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不义之财的报应(不义之财的现实报应说说)

一个人不义之财得多了是不是就把下辈人的福气也拿了
会,有一句话叫积德行善,善事做多了下辈儿孙也会得到福报,如果缺德事做多了,自己不遭报应儿孙也会遭。
佛教中的不义之财是什么
《佛说十善业道经》云:“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
一、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
二、多人爱念。
三、人不欺负。
四、十方赞美。
五、不忧损害。
六、善名流布。
七、处众无畏。
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
九、常怀施意。
十、命终生天。
是为十。”
偷盗,就是偷取别人的东西,这种不劳而获的事情,不论对世法或佛法来说,都认为是罪恶的行为。人生活在世间,要有维持生命生存的资粮,如衣服、饮食、金钱等,如果缺少的话,生命就难以维持下去。所以,把别人的财物偷去,使别人失去生命所需要的,乃至使别人因此丧失生命,这是很大的罪业。佛陀深深了解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对这点制定得特别严,凡是为了贪图他人的钱财,而偷盗欺骗,或强行夺取、暴力劫取、妄语掠取、偷窃盗取,或依条文契约合同诈取,这些都是以不净身业而构成偷盗罪。也就是说,如果物主不同意,不论是用什么手段,诱骗也好,偷窃也好,或者是强夺诈取,皆叫做“盗”,在佛法上又称为“不与取”。包括走漏国家法令规定的税捐,或者利用职权去贪污舞弊,乃至坐车不买票,在寄印刷品的邮件中偷夹信函,在一般信件中附寄现金,这都算是偷盗的行为。
近代佛教有名的弘一大师,因为精通书法,所以向他求墨宝的人很多。有一次,他的在家弟子寄了一卷宣纸给他,请他写字,但是当他写了所要写的字以后,还剩有宣纸,他因为不知要如何处理,为了不犯偷盗,所以他便特别写信去询问那位在家弟子,由此可见弘一大师持戒的慎重了。
佛经中说:“世间的钱财是五家共有,不是任何个人所专有的。”
什么是五家呢?就是恶王、盗贼、水、火、败家子。因为百姓如果遇到一个暴恶的国王,他可以将你的财产没收或者充公。如果你的钱财太多,可能会引起强盗、土匪来劫取。有时遇到大水,如霪雨成灾或山洪爆发,房屋、财产就会被大水流去,有很多人都无家可归,甚至失去生命。如果遇到火灾,所有的东西也会烧得寸草不留。较不幸的,如果家里生了一个不务正业的败家子,那么就会将父母辛辛苦苦节省下来的几个钱挥霍散尽。因此,佛法说:“钱财是五家共有。”
然而,钱财为什么会是五家共有呢?就是因为过去曾经种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去得钱财的业因,所以才会得到这种报应。如果不去抢或偷别人的东西,而是用自己的劳力、血汗赚来的财富,或者是从布施所得来的果报,那就不论你有多少钱财,自然会获得因果律的保障,不会遇到恶王、盗贼,大水、火灾也与你无缘,败家子更不会出生到你家,所以钱财自然不会为五家所散灭。
过去隋朝的华严初祖杜顺禅师,就曾经将鞋子晒在他所照顾不到的地方。有人对他说:“鞋子晒在那个地方,不稳当,要小心注意!”
