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初学者要看什么书(学佛入门初学看什么书)

学佛最基本需要读哪些佛书
学佛最基本需要读以下基本书:
《了凡四训》
《太上感应篇》
《金刚经》
《心经》
《了凡四训》是袁了凡先生在六十九岁时所作的戒子家训:
这篇家训作为立命、修身、治世的教育经典,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是了凡先生一生道德学问的涵养和凝聚,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讲述了如何修身改命、心想事成的故事。是学佛入门的基础必读之书。
《太上感应篇》为道德经典,内容主要是劝人遵守道德规范,时刻止恶修善自利利他。本书提别强调承负法则,意思是行善积德福庇子孙,作恶受罚殃及后代。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学佛最基本需要读哪些佛书?
学佛最基本需要读的佛书有:《正信的佛教》、《学佛群疑》、《佛学入门》。
1、《正信的佛教》
可以使你知道:佛陀是救世主吗?宇宙和生命从哪里来? 佛教徒相信上帝吗?相信灵魂吗?相信转世吗?崇拜鬼神吗?反对自杀吗?反对节育避孕吗?佛教徒有国家观念吗?能参加军政工作吗?佛教在两千多年的流传过程中,其根本精神在流布的同时,掺杂了很多异质的成分,有了很多曲解。圣严法师以真修实证的智慧,扎实严谨的学术素养,透过平实流畅的语言,领你进入佛陀的世界,契悟佛教的奥秘。
2、《学佛群疑》
可以使你知道:佛教相信神通和异能吗?相信风水算命吗?人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吗?密宗是什么?念佛能消灾延寿吗?持咒有用吗?魔考是真的吗?如何修行?如保禅修?个人自修和群体共修有什么不同?佛教徒能赚钱吗?能有感情生活吗?佛教的生命观合乎现代科学吗?佛教相信世界末日吗?本书是文字浅显流畅,解答精辟详细,是学佛入门的必读经典。
3、《佛学入门》
本书深入浅出地勾勒出了佛教发展的基本脉络,还原了佛教的本来面貌,揭示了佛教的基本教义,释迦牟尼的成佛之道,佛陀的教义及教化,佛教在印度的起源及教团发展,何谓四圣谛、五蕴、十二因缘,因果与因缘,唯心与唯名,活佛与活菩萨。内容简明扼要,准确权威。
学佛的书籍有哪些?
一.学佛入门书籍:
1.《觉海慈航》,战德克著
2.《学佛是怎么一回事》,徐恒志著
3.《佛教常识问答》,赵朴初著
4.《学佛群疑》,圣严法师著
二.学佛初级书籍:
属于基础类的书籍有:
1.《中国佛教》
2.《佛陀的启示》
3.《佛法概论》
4.《佛学常识课本》
5.《佛法概要》
6.《佛学今诠》
7.《佛光教科书》
8.《认识佛教》
9.《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10.《向知识分子介绍佛教》
11.《佛学基础》
12.《佛学基础知识》
13.《佛学初级课本》,即本书,根据《佛学入门手册》改编
修心养性,保持一颗平常心,超然物外!
学佛并非学到佛理佛法,真正学到的是心境,消除贪嗔痴,得空、悲
所谓遁入空门,即是色即是空,你看到的一切都是“空”,到最后会觉得自己也是“空”,对生死置之度外,万念俱空!万事均能置身事外。
但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个人理解,其他人补充。
我想学佛,应该从什么书开始看?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增一阿含经》等。
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净土宗和藏区的大圆满法。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的。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
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都是修习大圆满法的好去处。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念:
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3279.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