不增不减……。

一、众生之第八识叫阿赖耶识。集藏无量导致生死轮回的染污种子。

二、菩萨之第八识叫庵摩罗识,不受生死轮回,断尽分段生死,尚有变易生死。

三、佛之第八识叫无垢识,也叫真如。断尽分段生死,变易生死。佛地常乐我净。

应化佛与报身佛都由佛地之第八识(法身佛)所变现。

关于经中常有说某佛寿命几劫等,应是应化身佛,度众缘毕,示现湼盘。

请教善知识们问题:佛是有寿命的吗

没有。不但佛没有,俗子凡夫也没有,我们感官里认为有,是一种错觉。

寿命在唯识百法中属于不相应行法,遍计所执性,现代一点的语言可以描述为,建立在自心思维与外界参照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错误概念。

比如,我们身上的衣服,有新旧更替,喻生老病死,当我们把衣服当成自己时,见到衣服的新旧更替,脑海中就会产生生老病死的概念。哪一天觉悟了,知道衣服不是自己本人,此概念即荡然无存,不但自己的境界中没有生老病死,见一切众生亦无生老病死。

是死后成佛还是和仙人一样佛是长生不老的

涅盘不等于死亡,死亡只是凡夫生命的一种形式,对于阿罗汉来说,都已经断除了生死,何况是佛?佛陀的寿命,你可以以为是常住不灭的

仙人的寿命极长,但是终究有死亡的一天

楞严经

阿难。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处。有十种仙。

阿难。彼诸众生,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

坚固草木而不休息。药道圆成,名飞行仙。

坚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圆成,名游(如上)仙。

坚固动止而不休息。气精圆成,名空行仙。

坚固津液而不休息。润德圆成,名天行仙。

坚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圆成,名通行仙。

坚固咒禁而不休息。术法圆成,名道行仙。

坚固思念而不休息。思忆圆成,名照行仙。

坚固交遘而不休息。感应圆成,名精行仙。

坚固变化而不休息。觉悟圆成,名绝行仙。

阿难。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斯亦轮回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中说,佛教和外道有五种区分方法:

一、皈依。佛教皈依的是佛、法、僧三宝,而外道皈依的是遍入天、大自在天、上帝等。所以皈依三宝是基础,我们以后区分佛教和外道时,首先要以皈依来分。

二、见解。见解有暂时和究竟之分,佛教的暂时见解就是四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有漏皆苦、涅盘寂灭,最究竟的见解,是远离四边八戏的大空性。而外道根本没有这种殊胜的见解,虽然有些窍诀暂时可以压制烦恼、痛苦,但无法从根本上断除。

三、修行。佛教有三十七道品的修行方法,可依之次第修持大悲空性。而外道只能暂时修持制止分别念的禅定,并没有如是殊胜的修法。

四、行为。佛教是远离贪嗔痴以及损害众生的行为,而外道经常损害众生,也不能脱离贪嗔痴的行为。

五、果位。佛教是声闻缘觉、菩萨、佛陀三解脱,而外道没有如是的解脱,只能流转于轮回当中。

慧律大法师曾开示

未曾听闻佛法,生命就毫无意义可言。

得闻解脱之道,而未能依教奉行,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如果看完我的回答对佛教有兴趣,可看末学个人简介中我推荐的佛教资料。希望您能早日了解轮回的苦患,回归佛法的怀抱!

佛菩萨也有寿命?只是对于人来说很长很长?

在谈法身佛、报身佛和化身佛之前,我们先来了解自己的法、报、化三身。法身是什么。法身就是自己真正的生命,就是本自具足、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去不来、能生万法、不会断灭的这念心。这念心能见、能闻、能知、能觉,而一切千变万化的世界都呈现在这念心中;这都是法身含融一切的显现。因此这念永不断灭的心,就是我们法身。

一般人总以为未出生前,自己不曾存在过;而一口气不来之后,自己也将消失於无形,认为生命就是从生到死这几十年的经历。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念。事实上,有情众生的真生命是无始无终的,而我们从出生至死亡的过程,只是一期一期轮回报应身的呈现。无始无终的法身,才是我们真生命。