杜顺禅师说:“我从无量劫以来,不曾偷过人家一文钱,我不怕有人偷我的鞋子。”
所以,人如果要保全自己的财产,最好的办法就是一方面多作布施,一方面不投机诈取不义之财,那才是最稳当的保险。
佛经上说:“一个人如果能够永离偷盗,除了财富可以受到保障之外,还有种种的利益:由于本身人格健全,得到别人的信任,所以会获得很多人的爱念,没有人敢随便欺负,相反的可以得到他人的赞美,善名流布。又因为从来不曾有过偷盗,自然心安理得,不会忧虑为人损害,或受法律制裁,即使在大庭广众之中,也必然无所怖畏。由于所有的钱财都是自己付出劳力与智慧得来的,心里不会感到不安与心虚,因此生活安乐,身体健康,口才流利。这种不贪他财的人,必定时常欢喜布施,所以到临命终时,便往生天上,享受天上的福乐。”
现在的社会,常常有偷盗或抢劫的案件发生,致使整个社会都不安宁,但这些犯案的人,最后都不会得到好的结果。造了偷盗的不净业,当业果完全成熟时,必轮回生于饿鬼道,受尽饥饿之苦,如业果未熟而再度转生为人,必定非常贫穷,生活窘迫,并且继续有偷盗窃取的行为。所以,学佛修行人无论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要有偷盗的行为,以免失去人格,损失道德,同时也逃不过业果的报应。转自;id=1220232816《不盗保财》恭读更多佛教正法文章,请进入佛教正法中心。阿弥陀佛!祝您一切吉祥!
在佛教信仰中如果得到不义之财该怎么办?
在佛教信仰中,如果得到不义之财该怎么办?其实佛祖割肉饲鹰,已经用行动告诉你了,不义之财不可取。如果不能归还,可以修桥铺路、扶危济困。但是最好匿名进行,不可以此博取名利。
佛经:五种业因受卑贱的果报
《辩意经》上说,五事常生卑贱,在社会上没有地位,没有地位称之为贱。
贫贱是人间很苦的,贫,是没有财富,贱,是没有地位,在世间它跟富贵是相对的。富是有财富,贵是有地位,贵贱跟贫富差别很大。造成这个差别,是我们自己往昔生中所造之业产生的差别。各人所造的业不相同,哪里可能出现相同的果报?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圣贤人的教诲,希望彼此都能够明了因果报应的事实,大家都没有埋怨了。
佛说五种业因受这果报。
第一是「骄慢不敬二亲」,二亲是父母,对父母的态度傲慢,对父母没有尊敬,不孝,他来世会得这样的果报。
第二「刚强无恪心」,恪是恭恪,就是恭敬,这一类的人也会有这个果报;自以为是,处处不肯让别人。佛在这经上也常常感叹的说,「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为什么佛难教?习气很重,这是我们一般讲个性很强,不容易接受别人的劝导。
第三种「放逸不礼三尊」,三尊是说三宝,轻慢三宝。前面第一条是不敬父母,这是不敬老师。世出世间大道就是孝亲尊师,不敬父母、不敬老师,三宝是师道里面第一表率。佛法是师道,是老师里面的模范,老师里面的典型,你怎么可以对他随随便便,一点恭敬心都没有?
第四个原因是「盗窃以为生业」,一生干偷盗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偷盗的手法很多,一定要懂得盗窃真正的意思,在佛法里面讲「不与取」,那都是叫盗窃,也是我们中国人常讲的不义之财。你要是取不义之财,做你生活活计的,那就犯了这一条。你不应该得到的,你要把它占有、取得,这也是卑贱的业因。
第五「负债逃避不偿」,欠债的不肯还债,这一生不肯还债,来世遇到了还要还,躲不过的。这一点我们必须要知道。欠债一定要还,欠命还得要偿命,
佛家讲因果通三世,不是这一生。这一生你躲过了,来生怎么办?还有后生,生生世世遇到的时候还是要还,欠命的要还命,欠钱的要还钱。除非对方觉悟,只有学佛才会觉悟;对方觉悟了,「你欠我的算了,不要你还,你欠我的命也不要你还」,了了,那才行。如果遇不到觉悟的人,他念念放在心上,来讨债、讨命,那就没法子。
在佛家文字记载里面,汉朝的安世高大师,安世高的传记,在《高僧传》第一卷,他到中国来还两次命债。过去生中,他也是误杀了两个人,这一生当中来特地还两次命债。这两次也是误杀,他误杀别人,人家也误杀他。
不义之财拿多了,会有报应吗
当然,不义之财就是不正当手段获得财产,就是有意侵占别人的劳动成果。就是躲过了人的惩罚,上帝也不会饶过他的。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3086.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