报身,顾名思义就是报应所得之身;例如人、天人、动物、孤魂野鬼等,这些都是不同的报应身。就人而言,有些人出生富贵豪门、有些人出生贫贱寒舍,有些人长得庄严俊美身强体健、有些人长得残缺丑陋羸弱多病,有些人天生聪明伶俐多才多艺、有些人天生愚昧鲁钝笨手笨脚。为什么?这不能怪上天不公平,一切都是自己造业,自己承受果报而已。经云:「所作业不亡,纵经百千劫,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因为过去所造的业因不同,所以现在感得的果报身也不一样。因果报应历历不爽,这才是宇宙间最公平的律则。

化身就是变化万千之身份。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空和人事物的境况下,就会有不同的身份。例如:在儿女面前是父母的身份;在父母面前又成了儿女;在配偶面前是丈夫或妻子;在同事面前则成了主管或员工;下了班,到学校在职进修,又变换成学生的身份……。虽然是同一个人,但是场合对象不同、时节因缘不同,自己的身份亦随之改变。

了解了自己的法、报、化三身后,我们可以再进一步地认识佛的三身:清净法身佛、圆满报身佛、千百亿化身佛。

法身空寂,本自清净,周遍含融,能生万法。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乃至一切物 象、心念等,都是法身所现。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众生心即佛心,但因无明障蔽,所以众生不能自昂其本自清净与佛无异之法身。若能证悟空性,漏尽无明,所谓「无明分分破,法身分分见」,最后必能契悟清净法身佛的境地。

报身是因智慧心起观照作用而感得的果报,行一切善法观照自心修证圆满,就能成就圆满报身佛的果位。报身佛位居净土世界,例如释迦牟尼佛的报身居於华藏世界,此净土世界中尚有诸多菩萨,他们是报身佛所教化的对象。

众生无量,佛也无量;世界无量,佛土亦是无量。佛应机缘,化现在百千万亿世界中化导众生,不同世界的化佛,各有其名号,如娑婆世界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此一化现的佛身就称为化身佛。

法身是万法的本体,报身和化身则是法身所呈现的相貌和作用。体、相、用三位一体,法、报、化不即不离,总不出这一念心的范围。修行就是要在这一念心上用功,时时觉察、觉照自己的言行举止、起心动念,是否是善念?是善行?先以世间善法为基础,修一切善断一切恶,然后更进一步修善不执著善,契悟空性,观空不住空,惑破尘沙,终究必能成就法报化一体三身的佛果。

毗卢遮那佛也译为遮那佛,由于毗卢遮那的意译是光明遍照、遍一切处、大日,所以佛也被尊称大日如来。

据佛教《华严经》称,在北方天空中有“莲华藏世界”,是佛报身的净土,也就是说,那儿只住着佛和菩萨,是个“佛国”。毗卢遮那佛就是莲华藏世界的教主。

据说,毗卢遮那佛是持地菩萨的点化师。当时,正是毗卢遮那佛住世的时候,有一位信徒听了佛说法以后,便发愿要在他的有生之年为大众修桥铺路,从此他就经常逡巡于各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路毁则补,当他看到老人、小孩子负重走路时,便赶紧上去帮忙扛东西,一直把人家送回家门。有一次,国王设斋养毗卢遮那佛,那位信徒赶紧把佛要经过的道路修平补齐,然后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毗卢遮那佛走过来,看见大路修得整齐平坦,感到十分高兴,便伸出手摩着信徒的头顶说:“你发愿修平道路,地平就是心平,你很快就能有证果的。”信徒听后,顿然开悟:自己的身体与世界及万物并无差别,自己的本性坦然无染,也并没有什么“我”存在。他于是证得了阿罗汉果,在下一世便修成了持地菩萨。

大乘佛教认为,释迦牟尼有三种不同的“身”。按中国佛教天台宗的说法建造的山西平遥县双林寺里,大雄宝殿上供奉着三尊佛:中为法身佛(显法所成的“身”)毗卢遮那佛,左为报身佛(证得绝对真理而获佛果的“身”)卢舍那佛,右为应身佛(佛原来的生“身”)释迦牟尼佛。这三尊佛合称为“三身佛”。

成佛以后的师傅,会不会老

《阿弥陀经》、《无量寿经》等佛经上讲,成佛之后法身寿命无量无边,不会老,不会再有生、老、病、死。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2918.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